第二十二章 黄袍加身(下)
***本章节来源 **COM请到阅读最新章节***
宋杰于封王一事,心始终郁结,他隐隐觉得,一旦自封为王,定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可这世界,却极少有明眼的人,但凡世俗之人,视线总会被眼前的光芒所遮蔽,然后,便为为了面前的的利益而大踏步地前行,直到身陷困境,方才幡然醒悟,但到了那时,却什么都晚了。
宋杰思考得自然不会那么深奥,但昨日陈庆曾对他说过的话他还是听进去了的,所以,他已经知道封王会给自己带来天大的麻烦,可是,那些所谓的借口,却又不能当众说出口,说到底,还是他的那些手下和他站的角度不同,于他们来说,封王,好处自然大家得,而坏处,自有老大宋出云顶着。
人心似海,为了聚拢人心,宋杰算是彻底被其淹没了。
府衙后院,宋杰闷声坐在正房,陆平陪着小心站在他旁边,陈庆坐在下首,只是看着二人,不说话。
“伯安呐伯安,你干的好勾当!”宋杰仰躺在椅靠上,用力地拍着椅扶手,椅被她拍得咯吱作响,颤巍巍直晃。
“哥哥,我……”陆平欲言,宋杰突然站起,指着他鼻训道:“你想什么不好,偏偏想着封王拜相,称王称王,说得轻巧,你可知道每个草莽王侯背后,意味着什么吗?一旦我自封,的确,我们可以傲视群雄,搏得虚名,可是,风吹连檐瓦,雨打出头椽,从此以后,但凡有事,就会是我宋出云去顶着!罢了,并不是我怕,天塌下来,我混天王大不了用肩扛!但是,青松寨呢?以青松寨如今的力量,能与整个大明对抗么?混账!”
陆平被宋杰一阵好骂,只是缩了缩脖,他是第一次见到宋杰发这么大的火,可是,陆平依然不死心,上前道:“可是,如今青松寨上下,也有十万弟兄,若是能整合群雄,凑个几十万大军……”
“你还有脸说!”宋杰根本不容他又半边辩解的机会,继续吼道:“整合诸部?聚在一起还不是一帮乌合之众?在这陕北,大大小小的头领少说也有一百,这些人个个自认是当世豪杰,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彼此怎能相服?调度不一,号令不齐,能济什么事儿!到头来,一旦战事不利,这些人还不是树倒猢狲散,怎么会誓死跟着你!我原以为一年前陕北那一场大败仗让你清醒不少,没想到你依然这么糊涂,你真是……真是气死我也!”
陆平再无话可说,他已经明白自己这遭是好心办了坏事,他猛地转身,就要出门,宋杰大喝一声:“你上哪去!”
“我……我这就出去与大家说清楚,不让哥哥封这个王便是!”
“回来!”宋杰怒极,指着陆平道:“你……你出去要怎么说?方才我宋出云已经当众点头,如今,岂能当众反悔?”
“可是,不这般,又该如何?”陆平没了主意,转头看陈庆,但见陈庆此时正襟危坐,眼观鼻,鼻观心,只当未见,陆平知道,陈庆也是没辙了。
“哥哥……”陆平上前一步,还欲再说,宋杰却颓然坐回大椅,摇头道:“罢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哥哥这辈有没有帝王命,还未可知,事已至此,骂你也无用,你和庆之先下去吧,既然要称王,上下就得好好打点一番,莫要弱了我混天王的威名。”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宋杰此时,无论本心如何,他都必须自封为王了,否则,手下真的会有可能一哄而散了。
………………………………………………………………………………………………………
崇祯末年,月二十。
今日,是混天王宋杰祭天的日,平凉城里很热闹。
由于有陈庆和陆平的主持,青松寨很快就在城东搭了个祭天的神台,这神台是由巨石搭建而成,但是,因为时间仓促,搭建得有点简陋了。
祭台有两丈高,正是一处方台,前后有两处石阶,大概是因为时间仓促,石阶码放得并不整齐。
平凉府衙外,陆平也不知从哪里寻了个车撵,这车撵通体金黄,两旁还雕有双龙戏珠的图案,陈庆见了只觉晃眼,心道这是打算称王还是打算称帝!
青松寨上下没有几个懂得礼仪的,所以,一应事项,大多都是按照大家平日里的见闻和临时的想象安排的,莫说那车撵,就是平凉府府衙,也是红的黄的,什么颜色都有,称个王而已,还在府衙门口挂了两个灯笼,红通通的,显得不伦不类,而衙门口的石头狮,则是一边挂了条红布,一边挂了条黄布,看着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没人会去指出这些装点如何不是,说到底,这些只是青松寨众表达自己美好心情的一种方式而已。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陆平着人去通知宋杰,宋杰便穿着一身杏黄龙袍出来了。
陈庆看到一身黄袍的宋杰,唯有摇头苦笑,昨日,他就着黄袍问题和青松寨一干将领解释了许久,想要说服他们,这杏黄龙袍只有皇帝能穿,而王爷是不行的,不过,那些将领显然对皇权缺乏最起码的尊重,说什么也要让自己大哥穿这杏黄龙袍,于是,便有了今天这一幕。
陈庆已经没心思去管了,他对大明的所谓的宫廷礼仪了解也不多,也不知道一个王爷上位该怎么个搞法,所以,他索性任由这些粗野汉去弄,不管弄成什么样,那也只是个过程罢了。
宋杰出了府衙,陆平一挥手,示意衙门外的乐队吹奏曲,可是,由于时间仓促,陈庆他们也没找到会吹什么宫廷乐曲的乐工,但这并不能难倒广大的劳动人民,既然没有阳春白雪,那下里巴人总可以吧!于是,府衙外,一阵唢呐尖锐的声音响起,别人不知道的还以为宋大王要倒插门嫁出去了呢。
陈庆被这乱七八糟的仪式搞得啼笑皆非,他和陆平一人在左一人在右,和一干将领簇拥着宋杰上了那个车撵,队伍便缓缓地往东城外去了。
整个队伍如长龙,前有衣甲统一、器宇轩昂的亲卫队开路,有唢呐大鼓震天,后有众将领起着清一色的好马押后,真的是好大排场,一时间,平凉城里,黎民百姓纷纷跟在后面,一路吆喝着凑热闹,看着稀奇。
大伙儿就这般浩浩荡荡地到了东城门外,不知是谁,噼里啪啦地点了一串鞭炮,陆平扶着宋杰下了车撵,陈庆看着直摇头,二人依然跟在宋杰左右,一起上了那个临时搭建的祭台。
接下来,就是念祭,可是宋杰一个山大王,怎么可能会这个,只得拿眼看陈庆,陈庆被他看着,连忙欺身到宋杰耳边嘀咕,陆平则递过来一张黄帛,宋杰当即接过,照着黄帛洪声念道:“维,崇祯丁亥夏,杰王于平凉,谨以至诚告众神灵:呜呼,天道昭昭,今有明一朝,帝庸臣弊,政令不通,贪官污吏,专横欺民,招致天怒,降以旱魃……”
“……呜呼!杰虽粗野,愿以此躯,为民开创新天,伸张正义,宁死无憾,若上天垂悯,望佑出云,大业能成……尚飨!(注释1)”
宋杰洋洋洒洒一口气念完,陈庆不知这祭是出于何人之手,只是觉其写得半不白,不过,考虑到宋杰手下并无几个能写吟诗的大才,祭能写成这样,也是无可厚非。
祭念完,又有所谓司仪上前,为宋杰戴上王冕,这王冕,也是青松寨胡乱制作的,自然也不会遵从什么大明礼制,只见那冠冕,与衣袍一样,是杏黄色,其上有珠帘,宋杰戴着,极像陈庆前世在电视上看到的《三国演义》里的吴王孙权。
加冕完毕,台下将士以及黎民便纷纷参拜,道以祝贺之词,然后,放鞭炮,吹唢呐,各式各样的人,好一通敲锣打鼓,这仪式终于算是结束了。
宋杰下了祭台,进了车撵,一路回了府衙,大队人马依旧跟着,只是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了。
史载,崇祯元年月,宋杰王于平凉,以地名为国号,是为秦王。
秦王登位,第一件事,自然就是分封功臣,其下,各立异姓二王,陈庆为庆王,陆平为瑞王,再次,便是一干大小将领受封,吴峻,吴琦,牛强,马连渝四人,分别以东西南北为名,被授以镇东、征西、平南、靖北将军,各领兵二万,奉令严加操练,以备战。
另外,宋王采纳陈庆建议,成立民务部,下设个司,陈庆暂领总主事,专管大宋内外官民杂务,另外,而瑞王陆平专领近卫军骑兵,而马连淮挂职近卫副统领,入民务部协助陈庆管理杂务。
于是,平凉城内的,大大小小诸将,各自受封,并分清了职权,各司其职,不可僭越。如今,秦宋政权甫立,诸般事宜纷杂,但所幸职权已经划分,各自交接起来也很方便,仅用数日,各个部门各个将领便将手事务交接完毕,政权机构驶入正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且不说这些大小头领能力如何,单说此番分化的结果,平凉城内,经过宋杰如此划分过后,当真是政令通达,效率顿时提高了不少,俨然国之国了。
在平凉府衙,一座新砌的墙将其分为三块,西边,为庆王府,东边,为瑞王府,正,为秦王府,在庆王府围墙外,开有一门,其外一座酒楼,则被陈庆征用来作为民务部办事衙门。
如今,正当政权初立,三个大王自然忙得不可开交,陆平主管军务,领镇东、征西、平南、靖北四将,巡防平凉周边,以防民变,但,陆平有令,不可擅自骚扰黎民,至于士绅,亦不能如初起事时那般胡乱杀戮,而要区别对待。
陈庆主管民务,民务部下设个司,每个司设一个司主事,相当于大明部。但是,由于战乱,平凉城内人才凋敝,极难寻得合适的人才,所以,陈庆在三王之算是最为繁忙的一个了。
由于大明对平凉失去了行政能力,那么,此时的陈庆,就相当于平凉城内的最高行政长官了,于是,陈庆便选出一些人手,专门负责平凉周边诸镇的民政,是为民官,但凡贫民要打官司,就找这些人,陈庆曾经叮嘱过,所有民官定要秉公执法,不可欺压百姓,所幸的是,这些人大多是贫苦出身,下去也不会辱没了使命。
就在宋杰等人在平凉城内闹得如火如荼之时,延安诸路豪杰亦纷纷效仿,称王拜将,闹得不亦乐乎,一时间,陕西各地,诸王并立,其境况与春秋战国不遑多让。
在诸路草莽王爷,平凉王宋杰势力最大,又是第一个站起来封王,于是,陕西各豪杰纷纷来投,不过十日,宋杰便聚军三十余万,号称百万大军……
……………………………………………………………………………………………………
北京城内,渊阁,崇祯冷眼看着杨鹤新呈上来的奏折。
“臣修龄(杨鹤的字),涕拜表以闻:臣奉皇恩,初至秦地,惊闻乱贼宋杰自封秦王于平凉……”
“啪!”崇祯只看了一句,就气得摔了奏折,区区草民,胆敢僭越称王,当真好大的胆!皇家的威仪何在!
“拿过来!”崇祯默然半晌,唤过禀笔太监,叫那太监有把那折捡起来,崇祯提笔在其上写道:“全力剿尽宋贼,其余诸路叛民,能抚则抚,若不能抚,一并剿灭!”
写罢,崇祯扔下御笔,将那折递给那个太监,道:“速速将此折送与内阁!”
那太监接过折,立刻屁颠颠儿地下去了,崇祯看着那太监背影,只是一叹,起身出了渊阁,往后花园去了。
……………………………………………………………………………………………………
注释1:尚飨一词,原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的意思,这里,自然不是,而应该是请诸位神灵来享用祭品的意思。
此节,称王仪式写得很荒唐,但是,这也是基于当时农民阶级见识来写的,封建时期的农民,大多都没化,他们平日里,最大的莫过于县太爷,更是极少人才能见到帝王将相,所以,祭天仪式搞成这样,也无可厚非了。
-\**COM ||||书友上传/-
宋杰于封王一事,心始终郁结,他隐隐觉得,一旦自封为王,定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可这世界,却极少有明眼的人,但凡世俗之人,视线总会被眼前的光芒所遮蔽,然后,便为为了面前的的利益而大踏步地前行,直到身陷困境,方才幡然醒悟,但到了那时,却什么都晚了。
宋杰思考得自然不会那么深奥,但昨日陈庆曾对他说过的话他还是听进去了的,所以,他已经知道封王会给自己带来天大的麻烦,可是,那些所谓的借口,却又不能当众说出口,说到底,还是他的那些手下和他站的角度不同,于他们来说,封王,好处自然大家得,而坏处,自有老大宋出云顶着。
人心似海,为了聚拢人心,宋杰算是彻底被其淹没了。
府衙后院,宋杰闷声坐在正房,陆平陪着小心站在他旁边,陈庆坐在下首,只是看着二人,不说话。
“伯安呐伯安,你干的好勾当!”宋杰仰躺在椅靠上,用力地拍着椅扶手,椅被她拍得咯吱作响,颤巍巍直晃。
“哥哥,我……”陆平欲言,宋杰突然站起,指着他鼻训道:“你想什么不好,偏偏想着封王拜相,称王称王,说得轻巧,你可知道每个草莽王侯背后,意味着什么吗?一旦我自封,的确,我们可以傲视群雄,搏得虚名,可是,风吹连檐瓦,雨打出头椽,从此以后,但凡有事,就会是我宋出云去顶着!罢了,并不是我怕,天塌下来,我混天王大不了用肩扛!但是,青松寨呢?以青松寨如今的力量,能与整个大明对抗么?混账!”
陆平被宋杰一阵好骂,只是缩了缩脖,他是第一次见到宋杰发这么大的火,可是,陆平依然不死心,上前道:“可是,如今青松寨上下,也有十万弟兄,若是能整合群雄,凑个几十万大军……”
“你还有脸说!”宋杰根本不容他又半边辩解的机会,继续吼道:“整合诸部?聚在一起还不是一帮乌合之众?在这陕北,大大小小的头领少说也有一百,这些人个个自认是当世豪杰,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彼此怎能相服?调度不一,号令不齐,能济什么事儿!到头来,一旦战事不利,这些人还不是树倒猢狲散,怎么会誓死跟着你!我原以为一年前陕北那一场大败仗让你清醒不少,没想到你依然这么糊涂,你真是……真是气死我也!”
陆平再无话可说,他已经明白自己这遭是好心办了坏事,他猛地转身,就要出门,宋杰大喝一声:“你上哪去!”
“我……我这就出去与大家说清楚,不让哥哥封这个王便是!”
“回来!”宋杰怒极,指着陆平道:“你……你出去要怎么说?方才我宋出云已经当众点头,如今,岂能当众反悔?”
“可是,不这般,又该如何?”陆平没了主意,转头看陈庆,但见陈庆此时正襟危坐,眼观鼻,鼻观心,只当未见,陆平知道,陈庆也是没辙了。
“哥哥……”陆平上前一步,还欲再说,宋杰却颓然坐回大椅,摇头道:“罢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哥哥这辈有没有帝王命,还未可知,事已至此,骂你也无用,你和庆之先下去吧,既然要称王,上下就得好好打点一番,莫要弱了我混天王的威名。”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宋杰此时,无论本心如何,他都必须自封为王了,否则,手下真的会有可能一哄而散了。
………………………………………………………………………………………………………
崇祯末年,月二十。
今日,是混天王宋杰祭天的日,平凉城里很热闹。
由于有陈庆和陆平的主持,青松寨很快就在城东搭了个祭天的神台,这神台是由巨石搭建而成,但是,因为时间仓促,搭建得有点简陋了。
祭台有两丈高,正是一处方台,前后有两处石阶,大概是因为时间仓促,石阶码放得并不整齐。
平凉府衙外,陆平也不知从哪里寻了个车撵,这车撵通体金黄,两旁还雕有双龙戏珠的图案,陈庆见了只觉晃眼,心道这是打算称王还是打算称帝!
青松寨上下没有几个懂得礼仪的,所以,一应事项,大多都是按照大家平日里的见闻和临时的想象安排的,莫说那车撵,就是平凉府府衙,也是红的黄的,什么颜色都有,称个王而已,还在府衙门口挂了两个灯笼,红通通的,显得不伦不类,而衙门口的石头狮,则是一边挂了条红布,一边挂了条黄布,看着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没人会去指出这些装点如何不是,说到底,这些只是青松寨众表达自己美好心情的一种方式而已。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陆平着人去通知宋杰,宋杰便穿着一身杏黄龙袍出来了。
陈庆看到一身黄袍的宋杰,唯有摇头苦笑,昨日,他就着黄袍问题和青松寨一干将领解释了许久,想要说服他们,这杏黄龙袍只有皇帝能穿,而王爷是不行的,不过,那些将领显然对皇权缺乏最起码的尊重,说什么也要让自己大哥穿这杏黄龙袍,于是,便有了今天这一幕。
陈庆已经没心思去管了,他对大明的所谓的宫廷礼仪了解也不多,也不知道一个王爷上位该怎么个搞法,所以,他索性任由这些粗野汉去弄,不管弄成什么样,那也只是个过程罢了。
宋杰出了府衙,陆平一挥手,示意衙门外的乐队吹奏曲,可是,由于时间仓促,陈庆他们也没找到会吹什么宫廷乐曲的乐工,但这并不能难倒广大的劳动人民,既然没有阳春白雪,那下里巴人总可以吧!于是,府衙外,一阵唢呐尖锐的声音响起,别人不知道的还以为宋大王要倒插门嫁出去了呢。
陈庆被这乱七八糟的仪式搞得啼笑皆非,他和陆平一人在左一人在右,和一干将领簇拥着宋杰上了那个车撵,队伍便缓缓地往东城外去了。
整个队伍如长龙,前有衣甲统一、器宇轩昂的亲卫队开路,有唢呐大鼓震天,后有众将领起着清一色的好马押后,真的是好大排场,一时间,平凉城里,黎民百姓纷纷跟在后面,一路吆喝着凑热闹,看着稀奇。
大伙儿就这般浩浩荡荡地到了东城门外,不知是谁,噼里啪啦地点了一串鞭炮,陆平扶着宋杰下了车撵,陈庆看着直摇头,二人依然跟在宋杰左右,一起上了那个临时搭建的祭台。
接下来,就是念祭,可是宋杰一个山大王,怎么可能会这个,只得拿眼看陈庆,陈庆被他看着,连忙欺身到宋杰耳边嘀咕,陆平则递过来一张黄帛,宋杰当即接过,照着黄帛洪声念道:“维,崇祯丁亥夏,杰王于平凉,谨以至诚告众神灵:呜呼,天道昭昭,今有明一朝,帝庸臣弊,政令不通,贪官污吏,专横欺民,招致天怒,降以旱魃……”
“……呜呼!杰虽粗野,愿以此躯,为民开创新天,伸张正义,宁死无憾,若上天垂悯,望佑出云,大业能成……尚飨!(注释1)”
宋杰洋洋洒洒一口气念完,陈庆不知这祭是出于何人之手,只是觉其写得半不白,不过,考虑到宋杰手下并无几个能写吟诗的大才,祭能写成这样,也是无可厚非。
祭念完,又有所谓司仪上前,为宋杰戴上王冕,这王冕,也是青松寨胡乱制作的,自然也不会遵从什么大明礼制,只见那冠冕,与衣袍一样,是杏黄色,其上有珠帘,宋杰戴着,极像陈庆前世在电视上看到的《三国演义》里的吴王孙权。
加冕完毕,台下将士以及黎民便纷纷参拜,道以祝贺之词,然后,放鞭炮,吹唢呐,各式各样的人,好一通敲锣打鼓,这仪式终于算是结束了。
宋杰下了祭台,进了车撵,一路回了府衙,大队人马依旧跟着,只是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了。
史载,崇祯元年月,宋杰王于平凉,以地名为国号,是为秦王。
秦王登位,第一件事,自然就是分封功臣,其下,各立异姓二王,陈庆为庆王,陆平为瑞王,再次,便是一干大小将领受封,吴峻,吴琦,牛强,马连渝四人,分别以东西南北为名,被授以镇东、征西、平南、靖北将军,各领兵二万,奉令严加操练,以备战。
另外,宋王采纳陈庆建议,成立民务部,下设个司,陈庆暂领总主事,专管大宋内外官民杂务,另外,而瑞王陆平专领近卫军骑兵,而马连淮挂职近卫副统领,入民务部协助陈庆管理杂务。
于是,平凉城内的,大大小小诸将,各自受封,并分清了职权,各司其职,不可僭越。如今,秦宋政权甫立,诸般事宜纷杂,但所幸职权已经划分,各自交接起来也很方便,仅用数日,各个部门各个将领便将手事务交接完毕,政权机构驶入正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且不说这些大小头领能力如何,单说此番分化的结果,平凉城内,经过宋杰如此划分过后,当真是政令通达,效率顿时提高了不少,俨然国之国了。
在平凉府衙,一座新砌的墙将其分为三块,西边,为庆王府,东边,为瑞王府,正,为秦王府,在庆王府围墙外,开有一门,其外一座酒楼,则被陈庆征用来作为民务部办事衙门。
如今,正当政权初立,三个大王自然忙得不可开交,陆平主管军务,领镇东、征西、平南、靖北四将,巡防平凉周边,以防民变,但,陆平有令,不可擅自骚扰黎民,至于士绅,亦不能如初起事时那般胡乱杀戮,而要区别对待。
陈庆主管民务,民务部下设个司,每个司设一个司主事,相当于大明部。但是,由于战乱,平凉城内人才凋敝,极难寻得合适的人才,所以,陈庆在三王之算是最为繁忙的一个了。
由于大明对平凉失去了行政能力,那么,此时的陈庆,就相当于平凉城内的最高行政长官了,于是,陈庆便选出一些人手,专门负责平凉周边诸镇的民政,是为民官,但凡贫民要打官司,就找这些人,陈庆曾经叮嘱过,所有民官定要秉公执法,不可欺压百姓,所幸的是,这些人大多是贫苦出身,下去也不会辱没了使命。
就在宋杰等人在平凉城内闹得如火如荼之时,延安诸路豪杰亦纷纷效仿,称王拜将,闹得不亦乐乎,一时间,陕西各地,诸王并立,其境况与春秋战国不遑多让。
在诸路草莽王爷,平凉王宋杰势力最大,又是第一个站起来封王,于是,陕西各豪杰纷纷来投,不过十日,宋杰便聚军三十余万,号称百万大军……
……………………………………………………………………………………………………
北京城内,渊阁,崇祯冷眼看着杨鹤新呈上来的奏折。
“臣修龄(杨鹤的字),涕拜表以闻:臣奉皇恩,初至秦地,惊闻乱贼宋杰自封秦王于平凉……”
“啪!”崇祯只看了一句,就气得摔了奏折,区区草民,胆敢僭越称王,当真好大的胆!皇家的威仪何在!
“拿过来!”崇祯默然半晌,唤过禀笔太监,叫那太监有把那折捡起来,崇祯提笔在其上写道:“全力剿尽宋贼,其余诸路叛民,能抚则抚,若不能抚,一并剿灭!”
写罢,崇祯扔下御笔,将那折递给那个太监,道:“速速将此折送与内阁!”
那太监接过折,立刻屁颠颠儿地下去了,崇祯看着那太监背影,只是一叹,起身出了渊阁,往后花园去了。
……………………………………………………………………………………………………
注释1:尚飨一词,原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的意思,这里,自然不是,而应该是请诸位神灵来享用祭品的意思。
此节,称王仪式写得很荒唐,但是,这也是基于当时农民阶级见识来写的,封建时期的农民,大多都没化,他们平日里,最大的莫过于县太爷,更是极少人才能见到帝王将相,所以,祭天仪式搞成这样,也无可厚非了。
-\**COM ||||书友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