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回 弱冠孝子,肩扛重担
***本章节来源 **COM请到阅读最新章节***
时值初春,冰雪消融,万物生机复苏,草长莺飞,一派新气象。
大夏王朝,号称州之国。荆州属北地,此时虽已开春,却依旧寒气未退,有些清冷。
荆州边陲的熊耳山,与疆外赤怒国接壤。
山古木参天,野兽横行,有方圆数百里之广,幽深至极,往来的樵夫,猎户莫敢深入,有些胆壮者前往探路,大多都不见回返。时日一久,便传言山有山魈木魃,狐仙精怪之流,愈发使人胆寒,樵夫猎户,至多在外山打柴猎兽,若说深入内山,却是不敢的。
熊耳群峰如黛,树木俱都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犹如青丝长带,伴随山高耸处,一座高峰之巅,隐现的银龙飞瀑,连绵起伏直到山脚,而山脚之下,有座猎户村,名为熊耳村,村有着百户人家,男女老少,大都善使弓弩,以山打猎为生。
晨曦微露,鸡鸣报晓。
熊耳村尾的一所小院,有间房屋的窗,还微微透着灯光。
屋里除了北方睡觉的小火炕、一张书桌、一把木椅和墙角处,堆满经卷的书架外,其余再无他物。此刻有位少年,端坐桌前,手托一卷古籍,正自埋头苦读,映在墙上的清影,恰如写意之作。
昏灯,清影,如画似卷。
殷纪放下手书卷,掩嘴打了个呵欠,吹灭油灯,起身舒展着筋骨。
瞧他梳着斜髻,身穿粗布短衫,身材略显单薄,模样却是生的眉清目秀,颇为俊俏,年岁尚未及冠,约莫有十五岁光景,却丝毫没有同龄人那般跳脱。
“不知母亲夜里睡的可好,切莫又发病了。我这为人女的,眼见慈母病入膏肓,却无能为力,着实算得上是不孝了。我恨不得能以身代受,也好过见母亲受苦。”
殷纪看着窗棂外,晨辉点点洒来,朝气蓬勃,心却满是悲痛。
“年关那天,母亲气色还好,这几日已然神志不清,夜里时常发梦,满嘴呓语,看来不能再拖了。”
“家还有些余银,待我服侍母亲喝碗鸡汤,便进山一趟,若是好运,能猎到狐狸或是狍,将皮剥下,能换不少的银钱,到时再去州府,请高人来给母亲瞧瞧。”殷纪叹息一阵,便朝屋外而去。
屋外,院,风声簌簌。
殷纪推开屋门,吃屋外凉风一吹,不禁缩了缩脖,连忙将双手套入袖,朝厨室行去。
院角落处狗的窝内,两条毛发乌黑,高壮如牛犊的猎犬,猛地从窜出,绕着殷纪上蹿下跳,随后又发出呜呜低鸣,摇尾乞怜,蹭着殷纪的裤腿。
殷纪蹲下身来,轻抚着两条的猎犬,笑骂道:“你们两条灾狗,饿了就知朝我撒欢,我都勒紧着裤带呢,哪里还有吃食给你们?还是等我服侍母亲喝过鸡汤,咱们进山,猎到东西再给你们填肚。”
殷纪喝退两犬,开门进了厨室,拎了把小马扎,坐在炉灶前,将那乘着野鸡汤的瓦罐架上,自灶边柴堆上,抽出些干柴,烧起火来。
“道家常言:我命在我不在天。我母亲的命,自然也由不得天做主。”殷纪看着坑,燃起的熊熊火苗不住跳动,不觉间便怔怔地神飞天外,心绪缓缓倒回五年之前。
那年殷纪还不过十岁,时逢村采办之日,与母亲去州府添置衣物,恰巧坊间盛传的在世真仙,净明道教主王玄甫,于乾阳观开坛讲道。殷纪母亲自小好道,见有真人亲临讲道,不忍错过,便携殷纪前往听讲。
净明道又名净明忠孝道,其宗旨是以忠孝为本,敬天崇道,济生度死为事。勉励门人不昧心君,不残性命,忠孝存心,方便济物。
殷纪当时年幼,也未能听出甚大道至理,只觉王玄甫高坐法台,指点阴阳,好不威风。
只道事后讲毕之时,有位自称净明道祭酒的道人,找到殷纪母亲,说她命有厄,天定多灾多劫,教主有意相护,愿引她入教,授以**,助她避灾躲厄。
殷纪母亲自然不愿,当时便婉言相拒,哪知回村不久,便即病倒,卧床不起,任多高明的郎,亦是无法断症。
这一病倒便是五年,前些年还好,清醒的时日还多,净明道的人也来过数次,问她是否愿意随之而去,可她只是闭目摇头,片言不语。直到年前不久,身便日渐消瘦,时常神志不清,夜里无故呓语连连,细细听来,竟是念叨些鬼神之事。
殷纪自那以后,便对道家异常上心,闲来无事便研读母亲存下的道家典籍,《老》、《庄》、《列》、《》等等经典,不说十分通透,也是自有沟壑。若逢母亲念叨鬼神之时,殷纪便自坐在火炕边沿,诵读道经,每每能使母亲安神而眠。
“噼啪、噼啪!”
火坑的柴火,响起轻微的爆裂声。
殷纪回过神来,略略叹了口气,见瓦罐的鸡汤早已滚起,便倒在瓷碗,小心的端去母亲房间。
殷纪进得房内,见母亲安详的睡在炕头,以往清丽绝伦的脸,如今早已消瘦的不成人形,乌黑的眼窝深陷,沉睡依旧是牙关紧咬,仿佛承受着莫大的痛楚。
并非信口胡诌,殷纪母亲当年,乃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生来肌肤如雪,玉貌绛眉,朱唇皓齿,一颦一笑之间,犹若姑射颜开,俨然是天人谪凡,倾倒一方;如今模样,却是瘦骨嶙峋,形如枯槁,容貌虽还依稀可辨,却已无当年风采,如此落差,怎能不叫殷纪心刺痛?
“母亲,起身喝口鸡汤再睡,昨日就滴水未沾,如此身怎生受的住?”
殷纪眼角微湿,声音哽咽,明知母亲不会醒来,却还是说上一句,才上前将她微微扶起,把头下的方枕稍稍垫高,端着那碗鸡汤,一勺一勺细心的喂去。
“孩儿今日要进山,不能侍奉母亲身旁了。乡亲们都说母亲身缠恶鬼,连外祖父前年去世,都说是因被母亲连累,遭恶鬼害死,孩儿如今想找人照顾母亲,只怕是无人愿意上门。孩儿不在身旁,您自个儿千万要保重,等孩儿攒够了银钱,便再去州府寻找高人,相信定能将您治好。”
殷纪边给母亲喂汤,边低声说着想好的打算,只是言辞之间,难掩一股深深的担忧。
“母亲,今日就先委屈您了。”
不多时,碗内鸡汤便已见底,殷纪轻轻拭去母亲嘴角的汤渍,将瓷碗置于一旁桌上,俯身替母亲掖好被角,又将棉被四角扎上绳索,捆在火炕边缘,以防母亲突然醒转,神志不清而落下炕去。
殷纪替母亲理好散乱青丝,转身拭去眼角湿润,打开房门,入了偏房。
偏房正,供着殷家历代先祖牌位。
殷纪自打醒事,便随母姓,从未见过父亲,母亲与外祖父也不曾提起,自己只当是殷家人丁单薄,父亲是入赘进门,如今或许是不在了,怕母亲伤心,也从未有此一问。只是他早已视自己为殷家嫡系后人,当下更是半点不敢马虎,恭谨拜倒案前,为母祈求安康。
牌位当前一张木案,上面摆着楠木托架,横挂一张漆黑长弓,足有尺长短,非铁非钢,不知是何物打造;一壶锦翎箭矢,也同那弓一般,不知是何物所铸。
殷纪幼时曾听外祖父所言,说那弓箭是殷家祖上传下,乃殷家先祖之物,为家传至宝,弓强箭利,非千钧之力不可开。
以殷纪外祖父双臂石之力,也不曾拉动分毫,弓劲之强,可见一斑。
侧身墙壁之上,斜挂两张短弓,其一张略长,弓身由镔铁打造,弓弦用的是成年犀牛筋,名为铁胎弓,大都武将所用,通常有四石之力,是为强弓,能射四百步远近。而这张铁胎弓足有石之力,乃是殷纪外祖父所用,挽弓成满月,奋力射出,可达七百步之远,已是顶尖强弓。
殷纪拜过先祖,站起身来,伸手从墙壁上,取下另一张弓来,那是张木弓,力有三钧。
三钧便是一石,以他弱冠之年,能开三钧弓连射,也属不易。
殷纪将那木弓背上,取出一壶铁木箭,也挂在身后,略略寻思片刻:“这神弓我动用不得,但这三支神箭可穿金裂石,不若此番带去,便是遇见虎狼,也准将它毙之箭下。”想罢,便朝牌位处拜了拜,取下挂在楠木托架上的箭壶,抽出仅有的三支锦翎箭,俱都插入身后箭壶。
随后又打开一口木箱,将放置于内的一柄短刃取出,也别在后腰,这才算罢。
-\**COM ||||书友上传/-
时值初春,冰雪消融,万物生机复苏,草长莺飞,一派新气象。
大夏王朝,号称州之国。荆州属北地,此时虽已开春,却依旧寒气未退,有些清冷。
荆州边陲的熊耳山,与疆外赤怒国接壤。
山古木参天,野兽横行,有方圆数百里之广,幽深至极,往来的樵夫,猎户莫敢深入,有些胆壮者前往探路,大多都不见回返。时日一久,便传言山有山魈木魃,狐仙精怪之流,愈发使人胆寒,樵夫猎户,至多在外山打柴猎兽,若说深入内山,却是不敢的。
熊耳群峰如黛,树木俱都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犹如青丝长带,伴随山高耸处,一座高峰之巅,隐现的银龙飞瀑,连绵起伏直到山脚,而山脚之下,有座猎户村,名为熊耳村,村有着百户人家,男女老少,大都善使弓弩,以山打猎为生。
晨曦微露,鸡鸣报晓。
熊耳村尾的一所小院,有间房屋的窗,还微微透着灯光。
屋里除了北方睡觉的小火炕、一张书桌、一把木椅和墙角处,堆满经卷的书架外,其余再无他物。此刻有位少年,端坐桌前,手托一卷古籍,正自埋头苦读,映在墙上的清影,恰如写意之作。
昏灯,清影,如画似卷。
殷纪放下手书卷,掩嘴打了个呵欠,吹灭油灯,起身舒展着筋骨。
瞧他梳着斜髻,身穿粗布短衫,身材略显单薄,模样却是生的眉清目秀,颇为俊俏,年岁尚未及冠,约莫有十五岁光景,却丝毫没有同龄人那般跳脱。
“不知母亲夜里睡的可好,切莫又发病了。我这为人女的,眼见慈母病入膏肓,却无能为力,着实算得上是不孝了。我恨不得能以身代受,也好过见母亲受苦。”
殷纪看着窗棂外,晨辉点点洒来,朝气蓬勃,心却满是悲痛。
“年关那天,母亲气色还好,这几日已然神志不清,夜里时常发梦,满嘴呓语,看来不能再拖了。”
“家还有些余银,待我服侍母亲喝碗鸡汤,便进山一趟,若是好运,能猎到狐狸或是狍,将皮剥下,能换不少的银钱,到时再去州府,请高人来给母亲瞧瞧。”殷纪叹息一阵,便朝屋外而去。
屋外,院,风声簌簌。
殷纪推开屋门,吃屋外凉风一吹,不禁缩了缩脖,连忙将双手套入袖,朝厨室行去。
院角落处狗的窝内,两条毛发乌黑,高壮如牛犊的猎犬,猛地从窜出,绕着殷纪上蹿下跳,随后又发出呜呜低鸣,摇尾乞怜,蹭着殷纪的裤腿。
殷纪蹲下身来,轻抚着两条的猎犬,笑骂道:“你们两条灾狗,饿了就知朝我撒欢,我都勒紧着裤带呢,哪里还有吃食给你们?还是等我服侍母亲喝过鸡汤,咱们进山,猎到东西再给你们填肚。”
殷纪喝退两犬,开门进了厨室,拎了把小马扎,坐在炉灶前,将那乘着野鸡汤的瓦罐架上,自灶边柴堆上,抽出些干柴,烧起火来。
“道家常言:我命在我不在天。我母亲的命,自然也由不得天做主。”殷纪看着坑,燃起的熊熊火苗不住跳动,不觉间便怔怔地神飞天外,心绪缓缓倒回五年之前。
那年殷纪还不过十岁,时逢村采办之日,与母亲去州府添置衣物,恰巧坊间盛传的在世真仙,净明道教主王玄甫,于乾阳观开坛讲道。殷纪母亲自小好道,见有真人亲临讲道,不忍错过,便携殷纪前往听讲。
净明道又名净明忠孝道,其宗旨是以忠孝为本,敬天崇道,济生度死为事。勉励门人不昧心君,不残性命,忠孝存心,方便济物。
殷纪当时年幼,也未能听出甚大道至理,只觉王玄甫高坐法台,指点阴阳,好不威风。
只道事后讲毕之时,有位自称净明道祭酒的道人,找到殷纪母亲,说她命有厄,天定多灾多劫,教主有意相护,愿引她入教,授以**,助她避灾躲厄。
殷纪母亲自然不愿,当时便婉言相拒,哪知回村不久,便即病倒,卧床不起,任多高明的郎,亦是无法断症。
这一病倒便是五年,前些年还好,清醒的时日还多,净明道的人也来过数次,问她是否愿意随之而去,可她只是闭目摇头,片言不语。直到年前不久,身便日渐消瘦,时常神志不清,夜里无故呓语连连,细细听来,竟是念叨些鬼神之事。
殷纪自那以后,便对道家异常上心,闲来无事便研读母亲存下的道家典籍,《老》、《庄》、《列》、《》等等经典,不说十分通透,也是自有沟壑。若逢母亲念叨鬼神之时,殷纪便自坐在火炕边沿,诵读道经,每每能使母亲安神而眠。
“噼啪、噼啪!”
火坑的柴火,响起轻微的爆裂声。
殷纪回过神来,略略叹了口气,见瓦罐的鸡汤早已滚起,便倒在瓷碗,小心的端去母亲房间。
殷纪进得房内,见母亲安详的睡在炕头,以往清丽绝伦的脸,如今早已消瘦的不成人形,乌黑的眼窝深陷,沉睡依旧是牙关紧咬,仿佛承受着莫大的痛楚。
并非信口胡诌,殷纪母亲当年,乃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生来肌肤如雪,玉貌绛眉,朱唇皓齿,一颦一笑之间,犹若姑射颜开,俨然是天人谪凡,倾倒一方;如今模样,却是瘦骨嶙峋,形如枯槁,容貌虽还依稀可辨,却已无当年风采,如此落差,怎能不叫殷纪心刺痛?
“母亲,起身喝口鸡汤再睡,昨日就滴水未沾,如此身怎生受的住?”
殷纪眼角微湿,声音哽咽,明知母亲不会醒来,却还是说上一句,才上前将她微微扶起,把头下的方枕稍稍垫高,端着那碗鸡汤,一勺一勺细心的喂去。
“孩儿今日要进山,不能侍奉母亲身旁了。乡亲们都说母亲身缠恶鬼,连外祖父前年去世,都说是因被母亲连累,遭恶鬼害死,孩儿如今想找人照顾母亲,只怕是无人愿意上门。孩儿不在身旁,您自个儿千万要保重,等孩儿攒够了银钱,便再去州府寻找高人,相信定能将您治好。”
殷纪边给母亲喂汤,边低声说着想好的打算,只是言辞之间,难掩一股深深的担忧。
“母亲,今日就先委屈您了。”
不多时,碗内鸡汤便已见底,殷纪轻轻拭去母亲嘴角的汤渍,将瓷碗置于一旁桌上,俯身替母亲掖好被角,又将棉被四角扎上绳索,捆在火炕边缘,以防母亲突然醒转,神志不清而落下炕去。
殷纪替母亲理好散乱青丝,转身拭去眼角湿润,打开房门,入了偏房。
偏房正,供着殷家历代先祖牌位。
殷纪自打醒事,便随母姓,从未见过父亲,母亲与外祖父也不曾提起,自己只当是殷家人丁单薄,父亲是入赘进门,如今或许是不在了,怕母亲伤心,也从未有此一问。只是他早已视自己为殷家嫡系后人,当下更是半点不敢马虎,恭谨拜倒案前,为母祈求安康。
牌位当前一张木案,上面摆着楠木托架,横挂一张漆黑长弓,足有尺长短,非铁非钢,不知是何物打造;一壶锦翎箭矢,也同那弓一般,不知是何物所铸。
殷纪幼时曾听外祖父所言,说那弓箭是殷家祖上传下,乃殷家先祖之物,为家传至宝,弓强箭利,非千钧之力不可开。
以殷纪外祖父双臂石之力,也不曾拉动分毫,弓劲之强,可见一斑。
侧身墙壁之上,斜挂两张短弓,其一张略长,弓身由镔铁打造,弓弦用的是成年犀牛筋,名为铁胎弓,大都武将所用,通常有四石之力,是为强弓,能射四百步远近。而这张铁胎弓足有石之力,乃是殷纪外祖父所用,挽弓成满月,奋力射出,可达七百步之远,已是顶尖强弓。
殷纪拜过先祖,站起身来,伸手从墙壁上,取下另一张弓来,那是张木弓,力有三钧。
三钧便是一石,以他弱冠之年,能开三钧弓连射,也属不易。
殷纪将那木弓背上,取出一壶铁木箭,也挂在身后,略略寻思片刻:“这神弓我动用不得,但这三支神箭可穿金裂石,不若此番带去,便是遇见虎狼,也准将它毙之箭下。”想罢,便朝牌位处拜了拜,取下挂在楠木托架上的箭壶,抽出仅有的三支锦翎箭,俱都插入身后箭壶。
随后又打开一口木箱,将放置于内的一柄短刃取出,也别在后腰,这才算罢。
-\**COM ||||书友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