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我们的青春,不分手

我们的青春,不分手(1)

    周末,手机闹铃准时响起,把张小雨从梦境拉回到现实世界。他恨恨地关了闹铃,继续睡觉,准备接着做刚才被打断的梦。

    从高中进入大学,很多学生会从高中时的学霸一下子沦为大学校园里的学渣。这其中的原因是大学校规不像高中时那么严格,于是许多同学不由自主彻底放松了下来。

    当然,自律性好的人是例外,比如张小雨。

    张小雨进了大学,学习依旧刻苦,闹钟从周一到周末都会在六点半准时响起《清明雨上》那“悲伤”的旋律。

    悲伤是小雨的舍友们说的。他们说每天清晨只要听到这首歌醒来,就会沉浸在缅怀亲人的情绪中,真是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如果醒不过来,睡得朦朦胧胧的,就会感觉有无数死人的灵魂飘荡在宿舍里,容易被惊吓到。

    他们强烈建议小雨换一首节奏欢快的歌曲,说那样的歌曲最容易激发人内心的奋进精神,赶走睡意,比如来一首《东方红》什么的,颇具正能量。

    可是小雨却坚决不换别的歌曲,原因是小雨不但没有从《清明雨上》这歌里感受到什么痛苦,死人的灵魂,反而体验到了一种类似悲剧所独具的震撼力量。

    关于悲剧,鲁迅先生说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小雨很喜欢鲁迅先生的这个论断,古今中外不少的悲剧作品之所以会给人们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就是因为悲剧以其悲惨的结局,揭示生活中的罪恶,从而激起人们心中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清明雨上》这首歌曲虽然略显伤感,但就是因为它能激起人内心对于逝去的亲人的怀念,从而让人们更懂得珍惜身边的亲人,所以这首歌不但不会让人陷入痛苦中无法自拔,颓废乃至厌恶生活,反而更能让人热爱生活,更珍惜身边的人。就好像一对相爱的情侣,不会因为看了一部男女主角走不到一起的电影马上选择分手,而是会更体谅对方。

    当然小雨反驳舍友们时没有用这种高深的理论。因为一个理论越高深,越显得曲高和寡,越不能说服人。跟一群不懂或不屑于掌握悲剧哲学的舍友讲悲剧的高深理论,除了显得自己卖弄知识,假装深沉,装逼外,毫无用处。就好像对牛弹琴一样,会显得弹琴的人更像头牛。

    小雨明白,对付迎面而来的牛,最好办法,要么就是避开,要么就是找根鞭子,抽它几下。小雨不想换铃声,对舍友们的强烈建议避无所避,只能言语上抽了舍友们一鞭子。

    小雨对舍友们宣称:欢快的歌不一定就能催人奋进,而悲伤的调调也未必就让人深陷感伤。

    为了彻底让舍友们闭嘴,小雨拿大家平时认定的观点做出反驳:刘欢的好汉歌情绪激昂,却让人听得总想入睡,而曾轶可的《狮子座》曲调忧伤,却是首极具欢乐气质的歌曲,听这首歌梦里都能笑醒。

    虽然这是个歪理,但是作为宿舍平时一致同意的观点,舍友们被小雨的话反驳得哑口无言,不再提及让小雨换闹铃的话。驳斥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他自己的话反驳他。

    小雨把舍友们搞定后,其手机得以继续专一,每天准时唱响清明,小雨也是开心不已,手机闹铃一响,就起身洗漱,背上书包,找个教室开始学习,开始新的一天充实的生活。

    可是今天的闹铃声,却是让小雨相当的不快。一个美丽的梦被打断,就好像是正在餐厅吃着一份口味鲜美的食物,却突然被人打翻在地,很让人愤慨。愤慨之中,夹杂着不少的回味与不舍,意犹未尽,于是会继续要一份同样的食物,大吃一顿。

    小雨的梦被闹铃拦腰斩断,极不痛快,于是把今天自习的安排扔到一边,打算先重温旧梦。

    小雨睡着之前心里一直在想着梦境里的事,因为听大家都在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是梦境不像是小说,能未完待续,一旦醒来,几乎就跟生命走到了尽头一般,绝无继续的可能性。

    小雨这一觉一直睡到了九点多,醒来仔细回想,发现不但没有旧梦重温,更可气的是连梦都没做一个,不禁觉得有些失落。就像想要继续要一份同样口味的食物,却被餐厅服务员告知已经售罄。

    小雨无力地瘫在床上,一动也不动,脑子里挥不去的是昨晚的梦:在一个模糊的空间里,小雨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姑娘的身影,姑娘看起来不是特别漂亮,只是有一头长长的头发,一张清纯的脸,两个浅浅的酒窝。举手投足之间都仿佛是春风拂过,轻柔、温婉,却有着融化世间一切冰冷的力量。

    小雨被她的温柔深深地吸引住了,觉得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似乎已经脱离了自己的身体,沉醉在了姑娘温柔的世界里。

    美好的事物失去总会让人惋惜,而美丽的梦境被打断也会让人增添几分惆怅。小雨的美梦被闹铃搅乱,心情莫名其妙有些抑郁,总感觉打不起精神来,于是怅然若失中,又沉沉睡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