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第九十三章:不作不会死
才刚发下宫人的冬衣,眼见着就到了年关。
青青乘着轿辇往飞霜殿而去,左右皆是白茫茫一片,无端显得萧索而洁净。
皇帝其实并不常住在飞霜殿——若是想在后宫,自然是住到永和宫去;若是想兼顾前朝,却是紫宸殿、延英殿更方便些。此番,却是有些不好开口的缘故,不愿意时常被大臣们打扰,才住到那里去了。
上个月,青青因娘家的事情,又急又怒,内外交加下,终于病倒了,章和帝心中大恸,险些罢了朝事。但是有太医怀疑玉德妃得的是伤寒而非风寒,事情便立刻复杂起来。
在大汤,伤寒是要传染的,而且大多没能治愈。若是一般的宫人或者家中仆从,一旦有这方面的怀疑,是必定要立刻赶回家去的。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玉德妃只是偶感风寒,又因为生了闲气,且本身体弱,才使得症状复杂了些,也不能很快痊愈。太医们医术是没的说,可谁让玉德妃在太医院全无势力呢?太医们遵从惯例,讷讷不言。
本来也是,太医是绝对不会再没有把握的前提下贸贸然说一位宠妃得了传染病,可是如果有人提出来,大家却也不会出言反对——若是真有个万一,谁敢担保?谁敢负责?反正他们也是说了,“不太像”,日后玉德妃或者皇帝要找麻烦,枪口也不会指着众人,不是有挡箭牌在那立着么?
而且,此人敢站出来,必然是有护身符的,何必去招惹?
章和帝粗通医理,他是觉得这太医简直是信口雌黄,便让他现在最信任的魏源魏御医替曲青青看诊。魏源为人耿直,医术高明,而且和永和宫关系还算和睦,也曾耿介直言,帮了曲青青一把,让先皇后都失了面子,所以章和帝自然相信他的诊断。
永和宫里的人听到皇帝让魏御医诊脉,都松了一口气。
可惜,这口气还没吐出舌尖,就憋了回去——
魏御医沉思许久后,说:“微臣才疏学浅,愧对圣上隆恩。娘娘脉象复杂,症候似是而非,微臣不敢断言。”
这位竟是不肯帮玉德妃美言一句!
魏源这话虽然称不上结论,但在场十多位太医,六、七位医女,还有他一个御医,都不肯说出个一二三四来,便只能默认那位提出观点的太医的论断——玉德妃很可能染上伤寒。
在病症上太医们不敢多言,但流程上的事儿还是门儿清。
立刻便有老大人恳求章和帝保重龙体,即刻回宫。接着就有太医开始询问皇帝的意思——玉德妃娘娘这是立刻移出宫去,到别庄修养,还是个什么章程,必须要皇帝下令。
章和帝眉头紧皱,但是事关国本,即使他是皇帝,也不能任性,只能立刻离去。只是他本心是不相信青青染上的是伤寒——青青多食素,饮食上极其精细,章和帝自己都因为她的照顾身体好了不少,她自己又怎么会……最重要,青青表现出来的症状,分明不像是伤寒!章和帝对太医院和御医房里的门门道道再清楚不过,他又看了眼那个太医,记住了,决定回去去查一查此人,看看是谁在背后捣鬼。
陈雨燕的事情才刚刚过去,章和帝不愿意让青青知道是因为她才连累了娘家姐姐,便将后来的真相瞒了下来,只是让皇后找个机会处理掉。现在又出来个,章和帝心里是真不是个滋味儿。堂堂帝王,竟然还护不住一个女人么?想一想,先帝时,王贵妃多么嚣张跋扈、霸道狠毒,为人也不算谨慎,却能在众多世家的包围下活得上好,这样一比较,居然显得章和帝还比不上他最不愿提起的先帝了。
章和帝到底没让青青挪出宫去,也是不敢再盲目自信能护得住她,必须在眼皮子底下守着。于是永和宫暂时封闭,不许出入,饮食等物都专门供给,且让魏御医、黄太医、朱太医、徐太医和十多位医女留在永和宫照顾。又将夏侯任带在身边亲自照顾,长宸公主却是送到了太后身边去。
殿门一关,即使有烛火明灭,却也让屋内莫名变得晦暗起来。
玉德妃最近本来心情就不好,现在要和皇帝、儿女分开,更是五内俱焚,立时就昏了过去,让伺候的人好悬没吓出个好歹来。
这位要是有个万一,幕后的倒是心想事成,喜大普奔,他们这些人却是捞不到半点眷顾和好处,绝对会死啦死啦滴,甚至牵连家人。
“治不好要你们陪葬”,这句话可是所有皇家人最爱的台词!
玉德妃突然倒下,竟似有摧枯拉朽之势,让后宫前朝都大大震惊了一把。
这几年,多少明枪暗箭,多少阴诡计,多少合纵连横,都没能奈何得了她,居然就这么轻易的就倒下了?
贵妃和珍淑妃眼神交汇时,心里闪过惊涛骇浪。
若是对方做的,自己真是白白活了这几十年。
可是,若是“新人”做的,不是更可怕么?
一时间,后宫里风声鹤唳。
本来,玉德妃这样的宠妃被硬生生从皇帝身边隔离开,后宫里的女人那是绝对会前仆后继地朝皇帝扑去,以填补空白、占领高地。可是因为大家都在猜想,那高明的、手眼通天的“凶手”是谁,生怕自己成了一箭双雕里的另外一只傻鸟,居然导致了后宫一片风平浪静,让暗处的章和帝气闷不已。
又七天过去,永和宫仍然没有传好消息,众人才有些笃定,这玉德妃,恐怕是栽了。
章和帝既忧且痛,看后宫中的女人和朝上的大臣都十分不爽,性子越发阴晴不定,短短几日,竟然使得数位大臣被抓着小辫子贬了官,宫里更是十多个太监宫女,甚至女官的,被杖打、贬斥。忽然有一天,皇后等人却知道,章和帝宠幸了吴御女,第二日,又宠幸了贾婕妤。
风向骤然变化。
不说皇后心里恨极,便是太后、贵妃和珍淑妃,心里也有些怅然。
男人啊。
既然皇帝心情转好,又将晋王殿下交给皇后暂时照顾,不管心里如何想,后宫众人是必须行动起来的。
这宫廷,一步落后,便是万劫不复。
连消息灵通些的大臣们,也赶紧送上各色美人。
果然,这次章和帝欣然笑纳。
十一月中旬,永和宫事只有太后和皇后还在过问关怀,皇帝却是日渐潇洒温柔乡,新人更胜旧人好。
十一月底,深夜,章和帝突然昏迷,御医禀告太后,盖因皇上服用药物,肾阳有亏……
太后和皇后震怒,下令搜宫,当夜,吴御女和贾婕妤被看守起来。原来,皇帝年纪大来,那事儿上不大顺心,本来有玉德妃在也就罢了,她自己就是超级春-药,章和帝日子也过得挺好。可是曲青青这一病不打紧,皇帝那份暴躁,的确有关心青青的意思,更多的,却是力不从心的羞恼。恰在此时,偶遇杨柳细腰吴御女,当夜竟然龙精虎猛,虽然不如和曲青青时畅快,章和帝自己也能感觉到身体的抗议,却不知为何,不愿深想,不肯抗拒。第二天,是吴御女推荐的贾婕妤,情况仿佛。
之后,是三人同乐。
章和帝其实不是不曾想到过,虎狼之药,但他也知道,像这两个女人这样,有些出身,又没有子嗣傍身的,虽然会用些下作手段,却绝对不敢下狠手。
毕竟,一旦出事,她们全族都要陪葬。
刚刚经过徐道士的事情,又有曲青青可能会香消玉殒,章和帝心中是百感交集,难免放纵了些。
谁知,酿成大祸。
若说前一次大皇子案,章和帝还算是无辜受累,这次,却实在不太光彩。
太后和皇后立刻封锁了消息,只说皇帝是劳累过度,圣体违和,需要静养。也幸亏御医们医术高明,到底让章和帝清醒过来,虽然身体衰弱,至少能召集亲信大臣,安抚朝廷。
只是这次章和帝的身体是破损得厉害,短时间内是不好再劳累的,好在,这次有太子监国,并未出现乱象。
章和帝休养时,自然是羞愤欲死,怒火滔天,十分后怕。
派了暗卫亲自审问吴御女和贾婕妤,半点体面不肯为她们顾及,什么手段都用上了。
但是她们似乎本来也是比较无辜的,只肯承认秘药是贾婕妤娘家给的,辅国公是积年的老世家,虽然这些年渐渐没落了,底蕴还是有的,自然拿得出这样的秘药。只是她们都以为这药只是助兴而已,选择它也是因为其十分隐秘,难以觉察,绝对不敢心存谋害之意。
再查,却发现贾婕妤之所以和吴御女结盟,竟然是因为吴御女从小是按花魁头牌教养,床中术高深莫测,身份背景’完全是辅国公府上一手操办,可说是欺君罔上。
只是,章和帝是死也不愿意这次的事情外传,辅国公再怎么没落,人脉还是有几分的,无缘无故,就是皇帝也不能做什么。他们应该也是一清二楚,对于正得宠的宫中贵人突然没了消息,完全不闻不问。这便是摆明车马——我们不追究自家女儿的事情,皇上也最好选择性遗忘。
本来,他们那样的世家,也很难一夕而死,所谓百足之虫,便是了。即使明知道大大得罪了皇帝,但是只要没有真凭实据,或者皇帝不愿意拿出真凭实据,即使要继续没落下去,维持住一般的体面还是没问题的,姓名更是没有半点危险。
章和帝气急,又能如何?
再查下去,却突然牵扯到,那药是被调了包的,竟然和太子府上的徐道士手中的某一贴药若出同门。
于是,调查戛然而止。
太后闭宫不出,皇帝心情平静下来,无悲无喜。
皇帝病中,十分关心永和宫事,倒是对太子十分放心,朝政全权交给了他,甚少过问。
之前,虽然有太后和皇后地关心,但到底宫中最重要的还是皇帝的态度,永和宫难免受了些委屈,让章和帝十分愧疚。现在皇帝关心起来,珍淑妃正是得意时,又有太后提醒,更加谨小慎微,对永和宫也十分关切。贵妃更是满心担忧,各种作秀,十分没有架子。
“众志成城”下,玉德妃竟然渐渐好转。
十二月中旬,永和宫终于解禁。
玉德妃病愈,还不及到皇帝处告状——原来她的确不是伤寒,且病中遭受数次陷害,性命数度危急,可谓是苦尽甘来——就得知皇帝竟然缠绵病榻。
于是,再也顾不得其他,带着许久不见的儿女就到飞霜殿侍疾。
说也奇怪,这玉德妃在章和帝身边时,皇帝总是无灾无病的,一旦因事分开,章和帝总会遭受大难。前次玉德妃省亲,大皇子顺王事发,太后和皇帝也只是心里闪过一个念头,这次,他俩心中却是一万个笃定了。这不,玉德妃一到,章和帝立刻好转许多,御医也松了一口气,啧啧称奇。
只是到底是伤得狠了,在玉德妃的眼泪攻势下,章和帝终究还是暂时休息,只让太子处理国事。只是黔州大旱之事,太子确实处理不当,在朱家地操作下,朝堂上渐有别样的声音。
无奈,章和帝也只能强撑着操劳,倒是让太子十分惭愧。
作者有话要说:老皇帝不经常生病,大家怎么会觉得他活不长,不把小石榴当作对手呢?
才刚发下宫人的冬衣,眼见着就到了年关。
青青乘着轿辇往飞霜殿而去,左右皆是白茫茫一片,无端显得萧索而洁净。
皇帝其实并不常住在飞霜殿——若是想在后宫,自然是住到永和宫去;若是想兼顾前朝,却是紫宸殿、延英殿更方便些。此番,却是有些不好开口的缘故,不愿意时常被大臣们打扰,才住到那里去了。
上个月,青青因娘家的事情,又急又怒,内外交加下,终于病倒了,章和帝心中大恸,险些罢了朝事。但是有太医怀疑玉德妃得的是伤寒而非风寒,事情便立刻复杂起来。
在大汤,伤寒是要传染的,而且大多没能治愈。若是一般的宫人或者家中仆从,一旦有这方面的怀疑,是必定要立刻赶回家去的。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玉德妃只是偶感风寒,又因为生了闲气,且本身体弱,才使得症状复杂了些,也不能很快痊愈。太医们医术是没的说,可谁让玉德妃在太医院全无势力呢?太医们遵从惯例,讷讷不言。
本来也是,太医是绝对不会再没有把握的前提下贸贸然说一位宠妃得了传染病,可是如果有人提出来,大家却也不会出言反对——若是真有个万一,谁敢担保?谁敢负责?反正他们也是说了,“不太像”,日后玉德妃或者皇帝要找麻烦,枪口也不会指着众人,不是有挡箭牌在那立着么?
而且,此人敢站出来,必然是有护身符的,何必去招惹?
章和帝粗通医理,他是觉得这太医简直是信口雌黄,便让他现在最信任的魏源魏御医替曲青青看诊。魏源为人耿直,医术高明,而且和永和宫关系还算和睦,也曾耿介直言,帮了曲青青一把,让先皇后都失了面子,所以章和帝自然相信他的诊断。
永和宫里的人听到皇帝让魏御医诊脉,都松了一口气。
可惜,这口气还没吐出舌尖,就憋了回去——
魏御医沉思许久后,说:“微臣才疏学浅,愧对圣上隆恩。娘娘脉象复杂,症候似是而非,微臣不敢断言。”
这位竟是不肯帮玉德妃美言一句!
魏源这话虽然称不上结论,但在场十多位太医,六、七位医女,还有他一个御医,都不肯说出个一二三四来,便只能默认那位提出观点的太医的论断——玉德妃很可能染上伤寒。
在病症上太医们不敢多言,但流程上的事儿还是门儿清。
立刻便有老大人恳求章和帝保重龙体,即刻回宫。接着就有太医开始询问皇帝的意思——玉德妃娘娘这是立刻移出宫去,到别庄修养,还是个什么章程,必须要皇帝下令。
章和帝眉头紧皱,但是事关国本,即使他是皇帝,也不能任性,只能立刻离去。只是他本心是不相信青青染上的是伤寒——青青多食素,饮食上极其精细,章和帝自己都因为她的照顾身体好了不少,她自己又怎么会……最重要,青青表现出来的症状,分明不像是伤寒!章和帝对太医院和御医房里的门门道道再清楚不过,他又看了眼那个太医,记住了,决定回去去查一查此人,看看是谁在背后捣鬼。
陈雨燕的事情才刚刚过去,章和帝不愿意让青青知道是因为她才连累了娘家姐姐,便将后来的真相瞒了下来,只是让皇后找个机会处理掉。现在又出来个,章和帝心里是真不是个滋味儿。堂堂帝王,竟然还护不住一个女人么?想一想,先帝时,王贵妃多么嚣张跋扈、霸道狠毒,为人也不算谨慎,却能在众多世家的包围下活得上好,这样一比较,居然显得章和帝还比不上他最不愿提起的先帝了。
章和帝到底没让青青挪出宫去,也是不敢再盲目自信能护得住她,必须在眼皮子底下守着。于是永和宫暂时封闭,不许出入,饮食等物都专门供给,且让魏御医、黄太医、朱太医、徐太医和十多位医女留在永和宫照顾。又将夏侯任带在身边亲自照顾,长宸公主却是送到了太后身边去。
殿门一关,即使有烛火明灭,却也让屋内莫名变得晦暗起来。
玉德妃最近本来心情就不好,现在要和皇帝、儿女分开,更是五内俱焚,立时就昏了过去,让伺候的人好悬没吓出个好歹来。
这位要是有个万一,幕后的倒是心想事成,喜大普奔,他们这些人却是捞不到半点眷顾和好处,绝对会死啦死啦滴,甚至牵连家人。
“治不好要你们陪葬”,这句话可是所有皇家人最爱的台词!
玉德妃突然倒下,竟似有摧枯拉朽之势,让后宫前朝都大大震惊了一把。
这几年,多少明枪暗箭,多少阴诡计,多少合纵连横,都没能奈何得了她,居然就这么轻易的就倒下了?
贵妃和珍淑妃眼神交汇时,心里闪过惊涛骇浪。
若是对方做的,自己真是白白活了这几十年。
可是,若是“新人”做的,不是更可怕么?
一时间,后宫里风声鹤唳。
本来,玉德妃这样的宠妃被硬生生从皇帝身边隔离开,后宫里的女人那是绝对会前仆后继地朝皇帝扑去,以填补空白、占领高地。可是因为大家都在猜想,那高明的、手眼通天的“凶手”是谁,生怕自己成了一箭双雕里的另外一只傻鸟,居然导致了后宫一片风平浪静,让暗处的章和帝气闷不已。
又七天过去,永和宫仍然没有传好消息,众人才有些笃定,这玉德妃,恐怕是栽了。
章和帝既忧且痛,看后宫中的女人和朝上的大臣都十分不爽,性子越发阴晴不定,短短几日,竟然使得数位大臣被抓着小辫子贬了官,宫里更是十多个太监宫女,甚至女官的,被杖打、贬斥。忽然有一天,皇后等人却知道,章和帝宠幸了吴御女,第二日,又宠幸了贾婕妤。
风向骤然变化。
不说皇后心里恨极,便是太后、贵妃和珍淑妃,心里也有些怅然。
男人啊。
既然皇帝心情转好,又将晋王殿下交给皇后暂时照顾,不管心里如何想,后宫众人是必须行动起来的。
这宫廷,一步落后,便是万劫不复。
连消息灵通些的大臣们,也赶紧送上各色美人。
果然,这次章和帝欣然笑纳。
十一月中旬,永和宫事只有太后和皇后还在过问关怀,皇帝却是日渐潇洒温柔乡,新人更胜旧人好。
十一月底,深夜,章和帝突然昏迷,御医禀告太后,盖因皇上服用药物,肾阳有亏……
太后和皇后震怒,下令搜宫,当夜,吴御女和贾婕妤被看守起来。原来,皇帝年纪大来,那事儿上不大顺心,本来有玉德妃在也就罢了,她自己就是超级春-药,章和帝日子也过得挺好。可是曲青青这一病不打紧,皇帝那份暴躁,的确有关心青青的意思,更多的,却是力不从心的羞恼。恰在此时,偶遇杨柳细腰吴御女,当夜竟然龙精虎猛,虽然不如和曲青青时畅快,章和帝自己也能感觉到身体的抗议,却不知为何,不愿深想,不肯抗拒。第二天,是吴御女推荐的贾婕妤,情况仿佛。
之后,是三人同乐。
章和帝其实不是不曾想到过,虎狼之药,但他也知道,像这两个女人这样,有些出身,又没有子嗣傍身的,虽然会用些下作手段,却绝对不敢下狠手。
毕竟,一旦出事,她们全族都要陪葬。
刚刚经过徐道士的事情,又有曲青青可能会香消玉殒,章和帝心中是百感交集,难免放纵了些。
谁知,酿成大祸。
若说前一次大皇子案,章和帝还算是无辜受累,这次,却实在不太光彩。
太后和皇后立刻封锁了消息,只说皇帝是劳累过度,圣体违和,需要静养。也幸亏御医们医术高明,到底让章和帝清醒过来,虽然身体衰弱,至少能召集亲信大臣,安抚朝廷。
只是这次章和帝的身体是破损得厉害,短时间内是不好再劳累的,好在,这次有太子监国,并未出现乱象。
章和帝休养时,自然是羞愤欲死,怒火滔天,十分后怕。
派了暗卫亲自审问吴御女和贾婕妤,半点体面不肯为她们顾及,什么手段都用上了。
但是她们似乎本来也是比较无辜的,只肯承认秘药是贾婕妤娘家给的,辅国公是积年的老世家,虽然这些年渐渐没落了,底蕴还是有的,自然拿得出这样的秘药。只是她们都以为这药只是助兴而已,选择它也是因为其十分隐秘,难以觉察,绝对不敢心存谋害之意。
再查,却发现贾婕妤之所以和吴御女结盟,竟然是因为吴御女从小是按花魁头牌教养,床中术高深莫测,身份背景’完全是辅国公府上一手操办,可说是欺君罔上。
只是,章和帝是死也不愿意这次的事情外传,辅国公再怎么没落,人脉还是有几分的,无缘无故,就是皇帝也不能做什么。他们应该也是一清二楚,对于正得宠的宫中贵人突然没了消息,完全不闻不问。这便是摆明车马——我们不追究自家女儿的事情,皇上也最好选择性遗忘。
本来,他们那样的世家,也很难一夕而死,所谓百足之虫,便是了。即使明知道大大得罪了皇帝,但是只要没有真凭实据,或者皇帝不愿意拿出真凭实据,即使要继续没落下去,维持住一般的体面还是没问题的,姓名更是没有半点危险。
章和帝气急,又能如何?
再查下去,却突然牵扯到,那药是被调了包的,竟然和太子府上的徐道士手中的某一贴药若出同门。
于是,调查戛然而止。
太后闭宫不出,皇帝心情平静下来,无悲无喜。
皇帝病中,十分关心永和宫事,倒是对太子十分放心,朝政全权交给了他,甚少过问。
之前,虽然有太后和皇后地关心,但到底宫中最重要的还是皇帝的态度,永和宫难免受了些委屈,让章和帝十分愧疚。现在皇帝关心起来,珍淑妃正是得意时,又有太后提醒,更加谨小慎微,对永和宫也十分关切。贵妃更是满心担忧,各种作秀,十分没有架子。
“众志成城”下,玉德妃竟然渐渐好转。
十二月中旬,永和宫终于解禁。
玉德妃病愈,还不及到皇帝处告状——原来她的确不是伤寒,且病中遭受数次陷害,性命数度危急,可谓是苦尽甘来——就得知皇帝竟然缠绵病榻。
于是,再也顾不得其他,带着许久不见的儿女就到飞霜殿侍疾。
说也奇怪,这玉德妃在章和帝身边时,皇帝总是无灾无病的,一旦因事分开,章和帝总会遭受大难。前次玉德妃省亲,大皇子顺王事发,太后和皇帝也只是心里闪过一个念头,这次,他俩心中却是一万个笃定了。这不,玉德妃一到,章和帝立刻好转许多,御医也松了一口气,啧啧称奇。
只是到底是伤得狠了,在玉德妃的眼泪攻势下,章和帝终究还是暂时休息,只让太子处理国事。只是黔州大旱之事,太子确实处理不当,在朱家地操作下,朝堂上渐有别样的声音。
无奈,章和帝也只能强撑着操劳,倒是让太子十分惭愧。
作者有话要说:老皇帝不经常生病,大家怎么会觉得他活不长,不把小石榴当作对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