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石破天惊舞倾城
此时的萧煊仍旧一副淡然自若的清闲模样,只是手指或轻或重,或缓或急的敲击着桌案。清韵慢慢偏过头去,不再看他。
“父皇,大哥琴艺精湛超群,何不让他在太子妃起舞时伴奏,也让大家一睹其风采啊。”三皇子萧燃促狭着双眼欣欣然的说道。
皇上微微眯起双眼,思索不久便答道:“好吧,朕也好久未听得太子的琴音了,那就依陵王所言吧。”
既然皇上都如此发话了,萧煊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萧煊听了此话,只是微微一笑,撩开长衫衣摆跪地行礼:“儿臣遵旨。”话语间虽无波澜起伏,落在清韵的耳朵里,却听出了一丝无奈,只是忽而就犹如轻烟飘散,清韵只觉是自己的错觉而已。
不久,宫女们携来雕花紫楠木的古琴,小心翼翼的放置在雕花古木的精致桌案上,萧煊拂袖坐定,双手搭放在琴弦上,指节分明,青筋微微隆起,微阖双目,只静候惊鸿舞起。
这时,太子妃柳芸涵身着敷彩黄丝织锦薄纱裙,金丝绣作芙蕖花纹跃然裙上,新穗环佩叮当作响,流水般的裙摆颜色渐浅,如同月华披身,宛如月宫仙子,缓带轻衫翩若惊鸿。
此时,琴音初启,缓缓如清泉旖旎蜿蜒,连周围凝滞的空气都好似被琴音撩拨起来,一波一波的熨荡开来。她巧笑嫣然,顾盼生辉,一舞一动之间暗香浮动,月影朦胧。
恰此时花灯渐起,冉冉升上天空,随着水袖翩翩起舞,交相辉映。灯火落在烟霞湖湖上似点点繁星渐行渐远,清风徐徐吹来,腊梅幽香四溢,几枝梅花瓣被风吹落,落在烟霞湖水面,随波逐流。而此时琴声也随着舞姿的迅疾渐渐快了起来,好像激流一泻千里,清脆的琴音似流水淙淙,又似裂帛之声。琴声与舞步互相彰显,惊鸿舞更因琴声相奏而渐入佳境,在座宾客皆凝气聚神。夜色中,灯火蒙淡,月光流转。
恍然之间清韵听着熟悉却又陌生的琴音,只觉得自己如坠青云之中,悲喜皆相忘,只沉浸此中,她觉得自己早已分不清此时是为现实还是虚幻,脑海里零星散落的记忆碎片在琴声的启发下慢慢拼凑起来,她的双眼慢慢酸涩湿润了起来,思绪也随之飘远。
“萧哥哥,原来你在这,可让我好找,还好我聪明,循着琴声就知道你在哪儿了。”一绿衣少女浅笑盈盈道。
那少年身着一袭白衣,手不着痕迹的从琴弦上移开,浅笑道:“就属倾儿最聪明,倾儿不好好读书,到处乱跑,小心给苏伯伯知道,定要罚你。”
“怕什么?就算罚我不是还有萧哥哥帮我吗?”少女粲然一笑,环顾四周,惊叹道:“萧哥哥,你是怎么找到这一绝妙好地的,桂花缤纷,芳香四溢,还有潺潺流水,怎么不早些告诉我?”说着,少女就在那少年身旁席地而坐,笑弯了双眼。
白衣少年只盯着少女轻笑道:“若要告诉了你,我岂能好好练琴了。”语气里倒不似嗔怪而是戏谑逗笑之意。他眼眸幽邃,如一泓清泉般清澈。
少女被他看的反倒不好意思起来,笑涡泛红,只得刻意换了话题。“萧哥哥,你刚才弹得什么曲子,听着让人觉得很忧伤。”
“《黍离》,出自《诗经王风》,说的是诗人故地重游产生的亡国之痛和知音难觅之感。”少年悠悠的说着,双手轻轻的拂拭着琴弦。
“《诗经》?我知道,我最喜欢的是这一句,‘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少女一字一句认真的说道。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说的是不是平日里我听萧哥哥弹琴的场景啊?”少女天真的抬头问道。
那白衣少年却先不好意思了起来,“倾儿,时候不早了,赶快回去吧,不然苏伯伯,苏伯母该担心了。”
“话还没说完呢?就要回去,咦,萧哥哥,你脸怎么红了?”少女不明所以天真的问道。
少年顿时窘迫,不欲再解释,他就一手携琴,另一只手拉起绿衣少女往回走。
少女愣了一下,看着十指相扣的手,只觉得温馨幸福的感觉弥漫到了心底。此时,桂花簌簌落下,夹杂着扑鼻清香,落满了通往回家的小径。
自此之后,少女常和少年在此处嬉戏游玩,此处山清水秀,又少有人烟,他们时常坐在草坪上看落霞斜晖,草长莺飞,看桂花落满衣衫,听流水潺潺而过。
某日,少年依旧闲逸的抚琴,听闻不远处传来少女银铃般的声音,发自内心的浅浅一笑。
“萧哥哥,今天我送给你一件礼物。”说罢,那少女变戏法似的拿出一支竹笛,灵动的眨着眼睛,很快一阵轻扬婉转的笛声渐起,笛声似春风拂面,又似清雨绵绵,仿佛将人置身于山清水秀的泼墨山水画间。虽笛声高扬却也婉转舒缓,少年听着只觉得心旷神怡,不由得浅阖双目,全凭心意的抚琴与之合奏,一时间时间好似荒芜,天地间好像只剩下悠扬的笛声,清脆的琴音。琴音追逐着笛声,与之相辅相成,如天籁般动人。曲罢,少女欢笑盈盈:“萧哥哥,我这礼物你可喜欢?”
少年揉揉少女的头发,温柔的说道:“喜欢,倾儿从哪学来的?”
“爹教的,废寝忘食的学了好几天呢,厉害吧!”
“正好,礼尚往来,我也有东西送给你。”少年对她浅浅一笑,说道。
少女疑惑的看着少年,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
少年拿出自己手写的《诗经》,递到少女面前道:“送你的,天下只此一册。”
少女接过来随手翻开几页,只见其中蝇头小楷,笔力遒劲,很是喜欢。
“谢谢萧哥哥。”少女爽朗一笑,笑脸盈盈的看着少年,那时,风景独好,回忆的画面只定格于此。
倏忽间,琴音已收,惊鸿舞毕,在座哗然,掌声四溢,才使得清韵思绪收回。
“清儿姐姐,真想不到太子的琴技这么好啊,哇,简直是我膜拜的对象。”紫菀在清韵耳边不顾形象的喊道,在场的宾客们也都是兴致很高,对他们赞叹不已。
清韵看着紫菀,只觉得现在的紫菀很像当年的自己,不由得对她笑了笑:“瞧你乐的,跟个孩子似的。“
紫菀很是得意的悄悄对清韵说:“清儿姐姐,你这次可是帮了太子妃的大忙了,你说她会怎么打赏我们啊?”
“在宫里谨慎低调才是生存法则,太过招摇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此时说太子妃得了便宜,尚言之过早。”清韵低头在紫菀耳边轻轻说道。
“哎呀,你想的太多了,咱们只要知道太子妃肯定要酬谢我们不就好了,至于其他,管那么多干嘛。”紫菀毫不在意的笑道。
“哈哈,贤妃啊,朕的这个好儿媳才貌双全,太子今后可是有福了。”皇上很是开心,开怀大笑道。
贤妃娘娘也觉得太子和柳芸涵为自己挣足了颜面,毕竟一个是自己名义上的儿子,一个是自己的侄女。她凤目充满了笑意,端庄的仪态也掩盖不了她内心的喜悦。“皇上,臣妾想到一句话,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太子和芸儿当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清韵听了此话,尤为刺耳,天造地设?琴瑟在御?只怕是只听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吧?真是造化弄人,如今只觉得十几年前听到的那句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今日却成了最直接的讽刺,好像火辣辣的耳光打在清韵的脸上。
太子听了此话,微微一怔,身形微微僵立,他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察阅不出的难堪与失望,却又很快的收敛神色,一如往常的温和浅笑着。
“呵呵,姐姐所言极是,妹妹我也觉得太子果真琴技超群,真令人羡慕,我燃儿与之相比真是相距甚远。只可惜,太子的琴艺却非姐姐所授,不然,我也好向姐姐多学学抚琴之道了。”在皇上左侧的淑妃掩面而笑,话语中不乏讽刺。陵王萧燃听了嘴角扬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极尽嘲讽之感。
清韵心想,淑妃娘娘此话意在提醒皇上,太子曾经流落民间的事实,更是在众多王侯将相面前给太子难堪,若非秦家实力雄厚,淑妃也不至于敢在皇上面前如此放肆。看来,萧煊虽贵为太子,却不似想象中那样稳居高位,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皇上听了此话,并未言语,幽邃的双目当真让人难以揣测他的心思,一时间满座鸦雀无声,气氛诡谲。
清韵清楚地知道,生活在帝王之家,需步步小心,处处留心,时时揣测皇上的心意才行。刚才还欢笑连连,顷刻间就寂静一片。生活在权力之下就算是处心积虑却也仍然举步维艰,这种日子着实辛苦。
“皇上,臣大逆不道,竟然在寿宴上姗姗来迟,臣甘愿领罪。”一声洪亮悦耳的声音打破了此刻诡异的沉静。清韵暗想:“普天之下居然有人这么大胆,不仅来迟这么久还敢在御前大声喧哗。”
“该不会是他来了吧?”紫菀在清韵身旁惊叹道。清韵很是不解的看着紫菀,期待着她接下来的话语。
“父皇,大哥琴艺精湛超群,何不让他在太子妃起舞时伴奏,也让大家一睹其风采啊。”三皇子萧燃促狭着双眼欣欣然的说道。
皇上微微眯起双眼,思索不久便答道:“好吧,朕也好久未听得太子的琴音了,那就依陵王所言吧。”
既然皇上都如此发话了,萧煊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萧煊听了此话,只是微微一笑,撩开长衫衣摆跪地行礼:“儿臣遵旨。”话语间虽无波澜起伏,落在清韵的耳朵里,却听出了一丝无奈,只是忽而就犹如轻烟飘散,清韵只觉是自己的错觉而已。
不久,宫女们携来雕花紫楠木的古琴,小心翼翼的放置在雕花古木的精致桌案上,萧煊拂袖坐定,双手搭放在琴弦上,指节分明,青筋微微隆起,微阖双目,只静候惊鸿舞起。
这时,太子妃柳芸涵身着敷彩黄丝织锦薄纱裙,金丝绣作芙蕖花纹跃然裙上,新穗环佩叮当作响,流水般的裙摆颜色渐浅,如同月华披身,宛如月宫仙子,缓带轻衫翩若惊鸿。
此时,琴音初启,缓缓如清泉旖旎蜿蜒,连周围凝滞的空气都好似被琴音撩拨起来,一波一波的熨荡开来。她巧笑嫣然,顾盼生辉,一舞一动之间暗香浮动,月影朦胧。
恰此时花灯渐起,冉冉升上天空,随着水袖翩翩起舞,交相辉映。灯火落在烟霞湖湖上似点点繁星渐行渐远,清风徐徐吹来,腊梅幽香四溢,几枝梅花瓣被风吹落,落在烟霞湖水面,随波逐流。而此时琴声也随着舞姿的迅疾渐渐快了起来,好像激流一泻千里,清脆的琴音似流水淙淙,又似裂帛之声。琴声与舞步互相彰显,惊鸿舞更因琴声相奏而渐入佳境,在座宾客皆凝气聚神。夜色中,灯火蒙淡,月光流转。
恍然之间清韵听着熟悉却又陌生的琴音,只觉得自己如坠青云之中,悲喜皆相忘,只沉浸此中,她觉得自己早已分不清此时是为现实还是虚幻,脑海里零星散落的记忆碎片在琴声的启发下慢慢拼凑起来,她的双眼慢慢酸涩湿润了起来,思绪也随之飘远。
“萧哥哥,原来你在这,可让我好找,还好我聪明,循着琴声就知道你在哪儿了。”一绿衣少女浅笑盈盈道。
那少年身着一袭白衣,手不着痕迹的从琴弦上移开,浅笑道:“就属倾儿最聪明,倾儿不好好读书,到处乱跑,小心给苏伯伯知道,定要罚你。”
“怕什么?就算罚我不是还有萧哥哥帮我吗?”少女粲然一笑,环顾四周,惊叹道:“萧哥哥,你是怎么找到这一绝妙好地的,桂花缤纷,芳香四溢,还有潺潺流水,怎么不早些告诉我?”说着,少女就在那少年身旁席地而坐,笑弯了双眼。
白衣少年只盯着少女轻笑道:“若要告诉了你,我岂能好好练琴了。”语气里倒不似嗔怪而是戏谑逗笑之意。他眼眸幽邃,如一泓清泉般清澈。
少女被他看的反倒不好意思起来,笑涡泛红,只得刻意换了话题。“萧哥哥,你刚才弹得什么曲子,听着让人觉得很忧伤。”
“《黍离》,出自《诗经王风》,说的是诗人故地重游产生的亡国之痛和知音难觅之感。”少年悠悠的说着,双手轻轻的拂拭着琴弦。
“《诗经》?我知道,我最喜欢的是这一句,‘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少女一字一句认真的说道。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说的是不是平日里我听萧哥哥弹琴的场景啊?”少女天真的抬头问道。
那白衣少年却先不好意思了起来,“倾儿,时候不早了,赶快回去吧,不然苏伯伯,苏伯母该担心了。”
“话还没说完呢?就要回去,咦,萧哥哥,你脸怎么红了?”少女不明所以天真的问道。
少年顿时窘迫,不欲再解释,他就一手携琴,另一只手拉起绿衣少女往回走。
少女愣了一下,看着十指相扣的手,只觉得温馨幸福的感觉弥漫到了心底。此时,桂花簌簌落下,夹杂着扑鼻清香,落满了通往回家的小径。
自此之后,少女常和少年在此处嬉戏游玩,此处山清水秀,又少有人烟,他们时常坐在草坪上看落霞斜晖,草长莺飞,看桂花落满衣衫,听流水潺潺而过。
某日,少年依旧闲逸的抚琴,听闻不远处传来少女银铃般的声音,发自内心的浅浅一笑。
“萧哥哥,今天我送给你一件礼物。”说罢,那少女变戏法似的拿出一支竹笛,灵动的眨着眼睛,很快一阵轻扬婉转的笛声渐起,笛声似春风拂面,又似清雨绵绵,仿佛将人置身于山清水秀的泼墨山水画间。虽笛声高扬却也婉转舒缓,少年听着只觉得心旷神怡,不由得浅阖双目,全凭心意的抚琴与之合奏,一时间时间好似荒芜,天地间好像只剩下悠扬的笛声,清脆的琴音。琴音追逐着笛声,与之相辅相成,如天籁般动人。曲罢,少女欢笑盈盈:“萧哥哥,我这礼物你可喜欢?”
少年揉揉少女的头发,温柔的说道:“喜欢,倾儿从哪学来的?”
“爹教的,废寝忘食的学了好几天呢,厉害吧!”
“正好,礼尚往来,我也有东西送给你。”少年对她浅浅一笑,说道。
少女疑惑的看着少年,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
少年拿出自己手写的《诗经》,递到少女面前道:“送你的,天下只此一册。”
少女接过来随手翻开几页,只见其中蝇头小楷,笔力遒劲,很是喜欢。
“谢谢萧哥哥。”少女爽朗一笑,笑脸盈盈的看着少年,那时,风景独好,回忆的画面只定格于此。
倏忽间,琴音已收,惊鸿舞毕,在座哗然,掌声四溢,才使得清韵思绪收回。
“清儿姐姐,真想不到太子的琴技这么好啊,哇,简直是我膜拜的对象。”紫菀在清韵耳边不顾形象的喊道,在场的宾客们也都是兴致很高,对他们赞叹不已。
清韵看着紫菀,只觉得现在的紫菀很像当年的自己,不由得对她笑了笑:“瞧你乐的,跟个孩子似的。“
紫菀很是得意的悄悄对清韵说:“清儿姐姐,你这次可是帮了太子妃的大忙了,你说她会怎么打赏我们啊?”
“在宫里谨慎低调才是生存法则,太过招摇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此时说太子妃得了便宜,尚言之过早。”清韵低头在紫菀耳边轻轻说道。
“哎呀,你想的太多了,咱们只要知道太子妃肯定要酬谢我们不就好了,至于其他,管那么多干嘛。”紫菀毫不在意的笑道。
“哈哈,贤妃啊,朕的这个好儿媳才貌双全,太子今后可是有福了。”皇上很是开心,开怀大笑道。
贤妃娘娘也觉得太子和柳芸涵为自己挣足了颜面,毕竟一个是自己名义上的儿子,一个是自己的侄女。她凤目充满了笑意,端庄的仪态也掩盖不了她内心的喜悦。“皇上,臣妾想到一句话,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太子和芸儿当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清韵听了此话,尤为刺耳,天造地设?琴瑟在御?只怕是只听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吧?真是造化弄人,如今只觉得十几年前听到的那句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今日却成了最直接的讽刺,好像火辣辣的耳光打在清韵的脸上。
太子听了此话,微微一怔,身形微微僵立,他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察阅不出的难堪与失望,却又很快的收敛神色,一如往常的温和浅笑着。
“呵呵,姐姐所言极是,妹妹我也觉得太子果真琴技超群,真令人羡慕,我燃儿与之相比真是相距甚远。只可惜,太子的琴艺却非姐姐所授,不然,我也好向姐姐多学学抚琴之道了。”在皇上左侧的淑妃掩面而笑,话语中不乏讽刺。陵王萧燃听了嘴角扬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极尽嘲讽之感。
清韵心想,淑妃娘娘此话意在提醒皇上,太子曾经流落民间的事实,更是在众多王侯将相面前给太子难堪,若非秦家实力雄厚,淑妃也不至于敢在皇上面前如此放肆。看来,萧煊虽贵为太子,却不似想象中那样稳居高位,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皇上听了此话,并未言语,幽邃的双目当真让人难以揣测他的心思,一时间满座鸦雀无声,气氛诡谲。
清韵清楚地知道,生活在帝王之家,需步步小心,处处留心,时时揣测皇上的心意才行。刚才还欢笑连连,顷刻间就寂静一片。生活在权力之下就算是处心积虑却也仍然举步维艰,这种日子着实辛苦。
“皇上,臣大逆不道,竟然在寿宴上姗姗来迟,臣甘愿领罪。”一声洪亮悦耳的声音打破了此刻诡异的沉静。清韵暗想:“普天之下居然有人这么大胆,不仅来迟这么久还敢在御前大声喧哗。”
“该不会是他来了吧?”紫菀在清韵身旁惊叹道。清韵很是不解的看着紫菀,期待着她接下来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