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谁的亲事
在吴媒婆还没有张口的时候,苏钱氏跟周氏就已经计较上了,心里猫抓一般地挠着。
而等她说到家里家境好人口简单长得也好的时候,更是巴不得划拉进自己家里。
吴媒婆说话本就有一套,此时见他们的神情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说来她也是从年轻那时候过来的,说亲最是不会跟别得媒婆一般,半骗半蒙,说成一对是一对,拿了谢媒礼,管别人过得好不好。
她牵线的这些人,少有过不好的,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即便如此,别人也从来没有怪在她头上,为的是什么?还不是她实话实说,或者是有技巧地说,外加一个将心比心罢了。
直到后来有了声名,她更是体会到这名头带给自己的好处,一直以来也是小心翼翼爱护着的。
不过瞧着苏钱氏跟周氏,她就暗暗摇头,看着李氏丘氏倒是还不赖,心里暗暗想倒是可惜了,这家丫头还太小……
真是一样米养百样人。
周氏还没有从聚丰楼晃过神来,聚丰楼?那可是镇上最好的酒楼,养的伙计都有一大批人,过去就是老板娘?真有这样的好事?不说不用嫁到村子里当个煮饭婆子,就算是嫁去镇上也完全知足了,而聚丰楼,在镇上也没有多少人家比得上的,这样大的家业……
这可比一般人家好太多了!
何况过去就能当家做主,又不是做小,在她看来,这跟天上掉馅饼还差不多。
老三一家不就是因为给聚丰楼送那些个豆芽跟炸过的豆腐吗?瞧这日子红火的,还有娘家也有人在聚丰楼当伙计,听闻每月都有几百钱……
要是自己成了聚丰楼的丈母娘……
周氏心里已经开始想象吃香喝辣的场景了。
但一回身,她到底有些心虚,水萍……可有这么大的福分?
“真的是聚丰楼?唤什么,多大年岁?”跟周氏不同。苏钱氏却是急于确定的。
到时候可不要闹出笑话,也不是她没信心,实则这年头讲究的就是一个门当户对,她可还没有想过自己的丫头哪一点能够入了那边的眼。
吴媒婆既然是来说媒的。不管心里如何想,面上也不显,自然是想说成的,何况并不能每次说亲都能顺着自己的意,自己的意也没有那么重要,这一点吴媒婆还是拿捏得准的。
“怎么会有错!还是央我来说这么一遭,不然老婆子老得都要走不动了,老嫂子,聚丰楼是伍家的,也不怕你知道。这孩子早些年没了爹,家里就他一人撑着,外加一个老娘。姐姐早就嫁出门了,还嫁的远……多少年也就回过几次。”吴媒婆再次说道。
这样可是真真的了。
苏钱氏很是诧异,喃喃自语。“难不成是真的?正经儿的嫁过去?”
这话太过明显,显然是质疑,吴媒婆脸色就一落,“老嫂子说的是什么话!十里八乡,谁不晓得我吴媒婆,这么多年说过的亲有多少桩?可是干过那坑蒙拐骗的勾当?这要是骗人大闺女过去做小,还是服侍那等病蔫蔫的。还需要我来?何况伍家那小子难不成你没有见过,可是那种不着调的?”
周氏生怕吴媒婆被气走,赶紧地又要端茶,一见不对,赶紧过来给她顺气,“吴大娘您别急呀。我娘这是高兴糊涂了,平日里盼你上门还来不及,实在不是您说的那样,是几个丫头都没本事,也就我家水萍懂事些。但想想跟聚丰楼结亲……”
如此明显地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还能当着别人的面,这样的事情怕也只是周氏才做得出来,她可从来就不是个吃亏的性子,什么都能往自家碗里划拉。
要是别的时候李氏怕是不会绕过她,什么叫只有她家水萍懂事?都快要说亲了,连一顿饭都不会做,比不上半夏一根手指头。但今日有外人在这,李氏也就忍了忍,何况她心里明白得很,人家媒婆既然已经上门,说的是谁那就是定了的,难不成的因为你两句话,媒婆还能私自改了主意?天真!
周氏这举动太过明显。
苏钱氏又不是傻子,如何不知道她心里的小算盘,但她却也见不得她如此上不得台面……
尴尬得不知道说什么。
李氏心里暗自猜测了一回,想着反正不是自己家,怕也不太可能是二房,毕竟乌梅刚闹过这一通,想来也只有大房才是最有可能的,也就没有多想。这大房要真的有个这样的女婿,以后远风念书怕是也容易些,苏钱氏要没有那么抠,其余的人是不是日子就能够松快一些。
这时候,跟吴媒婆算是认识的丘氏,反而容易说话,“大娘,这样的好亲,也不想想我那头。”
吴媒婆嗔道,“丫头,你打量我不晓得,你可是两个小子!别看我人老了,可还不糊涂。”
丘氏笑笑,“那大娘,究竟来说的,是我哪个侄女?”
吴媒婆倒是没有想到他们居然会问这个问题,很是惊讶地道,“苏家这不是只有一个丫头到了年纪?难不成的?”
苏钱氏见吴媒婆瞧了瞧她,只好耐着性子解释,“家里的情况也瞒不过你,当初老大老二几个年纪也差不多,我这大孙女在二房,已经到了岁数,另外大房的闺女,跟四房的闺女,这年岁也挨着,也是时候该说亲了……”
说到这,苏钱氏眼珠子转了转,“这一时想看看,没曾想的有今日的造化,这要说四房的,前头两个孩子还要您多费费心。”
真是狮子大开口!
吴媒婆这样谨慎,这些年说亲已经很少,苏钱氏倒是打好算盘,这亲事要是说的是水萍,那么没有绕开乌梅跟玉竹的道理,而要是吴媒婆给这两个孙女都说了亲,又都能够嫁好人家,这才是稳赚不赔的。
人心不足……
不过这一点,倒是跟周氏想到了一块去。
丘氏目瞪口呆,瞧着苏钱氏,“大伯娘,这人可太贪心了啊,一下要嫁出去三个孙女啊,何况这说的是谁,也没准。”
“没准?难不成的还能是那边的?”说着指指薄荷。
薄荷翻翻白眼,站在李氏身边,到底没有出声。
不让周氏继续说下去,吴媒婆朗声说道,“我这算是有心无力咯,要不是跟伍家有旧,这一趟也是不能跑的,不过你们也不需要操这个心了,说的是乌梅,正巧是你大孙女。”
这话就等于拒绝了苏钱氏刚才的要求。
“她!”
“乌梅!”
“怎么可能!”
这才叫有人欢喜有人忧。
吴媒婆一出口,苏钱氏跟周氏的脸色,那叫一个精彩纷呈。
李氏几个也是讶异,讶异之后又有些惊喜,这一惊喜,想着的反而是乌梅无缘无故受的苦,自己眼窝瞬间有些潮湿,暗骂自己矫情,而后狠狠擦了一把脸。
正巧刚才那叫声,反而让乌梅以为是在叫她,探出头来问,李氏正好站在门口,也不等她说什么,就往门里推,压低声音说道,“一个姑娘家,可不好听自己的亲事。”
也不知道李氏是不是说笑,乌梅脸色有些发红,缩在里头再不出来。
李氏这才转身出来,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芒,脑海里想着的,就是伍良平,因为跟聚丰楼有些往来,还有上回伍良平也过来吃过饭,她自然是认识的,这样越想越是美,“大娘,这两个孩子太登对了,怕也只是你,才有这样的好眼光!”
吴媒婆刚才撇了一眼乌梅,瞧模样就欢喜,见李氏这样为二房高兴,跟周氏那边又是不同,于是轻声说道,“缘分天注定,我这也就只能是跑跑腿了,何况还是我这也是受人所托……”
一旁的丘氏跟新嫂子,本来就是看不惯苏钱氏这边,这时候更是促狭。
“呀,大伯娘,这下子你也不需要操心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嘛,乌梅这亲事好,其余几个孙女孙子也是不用愁的,我听说你给玉竹跟水萍说亲了,就是愁乌梅这事,刚才都还在忧心,瞧,吴大娘就来了,可见老天爷都站在你这边,这喜事连连,好兆头啊!也让我们沾沾喜气。”
“可不是,苏家大娘,要怎么说就是你福气好呢?别人晓得,怕是会说你偏心亲孙女哦——”
“我大伯娘是那样的人吗?呀……”
丘氏跟新嫂子一唱一和,苏钱氏脸都绿了。
好端端的,笑也不是骂也不是,干着一张脸在那。
最后,吴媒婆见此也大约惊觉什么,只是笑着道下回再来的话。
李氏因高兴,又找不到什么表达的方式,连声让她等等,又拐进门把刚才蒸好的艾叶糍粑给叠好,用芭蕉叶抱起来,绳子一捆,给她拎出来带回去吃。
吴媒婆眉开眼笑的受了,“我这张嘴,还真没少吃百家。”
而后,又是李氏给她送出了门,搭眼瞧外头有一辆马车等着,这马车她也是见过的,心道这伍良平倒是上了心,以后乌梅的日子,就开始好了。
李氏站定,见那马车缓缓驶去,片刻便被树木遮住了视线。
春光甚好。
而等她说到家里家境好人口简单长得也好的时候,更是巴不得划拉进自己家里。
吴媒婆说话本就有一套,此时见他们的神情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说来她也是从年轻那时候过来的,说亲最是不会跟别得媒婆一般,半骗半蒙,说成一对是一对,拿了谢媒礼,管别人过得好不好。
她牵线的这些人,少有过不好的,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即便如此,别人也从来没有怪在她头上,为的是什么?还不是她实话实说,或者是有技巧地说,外加一个将心比心罢了。
直到后来有了声名,她更是体会到这名头带给自己的好处,一直以来也是小心翼翼爱护着的。
不过瞧着苏钱氏跟周氏,她就暗暗摇头,看着李氏丘氏倒是还不赖,心里暗暗想倒是可惜了,这家丫头还太小……
真是一样米养百样人。
周氏还没有从聚丰楼晃过神来,聚丰楼?那可是镇上最好的酒楼,养的伙计都有一大批人,过去就是老板娘?真有这样的好事?不说不用嫁到村子里当个煮饭婆子,就算是嫁去镇上也完全知足了,而聚丰楼,在镇上也没有多少人家比得上的,这样大的家业……
这可比一般人家好太多了!
何况过去就能当家做主,又不是做小,在她看来,这跟天上掉馅饼还差不多。
老三一家不就是因为给聚丰楼送那些个豆芽跟炸过的豆腐吗?瞧这日子红火的,还有娘家也有人在聚丰楼当伙计,听闻每月都有几百钱……
要是自己成了聚丰楼的丈母娘……
周氏心里已经开始想象吃香喝辣的场景了。
但一回身,她到底有些心虚,水萍……可有这么大的福分?
“真的是聚丰楼?唤什么,多大年岁?”跟周氏不同。苏钱氏却是急于确定的。
到时候可不要闹出笑话,也不是她没信心,实则这年头讲究的就是一个门当户对,她可还没有想过自己的丫头哪一点能够入了那边的眼。
吴媒婆既然是来说媒的。不管心里如何想,面上也不显,自然是想说成的,何况并不能每次说亲都能顺着自己的意,自己的意也没有那么重要,这一点吴媒婆还是拿捏得准的。
“怎么会有错!还是央我来说这么一遭,不然老婆子老得都要走不动了,老嫂子,聚丰楼是伍家的,也不怕你知道。这孩子早些年没了爹,家里就他一人撑着,外加一个老娘。姐姐早就嫁出门了,还嫁的远……多少年也就回过几次。”吴媒婆再次说道。
这样可是真真的了。
苏钱氏很是诧异,喃喃自语。“难不成是真的?正经儿的嫁过去?”
这话太过明显,显然是质疑,吴媒婆脸色就一落,“老嫂子说的是什么话!十里八乡,谁不晓得我吴媒婆,这么多年说过的亲有多少桩?可是干过那坑蒙拐骗的勾当?这要是骗人大闺女过去做小,还是服侍那等病蔫蔫的。还需要我来?何况伍家那小子难不成你没有见过,可是那种不着调的?”
周氏生怕吴媒婆被气走,赶紧地又要端茶,一见不对,赶紧过来给她顺气,“吴大娘您别急呀。我娘这是高兴糊涂了,平日里盼你上门还来不及,实在不是您说的那样,是几个丫头都没本事,也就我家水萍懂事些。但想想跟聚丰楼结亲……”
如此明显地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还能当着别人的面,这样的事情怕也只是周氏才做得出来,她可从来就不是个吃亏的性子,什么都能往自家碗里划拉。
要是别的时候李氏怕是不会绕过她,什么叫只有她家水萍懂事?都快要说亲了,连一顿饭都不会做,比不上半夏一根手指头。但今日有外人在这,李氏也就忍了忍,何况她心里明白得很,人家媒婆既然已经上门,说的是谁那就是定了的,难不成的因为你两句话,媒婆还能私自改了主意?天真!
周氏这举动太过明显。
苏钱氏又不是傻子,如何不知道她心里的小算盘,但她却也见不得她如此上不得台面……
尴尬得不知道说什么。
李氏心里暗自猜测了一回,想着反正不是自己家,怕也不太可能是二房,毕竟乌梅刚闹过这一通,想来也只有大房才是最有可能的,也就没有多想。这大房要真的有个这样的女婿,以后远风念书怕是也容易些,苏钱氏要没有那么抠,其余的人是不是日子就能够松快一些。
这时候,跟吴媒婆算是认识的丘氏,反而容易说话,“大娘,这样的好亲,也不想想我那头。”
吴媒婆嗔道,“丫头,你打量我不晓得,你可是两个小子!别看我人老了,可还不糊涂。”
丘氏笑笑,“那大娘,究竟来说的,是我哪个侄女?”
吴媒婆倒是没有想到他们居然会问这个问题,很是惊讶地道,“苏家这不是只有一个丫头到了年纪?难不成的?”
苏钱氏见吴媒婆瞧了瞧她,只好耐着性子解释,“家里的情况也瞒不过你,当初老大老二几个年纪也差不多,我这大孙女在二房,已经到了岁数,另外大房的闺女,跟四房的闺女,这年岁也挨着,也是时候该说亲了……”
说到这,苏钱氏眼珠子转了转,“这一时想看看,没曾想的有今日的造化,这要说四房的,前头两个孩子还要您多费费心。”
真是狮子大开口!
吴媒婆这样谨慎,这些年说亲已经很少,苏钱氏倒是打好算盘,这亲事要是说的是水萍,那么没有绕开乌梅跟玉竹的道理,而要是吴媒婆给这两个孙女都说了亲,又都能够嫁好人家,这才是稳赚不赔的。
人心不足……
不过这一点,倒是跟周氏想到了一块去。
丘氏目瞪口呆,瞧着苏钱氏,“大伯娘,这人可太贪心了啊,一下要嫁出去三个孙女啊,何况这说的是谁,也没准。”
“没准?难不成的还能是那边的?”说着指指薄荷。
薄荷翻翻白眼,站在李氏身边,到底没有出声。
不让周氏继续说下去,吴媒婆朗声说道,“我这算是有心无力咯,要不是跟伍家有旧,这一趟也是不能跑的,不过你们也不需要操这个心了,说的是乌梅,正巧是你大孙女。”
这话就等于拒绝了苏钱氏刚才的要求。
“她!”
“乌梅!”
“怎么可能!”
这才叫有人欢喜有人忧。
吴媒婆一出口,苏钱氏跟周氏的脸色,那叫一个精彩纷呈。
李氏几个也是讶异,讶异之后又有些惊喜,这一惊喜,想着的反而是乌梅无缘无故受的苦,自己眼窝瞬间有些潮湿,暗骂自己矫情,而后狠狠擦了一把脸。
正巧刚才那叫声,反而让乌梅以为是在叫她,探出头来问,李氏正好站在门口,也不等她说什么,就往门里推,压低声音说道,“一个姑娘家,可不好听自己的亲事。”
也不知道李氏是不是说笑,乌梅脸色有些发红,缩在里头再不出来。
李氏这才转身出来,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芒,脑海里想着的,就是伍良平,因为跟聚丰楼有些往来,还有上回伍良平也过来吃过饭,她自然是认识的,这样越想越是美,“大娘,这两个孩子太登对了,怕也只是你,才有这样的好眼光!”
吴媒婆刚才撇了一眼乌梅,瞧模样就欢喜,见李氏这样为二房高兴,跟周氏那边又是不同,于是轻声说道,“缘分天注定,我这也就只能是跑跑腿了,何况还是我这也是受人所托……”
一旁的丘氏跟新嫂子,本来就是看不惯苏钱氏这边,这时候更是促狭。
“呀,大伯娘,这下子你也不需要操心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嘛,乌梅这亲事好,其余几个孙女孙子也是不用愁的,我听说你给玉竹跟水萍说亲了,就是愁乌梅这事,刚才都还在忧心,瞧,吴大娘就来了,可见老天爷都站在你这边,这喜事连连,好兆头啊!也让我们沾沾喜气。”
“可不是,苏家大娘,要怎么说就是你福气好呢?别人晓得,怕是会说你偏心亲孙女哦——”
“我大伯娘是那样的人吗?呀……”
丘氏跟新嫂子一唱一和,苏钱氏脸都绿了。
好端端的,笑也不是骂也不是,干着一张脸在那。
最后,吴媒婆见此也大约惊觉什么,只是笑着道下回再来的话。
李氏因高兴,又找不到什么表达的方式,连声让她等等,又拐进门把刚才蒸好的艾叶糍粑给叠好,用芭蕉叶抱起来,绳子一捆,给她拎出来带回去吃。
吴媒婆眉开眼笑的受了,“我这张嘴,还真没少吃百家。”
而后,又是李氏给她送出了门,搭眼瞧外头有一辆马车等着,这马车她也是见过的,心道这伍良平倒是上了心,以后乌梅的日子,就开始好了。
李氏站定,见那马车缓缓驶去,片刻便被树木遮住了视线。
春光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