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算你识相
在赵四娘意味深长的目光之下,赵老爷子斩钉截铁地表示,哪有什么亲事?当年不过是两家人说笑罢了,这事儿八字都还没一撇,完全做不得数。
不光如此,赵老爷子还主动表示,愿意写下一张文书来证明确无此事。
看到赵老爷子这么识时务,赵四娘满意地点了点头。
其实,文书不文书的,在赵四娘看来并不重要,她满意的是赵老爷子的态度。
的确,自家已经从老赵家分了出来,可两家之间的血缘关系是无法割断的,只要赵老爷子夫妇还活着,自家就得要孝敬他们,哪怕是表面功夫。关于这一点,赵四娘并不否认,她也不介意出些钱奉养赵老爷子夫妇。可她这钱不能白出,出了钱就得有所收益。
如今老赵家享受着自家提供的物质条件,却三番四次和自家作对,这是赵四娘所无法容忍的。
方才在赵四娘的高压之下,赵老爷子总算是摆正了态度,说了几句人话。如此看来,他还不算是无可救药,这一点值得欣慰。
尽管无法确知赵老爷子能够端正态度多久,可至少今日,少了他这个最重要的人证,乔家就不要想借着亲事从赵四娘家捞到好处了。
没法子,乔家人只得跟在老赵家后头,灰溜溜的滚蛋了。
赵四娘让乔家人全须全尾地走路了,这并不代表她会就此放过他们。
乔家人前脚走,赵四娘后脚就叫来了张管家,让他立刻安排人去乔家庄捎个口信。
赵四娘家在乔家庄有不少良田,这些田她家自然是无法亲自耕种的,都租给了乔家庄的村民,赵四娘的口信就是送给这些佃户的。
赵四娘吩咐他们,往后给她家拼命怼乔家,绝不要给乔家好过。谁要是怼得好,怼得有创意,她家就把田一直租给他,还给他减租子。
赵四娘料想,自己下这么多本钱整治乔家,他家以后是不要想在乔家庄有好日子过了。
可赵四娘千算万算,却没算到乔家人的脸皮厚度远超想象乔家人居然全赖在赵二郎家不肯走了。如此一来,赵四娘的计策就落空了。
其实,这计策没成,主要还是因为赵四娘不了解乔家人,他们脸皮这么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早在几十年前,赵乔氏的爹意外亡故。头七都还没过,杜氏就带着三个孩子上了赵乔氏大伯家的门,赖在那儿蹭吃蹭喝。
赵乔氏的大伯念在杜氏为了他弟弟青春守寡,赵乔氏姐弟几个是他弟弟的亲生骨血,就好心收留了他们。
这一收留,就收留了近十年。其间,赵乔氏的大伯不但好吃好喝地供养着他们,还给赵乔氏挑了个好夫婿。不仅如此,赵乔氏出嫁之时,他给了她不薄的嫁妆;出嫁之后,他托人将她的夫婿安排进了旺铺当伙计。可以说,老赵家后来能够发迹,全是托了他的福。
在老赵家发家之后,赵乔氏就把寡母和弟弟妹妹从她大伯家接了出来,花大钱给他们盖房置地,却从来没有对她大伯有一丝一毫的表示。
看到赵乔氏和乔家人如此凉薄,她大伯也就对他们寒了心,从此以后,就当没他们这门亲戚了。
不光是赵乔氏的大伯家,这些年来,由于乔家行事刻薄,其他亲戚也渐渐不和他们来往了。
乔家人在别人家混了这么多年饭,早就当惯了米虫,家中老老小小都不事生产,明明自己可以种的地,却佃给了别人。乔家的地本就不太多,租子有限,偏偏乔家人是大手大脚的,这么点儿租子自然不够花,他们没亲戚可赖,就赖上了出了嫁的赵乔氏。
别看赵乔氏尖酸刻薄,对待赵四娘家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可她对待乔家人却像春天般的温暖,从来都是有求必应,一直不断地用老赵家的钱贴补他们。
前不久,老赵家被迫搬来府城,留在乔家庄的乔家人顿时失去了最大的经济来源,生活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这个时候,乔家人又想起亲戚来了,就跑去亲戚家哭穷,想让人家接济他们一把。可不管他们去哪家亲戚,次次都是空手而归,有的亲戚甚至连门都不让他们进。
就在乔家顿顿清汤寡水的时候,乔家人听说赵二娘回来了,就动起了歪脑筋。
说实话,乔家人也没指望赵四娘家能够应下这门亲事,此行只是想要借此捞些好处而已。却不想,好处没捞着,却挨了一顿排揎,王氏还挨了一顿打。
乔家人自然不甘心就此无功而返,而且回去就是受穷,也没什么好回的。既然如此,他们索性就留在了府城里蹭吃蹭喝,这也算是重操旧业了。
乔家人留就留了,偏偏还不肯安分,其中尤以乔根生为甚。才来府城没几天,乔根生就摸清了各处窑子的所在,开始不停地在那些地方出没。
乔根生好这口,那他一个人去逛好了,他还要拉上赵永年。这赵永年也是的,乔根生一勾搭,他就跟着去了。
严格来说,赵永年不能算是被乔根生带坏的。因为乔根生要是不叫他,他过几天多半会自己找过去。
原来乔氏中毒之后,一下子好似老了十岁,她原本就长相一般,这下就更没法儿看了。
本来还有个郑氏,可以帮助赵永年解决需求,现如今郑氏跑了,赵永年身边就剩下了乔氏这个黄脸婆。
赵永年虽然很low,可乔氏实在辣眼睛,他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口。这些日子里,他一直在琢磨着解决之道。
原来乔氏中毒之后,一下子好似老了十岁,她原本就长相一般,这下就更没法儿看了。
本来还有个郑氏,可以帮助赵永年解决需求,现如今郑氏跑了,赵永年身边就剩下了乔氏这个黄脸婆。
赵永年虽然很low,可乔氏实在辣眼睛,他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口。这些日子里,他一直在琢磨着解决之道。
不光如此,赵老爷子还主动表示,愿意写下一张文书来证明确无此事。
看到赵老爷子这么识时务,赵四娘满意地点了点头。
其实,文书不文书的,在赵四娘看来并不重要,她满意的是赵老爷子的态度。
的确,自家已经从老赵家分了出来,可两家之间的血缘关系是无法割断的,只要赵老爷子夫妇还活着,自家就得要孝敬他们,哪怕是表面功夫。关于这一点,赵四娘并不否认,她也不介意出些钱奉养赵老爷子夫妇。可她这钱不能白出,出了钱就得有所收益。
如今老赵家享受着自家提供的物质条件,却三番四次和自家作对,这是赵四娘所无法容忍的。
方才在赵四娘的高压之下,赵老爷子总算是摆正了态度,说了几句人话。如此看来,他还不算是无可救药,这一点值得欣慰。
尽管无法确知赵老爷子能够端正态度多久,可至少今日,少了他这个最重要的人证,乔家就不要想借着亲事从赵四娘家捞到好处了。
没法子,乔家人只得跟在老赵家后头,灰溜溜的滚蛋了。
赵四娘让乔家人全须全尾地走路了,这并不代表她会就此放过他们。
乔家人前脚走,赵四娘后脚就叫来了张管家,让他立刻安排人去乔家庄捎个口信。
赵四娘家在乔家庄有不少良田,这些田她家自然是无法亲自耕种的,都租给了乔家庄的村民,赵四娘的口信就是送给这些佃户的。
赵四娘吩咐他们,往后给她家拼命怼乔家,绝不要给乔家好过。谁要是怼得好,怼得有创意,她家就把田一直租给他,还给他减租子。
赵四娘料想,自己下这么多本钱整治乔家,他家以后是不要想在乔家庄有好日子过了。
可赵四娘千算万算,却没算到乔家人的脸皮厚度远超想象乔家人居然全赖在赵二郎家不肯走了。如此一来,赵四娘的计策就落空了。
其实,这计策没成,主要还是因为赵四娘不了解乔家人,他们脸皮这么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早在几十年前,赵乔氏的爹意外亡故。头七都还没过,杜氏就带着三个孩子上了赵乔氏大伯家的门,赖在那儿蹭吃蹭喝。
赵乔氏的大伯念在杜氏为了他弟弟青春守寡,赵乔氏姐弟几个是他弟弟的亲生骨血,就好心收留了他们。
这一收留,就收留了近十年。其间,赵乔氏的大伯不但好吃好喝地供养着他们,还给赵乔氏挑了个好夫婿。不仅如此,赵乔氏出嫁之时,他给了她不薄的嫁妆;出嫁之后,他托人将她的夫婿安排进了旺铺当伙计。可以说,老赵家后来能够发迹,全是托了他的福。
在老赵家发家之后,赵乔氏就把寡母和弟弟妹妹从她大伯家接了出来,花大钱给他们盖房置地,却从来没有对她大伯有一丝一毫的表示。
看到赵乔氏和乔家人如此凉薄,她大伯也就对他们寒了心,从此以后,就当没他们这门亲戚了。
不光是赵乔氏的大伯家,这些年来,由于乔家行事刻薄,其他亲戚也渐渐不和他们来往了。
乔家人在别人家混了这么多年饭,早就当惯了米虫,家中老老小小都不事生产,明明自己可以种的地,却佃给了别人。乔家的地本就不太多,租子有限,偏偏乔家人是大手大脚的,这么点儿租子自然不够花,他们没亲戚可赖,就赖上了出了嫁的赵乔氏。
别看赵乔氏尖酸刻薄,对待赵四娘家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可她对待乔家人却像春天般的温暖,从来都是有求必应,一直不断地用老赵家的钱贴补他们。
前不久,老赵家被迫搬来府城,留在乔家庄的乔家人顿时失去了最大的经济来源,生活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这个时候,乔家人又想起亲戚来了,就跑去亲戚家哭穷,想让人家接济他们一把。可不管他们去哪家亲戚,次次都是空手而归,有的亲戚甚至连门都不让他们进。
就在乔家顿顿清汤寡水的时候,乔家人听说赵二娘回来了,就动起了歪脑筋。
说实话,乔家人也没指望赵四娘家能够应下这门亲事,此行只是想要借此捞些好处而已。却不想,好处没捞着,却挨了一顿排揎,王氏还挨了一顿打。
乔家人自然不甘心就此无功而返,而且回去就是受穷,也没什么好回的。既然如此,他们索性就留在了府城里蹭吃蹭喝,这也算是重操旧业了。
乔家人留就留了,偏偏还不肯安分,其中尤以乔根生为甚。才来府城没几天,乔根生就摸清了各处窑子的所在,开始不停地在那些地方出没。
乔根生好这口,那他一个人去逛好了,他还要拉上赵永年。这赵永年也是的,乔根生一勾搭,他就跟着去了。
严格来说,赵永年不能算是被乔根生带坏的。因为乔根生要是不叫他,他过几天多半会自己找过去。
原来乔氏中毒之后,一下子好似老了十岁,她原本就长相一般,这下就更没法儿看了。
本来还有个郑氏,可以帮助赵永年解决需求,现如今郑氏跑了,赵永年身边就剩下了乔氏这个黄脸婆。
赵永年虽然很low,可乔氏实在辣眼睛,他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口。这些日子里,他一直在琢磨着解决之道。
原来乔氏中毒之后,一下子好似老了十岁,她原本就长相一般,这下就更没法儿看了。
本来还有个郑氏,可以帮助赵永年解决需求,现如今郑氏跑了,赵永年身边就剩下了乔氏这个黄脸婆。
赵永年虽然很low,可乔氏实在辣眼睛,他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口。这些日子里,他一直在琢磨着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