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收购山货
赵乔氏曾听王媒婆说过,温府大少奶奶苗氏和二少奶奶一样,也是只不生蛋的鸡。不用多久,温家的长孙就会从自家闺女肚子里出来了,他往后肯定是要继承所有家产的。到那时候,整个温府上下还不是由闺女说的算,那苗氏还不得任由闺女捏扁搓圆?
以上纯属是赵乔氏的春秋大梦,见过世面的赵老爷子可不会像她那么天真,他隐约意识到,这门姻亲怕是没有想象中那么牢靠。
回到赵家村后,赵老爷子就决定趁着自家还能妥妥地挂着“皇亲国戚”名头的时候,赶紧给赵大郎订门好亲事。
于是赵老爷子就降格以求,瞄准了往日瞧不上的王家,随后便有了支使赵乔氏巴结白氏的那一出。
尽管赵老爷子事前曾再三敲打过赵乔氏,让她无论如何也得促成同王家的这门亲事。可此刻赵乔氏惊闻王家的闺女居然是只破鞋,这让她如何能沉得住气?
如果真的确有其事,就算他王家再好,这门亲事也不能要!
更何况,在赵乔氏心里,王家并非是最好的选择。虽然赵老爷子和她说过,自家不久后极有可能失去温家这门姻亲,让她抓紧时间,小心行事。可她始终不相信美貌伶俐的小闺女会一直失势,她深信等小闺女生下温家的长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到时候,她的金孙赵大郎完全能够找到更好的岳家。
思及至此,赵乔氏暗自咬牙道:罢了!今儿就算是得罪白氏,她也得当面把事情问个清楚。
“咱这亲家姑娘没事儿就爱同人嚼舌,尽说些有的没的,王夫人您可千万别往心里去。只不过。这话儿八成也是她从谁谁谁那儿听过来的……哎呀,大伙儿都知道王家的家风再好不过了,怎么会有人编出这么难听的传言呢?不能够,这肯定不能够啊!王夫人,您说不说是啊!”赵乔氏嘴里喊着不能够,可眼里却满是怀疑,意思再清楚不过了。她要白氏立即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尽管此时白氏心中已经惊起了惊涛骇浪。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村妇如何能对发生在县城里的事情都了如指掌。
难道这件事已经传到镇上了?这不能够呀!
唉,闺女命苦,好不容易看上的公子爷外表生得那么硬朗。谁知内里却是个极惧内的。一听说他那夫人知晓了他和闺女的事儿,生怕那女人会去找他算账,就忙不迭地把闺女送了回来。
说实话,自家倒是想去闹一闹呢。闺女都跟了公子爷大半年了,怎么也得给个名分不是?可在苗家和温家的共同打压下。无权无势的自家愣是没能翻出朵浪花来,只能收下一百两封口费,默默咽下这个哑巴亏。
如果可以,装了半辈子斯文人的白氏现在就想扑上前去。将李翠莲那张贱嘴撕烂。可仅存的一丝理智告诉她,此时决不能够动粗。
只见白氏放下身段,赔笑脸道:“李家姑娘是吧?刚才是我口气太冲。说了些不中听的,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还有这位。是赵夫人的三儿媳妇吧?赵姑娘的事儿确实是咱家对不住你,我在这儿给你赔不是啦!
“只是,有些无凭无据的话你们可不能张口就来呀!这可关系着一个姑娘的清誉呢!你们这么乱讲,是存心要把人往绝处逼啊!当年你家仁义,用自家的姑娘换下咱闺女,如今怎么忍心看她去死?”
不得不说,白氏的演技很好,成功糊弄住了心软的姜氏。
尽管姜氏怨恨王家,连带着讨厌王清溪,可她怎么也不忍心看着这个同大闺女年龄相若的姑娘被逼上绝路。哪怕姜氏知道李翠莲并非信口开河,她所说的乃是小闺女多番打探而来的确凿消息,但她终是没有开口反驳白氏。
李翠莲可不是耳朵软的姜氏,白氏的苦情戏码可打动不了她。
在李翠莲看来,任何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既然王清溪敢做出这种不要脸的事儿,那她就得承受得住事发时的后果。
敢做不敢认,这算啥!
不过,看到赵乔氏那副势力的嘴脸,李翠莲心里忽然生出一股恶意。她倒想看看,日后老赵家得知自家攀来攀去,最后娶回去的宝贝原来是只破鞋时,会是怎样的反应,到时候他们是否还能傲的起来。
于是,李翠莲挑了挑眉,也没做声。
白氏见状,心里那块大石总算落地。她知道此地不宜久留,哪怕是龙肉她都不想蹭了,忙拉着赵乔氏走人。
若问此时,李翠莲最佩服的人是谁?非乔氏莫属。
即使老赵家之前不曾知会乔氏,告诉她自家有意让赵大郎去娶王家闺女。可听了方才那段话,再看赵乔氏和白氏的表现,稍有脑子的人都会猜到赵王两家有意结亲了。
事关长子的终身大事,乔氏这当娘不应该站出来问清楚吗?她倒好,趁着大家说话的工夫,拼命吃值钱的肉菜,就是这么会利用时间,妥妥的吃货一枚。
都这时候了,乔氏还在忙着往衣兜里塞进一把又一把干果。李翠莲见状,嘴角不自觉地抽了抽,无力吐槽的她就这么一言不发,眼睁睁看着乔氏乐呵呵地离开灶间。
不提让人心塞的乔氏,还说白氏好了。也不知她后来是怎么同赵乔氏说的,反正接下来一整天赵乔氏都笑吟吟的,甚至连带着赵老爷子的笑容里都多了几分真心。
托白氏的福,赵老爷子夫妇将慈父慈母形象保持到了最后,喜宴得以顺利进行。
只是直到喜宴结束,除了在家安胎的姚氏外,说好给姚氏准备完晚饭就过来的杨氏竟没有出现。
姜氏不禁有些担心,生怕她们婆媳俩在家遭遇了啥变故。
于是,原打算留下来帮忙收拾的姜氏同李家人打了个招呼。就急急忙忙往姜家滩赶。
回去之后,姜氏才知道先前杨氏是跑去给人接生了,一颗心总算放回了肚子里。
“外婆,没听说咱村子里有人要生孩子呀?你是被请去外村接生了吗?”赵三娘好奇地问道。
杨氏答叹道:“啥外村呀,如今那产妇就躺在咱家茶水摊里头呢!唉,那户家人是从边城逃荒过来的,说是路过茶水摊想在里面喝口热茶来着的。谁想那媳妇儿就发动了。乡亲们看她瘦得不像话。怕她那身子骨生孩子会有危险,就把我叫去看看。还好,还好。母子平安。”
此时若是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杨氏在说这话时眼里闪着一丝泪光。
了解娘亲性情的姜氏猜测,她娘大概是触景伤情了。于是,姜氏笑着建议道:“娘。如今虽说入夏了,可外面晚上还是挺冷的。要是冻着产妇和孩子就不好了,咱给那户人家送床被子吧!”
“还等你说,我早就从家里抱了两床被子过去了——一床垫,一床盖。放心吧,冻不着!”说到这儿,杨氏顿了顿。道:“你刚才给我带的菜里不是有鸡汤吗?那个好,我给他们送去。对了。这几日就让他们待在茶水摊里吧,明儿知会乡亲们一声,可不许赶他们走!”
说罢,杨氏就端着装有鸡汤的瓦罐,风风火火地走了。
姜氏姐妹对视一眼,无奈地笑了。
“娘,咱也跑去看看呗!一家子是从边城来的,还有个要生孩子的媳妇儿……依我看,八成就是前几日咱们在路上碰到的那家子呢!”赵三娘扯着姜氏的袖子央告道。
“那儿刚生完孩子,你一个闺女过去干啥?今儿也累了一天了,赶紧领着四娘洗洗睡吧!”姜氏劝退了跃跃欲试的赵三娘,自个儿却被二闺女的话勾起了好奇心,想去看看会不会真有这么巧的事儿。于是,她打着陪杨氏的幌子,一转身也过去了。
赵四娘这几日在外四处奔波,就算她有再大的好奇心也早被疲劳给磨没了。这一次,她乖乖听从了姜氏的劝告,径自回房睡了。
第二天吃早饭时,赵四娘得知还真就那么巧,现今寄居在茶水摊里的真就是那户人家。不过她听过也就算了,一吃完饭,就立刻开始继续自家的搬家大业。
几个月间,赵四娘已经往返了县城、府城好多回,她知道城里的物价确实是比姜家滩一带要高,但也高不到哪儿去,因此,大可不必把锅碗瓢盆之类的玩意儿也收拾了带走。
可赵四娘劝了姜氏好几回,姜氏嘴上答应得好好的,手上却不停,恨不得把灶下的烧火棍也一起拎走。再劝,却收到了旁边赵三娘的一记白眼,于是,赵四娘就闭嘴了,随她们娘儿俩折腾。
赵四娘寻思着,居家度日的家伙事儿都是小事,主要还是家里的产业。
养鸭场就交给刘生荣一家全权打理。虽然最开始的时候,赵四娘曾担心过这个全是老弱妇孺的人家能否把偌大的养鸭场照看好,可事实证明,老刘家很靠得住,鸭子在他家的精心照料下,个个膘肥体壮,产蛋量也远高于赵四娘的预期。
至于赵四娘一直担心的安全问题,老刘家又养了三条狗。尽管它们和赵四娘家的小白一样也是土狗,但老刘头养狗颇有一手,这几条狗经他驯养后堪比烈性犬,足以将有心使坏的人给吓跑。
值得一提的是,尽心尽责的老刘家觉着畜生就是畜生,说不定哪天没留神就着了歹人的道儿。于是老刘头就领着全家人在养鸭场里盖了间茅屋,一道搬了进去,从此以养鸭场为家,日夜守在里面,再也不用怕有人会打养鸭场的主意。
料理好养鸭场,接下来要安排的是食品加工作坊。为此赵四娘特地挑了个可靠的年轻人做管事,专门负责作坊的日常营运。
这个年轻人大名黄三水,来自袁家所在的那个村子,甚至还和袁春芳的娘亲沾着点远亲。
和袁家一样,黄家也极为贫寒。为了糊口,黄三水的爹娘将他两个哥哥送去了地主家做长工。饶是如此,黄家的境况并未能有多大的改善,还是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
后来黄家听说赵四娘家极为仁义,想着自家没有田地,这日子只会越过越过不下去,与其往后一家人被拆得七零八落,还不如请袁家帮忙说说情,让赵四娘家买下他们全家呢!
当时赵四娘正在为秘方的保密问题头疼,几经思量后,也动了买人的心思。只是比起相对陌生的北岸人,赵四娘更愿意收下知根知底的姜家滩村民。
其实,只要赵四娘家招呼一声,凭借着赵四娘努力经营的好家声,绝对会有不少难以维持生计的本村村民愿意同她家签下死契。
不过,赵四娘刚同家人透露着这一想法,就被姜老爷子否决了。
在老爷子看来,一旦签下卖身契,乡亲就由良民沦为贱民。即便自家给本村村民再好的待遇,也改变不了让乡亲成为奴才的事实——这不厚道!
比之厚道,赵四娘更看中利益,签下姜家滩的村民绝对比从外面买人有益得多。放在平日,赵四娘哪怕是编些歪理,也一定要去说服姜老爷子。
不过,那时赵四娘已经动了离开之心。她寻思着,要是自个儿执意签下本村村民,在自家走后,就得由姜家去直接管理那些往日的乡亲,这无疑会让同村出身的姜家极为为难——这太自私!
故而,赵四娘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
就在这时黄家出现了,加上袁家的说项,姜老爷子也点头答应下来。于是,赵四娘就顺水推舟地将他们一家人买了回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赵四娘发现黄三水虽然年纪不大,大字也不识一个,做事却极有条理,最可贵的是人很本分,就将作坊交给了他打理。
为了让黄三水更加安心工作,赵四娘还出钱把他那两个在地主家遭罪的哥哥给赎了回来。
黄家后来得知,当初同地主家签下的是十年长约,他家并没能拿到多少钱。可赵四娘家为了让地主家立刻放人,花了极高的价钱,那些钱足够买四五个壮劳力回来。
这份情,黄家永远铭记于心。
如今知恩图报的黄家干起活儿越发卖力,赵四娘也越发安心。
“三姑娘,北岸有好多乡亲说想见你一面,如今人都聚在茶水摊那里,你看能不能抽空过去看一看?”黄三水的小妹黄小涟如今接替了袁春兰,坐在茶水摊那儿看摊子。这会儿受乡亲们所托,进来请赵四娘。
赵四娘猜测,那些村民多半是想询问山货收购的相关事宜是否会有变动,忙碌的她大可以让黄小涟去转告她的决定。不过考虑到乡亲们见到她本人的话会更安心,决定还是亲自走一趟。(未完待续。。。)
以上纯属是赵乔氏的春秋大梦,见过世面的赵老爷子可不会像她那么天真,他隐约意识到,这门姻亲怕是没有想象中那么牢靠。
回到赵家村后,赵老爷子就决定趁着自家还能妥妥地挂着“皇亲国戚”名头的时候,赶紧给赵大郎订门好亲事。
于是赵老爷子就降格以求,瞄准了往日瞧不上的王家,随后便有了支使赵乔氏巴结白氏的那一出。
尽管赵老爷子事前曾再三敲打过赵乔氏,让她无论如何也得促成同王家的这门亲事。可此刻赵乔氏惊闻王家的闺女居然是只破鞋,这让她如何能沉得住气?
如果真的确有其事,就算他王家再好,这门亲事也不能要!
更何况,在赵乔氏心里,王家并非是最好的选择。虽然赵老爷子和她说过,自家不久后极有可能失去温家这门姻亲,让她抓紧时间,小心行事。可她始终不相信美貌伶俐的小闺女会一直失势,她深信等小闺女生下温家的长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到时候,她的金孙赵大郎完全能够找到更好的岳家。
思及至此,赵乔氏暗自咬牙道:罢了!今儿就算是得罪白氏,她也得当面把事情问个清楚。
“咱这亲家姑娘没事儿就爱同人嚼舌,尽说些有的没的,王夫人您可千万别往心里去。只不过。这话儿八成也是她从谁谁谁那儿听过来的……哎呀,大伙儿都知道王家的家风再好不过了,怎么会有人编出这么难听的传言呢?不能够,这肯定不能够啊!王夫人,您说不说是啊!”赵乔氏嘴里喊着不能够,可眼里却满是怀疑,意思再清楚不过了。她要白氏立即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尽管此时白氏心中已经惊起了惊涛骇浪。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村妇如何能对发生在县城里的事情都了如指掌。
难道这件事已经传到镇上了?这不能够呀!
唉,闺女命苦,好不容易看上的公子爷外表生得那么硬朗。谁知内里却是个极惧内的。一听说他那夫人知晓了他和闺女的事儿,生怕那女人会去找他算账,就忙不迭地把闺女送了回来。
说实话,自家倒是想去闹一闹呢。闺女都跟了公子爷大半年了,怎么也得给个名分不是?可在苗家和温家的共同打压下。无权无势的自家愣是没能翻出朵浪花来,只能收下一百两封口费,默默咽下这个哑巴亏。
如果可以,装了半辈子斯文人的白氏现在就想扑上前去。将李翠莲那张贱嘴撕烂。可仅存的一丝理智告诉她,此时决不能够动粗。
只见白氏放下身段,赔笑脸道:“李家姑娘是吧?刚才是我口气太冲。说了些不中听的,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还有这位。是赵夫人的三儿媳妇吧?赵姑娘的事儿确实是咱家对不住你,我在这儿给你赔不是啦!
“只是,有些无凭无据的话你们可不能张口就来呀!这可关系着一个姑娘的清誉呢!你们这么乱讲,是存心要把人往绝处逼啊!当年你家仁义,用自家的姑娘换下咱闺女,如今怎么忍心看她去死?”
不得不说,白氏的演技很好,成功糊弄住了心软的姜氏。
尽管姜氏怨恨王家,连带着讨厌王清溪,可她怎么也不忍心看着这个同大闺女年龄相若的姑娘被逼上绝路。哪怕姜氏知道李翠莲并非信口开河,她所说的乃是小闺女多番打探而来的确凿消息,但她终是没有开口反驳白氏。
李翠莲可不是耳朵软的姜氏,白氏的苦情戏码可打动不了她。
在李翠莲看来,任何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既然王清溪敢做出这种不要脸的事儿,那她就得承受得住事发时的后果。
敢做不敢认,这算啥!
不过,看到赵乔氏那副势力的嘴脸,李翠莲心里忽然生出一股恶意。她倒想看看,日后老赵家得知自家攀来攀去,最后娶回去的宝贝原来是只破鞋时,会是怎样的反应,到时候他们是否还能傲的起来。
于是,李翠莲挑了挑眉,也没做声。
白氏见状,心里那块大石总算落地。她知道此地不宜久留,哪怕是龙肉她都不想蹭了,忙拉着赵乔氏走人。
若问此时,李翠莲最佩服的人是谁?非乔氏莫属。
即使老赵家之前不曾知会乔氏,告诉她自家有意让赵大郎去娶王家闺女。可听了方才那段话,再看赵乔氏和白氏的表现,稍有脑子的人都会猜到赵王两家有意结亲了。
事关长子的终身大事,乔氏这当娘不应该站出来问清楚吗?她倒好,趁着大家说话的工夫,拼命吃值钱的肉菜,就是这么会利用时间,妥妥的吃货一枚。
都这时候了,乔氏还在忙着往衣兜里塞进一把又一把干果。李翠莲见状,嘴角不自觉地抽了抽,无力吐槽的她就这么一言不发,眼睁睁看着乔氏乐呵呵地离开灶间。
不提让人心塞的乔氏,还说白氏好了。也不知她后来是怎么同赵乔氏说的,反正接下来一整天赵乔氏都笑吟吟的,甚至连带着赵老爷子的笑容里都多了几分真心。
托白氏的福,赵老爷子夫妇将慈父慈母形象保持到了最后,喜宴得以顺利进行。
只是直到喜宴结束,除了在家安胎的姚氏外,说好给姚氏准备完晚饭就过来的杨氏竟没有出现。
姜氏不禁有些担心,生怕她们婆媳俩在家遭遇了啥变故。
于是,原打算留下来帮忙收拾的姜氏同李家人打了个招呼。就急急忙忙往姜家滩赶。
回去之后,姜氏才知道先前杨氏是跑去给人接生了,一颗心总算放回了肚子里。
“外婆,没听说咱村子里有人要生孩子呀?你是被请去外村接生了吗?”赵三娘好奇地问道。
杨氏答叹道:“啥外村呀,如今那产妇就躺在咱家茶水摊里头呢!唉,那户家人是从边城逃荒过来的,说是路过茶水摊想在里面喝口热茶来着的。谁想那媳妇儿就发动了。乡亲们看她瘦得不像话。怕她那身子骨生孩子会有危险,就把我叫去看看。还好,还好。母子平安。”
此时若是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杨氏在说这话时眼里闪着一丝泪光。
了解娘亲性情的姜氏猜测,她娘大概是触景伤情了。于是,姜氏笑着建议道:“娘。如今虽说入夏了,可外面晚上还是挺冷的。要是冻着产妇和孩子就不好了,咱给那户人家送床被子吧!”
“还等你说,我早就从家里抱了两床被子过去了——一床垫,一床盖。放心吧,冻不着!”说到这儿,杨氏顿了顿。道:“你刚才给我带的菜里不是有鸡汤吗?那个好,我给他们送去。对了。这几日就让他们待在茶水摊里吧,明儿知会乡亲们一声,可不许赶他们走!”
说罢,杨氏就端着装有鸡汤的瓦罐,风风火火地走了。
姜氏姐妹对视一眼,无奈地笑了。
“娘,咱也跑去看看呗!一家子是从边城来的,还有个要生孩子的媳妇儿……依我看,八成就是前几日咱们在路上碰到的那家子呢!”赵三娘扯着姜氏的袖子央告道。
“那儿刚生完孩子,你一个闺女过去干啥?今儿也累了一天了,赶紧领着四娘洗洗睡吧!”姜氏劝退了跃跃欲试的赵三娘,自个儿却被二闺女的话勾起了好奇心,想去看看会不会真有这么巧的事儿。于是,她打着陪杨氏的幌子,一转身也过去了。
赵四娘这几日在外四处奔波,就算她有再大的好奇心也早被疲劳给磨没了。这一次,她乖乖听从了姜氏的劝告,径自回房睡了。
第二天吃早饭时,赵四娘得知还真就那么巧,现今寄居在茶水摊里的真就是那户人家。不过她听过也就算了,一吃完饭,就立刻开始继续自家的搬家大业。
几个月间,赵四娘已经往返了县城、府城好多回,她知道城里的物价确实是比姜家滩一带要高,但也高不到哪儿去,因此,大可不必把锅碗瓢盆之类的玩意儿也收拾了带走。
可赵四娘劝了姜氏好几回,姜氏嘴上答应得好好的,手上却不停,恨不得把灶下的烧火棍也一起拎走。再劝,却收到了旁边赵三娘的一记白眼,于是,赵四娘就闭嘴了,随她们娘儿俩折腾。
赵四娘寻思着,居家度日的家伙事儿都是小事,主要还是家里的产业。
养鸭场就交给刘生荣一家全权打理。虽然最开始的时候,赵四娘曾担心过这个全是老弱妇孺的人家能否把偌大的养鸭场照看好,可事实证明,老刘家很靠得住,鸭子在他家的精心照料下,个个膘肥体壮,产蛋量也远高于赵四娘的预期。
至于赵四娘一直担心的安全问题,老刘家又养了三条狗。尽管它们和赵四娘家的小白一样也是土狗,但老刘头养狗颇有一手,这几条狗经他驯养后堪比烈性犬,足以将有心使坏的人给吓跑。
值得一提的是,尽心尽责的老刘家觉着畜生就是畜生,说不定哪天没留神就着了歹人的道儿。于是老刘头就领着全家人在养鸭场里盖了间茅屋,一道搬了进去,从此以养鸭场为家,日夜守在里面,再也不用怕有人会打养鸭场的主意。
料理好养鸭场,接下来要安排的是食品加工作坊。为此赵四娘特地挑了个可靠的年轻人做管事,专门负责作坊的日常营运。
这个年轻人大名黄三水,来自袁家所在的那个村子,甚至还和袁春芳的娘亲沾着点远亲。
和袁家一样,黄家也极为贫寒。为了糊口,黄三水的爹娘将他两个哥哥送去了地主家做长工。饶是如此,黄家的境况并未能有多大的改善,还是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
后来黄家听说赵四娘家极为仁义,想着自家没有田地,这日子只会越过越过不下去,与其往后一家人被拆得七零八落,还不如请袁家帮忙说说情,让赵四娘家买下他们全家呢!
当时赵四娘正在为秘方的保密问题头疼,几经思量后,也动了买人的心思。只是比起相对陌生的北岸人,赵四娘更愿意收下知根知底的姜家滩村民。
其实,只要赵四娘家招呼一声,凭借着赵四娘努力经营的好家声,绝对会有不少难以维持生计的本村村民愿意同她家签下死契。
不过,赵四娘刚同家人透露着这一想法,就被姜老爷子否决了。
在老爷子看来,一旦签下卖身契,乡亲就由良民沦为贱民。即便自家给本村村民再好的待遇,也改变不了让乡亲成为奴才的事实——这不厚道!
比之厚道,赵四娘更看中利益,签下姜家滩的村民绝对比从外面买人有益得多。放在平日,赵四娘哪怕是编些歪理,也一定要去说服姜老爷子。
不过,那时赵四娘已经动了离开之心。她寻思着,要是自个儿执意签下本村村民,在自家走后,就得由姜家去直接管理那些往日的乡亲,这无疑会让同村出身的姜家极为为难——这太自私!
故而,赵四娘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
就在这时黄家出现了,加上袁家的说项,姜老爷子也点头答应下来。于是,赵四娘就顺水推舟地将他们一家人买了回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赵四娘发现黄三水虽然年纪不大,大字也不识一个,做事却极有条理,最可贵的是人很本分,就将作坊交给了他打理。
为了让黄三水更加安心工作,赵四娘还出钱把他那两个在地主家遭罪的哥哥给赎了回来。
黄家后来得知,当初同地主家签下的是十年长约,他家并没能拿到多少钱。可赵四娘家为了让地主家立刻放人,花了极高的价钱,那些钱足够买四五个壮劳力回来。
这份情,黄家永远铭记于心。
如今知恩图报的黄家干起活儿越发卖力,赵四娘也越发安心。
“三姑娘,北岸有好多乡亲说想见你一面,如今人都聚在茶水摊那里,你看能不能抽空过去看一看?”黄三水的小妹黄小涟如今接替了袁春兰,坐在茶水摊那儿看摊子。这会儿受乡亲们所托,进来请赵四娘。
赵四娘猜测,那些村民多半是想询问山货收购的相关事宜是否会有变动,忙碌的她大可以让黄小涟去转告她的决定。不过考虑到乡亲们见到她本人的话会更安心,决定还是亲自走一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