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五十二章 惯性
■身体好了,老爷子就是个闲不住的,又想着带儿子出门了不过这回只走近的,巡查京畿,外带永定河观光游,丰台大营视察以及塘沽口渔民出海的盛况他也要去观摩一下。
大有生命不息旅游不止的劲头。
胤和十三当然陪同出行,胤继续监国,两个月后,老爷子下榻香山行宫。胤和胤祥也跟着一起留在了那里,老爷子还把儆恪和白澜止,以及密嫔,勤嫔,何常在以及一众尚未出宫建府的小阿哥一起叫到了香山行宫,大有就此常住的意味。
紫禁城完全交给胤打理,为了方便胤大权独揽,老爷子甚至把胤祺,胤佑,胤的差事都停了,让他们在家修养。加上老三胤祉远离政务多年,早已乖觉得如猫儿一般。这样,胤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成了大清实际的掌权人。
他不再需要往家里搬奏折,更不用让心腹抄写奏折,他可以用朱用朱笔自行圈画,写上他想说的话,或赞扬或申饬都随他的兴趣,就连骨头最硬的御史台,也已经对他俯首帖耳不敢有任何违逆了,大清朝眼看着就要进入以胤为中心以四爷党为核心的大清第四代领导集体带领下的新时代了。
香山行宫里,康熙坐在庭院里,享受着女儿贴心的敲背捏肩,听着白澜止的琴,看着边上一群小萝卜头崇拜地看着自己,他很满意。可是同行的胤和胤祥就傻了,老爷子在香山呆舒服了,不想着回紫禁城了,却把他们俩也扣住了,这京里如今一天一个状况,他们一个揪心老婆孩子,一个惦记着四哥。
老爷子却把他们扣在行宫里天天游手好闲。如今每天也不见老爷子看折子了,更不见有人将折子送进来胤和胤祥心里面都在琢磨,皇阿玛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呢?
再说京城这边,胤这几天很忙,政务是一方面统算自己手里的兵又是另一方面,他也知道永和宫一直想着法儿要让胤祯回京,幸好老爷子身体康复为自己挡了这一下。争取了一点时间,可是事情不能就这样一直拖下去,眼看着老爷子是活一天少一天了,自己总要想出办法来渡过难关才行。
这个时候的胤又怨念了,心想老爷子你既然意属于我为什么不把你那块如朕亲临的牌子给了我呢?加上十三弟能.弄到的兵部兵符和公文,我就能调兵遣将,胤祯要来,我都能把他卡在半道上。
可你现在一兵一卒都不给我,就凭监国令,我能调动的就只有四九城的禁军,胤兵变失败,血淋淋的教训摆在眼前京城禁军在真正的八旗兵面前,那就跟泥捏的一样,根本不值一提。
我手里能用的将军只有隆保一个。他还在两江看着孙嘉淦别说他不能进京,就算能,远水也解不了近渴。
人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刚愎自用,不注意人才培养,这个时候要用人了,才发现自己手下能带兵又能在关键时候派上用场的,一个也没有。
想来想去,胤把目光放到了佟国维的儿子隆科多的身上,然而这个时候临时抱佛脚。看上去是多么的突兀和牵强。胤把隆科多请到家里,各种款待,还把自己的幕僚引荐给他认识,大有交心的姿态。
可是,面对纡尊降贵腆着脸叫自己舅舅的胤,在看到模拟乾清宫规制建造的内书房隆科多嘴角抽搐,父亲去世前,留下的唯一一句遗言,只有两个字:“忠君”。
虽然只有两个字,佟家世代侍奉帝王所积累下来的高贵经验,都说伴君如伴虎,可是佟家能爬到如今的高位并保证一直圣宠不衰,靠的,就只有这两个字。
一个人,要做到忠诚不难,关键是忠诚的对象,有人对自己忠诚,对别人是墙头草,谁对自己好,谁就是自己的恩人。历代都有这样狡猾如狐的。当然也有人对自己选定的人忠诚的,这里面又有选对人和选错人之分。
佟家人的做法最傻也最可靠,谁是皇帝,作为臣子就忠于谁,至于谁是下一代君王,那也是老主子决定的事,无论选谁,佟家都会无条件支持,但是,眼下还没有选出来,佟家所忠者,就还是老主子康熙。
隆科多是佟家继佟国维之后,又一位被推到前台的法人代表,当然是集佟家传统智慧于一身的人物,雍亲王向他展示的着一切,他看在眼里,却毫不动心。
老主子不管身体好不好,只要他还在位,做儿子的就该保持儿子兼臣子的模样,你现■藏了这么多违规的东西,还把它作为招揽心腹的筹码,许下若受持自己登基则如何如何的话,这种话出口即是罪过。
莫不说现在舆论风口浪尖的两位皇子,他的风评又不好,更该夹起尾巴做个鞍前马后侍奉的大孝子而不是在自己家里汲汲营营。
正是因为隆科多的心里一直跟明镜似的,所以对于四爷的招揽示好,他并不十分感冒。可是他不感冒,其他看到他出入雍亲王府的有心人感冒了。
流言又一次及时传扬开来,表示佟半朝被贴上雍亲王的标签了。
香山行宫,老爷子自然也得了消息,把胤和胤祥叫到身边,决定回宫。
康熙六十一年九月,康熙回到畅春园,第一件事就是任命隆科多为九门提督,胤祥升任兵部右侍郎。胤却原地不动,继续刑部侍郎位置上呆着。
两天后,胤进畅春园请安,走到清溪书院门口的时候,发现大门敞开着从外面望进去龙涎香弥漫,却看不到一个人影。
胤站在门口等着,往常门关着的时候,不管是皇子还是臣子来清溪书院,都是背对着门站着等候传召。然而今天,这里的门敞开着,原本门口站着的侍卫也不见踪影。
胤到门口的时候,看到这种场景,忘了转身,因为他看到,就在外间的书桌上,有三大叠的折子,全部都是朱红的外壳。
六部的折子都是蓝色的,只有御史台的折子才是红色封面的。这些折子出现在胤的面前,他除了惊讶还有怀疑,如果桌上红蓝折子都有,他不惊讶,畅春园这些年早就已经是老爷子处理政务的主要基地了。
他当然知道老爷子身边有专门替他送折子的队伍,只要他愿意看,养心殿可以一本折子都没有。可是,桌上的折子乍一看全部来自御史台,直接戳中了胤多疑的心筋,御史台的人最近都很乖,整个朝野上下一片和谐之声。
这些折子是什么地方来的?这么多,又是在弹劾谁?这些个言官就是不知道上位者维稳的苦心,这个节骨眼上,还搞这一套。原来这帮御史言官这几天并不是真的消停了,而是嫌弃自己压得他们太狠了,所以转了方向,告状的全都跑老爷子跟前了。
这么想着,胤的心中有些愤愤然,原以为经过这么多年连续监国的努力,还是没能把朝中所有的势力都统成一盘棋。谁说御史言官都是死脑子一根筋,他们也是会见风使舵的。在他面前乖得像绵羊一样,背后却照样跑到皇阿玛面前去告状!
胤越想越气,想着回去怎么找这些两面三刀的家伙算账,这时才惊觉,自己已经在书屋门口站了很久了,依然没有听见康熙或者吴书来出来传召。这个时候,他开始相信书屋里没有人,打扫的奴才因为畅春园已经许久无人造访而产生了懈怠,当值的时候却不知去向。
既然没有人的话······胤看着桌上一堆的红本本,心思活络了起来。
瞧这情形,老爷子恐怕是在寝殿里又睡过了时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醒过来,自己何不先看一眼,那帮言官究竟写了些什么,心里有底,才能有针对性地收拾这帮言官。
这些年习惯了无人看管的状况,严谨如胤也放松了警惕,眼见得四下无人的情况下,胤踏入清溪书屋,外间果然是空无一人,胤很随意地从桌上成堆的本章中抽了一本,打开一看,吓得手一抖,折子掉在了地上。这分明是当时御史台弹劾高士奇的折子,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
难道是老爷子长期不看折子之后,忽然想要理清羁欠了?胤越想越不对,连续翻了好几本折子,他的眉头深锁,都是弹劾高士奇和江南官场的旧折子,高士奇全家都已经伏法,为什么老爷子又想起来翻旧帐了呢?难道是嫌高士奇案处理得不够彻底?还是不放心高士奇的党羽,认为他们会死灰复燃?
胤的心里不舒服了,他的确是想办法保下了几个原高士奇的门生,但都被老爷子降级录用的旨意给边缘化了。老爷子还有什么不放心的?看来,那个小状元还真是老爷子的心头肉。这么多人保驾护航还不够,还要他亲自在京城远程督导。江南的税银,国家的根基,老爷子这样做,显示他还是不肯放权,重要的事,还是自己盯着放心啊!纟
大有生命不息旅游不止的劲头。
胤和十三当然陪同出行,胤继续监国,两个月后,老爷子下榻香山行宫。胤和胤祥也跟着一起留在了那里,老爷子还把儆恪和白澜止,以及密嫔,勤嫔,何常在以及一众尚未出宫建府的小阿哥一起叫到了香山行宫,大有就此常住的意味。
紫禁城完全交给胤打理,为了方便胤大权独揽,老爷子甚至把胤祺,胤佑,胤的差事都停了,让他们在家修养。加上老三胤祉远离政务多年,早已乖觉得如猫儿一般。这样,胤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成了大清实际的掌权人。
他不再需要往家里搬奏折,更不用让心腹抄写奏折,他可以用朱用朱笔自行圈画,写上他想说的话,或赞扬或申饬都随他的兴趣,就连骨头最硬的御史台,也已经对他俯首帖耳不敢有任何违逆了,大清朝眼看着就要进入以胤为中心以四爷党为核心的大清第四代领导集体带领下的新时代了。
香山行宫里,康熙坐在庭院里,享受着女儿贴心的敲背捏肩,听着白澜止的琴,看着边上一群小萝卜头崇拜地看着自己,他很满意。可是同行的胤和胤祥就傻了,老爷子在香山呆舒服了,不想着回紫禁城了,却把他们俩也扣住了,这京里如今一天一个状况,他们一个揪心老婆孩子,一个惦记着四哥。
老爷子却把他们扣在行宫里天天游手好闲。如今每天也不见老爷子看折子了,更不见有人将折子送进来胤和胤祥心里面都在琢磨,皇阿玛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呢?
再说京城这边,胤这几天很忙,政务是一方面统算自己手里的兵又是另一方面,他也知道永和宫一直想着法儿要让胤祯回京,幸好老爷子身体康复为自己挡了这一下。争取了一点时间,可是事情不能就这样一直拖下去,眼看着老爷子是活一天少一天了,自己总要想出办法来渡过难关才行。
这个时候的胤又怨念了,心想老爷子你既然意属于我为什么不把你那块如朕亲临的牌子给了我呢?加上十三弟能.弄到的兵部兵符和公文,我就能调兵遣将,胤祯要来,我都能把他卡在半道上。
可你现在一兵一卒都不给我,就凭监国令,我能调动的就只有四九城的禁军,胤兵变失败,血淋淋的教训摆在眼前京城禁军在真正的八旗兵面前,那就跟泥捏的一样,根本不值一提。
我手里能用的将军只有隆保一个。他还在两江看着孙嘉淦别说他不能进京,就算能,远水也解不了近渴。
人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刚愎自用,不注意人才培养,这个时候要用人了,才发现自己手下能带兵又能在关键时候派上用场的,一个也没有。
想来想去,胤把目光放到了佟国维的儿子隆科多的身上,然而这个时候临时抱佛脚。看上去是多么的突兀和牵强。胤把隆科多请到家里,各种款待,还把自己的幕僚引荐给他认识,大有交心的姿态。
可是,面对纡尊降贵腆着脸叫自己舅舅的胤,在看到模拟乾清宫规制建造的内书房隆科多嘴角抽搐,父亲去世前,留下的唯一一句遗言,只有两个字:“忠君”。
虽然只有两个字,佟家世代侍奉帝王所积累下来的高贵经验,都说伴君如伴虎,可是佟家能爬到如今的高位并保证一直圣宠不衰,靠的,就只有这两个字。
一个人,要做到忠诚不难,关键是忠诚的对象,有人对自己忠诚,对别人是墙头草,谁对自己好,谁就是自己的恩人。历代都有这样狡猾如狐的。当然也有人对自己选定的人忠诚的,这里面又有选对人和选错人之分。
佟家人的做法最傻也最可靠,谁是皇帝,作为臣子就忠于谁,至于谁是下一代君王,那也是老主子决定的事,无论选谁,佟家都会无条件支持,但是,眼下还没有选出来,佟家所忠者,就还是老主子康熙。
隆科多是佟家继佟国维之后,又一位被推到前台的法人代表,当然是集佟家传统智慧于一身的人物,雍亲王向他展示的着一切,他看在眼里,却毫不动心。
老主子不管身体好不好,只要他还在位,做儿子的就该保持儿子兼臣子的模样,你现■藏了这么多违规的东西,还把它作为招揽心腹的筹码,许下若受持自己登基则如何如何的话,这种话出口即是罪过。
莫不说现在舆论风口浪尖的两位皇子,他的风评又不好,更该夹起尾巴做个鞍前马后侍奉的大孝子而不是在自己家里汲汲营营。
正是因为隆科多的心里一直跟明镜似的,所以对于四爷的招揽示好,他并不十分感冒。可是他不感冒,其他看到他出入雍亲王府的有心人感冒了。
流言又一次及时传扬开来,表示佟半朝被贴上雍亲王的标签了。
香山行宫,老爷子自然也得了消息,把胤和胤祥叫到身边,决定回宫。
康熙六十一年九月,康熙回到畅春园,第一件事就是任命隆科多为九门提督,胤祥升任兵部右侍郎。胤却原地不动,继续刑部侍郎位置上呆着。
两天后,胤进畅春园请安,走到清溪书院门口的时候,发现大门敞开着从外面望进去龙涎香弥漫,却看不到一个人影。
胤站在门口等着,往常门关着的时候,不管是皇子还是臣子来清溪书院,都是背对着门站着等候传召。然而今天,这里的门敞开着,原本门口站着的侍卫也不见踪影。
胤到门口的时候,看到这种场景,忘了转身,因为他看到,就在外间的书桌上,有三大叠的折子,全部都是朱红的外壳。
六部的折子都是蓝色的,只有御史台的折子才是红色封面的。这些折子出现在胤的面前,他除了惊讶还有怀疑,如果桌上红蓝折子都有,他不惊讶,畅春园这些年早就已经是老爷子处理政务的主要基地了。
他当然知道老爷子身边有专门替他送折子的队伍,只要他愿意看,养心殿可以一本折子都没有。可是,桌上的折子乍一看全部来自御史台,直接戳中了胤多疑的心筋,御史台的人最近都很乖,整个朝野上下一片和谐之声。
这些折子是什么地方来的?这么多,又是在弹劾谁?这些个言官就是不知道上位者维稳的苦心,这个节骨眼上,还搞这一套。原来这帮御史言官这几天并不是真的消停了,而是嫌弃自己压得他们太狠了,所以转了方向,告状的全都跑老爷子跟前了。
这么想着,胤的心中有些愤愤然,原以为经过这么多年连续监国的努力,还是没能把朝中所有的势力都统成一盘棋。谁说御史言官都是死脑子一根筋,他们也是会见风使舵的。在他面前乖得像绵羊一样,背后却照样跑到皇阿玛面前去告状!
胤越想越气,想着回去怎么找这些两面三刀的家伙算账,这时才惊觉,自己已经在书屋门口站了很久了,依然没有听见康熙或者吴书来出来传召。这个时候,他开始相信书屋里没有人,打扫的奴才因为畅春园已经许久无人造访而产生了懈怠,当值的时候却不知去向。
既然没有人的话······胤看着桌上一堆的红本本,心思活络了起来。
瞧这情形,老爷子恐怕是在寝殿里又睡过了时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醒过来,自己何不先看一眼,那帮言官究竟写了些什么,心里有底,才能有针对性地收拾这帮言官。
这些年习惯了无人看管的状况,严谨如胤也放松了警惕,眼见得四下无人的情况下,胤踏入清溪书屋,外间果然是空无一人,胤很随意地从桌上成堆的本章中抽了一本,打开一看,吓得手一抖,折子掉在了地上。这分明是当时御史台弹劾高士奇的折子,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
难道是老爷子长期不看折子之后,忽然想要理清羁欠了?胤越想越不对,连续翻了好几本折子,他的眉头深锁,都是弹劾高士奇和江南官场的旧折子,高士奇全家都已经伏法,为什么老爷子又想起来翻旧帐了呢?难道是嫌高士奇案处理得不够彻底?还是不放心高士奇的党羽,认为他们会死灰复燃?
胤的心里不舒服了,他的确是想办法保下了几个原高士奇的门生,但都被老爷子降级录用的旨意给边缘化了。老爷子还有什么不放心的?看来,那个小状元还真是老爷子的心头肉。这么多人保驾护航还不够,还要他亲自在京城远程督导。江南的税银,国家的根基,老爷子这样做,显示他还是不肯放权,重要的事,还是自己盯着放心啊!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