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有木兮木有枝(2)
() ( ) 未央看他似有懊悔之意,恻隐之心又占了上风,咕嘟着嘴将他的刀向前一递,简短地说:“给,你的刀!”
那少年只一伸手便准确地抓过自己的弯刀,一手握住刀把,一手扶着刀鞘,将它从头至尾抚摸一遍,脸上似喜还悲,然后迅速立起,“仓啷”一声将刀身拔出,凌空挥舞几下。
白光过处,啸鸣之音不绝于耳,叫一旁的未央不由瞪大了眼睛:没想到这少年看似落魄,竟拥有这样一把利器,堪与爹爹遗留下来的宝剑相媲美。
难不成他也曾是世家子弟,只因时运不济,所以沦落至此?
想到此处,未央不由对这脾气乖戾的少年生出亲切之感,试探着问道:“你如果想练武,可愿随我到外面去?为了等你醒来,我今日的功课还没顾上做,这样便能一举两得了……或者你想先吃点东西?”
那少年亮完刀后潇洒地还刃入鞘,姿势优美,毫不拖泥带水。听了未央的提议他也不表态,只毫不迟疑地抬脚向前迈了一大步。
因石屋低矮,他乍一站起,越发显得高挑,只是骨架纤细,英千秋的长衣裹在他身上十分宽大,倒有些飘飘欲仙的气度。只可惜他目不能视物,又在陌生地方,气度虽不凡,行动却狼狈,要不是未央及时拦住,他就踢翻了屋子中央烧得正旺的火炉。
就算没见那少年开言,未央也猜知了他的意思,故而就着阻拦之势,自然地伸手搀住他。
那少年不及闪开就被她拉住左臂,显然也不能用拿刀的右手去推开她,未央便得以抓住他的臂膀,将他拖拖拽拽地扯到溪边,又警告他不许乱走,如果摔伤自己,以后绝不会放他出门一步。
那少年仿佛没有听到她的唠叨,等她一松手就自管摸索着往前走,不过走到离她不远处就停了下来,默默伫立,不知在想些什么。
未央看他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下走出几步并未摔倒,心里暗暗纳罕,提起的心跟着放了下来,专心致志地练起那套剑舞。
接下来的几个月波澜不惊地过去。那少年惨白的脸色渐渐红润,神情也如自然界的季节一般冬去春来。在未央和英千秋讲话时,他不再是一幅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不过依然沉默不语。
未央既然亲耳听到他说过话,就算没听懂,也知他绝不是哑子,只是不明白他为何不肯开言。一次她和英千秋无意谈起心里的疑惑,他倒是丝毫不觉怪异,只说“也许他身世坎坷,导致性情多疑,不肯轻易相信别人的好意。反正我们救他只为对得起医者的良心,并不图他感恩戴德,他愿不愿意信任我们都不重要”。
只因英千秋用了大量篇幅详尽描述了蛇胆的功效,未央便自作主张去捕蛇取胆。不过虽说冬季的蛇胆入药最好,但此时大雪封山,蛇穴难觅,未央忙碌了一个冬季,收效甚微。
好不容易等到惊蛰过后,蛇虫复苏。一日午后,英千秋照例研究他的药书,那少年照例谁也不理,吃过一点东西又回在溪边冥想。
未央收拾利索,向两人打过招呼,拎起布袋子就独自去了后山。英千秋虽然早已劝她不必急于一时,就算采药也须等他对那少年的眼疾有了定论再说,奈何拗不过未央说风就是雨的性子,只好随她去,只叮嘱她路上小心,早去早回。
那少年只一伸手便准确地抓过自己的弯刀,一手握住刀把,一手扶着刀鞘,将它从头至尾抚摸一遍,脸上似喜还悲,然后迅速立起,“仓啷”一声将刀身拔出,凌空挥舞几下。
白光过处,啸鸣之音不绝于耳,叫一旁的未央不由瞪大了眼睛:没想到这少年看似落魄,竟拥有这样一把利器,堪与爹爹遗留下来的宝剑相媲美。
难不成他也曾是世家子弟,只因时运不济,所以沦落至此?
想到此处,未央不由对这脾气乖戾的少年生出亲切之感,试探着问道:“你如果想练武,可愿随我到外面去?为了等你醒来,我今日的功课还没顾上做,这样便能一举两得了……或者你想先吃点东西?”
那少年亮完刀后潇洒地还刃入鞘,姿势优美,毫不拖泥带水。听了未央的提议他也不表态,只毫不迟疑地抬脚向前迈了一大步。
因石屋低矮,他乍一站起,越发显得高挑,只是骨架纤细,英千秋的长衣裹在他身上十分宽大,倒有些飘飘欲仙的气度。只可惜他目不能视物,又在陌生地方,气度虽不凡,行动却狼狈,要不是未央及时拦住,他就踢翻了屋子中央烧得正旺的火炉。
就算没见那少年开言,未央也猜知了他的意思,故而就着阻拦之势,自然地伸手搀住他。
那少年不及闪开就被她拉住左臂,显然也不能用拿刀的右手去推开她,未央便得以抓住他的臂膀,将他拖拖拽拽地扯到溪边,又警告他不许乱走,如果摔伤自己,以后绝不会放他出门一步。
那少年仿佛没有听到她的唠叨,等她一松手就自管摸索着往前走,不过走到离她不远处就停了下来,默默伫立,不知在想些什么。
未央看他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下走出几步并未摔倒,心里暗暗纳罕,提起的心跟着放了下来,专心致志地练起那套剑舞。
接下来的几个月波澜不惊地过去。那少年惨白的脸色渐渐红润,神情也如自然界的季节一般冬去春来。在未央和英千秋讲话时,他不再是一幅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不过依然沉默不语。
未央既然亲耳听到他说过话,就算没听懂,也知他绝不是哑子,只是不明白他为何不肯开言。一次她和英千秋无意谈起心里的疑惑,他倒是丝毫不觉怪异,只说“也许他身世坎坷,导致性情多疑,不肯轻易相信别人的好意。反正我们救他只为对得起医者的良心,并不图他感恩戴德,他愿不愿意信任我们都不重要”。
只因英千秋用了大量篇幅详尽描述了蛇胆的功效,未央便自作主张去捕蛇取胆。不过虽说冬季的蛇胆入药最好,但此时大雪封山,蛇穴难觅,未央忙碌了一个冬季,收效甚微。
好不容易等到惊蛰过后,蛇虫复苏。一日午后,英千秋照例研究他的药书,那少年照例谁也不理,吃过一点东西又回在溪边冥想。
未央收拾利索,向两人打过招呼,拎起布袋子就独自去了后山。英千秋虽然早已劝她不必急于一时,就算采药也须等他对那少年的眼疾有了定论再说,奈何拗不过未央说风就是雨的性子,只好随她去,只叮嘱她路上小心,早去早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