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章 护命天禄
能让于吉折腰,若是以前张沽做梦也会笑醒,但现在张沽表情有些落寞,起身上前把于吉扶起,张沽语气平淡:“张沽心里虽然还是生气,但道长也是形势所迫,能据实相告,张沽对道长为人十分敬佩。今晚一过,此事从未发生。”
于吉抚须笑道:“小兄弟如此胸怀,老道果然没有看错人,临走前老道再送小兄弟一样东西作为赔礼。”于吉宽大道袍向前一挥,道袍过处出现一个木制方盒,张沽上前就要打开,于吉止住道:“我看小兄弟身上竟然无玉,这里面是一个玉牌,上面刻着我道家神兽貔貅,老道已经把开光仪式基本做完,只有这最后一步要小兄弟自己去做才能开光认主。”
于吉从衣袖里拿出一个小方盒,递给张沽:“开光时只能有一人在场,老道走后,小兄弟打开锦盒,把这方盒中茶油涂在貔貅双眼,开光即可完成,但须记住玉养人,人养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以后这玉牌切勿离身,必要是或可救你一命。”
张沽接过小方盒,听于吉说的似真非真,忙问道:“于道长是不是又卜过什么?”
于吉轻笑道:“天机不可泄露,有天禄兽护你,应该不会有事。南方还有许多百姓受疫病肆虐,老道告辞。”转身走下平台,向山下走去。
张沽忽然想到一事,急忙喊道:“于道长,你可曾替自己卜过,将来可有杀生之祸!”
于吉声音从山下树林传来,“因果报应,天道无常,老道命中劫数,就随他去吧。”
张沽记得当年孙策收江东时曾杀了于吉,后来被刺客偷袭,养病期间经常看到于吉的幻象,伤口迸发一命呜呼。
虽然于吉曾派人监视他,但现在他对于吉却没有恨意,于吉施法救人,比那些只知互相攻伐的“枭雄”号上百倍,张沽实在不忍心看他就这么被杀,打定主意,张沽蹲下打开锦盒,发现里面满是清水,正中央静躺着一个小孩巴掌大小的玉牌,玉牌上刻着一个凶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这就是貔貅。
张沽右手把玉牌拿起,锦盒忽然裂成几瓣,清水落地不见,左手点了点茶油,在貔貅眼上轻涂,忽然玉牌发起了淡淡荧光,张沽竟觉得这神兽的眼睛竟然看着他,似乎听到一声怪叫,荧光渐渐淡去,张沽再看也没有刚才那种感觉,摸了摸这玉,张沽见过的玉也很多,但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玉,质地坚硬,摸上去还有温热,心知不是凡物,小心挂在脖子上,下山去了。
又过了几日,等出去的医师都回来,张沽就准备起身北上了,医馆因为有张沽的名声招人出奇的顺利,而且有盛宪这个郡守和王医师等其他医师帮忙,张氏医馆在吴郡的生意应该不是问题。
张沽单独请盛宪去了书房,隐晦的说了下他见过了于吉,盛宪也听过于吉的名头,毕竟于吉多年来在无菌和会稽两地施法救人,百姓都敬他为老神仙,这次要不是张沽过来,盛宪过不了几日也是要去请于吉的。
“贤侄,你单独找我和于仙人有关?”盛宪疑问道。
张沽点头,略去大部分,只说是于吉自己不算出自己将来有难,却不愿避难。
“伯父,于仙人体应天道不愿避难,但他对江东百姓有恩,侄儿知道后怎能见死不救,于是想请伯父到时出手相救。”
盛宪对卜算只说亦是敬而远之,将信将疑道:“于仙人对我百姓有恩,我确应该救,但如何救?”
张沽模糊说道:“我也不清楚,不过侄儿想如果将来若有人想要于仙人性命,必定是一方诸侯,到时希望盛伯父从中周旋。”
盛宪见张沽也说不清,道:“这个侄儿放心,就算侄儿不说,我也是要为于仙人求情的。”
张沽想起孙策号称小霸王,担心盛宪劝不住他,却又不能透露,心里着急,盛宪看出张沽心神不宁,笑道:“贤侄是怕我保不住于仙人的名吗?”
张沽皱眉摇头道:“伯父记住若是力劝不住,或可请旁人相劝,先保住自己性命要紧。”
盛宪抚胸笑道:“贤侄的话,伯父记下了。”
张沽也不知盛宪是真记还是应付,但也无奈,开口告辞。
离开吴郡回到建业,张沽一行乘船北上,在寿春又耽搁了些日子,继续乘船向西航行。
“少爷,咱们不去徐州和北海了吗?”张三站在甲板上喊道。
张沽站在船头轻摇折扇,“不去了,先到上蔡县,然后北上,直奔洛阳。”
乘船比马车快得多,过了半个月即六月初,张沽等人就到了上蔡县。
“少爷,咱不乘船去大城,改道来这小县做什么?”张清提着行李问道。
“见个老朋友。”张沽微微一笑,迈步向城里走去。
在客栈放下行李,张沽让几人去补充些用品,自己在大街上晃悠,叫住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张沽抱拳道:“这位兄台,在下初来此地,请问甄府怎么走。”
书生还礼,指了指身后:“兄台沿着路走,第二个路口左转便是。”
张沽谢过,到路口左转,一眼就看到一个不小的宅院,门口两个石狮子,红漆大门上一块门匾,上书“甄府”二字。
张沽走到门口就要抠门,门却自己开了。
“黄公子,慢走。”一个熟悉的声音。
“王管家留步,我那事还请多美言几句,感激不尽。”出来一个大腹便便,衣着光鲜的人。
“在下只是个管家,说不上什么话,实在是爱莫能助。黄公子,请。”王管家说道。
黄公子摇摇晃晃离开,“咦,张公子,你怎么在这。”王管家看到张沽,忙走上前问道。
张沽笑了笑,“张沽从建业过来正要去洛阳,顺路拜访,王管家怎么不在颍川?”
王管家听后忙说道:“此话说来话长,张公子,快请进。”
张沽在正堂坐下,王管家自去后院通知甄?。
于吉抚须笑道:“小兄弟如此胸怀,老道果然没有看错人,临走前老道再送小兄弟一样东西作为赔礼。”于吉宽大道袍向前一挥,道袍过处出现一个木制方盒,张沽上前就要打开,于吉止住道:“我看小兄弟身上竟然无玉,这里面是一个玉牌,上面刻着我道家神兽貔貅,老道已经把开光仪式基本做完,只有这最后一步要小兄弟自己去做才能开光认主。”
于吉从衣袖里拿出一个小方盒,递给张沽:“开光时只能有一人在场,老道走后,小兄弟打开锦盒,把这方盒中茶油涂在貔貅双眼,开光即可完成,但须记住玉养人,人养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以后这玉牌切勿离身,必要是或可救你一命。”
张沽接过小方盒,听于吉说的似真非真,忙问道:“于道长是不是又卜过什么?”
于吉轻笑道:“天机不可泄露,有天禄兽护你,应该不会有事。南方还有许多百姓受疫病肆虐,老道告辞。”转身走下平台,向山下走去。
张沽忽然想到一事,急忙喊道:“于道长,你可曾替自己卜过,将来可有杀生之祸!”
于吉声音从山下树林传来,“因果报应,天道无常,老道命中劫数,就随他去吧。”
张沽记得当年孙策收江东时曾杀了于吉,后来被刺客偷袭,养病期间经常看到于吉的幻象,伤口迸发一命呜呼。
虽然于吉曾派人监视他,但现在他对于吉却没有恨意,于吉施法救人,比那些只知互相攻伐的“枭雄”号上百倍,张沽实在不忍心看他就这么被杀,打定主意,张沽蹲下打开锦盒,发现里面满是清水,正中央静躺着一个小孩巴掌大小的玉牌,玉牌上刻着一个凶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这就是貔貅。
张沽右手把玉牌拿起,锦盒忽然裂成几瓣,清水落地不见,左手点了点茶油,在貔貅眼上轻涂,忽然玉牌发起了淡淡荧光,张沽竟觉得这神兽的眼睛竟然看着他,似乎听到一声怪叫,荧光渐渐淡去,张沽再看也没有刚才那种感觉,摸了摸这玉,张沽见过的玉也很多,但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玉,质地坚硬,摸上去还有温热,心知不是凡物,小心挂在脖子上,下山去了。
又过了几日,等出去的医师都回来,张沽就准备起身北上了,医馆因为有张沽的名声招人出奇的顺利,而且有盛宪这个郡守和王医师等其他医师帮忙,张氏医馆在吴郡的生意应该不是问题。
张沽单独请盛宪去了书房,隐晦的说了下他见过了于吉,盛宪也听过于吉的名头,毕竟于吉多年来在无菌和会稽两地施法救人,百姓都敬他为老神仙,这次要不是张沽过来,盛宪过不了几日也是要去请于吉的。
“贤侄,你单独找我和于仙人有关?”盛宪疑问道。
张沽点头,略去大部分,只说是于吉自己不算出自己将来有难,却不愿避难。
“伯父,于仙人体应天道不愿避难,但他对江东百姓有恩,侄儿知道后怎能见死不救,于是想请伯父到时出手相救。”
盛宪对卜算只说亦是敬而远之,将信将疑道:“于仙人对我百姓有恩,我确应该救,但如何救?”
张沽模糊说道:“我也不清楚,不过侄儿想如果将来若有人想要于仙人性命,必定是一方诸侯,到时希望盛伯父从中周旋。”
盛宪见张沽也说不清,道:“这个侄儿放心,就算侄儿不说,我也是要为于仙人求情的。”
张沽想起孙策号称小霸王,担心盛宪劝不住他,却又不能透露,心里着急,盛宪看出张沽心神不宁,笑道:“贤侄是怕我保不住于仙人的名吗?”
张沽皱眉摇头道:“伯父记住若是力劝不住,或可请旁人相劝,先保住自己性命要紧。”
盛宪抚胸笑道:“贤侄的话,伯父记下了。”
张沽也不知盛宪是真记还是应付,但也无奈,开口告辞。
离开吴郡回到建业,张沽一行乘船北上,在寿春又耽搁了些日子,继续乘船向西航行。
“少爷,咱们不去徐州和北海了吗?”张三站在甲板上喊道。
张沽站在船头轻摇折扇,“不去了,先到上蔡县,然后北上,直奔洛阳。”
乘船比马车快得多,过了半个月即六月初,张沽等人就到了上蔡县。
“少爷,咱不乘船去大城,改道来这小县做什么?”张清提着行李问道。
“见个老朋友。”张沽微微一笑,迈步向城里走去。
在客栈放下行李,张沽让几人去补充些用品,自己在大街上晃悠,叫住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张沽抱拳道:“这位兄台,在下初来此地,请问甄府怎么走。”
书生还礼,指了指身后:“兄台沿着路走,第二个路口左转便是。”
张沽谢过,到路口左转,一眼就看到一个不小的宅院,门口两个石狮子,红漆大门上一块门匾,上书“甄府”二字。
张沽走到门口就要抠门,门却自己开了。
“黄公子,慢走。”一个熟悉的声音。
“王管家留步,我那事还请多美言几句,感激不尽。”出来一个大腹便便,衣着光鲜的人。
“在下只是个管家,说不上什么话,实在是爱莫能助。黄公子,请。”王管家说道。
黄公子摇摇晃晃离开,“咦,张公子,你怎么在这。”王管家看到张沽,忙走上前问道。
张沽笑了笑,“张沽从建业过来正要去洛阳,顺路拜访,王管家怎么不在颍川?”
王管家听后忙说道:“此话说来话长,张公子,快请进。”
张沽在正堂坐下,王管家自去后院通知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