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2节
红|袖|言|情|小|说【2】我和艾华并排走着,掺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读看看小说网更新我们速度第一):。宽阔的马路上样式繁多的汽车穿梭来往,像一条彩色的河在流动。车迪声和喧闹声让我体会了这座城市虚妄的繁华,因为在一个不见太阳的角落里,坐着一个残疾而如精灵般的小乞丐,那双眼睛就像清潭一样,却被他身上一切的脏乱完全遮盖,失去了灵气。我鼻子一阵酸,这真是一个悲惨又可怜的世界。
路过的人,有人对他施舍,有人对他指点,也有一些和他一样大的孩子在笑,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而笑,但我想,小乞丐一定也有他幸福的时候,而那种幸福是任何一个孩子也不能体会和拥有的。父亲说过,不能为眼前的事物大喜或大悲,想去做的话只要尽力,我们给了他一些钱,也算是一种尽力吧。而这种尽力又显得那么的渺小,甚至换不来小乞丐的一个小小的展颜。转眼再看看,一个个年轻人新潮入时的打扮,轻狂的表情,这真是一个花花又可悲的世界。
可是,有太多的可是,每个人都不能因为震撼心灵的事而驻留,就算能让你哭、让你笑,或者让你感动,之后,我们还是得继续走前面的路。艾华和我都静默了,似乎我们对这个大千世界都无话可说。
穿过十字街,进入步行街,专卖店和名品店就像站成两排的士兵,整齐而又干净。不管进不进去,迎宾小姐都会笑容可掬的看着你,我想,如果是女士,多半是冲着店里的高档产品进去的,如果男士进去的话,多半是想近距离的看一眼迎宾小姐吧。
艾华一直也没有说话,就那样跟着我,天知道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买。“要不,我们去那座新建的大厦吧,去年建成的!”艾华提议。谢天谢地,终于有一个暂时的目的地了。
“那里有观光电梯,能看到整个商业区。”我听了只说了一句“是吗?那很好啊!”
转了几个弯,一座新建的大厦巍然屹立顺理成章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庄严肃穆无其它能及能比,四周叠起的摩天新建非但没有令它有落伍老土之感,反而衬托了它的清华之气。更在一簇面目模糊划一的城市建筑中,衬出其几分自恋的孤寂。
进入到里面,三三两两的人擦肩而过,跟外面比,这里宁静了许多,像个安静的世界。也许,凡是进来的人,都会被这里优美、华丽的气韵所修饰;一种前所谓有的阔亮、干净、整齐和华贵的货品明显的标志了它的档次。我没有喜乐的心情去细看它的分区,只有抱着想去哪就去哪的目的瞎逛,瞎逛就是什么都可以问,问完了可以不买。这样有一个好处,为下次购买物品时做一次明确的分析,同时也奠定了一个杀价的基础。
我像鱼一样游来游去,却恨自己没有鱼那样短暂的记忆。听一个朋友说过,鱼的记忆只有三钞钟,所以它在鱼缸里一辈子,都会觉得那是一个新环境,只有新喜悦,没有旧痛苦,多么让人羡慕的一种功能。(读看看小说网)
“我们看画去吧,这里有几幅好画呢。”他牵起我的手,很自然的。我好像听见他说的话,又好像没听见,任他牵着走,就像一只病恹恹的羊。
卖画的小姐见有客进门,热情得像见着了亲人一般,又让座又倒茶。“你们先歇一歇,一会我把新到的几幅画给你们介绍介绍,华哥,这是你女朋友吧,长得真漂亮,选一幅好画送给她吧。”
艾华似乎尴尬一瞬间,只说了一句,“啊?噢,凌宵,那你帮我选吧,我相信你的眼光。”
我听了也没作声,望着卖画的女孩笑笑,这个时候的澄清会让艾华更尴尬,索性糊涂过去算了。
我们坐在藤条编制的圆形茶几旁喝着绿茶,卖画女孩把一个男孩叫到身旁说了几句话后,也笑盈盈地坐在对面继续说着她的画。
“昨天来了几幅画,我感觉很好,其中仿真**画家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的《无名女郎》和《月夜》是我的钟爱。《无名女郎》美在画中女孩性格的表现,虽然她没有华丽服饰和贵夫人的打扮,却也入时得体,在当时也算是上流社会有文化、有修养,品位极高的知识女性打扮吧。那幅《月夜》像是一首恬静美丽的人生诗篇,画中的银灰色调渲染了月光笼罩下的夏夜,万籁无声,只在寂寞的长椅上,斜靠着一位身着白色衣裙的少女,正陷入沉思遐想。这不得不让人觉得向往和如梦如幻啊。”
“既然你那么钟爱它,我们也不能夺人所爱呀!”艾华开玩笑似的说。
“见笑了,华哥,其实我也不懂画,只是单一的喜欢罢了。人生就是这样,喜欢的东西太多了,反而不知取舍了,我既然是以卖画为生,我干嘛还难舍难分啊!”女孩简单的几句话,却充分的显示了她的现实和客观。也许她已经习惯了取舍吧,我这样想着,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财富。
这个时候,男孩子从楼梯上喊,“姐,可以了。”一副毫无表情的样子。
“知道了。”女孩回过头答应着。然后对我们说:“好了,我们上去吧。!”
跟着女孩,我们一起上了楼,楼道里也零星挂着几幅仿真品,有梵高的《向日葵》、《呐喊》,弗雷德里克?莱顿的《缠毛线》、《音乐课》等,还有几幅不知名的但是让人感觉很好看、很舒服的画。在银色雕花壁纸和浅蓝色射灯的辉映下,显出淡淡的温暖、美妙和神秘。
到了二楼,才感觉到艺术是怎样的让人舒适,我虽然是画盲,但是每幅画上的每一种颜色都让我觉得美的奥秘、美的坦然。也许就像卖画女孩说的,每一幅画中都藏匿着一个故事,所以才有了它的色彩和价值。
已经有一些人在看画了,男孩子仔细地介绍着,一丝不苟的样子像个专家似的,看到我们的时候还不忘朝我们点头微笑,但那微笑却显得僵硬和没有温度。
“你弟真专业啊。”艾华赞叹。
“他就是学画画的,谈不上专业,也就是能把客人引到画里面去,让他们去读懂画意。”卖画女孩浅浅的笑,似乎这样一个弟弟是她最大的骄傲和安慰。
男孩子把买画的客人送到楼下,上来后一丝笑意挂在嘴角上。
“卖了吗?”女孩问。
“卖了,那四幅都订下了。”男孩高兴之余还是那么沉稳。
“好样的。”姐姐给弟弟一举轻拳,弟弟只是温柔和疼爱的看了姐姐几眼。看得出,这姐弟两个人,姐姐是比较活泼开朗的,而弟弟却像一个被埋了几百年的宝藏一样,似乎与现实格格不入。
随着他们的引领和耐心的介绍才知道,原来喜欢一幅画,并不是喜欢画的本身,而是向往画里面的一些寓意和内涵。就像那一组惊艳世界的tóng体吧,千姿百态的妩媚维纳斯组图,真看不出有什么美,一群没衣服穿的可怜女人,还自信的摆着各种名模也摆不出来的姿势。但卖画女孩和她的弟弟对于那些luó体的女人只给我们解释了两个字“美神”,这让我无法接受,也许这就是画盲的缺点吧,还希望那些伟大的画家不要怪罪才好。
“这组是‘大自然的歌手’,仿真**著名画家希施金的作品。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据说是19世纪**巡回展览画派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家之一。克拉姆斯克依曾在评论希施金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时,说他是**风景画发展上的一个独立学派,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呢。”
“是的,希施金1832年出生在维亚特卡省的一个商人家庭,他自幼就生活在森林之中,对森林怀有深厚的情感。”男孩从容地附合和补充着姐姐的解说。
看着那些类似自然天成的画,画中摇曳多姿的林木昂然挺立,疏密有致,充满生机,大森林的美与神秘,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可谓美不胜收;所描绘的林木,无论是独株,还是丛林都似乎带有一种史诗般的性质。也许,这些画面就是在象征着俄罗斯民族的雄伟豪放、独具个性的性格吧。
“华哥,你们再看看那两幅油彩,那就是《无名女郎》和《月夜》。”我们顺着女孩手指的方向,看到了淡藕荷色展示台上的两幅画,再配上藕荷色的灯光,无一不显示着这两幅画的与众不同。其它的展台都是淡蓝色,唯独这里的展台是不一样的颜色,也许这就是女孩对这两幅画钟爱的标志吧。
走到近处再看这两幅美妙绝伦的画,《无名女郎》色调浓重且有变化,冷漠、深沉、俊秀的面孔鲜明地突出着一种刚毅和果断,满怀思绪的样子还透发着一股青春活力,不华丽却得体的打扮显得格外庄重、典雅而且高尚,就像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总之近乎完美;再看《月色》,参天菩提伸向夜幕,蔷薇花散发出迷人的幽香,似乎草虫在低声吟唱,池边还有阵阵蛙鸣。如镜的池塘里漂浮着洁白的睡莲,它与墨绿色的菖蒲相映成趣。迷朦的月光洒在大地上,透过林木空隙又散落在美丽姑娘的身上,使她显得格外皎洁明亮,这诗一般的境界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听说克拉姆斯柯依在离世前,是倒在了画前?”艾华问。男孩听了像是回答,也像是在自言自语,“是啊,1887年,在给一个叫拉乌赫普斯的医生画肖像时,倒在画前,从此便离开了人世。真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啊!从生到死,都没有断了艺术的创作。”男孩沉重的微笑告诉我,他向往、崇尚和惋惜这位伟大的画家。
“再看看这组吧,仿真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利,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级人物的作品。”男孩似乎不愿意提及画家的去世,又介绍我们看一些不是画却又像画的东西。
“他曾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他所创造的奇怪、梦呓般的形象,不仅启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诱发人们的幻觉,且以非凡的力量,吸引着观赏者的视觉焦点,所以他的画多是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
听着男孩的讲述,我心想,难道这就是以前同学们常说的抽象画吗?那么的夸张,夸张得让你认不出来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难道作者是在如梦如幻的境界中创作的?真是想不通,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呢?特别是那幅《永恒的记忆》,画面展现了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我正想问问艾华,这幅画的“永恒”和“记忆”到底表现在哪里时,发现他和卖画女孩已经站在离我们不远处的另一幅画的面前。寄于好奇,我也凑了过去,看他们在欣赏什么,那么一副津津有味的模样。快到跟前时,发现那是一幅名字叫作《吻》的油彩画,我想描绘的应该是男女青年的爱情之吻吧。画中表现了女孩的惊恐与男孩的主动,看得出吻的瞬间是出其不意的,又是甜蜜的。除此这外,再也看不出这幅画中的美妙,索性也就不打扰他们俩共同的雅兴了。于是环视四周,看看还有什么好看的画。
这时,我发现男孩正愣愣的看一幅画,由于我在画的侧面,所以看不清画的是什么。于是就蹑手蹑脚的来到了男孩的身旁。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又是一个luó体女孩,肩上还扛着个瓶子,瓶子里往外流着水。算我没有艺术细胞吧,欣赏不了这种画,所以只好再蹑手蹑脚的离开。
路过的人,有人对他施舍,有人对他指点,也有一些和他一样大的孩子在笑,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而笑,但我想,小乞丐一定也有他幸福的时候,而那种幸福是任何一个孩子也不能体会和拥有的。父亲说过,不能为眼前的事物大喜或大悲,想去做的话只要尽力,我们给了他一些钱,也算是一种尽力吧。而这种尽力又显得那么的渺小,甚至换不来小乞丐的一个小小的展颜。转眼再看看,一个个年轻人新潮入时的打扮,轻狂的表情,这真是一个花花又可悲的世界。
可是,有太多的可是,每个人都不能因为震撼心灵的事而驻留,就算能让你哭、让你笑,或者让你感动,之后,我们还是得继续走前面的路。艾华和我都静默了,似乎我们对这个大千世界都无话可说。
穿过十字街,进入步行街,专卖店和名品店就像站成两排的士兵,整齐而又干净。不管进不进去,迎宾小姐都会笑容可掬的看着你,我想,如果是女士,多半是冲着店里的高档产品进去的,如果男士进去的话,多半是想近距离的看一眼迎宾小姐吧。
艾华一直也没有说话,就那样跟着我,天知道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买。“要不,我们去那座新建的大厦吧,去年建成的!”艾华提议。谢天谢地,终于有一个暂时的目的地了。
“那里有观光电梯,能看到整个商业区。”我听了只说了一句“是吗?那很好啊!”
转了几个弯,一座新建的大厦巍然屹立顺理成章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庄严肃穆无其它能及能比,四周叠起的摩天新建非但没有令它有落伍老土之感,反而衬托了它的清华之气。更在一簇面目模糊划一的城市建筑中,衬出其几分自恋的孤寂。
进入到里面,三三两两的人擦肩而过,跟外面比,这里宁静了许多,像个安静的世界。也许,凡是进来的人,都会被这里优美、华丽的气韵所修饰;一种前所谓有的阔亮、干净、整齐和华贵的货品明显的标志了它的档次。我没有喜乐的心情去细看它的分区,只有抱着想去哪就去哪的目的瞎逛,瞎逛就是什么都可以问,问完了可以不买。这样有一个好处,为下次购买物品时做一次明确的分析,同时也奠定了一个杀价的基础。
我像鱼一样游来游去,却恨自己没有鱼那样短暂的记忆。听一个朋友说过,鱼的记忆只有三钞钟,所以它在鱼缸里一辈子,都会觉得那是一个新环境,只有新喜悦,没有旧痛苦,多么让人羡慕的一种功能。(读看看小说网)
“我们看画去吧,这里有几幅好画呢。”他牵起我的手,很自然的。我好像听见他说的话,又好像没听见,任他牵着走,就像一只病恹恹的羊。
卖画的小姐见有客进门,热情得像见着了亲人一般,又让座又倒茶。“你们先歇一歇,一会我把新到的几幅画给你们介绍介绍,华哥,这是你女朋友吧,长得真漂亮,选一幅好画送给她吧。”
艾华似乎尴尬一瞬间,只说了一句,“啊?噢,凌宵,那你帮我选吧,我相信你的眼光。”
我听了也没作声,望着卖画的女孩笑笑,这个时候的澄清会让艾华更尴尬,索性糊涂过去算了。
我们坐在藤条编制的圆形茶几旁喝着绿茶,卖画女孩把一个男孩叫到身旁说了几句话后,也笑盈盈地坐在对面继续说着她的画。
“昨天来了几幅画,我感觉很好,其中仿真**画家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的《无名女郎》和《月夜》是我的钟爱。《无名女郎》美在画中女孩性格的表现,虽然她没有华丽服饰和贵夫人的打扮,却也入时得体,在当时也算是上流社会有文化、有修养,品位极高的知识女性打扮吧。那幅《月夜》像是一首恬静美丽的人生诗篇,画中的银灰色调渲染了月光笼罩下的夏夜,万籁无声,只在寂寞的长椅上,斜靠着一位身着白色衣裙的少女,正陷入沉思遐想。这不得不让人觉得向往和如梦如幻啊。”
“既然你那么钟爱它,我们也不能夺人所爱呀!”艾华开玩笑似的说。
“见笑了,华哥,其实我也不懂画,只是单一的喜欢罢了。人生就是这样,喜欢的东西太多了,反而不知取舍了,我既然是以卖画为生,我干嘛还难舍难分啊!”女孩简单的几句话,却充分的显示了她的现实和客观。也许她已经习惯了取舍吧,我这样想着,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财富。
这个时候,男孩子从楼梯上喊,“姐,可以了。”一副毫无表情的样子。
“知道了。”女孩回过头答应着。然后对我们说:“好了,我们上去吧。!”
跟着女孩,我们一起上了楼,楼道里也零星挂着几幅仿真品,有梵高的《向日葵》、《呐喊》,弗雷德里克?莱顿的《缠毛线》、《音乐课》等,还有几幅不知名的但是让人感觉很好看、很舒服的画。在银色雕花壁纸和浅蓝色射灯的辉映下,显出淡淡的温暖、美妙和神秘。
到了二楼,才感觉到艺术是怎样的让人舒适,我虽然是画盲,但是每幅画上的每一种颜色都让我觉得美的奥秘、美的坦然。也许就像卖画女孩说的,每一幅画中都藏匿着一个故事,所以才有了它的色彩和价值。
已经有一些人在看画了,男孩子仔细地介绍着,一丝不苟的样子像个专家似的,看到我们的时候还不忘朝我们点头微笑,但那微笑却显得僵硬和没有温度。
“你弟真专业啊。”艾华赞叹。
“他就是学画画的,谈不上专业,也就是能把客人引到画里面去,让他们去读懂画意。”卖画女孩浅浅的笑,似乎这样一个弟弟是她最大的骄傲和安慰。
男孩子把买画的客人送到楼下,上来后一丝笑意挂在嘴角上。
“卖了吗?”女孩问。
“卖了,那四幅都订下了。”男孩高兴之余还是那么沉稳。
“好样的。”姐姐给弟弟一举轻拳,弟弟只是温柔和疼爱的看了姐姐几眼。看得出,这姐弟两个人,姐姐是比较活泼开朗的,而弟弟却像一个被埋了几百年的宝藏一样,似乎与现实格格不入。
随着他们的引领和耐心的介绍才知道,原来喜欢一幅画,并不是喜欢画的本身,而是向往画里面的一些寓意和内涵。就像那一组惊艳世界的tóng体吧,千姿百态的妩媚维纳斯组图,真看不出有什么美,一群没衣服穿的可怜女人,还自信的摆着各种名模也摆不出来的姿势。但卖画女孩和她的弟弟对于那些luó体的女人只给我们解释了两个字“美神”,这让我无法接受,也许这就是画盲的缺点吧,还希望那些伟大的画家不要怪罪才好。
“这组是‘大自然的歌手’,仿真**著名画家希施金的作品。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据说是19世纪**巡回展览画派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家之一。克拉姆斯克依曾在评论希施金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时,说他是**风景画发展上的一个独立学派,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呢。”
“是的,希施金1832年出生在维亚特卡省的一个商人家庭,他自幼就生活在森林之中,对森林怀有深厚的情感。”男孩从容地附合和补充着姐姐的解说。
看着那些类似自然天成的画,画中摇曳多姿的林木昂然挺立,疏密有致,充满生机,大森林的美与神秘,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可谓美不胜收;所描绘的林木,无论是独株,还是丛林都似乎带有一种史诗般的性质。也许,这些画面就是在象征着俄罗斯民族的雄伟豪放、独具个性的性格吧。
“华哥,你们再看看那两幅油彩,那就是《无名女郎》和《月夜》。”我们顺着女孩手指的方向,看到了淡藕荷色展示台上的两幅画,再配上藕荷色的灯光,无一不显示着这两幅画的与众不同。其它的展台都是淡蓝色,唯独这里的展台是不一样的颜色,也许这就是女孩对这两幅画钟爱的标志吧。
走到近处再看这两幅美妙绝伦的画,《无名女郎》色调浓重且有变化,冷漠、深沉、俊秀的面孔鲜明地突出着一种刚毅和果断,满怀思绪的样子还透发着一股青春活力,不华丽却得体的打扮显得格外庄重、典雅而且高尚,就像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总之近乎完美;再看《月色》,参天菩提伸向夜幕,蔷薇花散发出迷人的幽香,似乎草虫在低声吟唱,池边还有阵阵蛙鸣。如镜的池塘里漂浮着洁白的睡莲,它与墨绿色的菖蒲相映成趣。迷朦的月光洒在大地上,透过林木空隙又散落在美丽姑娘的身上,使她显得格外皎洁明亮,这诗一般的境界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听说克拉姆斯柯依在离世前,是倒在了画前?”艾华问。男孩听了像是回答,也像是在自言自语,“是啊,1887年,在给一个叫拉乌赫普斯的医生画肖像时,倒在画前,从此便离开了人世。真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啊!从生到死,都没有断了艺术的创作。”男孩沉重的微笑告诉我,他向往、崇尚和惋惜这位伟大的画家。
“再看看这组吧,仿真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利,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级人物的作品。”男孩似乎不愿意提及画家的去世,又介绍我们看一些不是画却又像画的东西。
“他曾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他所创造的奇怪、梦呓般的形象,不仅启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诱发人们的幻觉,且以非凡的力量,吸引着观赏者的视觉焦点,所以他的画多是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
听着男孩的讲述,我心想,难道这就是以前同学们常说的抽象画吗?那么的夸张,夸张得让你认不出来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难道作者是在如梦如幻的境界中创作的?真是想不通,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呢?特别是那幅《永恒的记忆》,画面展现了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我正想问问艾华,这幅画的“永恒”和“记忆”到底表现在哪里时,发现他和卖画女孩已经站在离我们不远处的另一幅画的面前。寄于好奇,我也凑了过去,看他们在欣赏什么,那么一副津津有味的模样。快到跟前时,发现那是一幅名字叫作《吻》的油彩画,我想描绘的应该是男女青年的爱情之吻吧。画中表现了女孩的惊恐与男孩的主动,看得出吻的瞬间是出其不意的,又是甜蜜的。除此这外,再也看不出这幅画中的美妙,索性也就不打扰他们俩共同的雅兴了。于是环视四周,看看还有什么好看的画。
这时,我发现男孩正愣愣的看一幅画,由于我在画的侧面,所以看不清画的是什么。于是就蹑手蹑脚的来到了男孩的身旁。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又是一个luó体女孩,肩上还扛着个瓶子,瓶子里往外流着水。算我没有艺术细胞吧,欣赏不了这种画,所以只好再蹑手蹑脚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