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慈恩塔下题名处(3)
进入大雁塔塔底的石门,抬头便看到门楣门框上的精美的线刻佛像各式砖雕。两侧的石碑刻着太宗皇帝(李世民)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高宗皇帝(李治)撰写的《述三藏圣教序记》碑文,都是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的笔书。
容若点头赞道:"铁画银钩,果然名不虚传。"
李纬抬了抬下颌:"里面还有呢。"
两个人进到大雁塔的第一层,只见四壁处处都是题句,仔细察看内容落款,竟都是些名动一时的人物。
容若边看边道:"这便是雁塔题名了吧?"
李纬道:"武姑娘也知道?"
容若笑道:"进士及第之后,杏园赐宴,曲江流饮,雁塔题名,谁人不知呢?不是说'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吗?"
李纬放声大笑道:"还有这样的说法?我倒是头一回听说。"
二人一路向上,一路观看塔上古迹,一路说说谈谈,不知不觉已经上到塔的最高一层。
从塔窗看出去,千门万户、紫陌红尘的长安城便在远处,令人胸中不由得又生出万千豪情。那里有飘着如酥小雨的天街,有照耀万户捣衣的明月,有金井栏上的络纬秋啼。
容若叹道:"'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从这里望出去,长安果然又是与众不同。"
李纬也静静地望着远处的长安城,突然笑道:"后面还有几句呢。'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富贵荣华,也不过如此而已。"
他是大唐的亲王,真正的天潢贵胄,却有这样的感慨。容若也不知该如何接下去。
李纬似乎也觉得这个话题与眼前景物不相称,侧过头来问容若道:"武姑娘可知道此塔为何以雁为名?"
容若摇摇头:"这我倒还不知道。"
李纬眼望远处,悠然地道:"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到,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因陀罗势罗娄河山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便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就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玄奘法师曾经瞻仰过这座雁塔。回到长安后,玄奘法师为了存放带回的经书佛像,便建造了一座仿雁塔形式的塔,便以雁为名。后来高宗皇帝为纪念长孙皇后,又在这塔中为长孙皇后祈福,令这座塔又有了别的涵义。"
容若点头道:"原来如此。没想到大雁坠地的典故竟这样多。"
李纬转过头来,奇道:"还有什么典故,我怎么没听说过?"
容若心中思量,那原是后世到了元朝才有的故事,只得托辞道:"我以前遇到过一个写曲子词的人,叫元好问,他写过一首名为《雁邱词》的曲子词。据他说是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捕雁为生的人,这个人说了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另一只脱网而逃。这个捕雁把捕到的大雁杀死之后,谁料到脱网之雁也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人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称为'雁邱'。"
听闻容若此言,李纬一震,盯着容若道:"武姑娘可还记得这曲子词?"
容若点了点头,吟道:"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停了一停,继续道:"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容若的语声渐渐低下去,被这阙词触动心事。
李纬一时呆住,怔了半晌,才笑叹道:"原来大雁也有这样的不离不弃、同生共死,倒是比许多人要强得多了。"
两个人各怀心事,这塔顶最高层中一时静寂下来。
倒是容若先回过神来,勉强笑道:"上来也半天了,该看的也都看过了,还是下去吧。"
李纬也没有心思再赏玩眼前景物,点了点头:"武姑娘说得是。"
拾阶而下,两个人下得塔来。
李纬似乎已经放开怀抱,又打点起精神,向容若道:"这大慈恩寺驰名远近的有两样,一样是雁塔内供奉的碑刻经文,另一样便是山后泉水泡出的好茶。今日既然来了,武姑娘不可不试。"
容若不忍拂了他的好意,也想着找些由头分散些心事,便点头道:"麻烦王爷安排。"
李纬先命塔外等候的知客僧人去向方丈禀告一声,和容若两个人慢慢一路行来,顺便指点指点周围各个楼台殿阁的特色和来历。
不一会儿,来到方丈禅房,这大慈恩寺的方丈了明禅师迎出门来,须眉皆白,双目透出了悟慈悲之色,脸上带着冲远恬淡的笑意,态度并不过分热络,却也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面对这久负盛名的高僧,一向逍遥自在的洋川王也不敢亏了礼数。李纬一揖道:"方丈大师,我和武姑娘来叨扰一杯茶,还望方丈不要见怪。"
了明禅师微笑道:"洋川王不必客气。既然是有缘人,一杯茶又何妨?"
将二人让进了禅房,坐下。了明禅师抬起头来,目光落在容若脸上,便是一怔。
容若知道这位大师可能看出端倪,微微一笑,也并不十分在意。
不多时,小沙弥奉上茶来。
李纬品了一口茶,赞道:"还是方丈这里的泉甘水冽,与别处不同。"
了明禅师看向容若,温和地道:"武姑娘以为如何?"
容若轻轻放下茶杯,道:"尽在一杯茶中。"
了明禅师问:"有心无心?"
"茶有心,人却无心。"
了明禅师又问:"无心喝茶,又是如何?"
容若轻轻一笑:"无心之茶,柳绿花红。"
了明禅师拊掌微笑,却不再追问。
李纬知道二人是在打机锋,自顾自喝茶,也不插言。
一时茶也饮罢,李纬站起身来笑道:"多谢方丈大师的好茶,我们也该走了。"
了明禅师相送二人到门外,临别时对容若道:"武姑娘日后如若有空,可多来寺里坐坐。"
容若点头道:"多谢大师盛意。"
了明禅师望着李纬和容若二人离去,目中的慈悲神情更重,终于,轻轻叹了一口气,回转身来。
出得大慈恩寺,众人上了马,向长安城方向而去。
李纬侧头,向容若道:"塔也看过了,茶也饮过了,武姑娘可还有闲暇?我请武姑娘喝酒,可赏面吗?"
容若心下踌躇。
虽然她一向姿态大方,在成都府时,与韦皋等人结伴饮酒过市不在话下,可这是在长安,眼前这人又是大名鼎鼎的洋川王,须比不得当日在成都府。这样想去,又不免迟疑。
李纬看她并不答话,笑道:"怎么?连蜀中人人称道、都说有木兰之风的武姑娘也会犹豫?"
容若心中一动,看向李纬:"王爷对我的事知道的倒是不少。"
李纬悠然道:"诗名满成都,侠名动蜀中,不需刻意打听,也都不难知道。"
看容若看他,李纬又笑又叹道:"都说武姑娘不论身份尊卑,三教九流都肯结交,走马成都府,是何等的潇洒。今日里却也不敢赴我的约,可见我的名声也真是差得可以了。"
容若看了他半晌,突然笑道:"王爷之约,我倒是不怕。只是担心王爷再像上次在宫中那样喝得醉了,倒是麻烦些。"
李纬听她此言,似是颇有允意,大喜过望,笑道:"一定。"
回过头来,李纬脸上的笑容又渐渐化为寂寥,好一会儿才又低声道:"便是十年前皇上的寿诞那一日,午夜时分,却从宫中突然传出旨意来,命太子殿下将我母亲幽禁,几日后……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她……"
容若"啊"了一声,心中又是震惊又是难过,本来对李纬当日在宫中酒后的疏狂无礼而有的一丝芥蒂,此刻也烟消云散。
李纬摇了摇头,又笑道:"你看,这便是帝王之家,这也是曾经山盟海誓的结发之情。"一言及此,他也不愿再说,抖了一下缰绳,放马加快了脚步。
容若心中更是悲凉,呆了呆,也加快出云的脚步,跟了上去,一路向长安驰去。
容若点头赞道:"铁画银钩,果然名不虚传。"
李纬抬了抬下颌:"里面还有呢。"
两个人进到大雁塔的第一层,只见四壁处处都是题句,仔细察看内容落款,竟都是些名动一时的人物。
容若边看边道:"这便是雁塔题名了吧?"
李纬道:"武姑娘也知道?"
容若笑道:"进士及第之后,杏园赐宴,曲江流饮,雁塔题名,谁人不知呢?不是说'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吗?"
李纬放声大笑道:"还有这样的说法?我倒是头一回听说。"
二人一路向上,一路观看塔上古迹,一路说说谈谈,不知不觉已经上到塔的最高一层。
从塔窗看出去,千门万户、紫陌红尘的长安城便在远处,令人胸中不由得又生出万千豪情。那里有飘着如酥小雨的天街,有照耀万户捣衣的明月,有金井栏上的络纬秋啼。
容若叹道:"'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从这里望出去,长安果然又是与众不同。"
李纬也静静地望着远处的长安城,突然笑道:"后面还有几句呢。'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富贵荣华,也不过如此而已。"
他是大唐的亲王,真正的天潢贵胄,却有这样的感慨。容若也不知该如何接下去。
李纬似乎也觉得这个话题与眼前景物不相称,侧过头来问容若道:"武姑娘可知道此塔为何以雁为名?"
容若摇摇头:"这我倒还不知道。"
李纬眼望远处,悠然地道:"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到,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因陀罗势罗娄河山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便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就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玄奘法师曾经瞻仰过这座雁塔。回到长安后,玄奘法师为了存放带回的经书佛像,便建造了一座仿雁塔形式的塔,便以雁为名。后来高宗皇帝为纪念长孙皇后,又在这塔中为长孙皇后祈福,令这座塔又有了别的涵义。"
容若点头道:"原来如此。没想到大雁坠地的典故竟这样多。"
李纬转过头来,奇道:"还有什么典故,我怎么没听说过?"
容若心中思量,那原是后世到了元朝才有的故事,只得托辞道:"我以前遇到过一个写曲子词的人,叫元好问,他写过一首名为《雁邱词》的曲子词。据他说是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捕雁为生的人,这个人说了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另一只脱网而逃。这个捕雁把捕到的大雁杀死之后,谁料到脱网之雁也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人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称为'雁邱'。"
听闻容若此言,李纬一震,盯着容若道:"武姑娘可还记得这曲子词?"
容若点了点头,吟道:"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停了一停,继续道:"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容若的语声渐渐低下去,被这阙词触动心事。
李纬一时呆住,怔了半晌,才笑叹道:"原来大雁也有这样的不离不弃、同生共死,倒是比许多人要强得多了。"
两个人各怀心事,这塔顶最高层中一时静寂下来。
倒是容若先回过神来,勉强笑道:"上来也半天了,该看的也都看过了,还是下去吧。"
李纬也没有心思再赏玩眼前景物,点了点头:"武姑娘说得是。"
拾阶而下,两个人下得塔来。
李纬似乎已经放开怀抱,又打点起精神,向容若道:"这大慈恩寺驰名远近的有两样,一样是雁塔内供奉的碑刻经文,另一样便是山后泉水泡出的好茶。今日既然来了,武姑娘不可不试。"
容若不忍拂了他的好意,也想着找些由头分散些心事,便点头道:"麻烦王爷安排。"
李纬先命塔外等候的知客僧人去向方丈禀告一声,和容若两个人慢慢一路行来,顺便指点指点周围各个楼台殿阁的特色和来历。
不一会儿,来到方丈禅房,这大慈恩寺的方丈了明禅师迎出门来,须眉皆白,双目透出了悟慈悲之色,脸上带着冲远恬淡的笑意,态度并不过分热络,却也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面对这久负盛名的高僧,一向逍遥自在的洋川王也不敢亏了礼数。李纬一揖道:"方丈大师,我和武姑娘来叨扰一杯茶,还望方丈不要见怪。"
了明禅师微笑道:"洋川王不必客气。既然是有缘人,一杯茶又何妨?"
将二人让进了禅房,坐下。了明禅师抬起头来,目光落在容若脸上,便是一怔。
容若知道这位大师可能看出端倪,微微一笑,也并不十分在意。
不多时,小沙弥奉上茶来。
李纬品了一口茶,赞道:"还是方丈这里的泉甘水冽,与别处不同。"
了明禅师看向容若,温和地道:"武姑娘以为如何?"
容若轻轻放下茶杯,道:"尽在一杯茶中。"
了明禅师问:"有心无心?"
"茶有心,人却无心。"
了明禅师又问:"无心喝茶,又是如何?"
容若轻轻一笑:"无心之茶,柳绿花红。"
了明禅师拊掌微笑,却不再追问。
李纬知道二人是在打机锋,自顾自喝茶,也不插言。
一时茶也饮罢,李纬站起身来笑道:"多谢方丈大师的好茶,我们也该走了。"
了明禅师相送二人到门外,临别时对容若道:"武姑娘日后如若有空,可多来寺里坐坐。"
容若点头道:"多谢大师盛意。"
了明禅师望着李纬和容若二人离去,目中的慈悲神情更重,终于,轻轻叹了一口气,回转身来。
出得大慈恩寺,众人上了马,向长安城方向而去。
李纬侧头,向容若道:"塔也看过了,茶也饮过了,武姑娘可还有闲暇?我请武姑娘喝酒,可赏面吗?"
容若心下踌躇。
虽然她一向姿态大方,在成都府时,与韦皋等人结伴饮酒过市不在话下,可这是在长安,眼前这人又是大名鼎鼎的洋川王,须比不得当日在成都府。这样想去,又不免迟疑。
李纬看她并不答话,笑道:"怎么?连蜀中人人称道、都说有木兰之风的武姑娘也会犹豫?"
容若心中一动,看向李纬:"王爷对我的事知道的倒是不少。"
李纬悠然道:"诗名满成都,侠名动蜀中,不需刻意打听,也都不难知道。"
看容若看他,李纬又笑又叹道:"都说武姑娘不论身份尊卑,三教九流都肯结交,走马成都府,是何等的潇洒。今日里却也不敢赴我的约,可见我的名声也真是差得可以了。"
容若看了他半晌,突然笑道:"王爷之约,我倒是不怕。只是担心王爷再像上次在宫中那样喝得醉了,倒是麻烦些。"
李纬听她此言,似是颇有允意,大喜过望,笑道:"一定。"
回过头来,李纬脸上的笑容又渐渐化为寂寥,好一会儿才又低声道:"便是十年前皇上的寿诞那一日,午夜时分,却从宫中突然传出旨意来,命太子殿下将我母亲幽禁,几日后……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她……"
容若"啊"了一声,心中又是震惊又是难过,本来对李纬当日在宫中酒后的疏狂无礼而有的一丝芥蒂,此刻也烟消云散。
李纬摇了摇头,又笑道:"你看,这便是帝王之家,这也是曾经山盟海誓的结发之情。"一言及此,他也不愿再说,抖了一下缰绳,放马加快了脚步。
容若心中更是悲凉,呆了呆,也加快出云的脚步,跟了上去,一路向长安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