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他非良人
第八十九章他非良人
陶氏用帕子压住嘴角,垂眸轻咳了声:“这事儿自有她爹和二哥做主,咱们瞎凑什么热闹。”
曹氏扬眉冷笑:“她身上不是还流了一半的白家血液吗?再者,沈家老一辈都已经去了,现在就数母亲辈分最高,就当做是对小辈的疼爱,母亲过问一下华姐儿的婚事也不为过吧?”
见到老夫人沉吟不语的摸样,书华心中一紧,此时责怪曹氏多嘴已经来不及,她当即挽住老夫人的手臂,一个劲儿地往老夫人怀里钻:“我才不要成亲成了亲就不能在这样赖在外婆身边,也不能再陪在二哥身边,这笔生意不划算,我不要我不要”
老夫人笑了起来,满是沧桑的眼中盛满了宠溺:“傻孩子,女儿家总是要嫁人的。不过……你说得对,你要嫁出去就不能再这么陪着我这个老婆子了,且容我私心这一回,这事儿还是缓一缓罢。”
书华高兴了抱住老夫人:“还是外婆对我最好了”
老夫人自是了的开怀,点了点她的鼻尖:“都长这么大了还撒娇?也不知羞。”
“在外婆面前,我与二哥永远都是孩子。”
老夫人一边笑她油嘴滑舌,却又一边在心里疼惜,这孩子自小就没了娘,她父亲的性子又一贯强硬,唯一对她好点的也就是才倌儿,可才倌儿终究是个男儿,照顾上面难免会有所不周,更别谈撒娇这种女孩儿才喜欢的事情。
见到这祖孙俩其乐融融的模样,曹氏气得咬碎一口银牙,却也无可奈何,对于这个家里地位最高的老夫人,她始终还是心存忌惮的。眼下见老夫人实在是将书华碰到了心尖尖上,只能压下一口怒气,悻悻地退到一边。
没一会儿,阮氏也在此时来了,紧随其后的还有大老爷与三老爷,进来之后首先朝老夫人问安奉茶。而书华也赶紧站起身,等到他们行了礼,方才上前向两位舅舅行礼问安。
等到问安都问完了,该喝的茶也都喝完了,便一同留在这暖阁旁的偏房里用早饭。
都是些清淡的小菜粥食,但味道倒也精致可口,这一回不用担心再被人逼着食荤,这餐饭吃得很是顺心。
不知是不是因着昨晚听到的事情,书华在吃饭的时候总会不经意地偷瞥三老爷与曹氏,但见三老爷依旧那副吊儿郎当的死样子,只顾着与阮氏吹胡子瞪眼,似乎完全忘记了昨晚之事。而曹氏则时不时地往阮氏身上瞟,那眼神怎么看怎么让人不舒坦,想起她昨晚最后说的那句话,书华凭地一身发寒。
有时候,女人发起疯来绝对是恐怖的。
也许自己该提醒一下阮氏,让她小心一点,但又害怕自己一不小心说漏了嘴,引得阮氏生疑,反倒成了弄巧成拙。
这事儿……有那么点棘手。
等到老夫人停了筷,大家也纷纷跟着放下碗筷,就着丫鬟们端上来的茶水漱口,之后又净了手。众人又随着老夫人回到暖阁里坐下。
这个时候,赵嬷嬷方才将一直候在堂屋里的大夫领了进来,因着在场人太多,陶氏唤人将书华小心扶到隔间里,让大夫仔细为她检查了伤势。
这个大夫看起来四十多岁,面容清瘦白皙,留着一点青须,有种书生特有的儒雅气息。听陶氏唤他元大夫,书华琢磨着,可能是白家的常用大夫吧。
检查完了,元大夫从怀中掏出一只小巧的白瓷瓶递给陶氏。
陶氏一边接过白瓷瓶,一边关切地问道:“我家外甥女儿怎么样了?伤势要不要紧?”
“只是轻微扭伤,并没有伤到胫骨,搽点膏药便好。再者,这些日子不要乱动,免得旧伤加新伤。”
知道书华没什么大事,陶氏总算是松了口气,赶紧叫人送元大夫会王公子那儿去。
诶?这个元大夫是那块牛皮糖的人
书华有些诧异:“大舅妈,这个元大夫是什么人?”
陶氏将白瓷瓶递给青巧,让她为书华搽上,自己坐到一旁解释:“他是王公子的随身大夫,方才赵嬷嬷出去寻大夫,正好碰上他,他便好心将元大夫派了过来,说是想借此回报白家这两天的细心招待。”
书华暗自冷笑,这块牛皮糖还真是阴魂不散,怎么到哪儿都能见到他……
想了又想,书华还是没能忍住好奇,状似无意地问道:“不知道那个王公子是什么来头?竟然出门还随身带着大夫。而且看大舅那么尊敬他,难不成真是什么大人物?”
“他的身份的确特殊,你以后见到他,千万得小心伺候,凭地惹恼了他,咱们白家与沈家都会有祸事。”
见到陶氏难得严厉的神态,书华不由得心神一凛,低声道:“他说要与我一起在今日回汴京的,我今日没法子回去,还请大舅妈寻人替我转告他一声。”
陶氏一愣:“你们……之前认识?”
因着不知景安的身份,也不知该怎样与他相处,书华干脆将自己与景安见面的几次事情都说了出去,求她支个招儿,免得日后真犯了忌讳还不自知。
却没想到陶氏听完之后,一脸的肃穆,似是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你今后,最好与他保持点距离,虽说他可以帮到沈家,但你毕竟是个女孩儿家,名节最要紧,他绝不会是你的良人。”
书华点点头:“以后我会注意的。”
景安的身份成谜,又加上那张不知规矩为何物的嘴巴,永远都让人不知哪一句是真哪一句是假。这种人走得太近,对自己没好处。
陶氏显然也知道景安对于女孩子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虽说书华眼下答应了,但仍旧让她有些放心不下。这事儿回去还得与大老爷商量一下,华姐儿可是老夫人的心头肉,说什么也不能在这事儿上吃亏。
等到青巧搽好了膏药,书华扶着她站了起来,虽说脚伤还在,但痛楚确实少了不少,走起路来也不难么难受了。看来,这个元大夫的确是良医。
书华扶着青巧来到暖阁,方才元大夫已于老夫人禀告了书华的伤势,所以老夫人此刻显得倒也不复先前那般心疼,只千万让她走得小心点儿。
知道书华要去祭拜母亲,老夫人与她说了几句闲话之后,也就没再多留她,招呼了陶氏要好好照顾她之后,便扶着赵嬷嬷回房去了。
曹氏随后也会去了,经过三老爷身边时候,又状似无意地扫了他一眼,却见他适时扭开了头,不由怒从中心起,奈何大家都在场,她只得咬咬牙掉走就走了。
阮氏也叮嘱了书华几句,三老爷还不忘在旁笑书华:“你该不会是昨晚想去打小报告,才不小心摔倒的吧?”
一见到他的脸就不免想起昨晚听到的话,书华真没办法如从前那般自然与他调笑,只随便敷衍了两句,便不再多言。
察觉到她的抗拒,三老爷心下疑惑,但见她不肯多说话,也只得悻悻作罢。
阮氏见到书华的异样,只当是三老爷又欺负了她,回去的路上少不得又是一番耳提面训。
等到该走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大老爷方才亲自将陶氏与书华送到大门口,早有马车候在那里,另外还有两个丫鬟随行,香烛纸钱什么的都准备好了。大老爷又是一番嘱咐,亲眼站在门口看着她们上了车,这才作罢。
马车里头,书华静静坐在陶氏身边,又开始紧张起来。
自己这是去见这具身体的亲生母亲,到时候自己这个冒牌货该说些什么?不管怎么样,总不能对着一个死人撒谎,她是不是该将事情坦白,然后再请求原谅?话说,换做是自己知道了亲生女儿被人抢走了身体,自己还有可能会去原谅那个人吗……
如果死人能够开口说话,她还真想问一问,关于白家与沈家之间的纠葛。她有种直觉,只要知道了这一点,就能清楚当初为什么会被姚氏爬上正位,而且还有个庶女生在了前面。
她一直低着头胡思乱想,而陶氏也一直在琢磨着书华与王公子的事情。作为白家的当家主母,她自是明白王公子的真实身份,也更加知道,他绝对不是书华可以招惹得起的人物。
更何况,之前还有沈老爷太爷被气得一病不起的事情摆在那儿,而后的沈家被削减爵位,也是跟这事儿脱不了干系。依照书华父亲那个强硬的性子,怎么可能愿意与皇家的人扯上关系
这件事情,无论怎么看都是个火药库,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性。
两人各怀心思,等到马车行到目的地,她们方才回过神,在丫鬟的搀扶下下了马车。这里不是什么山野墓地,而是一座香火鼎盛的寺庙,陶氏带着她进了寺庙,与主持打过招呼,便由一名小沙弥领路,穿过寺庙大堂,来到后院。
面前是一条很高的石板阶梯路,抬头望去,几乎看不见尽头,入眼全是迷雾。
书华心下疑惑,却也不好问,只跟着陶氏与小沙弥步上阶梯,一步一步往上爬。耳边是一下接一下的钟声,还有远处隐约可见的佛经吟唱之声,有种令人心神宁静的气息,就连脚伤的伤痛也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全文字无错txt手打,【神】【马】【小】【说】【网】==【shen】【ma】【xiao】【shuo】点【com】
陶氏用帕子压住嘴角,垂眸轻咳了声:“这事儿自有她爹和二哥做主,咱们瞎凑什么热闹。”
曹氏扬眉冷笑:“她身上不是还流了一半的白家血液吗?再者,沈家老一辈都已经去了,现在就数母亲辈分最高,就当做是对小辈的疼爱,母亲过问一下华姐儿的婚事也不为过吧?”
见到老夫人沉吟不语的摸样,书华心中一紧,此时责怪曹氏多嘴已经来不及,她当即挽住老夫人的手臂,一个劲儿地往老夫人怀里钻:“我才不要成亲成了亲就不能在这样赖在外婆身边,也不能再陪在二哥身边,这笔生意不划算,我不要我不要”
老夫人笑了起来,满是沧桑的眼中盛满了宠溺:“傻孩子,女儿家总是要嫁人的。不过……你说得对,你要嫁出去就不能再这么陪着我这个老婆子了,且容我私心这一回,这事儿还是缓一缓罢。”
书华高兴了抱住老夫人:“还是外婆对我最好了”
老夫人自是了的开怀,点了点她的鼻尖:“都长这么大了还撒娇?也不知羞。”
“在外婆面前,我与二哥永远都是孩子。”
老夫人一边笑她油嘴滑舌,却又一边在心里疼惜,这孩子自小就没了娘,她父亲的性子又一贯强硬,唯一对她好点的也就是才倌儿,可才倌儿终究是个男儿,照顾上面难免会有所不周,更别谈撒娇这种女孩儿才喜欢的事情。
见到这祖孙俩其乐融融的模样,曹氏气得咬碎一口银牙,却也无可奈何,对于这个家里地位最高的老夫人,她始终还是心存忌惮的。眼下见老夫人实在是将书华碰到了心尖尖上,只能压下一口怒气,悻悻地退到一边。
没一会儿,阮氏也在此时来了,紧随其后的还有大老爷与三老爷,进来之后首先朝老夫人问安奉茶。而书华也赶紧站起身,等到他们行了礼,方才上前向两位舅舅行礼问安。
等到问安都问完了,该喝的茶也都喝完了,便一同留在这暖阁旁的偏房里用早饭。
都是些清淡的小菜粥食,但味道倒也精致可口,这一回不用担心再被人逼着食荤,这餐饭吃得很是顺心。
不知是不是因着昨晚听到的事情,书华在吃饭的时候总会不经意地偷瞥三老爷与曹氏,但见三老爷依旧那副吊儿郎当的死样子,只顾着与阮氏吹胡子瞪眼,似乎完全忘记了昨晚之事。而曹氏则时不时地往阮氏身上瞟,那眼神怎么看怎么让人不舒坦,想起她昨晚最后说的那句话,书华凭地一身发寒。
有时候,女人发起疯来绝对是恐怖的。
也许自己该提醒一下阮氏,让她小心一点,但又害怕自己一不小心说漏了嘴,引得阮氏生疑,反倒成了弄巧成拙。
这事儿……有那么点棘手。
等到老夫人停了筷,大家也纷纷跟着放下碗筷,就着丫鬟们端上来的茶水漱口,之后又净了手。众人又随着老夫人回到暖阁里坐下。
这个时候,赵嬷嬷方才将一直候在堂屋里的大夫领了进来,因着在场人太多,陶氏唤人将书华小心扶到隔间里,让大夫仔细为她检查了伤势。
这个大夫看起来四十多岁,面容清瘦白皙,留着一点青须,有种书生特有的儒雅气息。听陶氏唤他元大夫,书华琢磨着,可能是白家的常用大夫吧。
检查完了,元大夫从怀中掏出一只小巧的白瓷瓶递给陶氏。
陶氏一边接过白瓷瓶,一边关切地问道:“我家外甥女儿怎么样了?伤势要不要紧?”
“只是轻微扭伤,并没有伤到胫骨,搽点膏药便好。再者,这些日子不要乱动,免得旧伤加新伤。”
知道书华没什么大事,陶氏总算是松了口气,赶紧叫人送元大夫会王公子那儿去。
诶?这个元大夫是那块牛皮糖的人
书华有些诧异:“大舅妈,这个元大夫是什么人?”
陶氏将白瓷瓶递给青巧,让她为书华搽上,自己坐到一旁解释:“他是王公子的随身大夫,方才赵嬷嬷出去寻大夫,正好碰上他,他便好心将元大夫派了过来,说是想借此回报白家这两天的细心招待。”
书华暗自冷笑,这块牛皮糖还真是阴魂不散,怎么到哪儿都能见到他……
想了又想,书华还是没能忍住好奇,状似无意地问道:“不知道那个王公子是什么来头?竟然出门还随身带着大夫。而且看大舅那么尊敬他,难不成真是什么大人物?”
“他的身份的确特殊,你以后见到他,千万得小心伺候,凭地惹恼了他,咱们白家与沈家都会有祸事。”
见到陶氏难得严厉的神态,书华不由得心神一凛,低声道:“他说要与我一起在今日回汴京的,我今日没法子回去,还请大舅妈寻人替我转告他一声。”
陶氏一愣:“你们……之前认识?”
因着不知景安的身份,也不知该怎样与他相处,书华干脆将自己与景安见面的几次事情都说了出去,求她支个招儿,免得日后真犯了忌讳还不自知。
却没想到陶氏听完之后,一脸的肃穆,似是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你今后,最好与他保持点距离,虽说他可以帮到沈家,但你毕竟是个女孩儿家,名节最要紧,他绝不会是你的良人。”
书华点点头:“以后我会注意的。”
景安的身份成谜,又加上那张不知规矩为何物的嘴巴,永远都让人不知哪一句是真哪一句是假。这种人走得太近,对自己没好处。
陶氏显然也知道景安对于女孩子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虽说书华眼下答应了,但仍旧让她有些放心不下。这事儿回去还得与大老爷商量一下,华姐儿可是老夫人的心头肉,说什么也不能在这事儿上吃亏。
等到青巧搽好了膏药,书华扶着她站了起来,虽说脚伤还在,但痛楚确实少了不少,走起路来也不难么难受了。看来,这个元大夫的确是良医。
书华扶着青巧来到暖阁,方才元大夫已于老夫人禀告了书华的伤势,所以老夫人此刻显得倒也不复先前那般心疼,只千万让她走得小心点儿。
知道书华要去祭拜母亲,老夫人与她说了几句闲话之后,也就没再多留她,招呼了陶氏要好好照顾她之后,便扶着赵嬷嬷回房去了。
曹氏随后也会去了,经过三老爷身边时候,又状似无意地扫了他一眼,却见他适时扭开了头,不由怒从中心起,奈何大家都在场,她只得咬咬牙掉走就走了。
阮氏也叮嘱了书华几句,三老爷还不忘在旁笑书华:“你该不会是昨晚想去打小报告,才不小心摔倒的吧?”
一见到他的脸就不免想起昨晚听到的话,书华真没办法如从前那般自然与他调笑,只随便敷衍了两句,便不再多言。
察觉到她的抗拒,三老爷心下疑惑,但见她不肯多说话,也只得悻悻作罢。
阮氏见到书华的异样,只当是三老爷又欺负了她,回去的路上少不得又是一番耳提面训。
等到该走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大老爷方才亲自将陶氏与书华送到大门口,早有马车候在那里,另外还有两个丫鬟随行,香烛纸钱什么的都准备好了。大老爷又是一番嘱咐,亲眼站在门口看着她们上了车,这才作罢。
马车里头,书华静静坐在陶氏身边,又开始紧张起来。
自己这是去见这具身体的亲生母亲,到时候自己这个冒牌货该说些什么?不管怎么样,总不能对着一个死人撒谎,她是不是该将事情坦白,然后再请求原谅?话说,换做是自己知道了亲生女儿被人抢走了身体,自己还有可能会去原谅那个人吗……
如果死人能够开口说话,她还真想问一问,关于白家与沈家之间的纠葛。她有种直觉,只要知道了这一点,就能清楚当初为什么会被姚氏爬上正位,而且还有个庶女生在了前面。
她一直低着头胡思乱想,而陶氏也一直在琢磨着书华与王公子的事情。作为白家的当家主母,她自是明白王公子的真实身份,也更加知道,他绝对不是书华可以招惹得起的人物。
更何况,之前还有沈老爷太爷被气得一病不起的事情摆在那儿,而后的沈家被削减爵位,也是跟这事儿脱不了干系。依照书华父亲那个强硬的性子,怎么可能愿意与皇家的人扯上关系
这件事情,无论怎么看都是个火药库,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性。
两人各怀心思,等到马车行到目的地,她们方才回过神,在丫鬟的搀扶下下了马车。这里不是什么山野墓地,而是一座香火鼎盛的寺庙,陶氏带着她进了寺庙,与主持打过招呼,便由一名小沙弥领路,穿过寺庙大堂,来到后院。
面前是一条很高的石板阶梯路,抬头望去,几乎看不见尽头,入眼全是迷雾。
书华心下疑惑,却也不好问,只跟着陶氏与小沙弥步上阶梯,一步一步往上爬。耳边是一下接一下的钟声,还有远处隐约可见的佛经吟唱之声,有种令人心神宁静的气息,就连脚伤的伤痛也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全文字无错txt手打,【神】【马】【小】【说】【网】==【shen】【ma】【xiao】【shuo】点【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