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五章 轰动
苏菱还特地解释道,“这地瓜还有一个名字叫番薯,只不过我觉得这地瓜的叫法更符合我们本地。”其实上一世的时候,地瓜是从番外传进来的,所以才有了番薯的说法,只是现在这些苏菱还不知道是从哪来的,如果是番外传进来的话,应该早就有人发现能吃了才对,也不至于到现在才让她发现,想不明白。
这时苏东也走上前来,恭恭敬敬地托了一份书札给冯太爷。
“详细情形,已经写在书札中了,请冯太爷过目。”
冯太爷就让人将书札接了过去。他打开书札很快地看了一遍,就递给了身边花白胡须的官员。
“李老,你看看。”冯太爷说道。
李大人赶忙将书札接过去,从头到尾细细地看了一遍,连连地点头。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好,太好了。”连说了几个好字,李大人就抬起头来,问苏东,“这书札,是谁写的?”
“大人,这书札就是我哥写的。”苏菱就指着苏东,对李大人道,“我哥在县城的私塾念书,再过两年就要参加科举试了。”
“是的,是我写的,还请大人指教。”苏东又对着李大人行了一个礼。
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出了一个面对权贵不卑不亢,应付自如的小姑娘,已经不易,又有一个不到弱冠的小书生,还懂得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他们是如何种植地瓜的方法写成书札上呈,这可实在令人惊叹了。
“孺子可教,……后生可畏……”李大人捻须笑道。
“大人,这件事依下官之见,还需速速上报朝廷。”李大人就向冯太爷施礼,进言道。
旁边的几个官员也都跟着附和。
这期间的一举一动自然是没有能躲得过轩辕墨和端木玉的眼睛的了。
冯太爷思量了一会,他要考虑的有很多,敬献上去并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他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太爷,如果要想最上层送上东西,还需一层一层往上呈,这期间他不能保证这个方法会不会被其他别有用心的人拿到,这样他可就是有一百个头都不够坎啊!你没发现还好,发现了又被外人拿去,这结果可想而知了。
苏菱这会并没有继续听下去,她知道接下去的事她也帮不上什么忙了,而是跑去帮忙收地瓜。
轩辕墨看着苏菱跑到了地里,又看看还沉浸自己思绪中的冯太爷,他也不担心,反正他能把这事压下,不管是谁,他都不会让让他们有机会把这地瓜的种植方式给流传出去的。
到时端木玉,在苏菱下地的同时,他也跟着去了,美名其曰叫体验生活,结果将他一袭月牙白的袍子全沾上了沙子。
轩辕墨当天回去,就立马快马加鞭的送上了一份加密奏折回去,而且还不惜暴露自己的身份,镇住了冯太爷,让他先不要将此事宣扬出去。
第二天,冯太爷还特地的跑了一趟花溪村,将此事镇压下来,不让村民到处宣扬。
虽说是镇压,但是也抵不住村民向苏菱家打听,苏菱一家也秉着遵守冯太爷诺言的原则,对于村民的问话并没有完全回答,只不过他们并没有做得那么绝,要是有想法买地瓜的,他们还是愿意卖的。毕竟就算他们不卖,原本村里种植地瓜的人也是会卖的,现在的苏菱特别的庆幸当初没有将种植地瓜的法子给宣扬出去。
冯太爷离开开后,苏菱一家赶忙往家里运送地瓜。地瓜还没完全运到家里,就有人带着银子上门了。
第一个上门的是莫家村的莫秀才,就是苏妹嫁去的那家,没错,是莫秀才亲自来了,他要买地瓜。
这让苏父有些发愁,不卖给他不好,可是要卖,这地瓜能不能卖,应该卖多少钱合适,这都是个问题。
“莫秀才,咱们那么熟,我爹娘常念您的仁义,对乡亲照顾。我家这地瓜,如果是能卖,肯定有你们的一份,这没说的。”出来送茶的苏菱,就笑着说道,“只是,这地瓜能不能卖,该咋卖,你得容我们点工夫,让我们先制定出个章程来。”
莫秀才听儿媳说过苏家的这小姑娘,他自己,却算得上是第一次看见苏菱。见这小姑娘果然如传闻中所说的聪慧、利落,这话说的入情入理,对他又极尊重,又亲切,让人听着舒坦。
“也好。”莫秀才就起身告辞,却将银子留了下来。
苏父自然不肯,退让了几番,莫秀才就是不肯将银子拿走,苏菱想了想,就做主收了下来。莫秀才这才满意地走了。
“菱儿,冯太爷走的时候,也没留个话,这地瓜咱能卖吗?留下莫秀才的银子,这不太好。”苏父说道。他是老实人,留了莫秀才的银子,如果到时候又不能卖给人家地瓜,他会觉得非常不安。
“能。”苏菱点了点头,确定地道。冯太爷若是对他们收的地瓜有安排,走的时候必定有所示意。而现在只是让他们不能将种植的法子说出去,什么都没说,那就代表,他们可以自己决定。
“那这地瓜我们应该算多少钱一斤啊?”苏父问道。
对于这个问题苏菱而已一直都在考虑。
“一两银子一斤。”苏荷就插嘴道。
“这价钱肯定不能太高了,毕竟还在推广,而相亲们也没有那么多的银子买。”苏东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
苏菱干咳了两声,在她前世,一开始地瓜并不值钱,后来随着粗粮的身价一直在上升,当然里面也有通、货、膨、胀的因素。不过,一两银子一斤地瓜,这价格是有些离谱。
那么地瓜的价格定在多少合适那
一两银子一斤,苏父和苏母都认为太贵,不合理。不过,现在地瓜还没有推广开来,人们来买地瓜,也多是留作种的。苏菱可以预见到,等以后地瓜推广开来,价格将会变得很便宜。但是此时此刻,这地瓜的身价不能低。
“那就五串钱一斤?”苏菱提议道。五串钱就是五百文钱。
“还是太贵。”苏父说道。
“哦。”苏菱就沉思起来。地瓜确实不同于玉米,玉米可以做一年四季的主食,而地瓜在这方面的价值就低了一些。而且直接卖地瓜,与经过加工之后再卖,这个价钱也不一样。
“爹,要不咱这样吧。”苏菱想了想,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咱这一万多斤的地瓜,咱自家多留些。就留下一半吧。这一半,咱自家吃些,挑好的,咱留到明年开春,咱到时候生地瓜秧子卖钱咋样?”
庄户人家,就算是现在花大价钱将地瓜买了回去,要储存到明年开春,还要自家生地瓜秧子,单凭一家一户的力量,这无疑是很难的。但是苏菱家就不一样,她家地方大,可以修建专门储存地瓜的地窖。而且他们家已经有了生地瓜秧子的经验,明年再做,就是轻车熟路。
而且卖地瓜秧,肯定比直接卖地瓜挣钱。即便定下较高的价格,也容易让人接受。
这样做,即为人,也为己。
“这样好。”苏父听了苏菱的话,立刻就同意了。
苏菱笑了笑,心想,她现在算是完全融入了这个家庭了吧。就连想法都和这一家人踩在同一个拍子上了。苏家这一家人,本质上来说,就是敦厚、朴实的种田人。虽然开着铺子、做着买卖,但是他们依旧保持着种田人的本色。淳朴、敦厚、内敛,与他们的生活贴近土地有关。他们的身上也具有着和大地一样的品质。
而作为商人,他们显然不够狠。
这是在卖金玉米的时候,苏菱就发觉了的,现在,这种感觉更深刻了。
不过,这样也好,他们要一代一代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分盘剥,而不知回报,不肯舍。并非长久、聚福、聚富之道。
“咱自家留一半,那另一半那,咱咋卖?”苏东就问道。
“这个啊!你看着,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其实对于地瓜怎样处理,苏林早就有想法了,虽然说地瓜是粗粮,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了吃,但是地瓜还有很多其他的作用,比如还能制成干货,这样还能保存更久,这也是一条不错的销路。
而且前世她最喜欢吃的酸辣粉也是有地瓜制成的,要是能研究出来,那肯定更好,就算不为了卖,为了满足自己吃货的心里,她应该要把这酸辣粉研究出来,冬天的时候,捧着一碗酸辣粉,吃起来,那是一种享受。
“哎呦,还卖起关子来了啊!”苏东点了点苏菱的头。
“姐,你是不又有什么好法子了,要弄什么好吃的啊!荷儿和你一起弄。”从听到苏菱说的那话开始,又见苏菱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好一会,还砸吧砸吧着嘴,肯定是想到什么好吃的了,故苏荷才会这样问道。
“好吃的呀?确实,不过还要等姐姐给研究出来才行,现在还不知能不能成呢!”苏菱轻揽着苏荷,在她白嘟嘟的脸上亲了一口。
苏荷用力的擦了擦脸,“姐,你讨厌了,娘亲不让你亲弟弟,你就跑来亲我。”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这时苏东也走上前来,恭恭敬敬地托了一份书札给冯太爷。
“详细情形,已经写在书札中了,请冯太爷过目。”
冯太爷就让人将书札接了过去。他打开书札很快地看了一遍,就递给了身边花白胡须的官员。
“李老,你看看。”冯太爷说道。
李大人赶忙将书札接过去,从头到尾细细地看了一遍,连连地点头。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好,太好了。”连说了几个好字,李大人就抬起头来,问苏东,“这书札,是谁写的?”
“大人,这书札就是我哥写的。”苏菱就指着苏东,对李大人道,“我哥在县城的私塾念书,再过两年就要参加科举试了。”
“是的,是我写的,还请大人指教。”苏东又对着李大人行了一个礼。
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出了一个面对权贵不卑不亢,应付自如的小姑娘,已经不易,又有一个不到弱冠的小书生,还懂得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他们是如何种植地瓜的方法写成书札上呈,这可实在令人惊叹了。
“孺子可教,……后生可畏……”李大人捻须笑道。
“大人,这件事依下官之见,还需速速上报朝廷。”李大人就向冯太爷施礼,进言道。
旁边的几个官员也都跟着附和。
这期间的一举一动自然是没有能躲得过轩辕墨和端木玉的眼睛的了。
冯太爷思量了一会,他要考虑的有很多,敬献上去并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他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太爷,如果要想最上层送上东西,还需一层一层往上呈,这期间他不能保证这个方法会不会被其他别有用心的人拿到,这样他可就是有一百个头都不够坎啊!你没发现还好,发现了又被外人拿去,这结果可想而知了。
苏菱这会并没有继续听下去,她知道接下去的事她也帮不上什么忙了,而是跑去帮忙收地瓜。
轩辕墨看着苏菱跑到了地里,又看看还沉浸自己思绪中的冯太爷,他也不担心,反正他能把这事压下,不管是谁,他都不会让让他们有机会把这地瓜的种植方式给流传出去的。
到时端木玉,在苏菱下地的同时,他也跟着去了,美名其曰叫体验生活,结果将他一袭月牙白的袍子全沾上了沙子。
轩辕墨当天回去,就立马快马加鞭的送上了一份加密奏折回去,而且还不惜暴露自己的身份,镇住了冯太爷,让他先不要将此事宣扬出去。
第二天,冯太爷还特地的跑了一趟花溪村,将此事镇压下来,不让村民到处宣扬。
虽说是镇压,但是也抵不住村民向苏菱家打听,苏菱一家也秉着遵守冯太爷诺言的原则,对于村民的问话并没有完全回答,只不过他们并没有做得那么绝,要是有想法买地瓜的,他们还是愿意卖的。毕竟就算他们不卖,原本村里种植地瓜的人也是会卖的,现在的苏菱特别的庆幸当初没有将种植地瓜的法子给宣扬出去。
冯太爷离开开后,苏菱一家赶忙往家里运送地瓜。地瓜还没完全运到家里,就有人带着银子上门了。
第一个上门的是莫家村的莫秀才,就是苏妹嫁去的那家,没错,是莫秀才亲自来了,他要买地瓜。
这让苏父有些发愁,不卖给他不好,可是要卖,这地瓜能不能卖,应该卖多少钱合适,这都是个问题。
“莫秀才,咱们那么熟,我爹娘常念您的仁义,对乡亲照顾。我家这地瓜,如果是能卖,肯定有你们的一份,这没说的。”出来送茶的苏菱,就笑着说道,“只是,这地瓜能不能卖,该咋卖,你得容我们点工夫,让我们先制定出个章程来。”
莫秀才听儿媳说过苏家的这小姑娘,他自己,却算得上是第一次看见苏菱。见这小姑娘果然如传闻中所说的聪慧、利落,这话说的入情入理,对他又极尊重,又亲切,让人听着舒坦。
“也好。”莫秀才就起身告辞,却将银子留了下来。
苏父自然不肯,退让了几番,莫秀才就是不肯将银子拿走,苏菱想了想,就做主收了下来。莫秀才这才满意地走了。
“菱儿,冯太爷走的时候,也没留个话,这地瓜咱能卖吗?留下莫秀才的银子,这不太好。”苏父说道。他是老实人,留了莫秀才的银子,如果到时候又不能卖给人家地瓜,他会觉得非常不安。
“能。”苏菱点了点头,确定地道。冯太爷若是对他们收的地瓜有安排,走的时候必定有所示意。而现在只是让他们不能将种植的法子说出去,什么都没说,那就代表,他们可以自己决定。
“那这地瓜我们应该算多少钱一斤啊?”苏父问道。
对于这个问题苏菱而已一直都在考虑。
“一两银子一斤。”苏荷就插嘴道。
“这价钱肯定不能太高了,毕竟还在推广,而相亲们也没有那么多的银子买。”苏东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
苏菱干咳了两声,在她前世,一开始地瓜并不值钱,后来随着粗粮的身价一直在上升,当然里面也有通、货、膨、胀的因素。不过,一两银子一斤地瓜,这价格是有些离谱。
那么地瓜的价格定在多少合适那
一两银子一斤,苏父和苏母都认为太贵,不合理。不过,现在地瓜还没有推广开来,人们来买地瓜,也多是留作种的。苏菱可以预见到,等以后地瓜推广开来,价格将会变得很便宜。但是此时此刻,这地瓜的身价不能低。
“那就五串钱一斤?”苏菱提议道。五串钱就是五百文钱。
“还是太贵。”苏父说道。
“哦。”苏菱就沉思起来。地瓜确实不同于玉米,玉米可以做一年四季的主食,而地瓜在这方面的价值就低了一些。而且直接卖地瓜,与经过加工之后再卖,这个价钱也不一样。
“爹,要不咱这样吧。”苏菱想了想,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咱这一万多斤的地瓜,咱自家多留些。就留下一半吧。这一半,咱自家吃些,挑好的,咱留到明年开春,咱到时候生地瓜秧子卖钱咋样?”
庄户人家,就算是现在花大价钱将地瓜买了回去,要储存到明年开春,还要自家生地瓜秧子,单凭一家一户的力量,这无疑是很难的。但是苏菱家就不一样,她家地方大,可以修建专门储存地瓜的地窖。而且他们家已经有了生地瓜秧子的经验,明年再做,就是轻车熟路。
而且卖地瓜秧,肯定比直接卖地瓜挣钱。即便定下较高的价格,也容易让人接受。
这样做,即为人,也为己。
“这样好。”苏父听了苏菱的话,立刻就同意了。
苏菱笑了笑,心想,她现在算是完全融入了这个家庭了吧。就连想法都和这一家人踩在同一个拍子上了。苏家这一家人,本质上来说,就是敦厚、朴实的种田人。虽然开着铺子、做着买卖,但是他们依旧保持着种田人的本色。淳朴、敦厚、内敛,与他们的生活贴近土地有关。他们的身上也具有着和大地一样的品质。
而作为商人,他们显然不够狠。
这是在卖金玉米的时候,苏菱就发觉了的,现在,这种感觉更深刻了。
不过,这样也好,他们要一代一代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分盘剥,而不知回报,不肯舍。并非长久、聚福、聚富之道。
“咱自家留一半,那另一半那,咱咋卖?”苏东就问道。
“这个啊!你看着,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其实对于地瓜怎样处理,苏林早就有想法了,虽然说地瓜是粗粮,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了吃,但是地瓜还有很多其他的作用,比如还能制成干货,这样还能保存更久,这也是一条不错的销路。
而且前世她最喜欢吃的酸辣粉也是有地瓜制成的,要是能研究出来,那肯定更好,就算不为了卖,为了满足自己吃货的心里,她应该要把这酸辣粉研究出来,冬天的时候,捧着一碗酸辣粉,吃起来,那是一种享受。
“哎呦,还卖起关子来了啊!”苏东点了点苏菱的头。
“姐,你是不又有什么好法子了,要弄什么好吃的啊!荷儿和你一起弄。”从听到苏菱说的那话开始,又见苏菱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好一会,还砸吧砸吧着嘴,肯定是想到什么好吃的了,故苏荷才会这样问道。
“好吃的呀?确实,不过还要等姐姐给研究出来才行,现在还不知能不能成呢!”苏菱轻揽着苏荷,在她白嘟嘟的脸上亲了一口。
苏荷用力的擦了擦脸,“姐,你讨厌了,娘亲不让你亲弟弟,你就跑来亲我。”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