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骆驼、骡马和各种肤色的人群,穿梭在南郑城新建的街道上,给这座城池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wWW。23uS。coM
当然,这道风景线所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客商,为南郑城带来了许多需要的货物,同时,又购买了大批南郑城作坊生产的物品,这样一来,南郑城便繁荣了起来。
城池的繁荣必然使人口增加,而人口的增加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城池的繁荣,如此良性循环,整个梁州的经济和人口都将迎来全面的发展。
华安带着马当、张育等人,策马在新街道巡视,以查看街道的运营情况。
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众人的脸上都露出了高兴的表情,近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四通八达的新街道终于是建好了,往来的客商再也不用挤在狭小的旧街道了,街道容纳的面积越大,商品的品种就越齐全,商品物流的就越快,经济发展也就越快。
“张大人,街道这么快就完工,这都是你的功劳啊!”华安看向张育,夸赞了一句。
张育笑了笑,谦逊道:“这都是将军的远见卓识,下官只有督促之功,不值一提。”
华安回头看向马当,轻声问道:“马大人,最近新街道完工,往来的客商一下子增加了许多,府库的税收也一定增长了不少吧!”
“回将军,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一月的税收。至少是上个月的两倍还多啊!府库盛钱的大箱子,只怕都不够用了。”马当高兴的说道。
华安闻言大喜,忙道:“居然有这么多了,看来情况的发展与本将预料的一致,要不了多久,建设新街道所花费的银两就可以赚回来了。”
“是啊!将军,按照目前街市的成交量,府库的银两会急剧增加,有了足够的银两,我们还可以建设南郑周边的几座城池。进而将梁州、益州、秦州都发展起来。”张育兴奋的说道。
华安笑了笑。道:“有了银两,日后想办什么事情就容易多了,就算再扩军二十万,府库的银两也支撑的起。”
张育和马当闻言。皆认可的点了点头。
在新建街道的同时。梁州和益州水利设施的建设也没有停下。经过以李疏渠为首的水利人才的不懈努力,梁、益二州的大片荒地,已经成为良田。无法平整为良田的土地,则改造成牧场,这样一来,梁、益二州的农业和牧业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老百姓的日子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有了好日子,老百姓的身体更硬朗了,生的孩子也更多了,还未成年的儿童的夭折率也大大降低,人口开始大幅增长。
周边的州郡,包括西北和关中的百姓,都开始陆续的向梁州、益州移民,这样,又进一步增加了梁、益二州的人口,使华安都督区域的人口出现了快速的增长。
有了更多的人口,就意味着成军人口的大规模增长,这无疑会增强华安的实力。
在人口足够、粮食足够、银两足够的梁、益二州,华安可以随时大规模扩军,以堆积如山的军粮和越来越多的银两,就算扩军三十万都不在话下。
只是为了梁、益二州经济的稳定发展,华安是不可以真的如此大规模扩军的,因为扩军规模越大,对经济发展的损害就越大。
为了维持梁、益二州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华安现有的主力兵马不会再扩大了,但对于农闲时百姓的训练,将会进一步加强,以增强这些准军事力量的战斗力,为将来的北伐做准备。
在新建街道上巡视一圈后,华安又带着一行人马前往郊外视察,此刻,郊外正在农忙,老百姓都在忙着抢收庄稼。
在南郑城以东数里的位置,华安一行人站在一处小山包上,俯视着前方的一大片良田。
金黄色的成熟庄稼一眼望不到边,星星点点的老百姓正在田地里忙着收割,看着这一幅丰收的画面,众人的心情又是大好。
“你们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啊!南郑城的官仓只怕又要放不下了,哈哈!”华安说着笑了起来。
“是啊!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还要好一些,还好将军在城内扩建了多处军用粮仓,有了这些军用粮仓,有再多的粮食也容得下。”马当连忙说道。
张育闻言,笑着说道:“城内的官仓盛不下粮食,我们还有备用的军用粮仓,但老百姓家里的粮仓若是盛不下了,该放到哪里呢?”
“哈哈!说的是啊!老百姓家里若是盛不下粮食了,该怎么办呢?”华安也开心的笑了。
其实,粮食是死的,老百姓是活的,粮食存不下了,老百姓自然会拿到集市上去卖,这是必然的,只是二人这么玩笑的一说,让众人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
华安看向远处正在忙碌的百姓,轻声道:“这里的老百姓终于过上好日子了,可你们知道吗?天底下还有许多地方,老百姓都是食不果腹的。”
张育闻言,连忙回道:“将军说的是,下官游历九州,却是有许多地方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甚至人命居然不如狗命,尤其以河北一带最为突出。”
“赵国的石虎,是故意苦役晋人,此人心地歹毒,真该遭天打雷劈,可惜本将麾下实力仍旧不足,只怕,只有等到石虎归天之时,才有能力北伐中原,以解救那里的受苦百姓了。”华安有些遗憾的说道。
“将军放心,我等一定全力辅佐将军,为北伐中原准备足够的军粮和军饷,以使将军无后顾之忧。”马当连续正色表态。
“将军的宏愿一定会实现,张育愿意鞍前马后效劳将军。”张育也表示全力支持华安。
“我等誓死追随将军。”众人一致表示支持华安。
见众人全部表示要支持自己,华安心头很是感动,点了点头,表示一定不负众望,收复大晋失去的所有土地。
“亲兵和战马全部留在原地,各位大人随我去田地里瞧瞧,问问这里的老百姓,生活的怎么样。”华安看向身后的众人,正色说道。
众人自然没有什么意见,便跟在华安的身后,向正在农忙的田地里走去,华安等人之所以要步行前往,为的就是防止战马受惊,践踏麦子。
一行人沿着田埂走到了正在收麦子的百姓身旁,此时,正值下午,天气非常炎热,干活的百姓每干一会儿,便要拽起衣襟擦擦汗。
见华安一行人走进,正在干活的百姓停了下来,他们虽然不认识华安,但从华安一行人的装束,便开始看出他们都是朝廷的大官。
华安仔细看了看,眼前正在干活的百姓共有五人,两男三女,具体点便是一个老头,一个青壮年,两名少妇和一名少女。
这五人一看就是一家人,尤其是老头和壮年小伙子长得很像,像是父子。
由于从来没有见过大官,一家五口人顿时都吓傻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看着华安一行人走近。
从这五人呆滞的表情,便可以看出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而且是最勤劳质朴的那种。
华安笑着走了过去,看着五人,轻声道:“天气这么热,你们收割庄稼累不累。”
见华安问话,老头子,连忙弯腰行礼,傻笑道:“大人,我们都是受苦的命,不觉得累,不觉得累。”
见老头子有些紧张,华安笑了笑,又问道:“老人家,今年的收成怎么样,生活的好吗?”
“收成很好,比哪年都好,家里都快存不下了,嘿嘿!”老头子说完傻傻的笑了。
一听到存不下了,众人都看向张育,随即不由之主的笑了起来。
见华安一行人非常的平易近人,老头子一家人也不那么紧张了,现场的氛围变得融洽起来。
华安看向老头子身后的几个人,轻声道:“老人家,这几位都是你的家人吧!你好有福气啊!”
“大人,这是我三儿子和小女儿,还有大儿媳和二儿媳。”老头子被华安夸奖心里非常高兴,说话也不再拘谨了。
华安笑了笑,又问道:“老人家,你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呢?他们怎么没来干活?”
老头子闻言,一脸的骄傲,忙道:“大人,我那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在军队里当差,尤其是我那大儿子,还是个什长呢?”说完一脸的骄傲。
华安闻言,这才得知原来他的两个儿子都参军了,所以只有两个儿媳在干活,再仔细一看,他的两个儿媳虽然不漂亮,但是很健康,是典型的勤劳质朴的女人。
“老人家,你的两个儿子都参军了,你想不想让他们回来。”华安轻声问道。
“想啊!”老头子脱口而出,随即又摇头道:“不想,我儿子要留在军中为朝廷效力,朝廷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我们也要为朝廷做点事。”
见一个平凡的老农民思想觉悟这么高,华安满意的点了点头,并夸赞了这个老头一番。
在与老头子聊了一些关于农业收成方面的问题后,华安带着一行人离开了田地,并返回南郑城。
在这一日的调查中,华安准确的了解了基层的情况,可谓大有收获。(未完待续。。)</dd>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
当然,这道风景线所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客商,为南郑城带来了许多需要的货物,同时,又购买了大批南郑城作坊生产的物品,这样一来,南郑城便繁荣了起来。
城池的繁荣必然使人口增加,而人口的增加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城池的繁荣,如此良性循环,整个梁州的经济和人口都将迎来全面的发展。
华安带着马当、张育等人,策马在新街道巡视,以查看街道的运营情况。
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众人的脸上都露出了高兴的表情,近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四通八达的新街道终于是建好了,往来的客商再也不用挤在狭小的旧街道了,街道容纳的面积越大,商品的品种就越齐全,商品物流的就越快,经济发展也就越快。
“张大人,街道这么快就完工,这都是你的功劳啊!”华安看向张育,夸赞了一句。
张育笑了笑,谦逊道:“这都是将军的远见卓识,下官只有督促之功,不值一提。”
华安回头看向马当,轻声问道:“马大人,最近新街道完工,往来的客商一下子增加了许多,府库的税收也一定增长了不少吧!”
“回将军,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一月的税收。至少是上个月的两倍还多啊!府库盛钱的大箱子,只怕都不够用了。”马当高兴的说道。
华安闻言大喜,忙道:“居然有这么多了,看来情况的发展与本将预料的一致,要不了多久,建设新街道所花费的银两就可以赚回来了。”
“是啊!将军,按照目前街市的成交量,府库的银两会急剧增加,有了足够的银两,我们还可以建设南郑周边的几座城池。进而将梁州、益州、秦州都发展起来。”张育兴奋的说道。
华安笑了笑。道:“有了银两,日后想办什么事情就容易多了,就算再扩军二十万,府库的银两也支撑的起。”
张育和马当闻言。皆认可的点了点头。
在新建街道的同时。梁州和益州水利设施的建设也没有停下。经过以李疏渠为首的水利人才的不懈努力,梁、益二州的大片荒地,已经成为良田。无法平整为良田的土地,则改造成牧场,这样一来,梁、益二州的农业和牧业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老百姓的日子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有了好日子,老百姓的身体更硬朗了,生的孩子也更多了,还未成年的儿童的夭折率也大大降低,人口开始大幅增长。
周边的州郡,包括西北和关中的百姓,都开始陆续的向梁州、益州移民,这样,又进一步增加了梁、益二州的人口,使华安都督区域的人口出现了快速的增长。
有了更多的人口,就意味着成军人口的大规模增长,这无疑会增强华安的实力。
在人口足够、粮食足够、银两足够的梁、益二州,华安可以随时大规模扩军,以堆积如山的军粮和越来越多的银两,就算扩军三十万都不在话下。
只是为了梁、益二州经济的稳定发展,华安是不可以真的如此大规模扩军的,因为扩军规模越大,对经济发展的损害就越大。
为了维持梁、益二州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华安现有的主力兵马不会再扩大了,但对于农闲时百姓的训练,将会进一步加强,以增强这些准军事力量的战斗力,为将来的北伐做准备。
在新建街道上巡视一圈后,华安又带着一行人马前往郊外视察,此刻,郊外正在农忙,老百姓都在忙着抢收庄稼。
在南郑城以东数里的位置,华安一行人站在一处小山包上,俯视着前方的一大片良田。
金黄色的成熟庄稼一眼望不到边,星星点点的老百姓正在田地里忙着收割,看着这一幅丰收的画面,众人的心情又是大好。
“你们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啊!南郑城的官仓只怕又要放不下了,哈哈!”华安说着笑了起来。
“是啊!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还要好一些,还好将军在城内扩建了多处军用粮仓,有了这些军用粮仓,有再多的粮食也容得下。”马当连忙说道。
张育闻言,笑着说道:“城内的官仓盛不下粮食,我们还有备用的军用粮仓,但老百姓家里的粮仓若是盛不下了,该放到哪里呢?”
“哈哈!说的是啊!老百姓家里若是盛不下粮食了,该怎么办呢?”华安也开心的笑了。
其实,粮食是死的,老百姓是活的,粮食存不下了,老百姓自然会拿到集市上去卖,这是必然的,只是二人这么玩笑的一说,让众人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
华安看向远处正在忙碌的百姓,轻声道:“这里的老百姓终于过上好日子了,可你们知道吗?天底下还有许多地方,老百姓都是食不果腹的。”
张育闻言,连忙回道:“将军说的是,下官游历九州,却是有许多地方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甚至人命居然不如狗命,尤其以河北一带最为突出。”
“赵国的石虎,是故意苦役晋人,此人心地歹毒,真该遭天打雷劈,可惜本将麾下实力仍旧不足,只怕,只有等到石虎归天之时,才有能力北伐中原,以解救那里的受苦百姓了。”华安有些遗憾的说道。
“将军放心,我等一定全力辅佐将军,为北伐中原准备足够的军粮和军饷,以使将军无后顾之忧。”马当连续正色表态。
“将军的宏愿一定会实现,张育愿意鞍前马后效劳将军。”张育也表示全力支持华安。
“我等誓死追随将军。”众人一致表示支持华安。
见众人全部表示要支持自己,华安心头很是感动,点了点头,表示一定不负众望,收复大晋失去的所有土地。
“亲兵和战马全部留在原地,各位大人随我去田地里瞧瞧,问问这里的老百姓,生活的怎么样。”华安看向身后的众人,正色说道。
众人自然没有什么意见,便跟在华安的身后,向正在农忙的田地里走去,华安等人之所以要步行前往,为的就是防止战马受惊,践踏麦子。
一行人沿着田埂走到了正在收麦子的百姓身旁,此时,正值下午,天气非常炎热,干活的百姓每干一会儿,便要拽起衣襟擦擦汗。
见华安一行人走进,正在干活的百姓停了下来,他们虽然不认识华安,但从华安一行人的装束,便开始看出他们都是朝廷的大官。
华安仔细看了看,眼前正在干活的百姓共有五人,两男三女,具体点便是一个老头,一个青壮年,两名少妇和一名少女。
这五人一看就是一家人,尤其是老头和壮年小伙子长得很像,像是父子。
由于从来没有见过大官,一家五口人顿时都吓傻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看着华安一行人走近。
从这五人呆滞的表情,便可以看出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而且是最勤劳质朴的那种。
华安笑着走了过去,看着五人,轻声道:“天气这么热,你们收割庄稼累不累。”
见华安问话,老头子,连忙弯腰行礼,傻笑道:“大人,我们都是受苦的命,不觉得累,不觉得累。”
见老头子有些紧张,华安笑了笑,又问道:“老人家,今年的收成怎么样,生活的好吗?”
“收成很好,比哪年都好,家里都快存不下了,嘿嘿!”老头子说完傻傻的笑了。
一听到存不下了,众人都看向张育,随即不由之主的笑了起来。
见华安一行人非常的平易近人,老头子一家人也不那么紧张了,现场的氛围变得融洽起来。
华安看向老头子身后的几个人,轻声道:“老人家,这几位都是你的家人吧!你好有福气啊!”
“大人,这是我三儿子和小女儿,还有大儿媳和二儿媳。”老头子被华安夸奖心里非常高兴,说话也不再拘谨了。
华安笑了笑,又问道:“老人家,你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呢?他们怎么没来干活?”
老头子闻言,一脸的骄傲,忙道:“大人,我那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在军队里当差,尤其是我那大儿子,还是个什长呢?”说完一脸的骄傲。
华安闻言,这才得知原来他的两个儿子都参军了,所以只有两个儿媳在干活,再仔细一看,他的两个儿媳虽然不漂亮,但是很健康,是典型的勤劳质朴的女人。
“老人家,你的两个儿子都参军了,你想不想让他们回来。”华安轻声问道。
“想啊!”老头子脱口而出,随即又摇头道:“不想,我儿子要留在军中为朝廷效力,朝廷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我们也要为朝廷做点事。”
见一个平凡的老农民思想觉悟这么高,华安满意的点了点头,并夸赞了这个老头一番。
在与老头子聊了一些关于农业收成方面的问题后,华安带着一行人离开了田地,并返回南郑城。
在这一日的调查中,华安准确的了解了基层的情况,可谓大有收获。(未完待续。。)</dd>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