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穿成苏培盛了

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变

    康熙四十四年

    七月十三,黄陂

    关外的夜晚微风阵阵,草木的清香合着火堆的烟气在偶尔巡营走过的脚步声中慢慢弥散。营帐下的火把映出明黄旗帜的一角,在晚风里轻轻卷起了边儿。

    “皇上,夜深了,早点歇下吧,”偌大的皇帐中亮着一粒烛火,梁九功弯着身子侯在榻边。

    手中的折子翻到最后一侧,康熙爷蹙着眉头,捏了捏眉心,“什么时辰了?”

    “回皇上,亥时了,”梁九功上前扶着康熙爷下榻,一路走到窗边。

    康熙爷负手站在窗前,仰望着帐外的晴朗夜色,“今儿个月亮倒大,还没十五呢。”

    “皇上,热河行宫已经初具形制,”梁九功陪着笑道,“今年八月十五,您在行宫赏月才是真真的良辰美景啊。”

    康熙爷一声浅笑,拉下窗帘,回身向床榻走去,“良辰美景也得有适宜的心境啊。”

    “咻砰——”一声尖锐的哨响划破夜空。

    康熙爷身形一顿,梁九功慌忙护到圣上身侧,“来人啊,护驾!”

    营帐外亮起一长串的火把,马蹄的嘶鸣与刀剑兵甲的碰撞声霎时间笼罩了整个大营。

    “皇阿玛!”直郡王最先赶到皇帐,帐里帐外已被御前侍卫团团围住,“儿子护驾来迟,让皇阿玛受惊了。”

    康熙爷靠在软椅上,右手轻抚着椅背,语气平静无波,“是什么人长了这天大的胆子啊?”

    “回皇阿玛,详情还不知,但从打扮上来看,似乎是蒙古人,”直郡王低头禀报道。

    “蒙古人……”康熙爷锁紧了眉目,微眯的双眼中闪过刀锋一样的寒光。

    凌乱的脚步与呵斥声不绝于耳,太子的营帐随即亮起火光。

    帐帘被掀开,太子披着外袍急急而出,却被一队侍卫围在原地。

    “殿下,刺客来路不明,营中恐有奸细,殿下身份贵重,现下不宜乱走。”

    “混账,”太子横眉一竖,一手扫开袍摆,“本殿心系皇阿玛安危,岂能独善其身,你等是何身份,敢来阻止我?”

    “太子息怒,”领头的侍卫俯下身道,“皇上的营帐已被御前侍卫团团围住,直郡王赶去护驾也未能进到帐内,还请太子稍安勿躁。刺客来势汹汹、出其不意,护军还未控制住局面,请殿下以自身安危为重。”

    “殿下,”阿进泰由后凑到太子耳旁道,“看情势,此番行刺不简单啊,咱们贸然去皇帐,可能真非明智之举。”

    太子敛眉思索片刻,抿着嘴唇看了看营外晃动的火光,一咬牙转身回了营帐。

    阿进泰尾随太子进了帐内,躬身上前道,“殿下,此事实在蹊跷啊。北巡路线一贯是最安稳妥帖的,常有重军来回巡视,怎么会突然跑出这么一股歹人来?”

    太子缓了口气,皱紧眉头道,“你带人去助护军围剿匪患,务必先一步抓个活口回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要尽快弄清楚。”

    天色渐亮,闹腾了一晚上的北巡大营终于渐渐止了兵斗声。

    成排的尸体运进校场,被活抓的匪患一个个重铐押解,等待审讯。

    “回皇上,”随扈大臣王鸿绪进帐禀报道,“这股歹人来自漠北,本就是一群四处作乱的浪匪,此次行刺是受雇于人,只是头领被乱箭射死,下面的人不知道雇主是谁。”

    “皇阿玛,”直郡王从旁拱手道,“这件事着实蹊跷,若刺客来自漠北,这样一支队伍要如何引人耳目,穿过蒙古各部,潜藏到木兰围场附近?依儿臣看,此事与朝中,抑或皇族必大有关联。”

    “恩,”康熙爷低低地应了一声,“此事还有待探查,漠北蒙古关乎边境军情,决不能有丝毫松懈。此番抓捕刺客,营中有多少伤亡?”

    “回皇上,军中伤亡并不大,”王鸿续低头道,“微臣以命人火速通知就近驻军前来护驾,热河行宫那边也送了消息,让他们严加防范,筛选侍从,以免混进不轨之徒。”

    “好,”康熙爷向椅背靠了靠。

    “皇上,”门口的侍卫掀帘禀报道,“太子殿下求见。”

    “让他进来吧,”康熙爷垂下眼帘,神色黯然,站在一侧的直郡王轻轻勾起嘴角。

    太子迈进皇帐,俯身行礼,话未出口时,有侍卫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不好了,皇上!”

    “什么事,这样慌慌张张的?”一旁伺候的梁九功压低声音,叱喝道。

    “出什么事了?”康熙爷的手轻落到茶盖上。

    “回禀圣上,”侍卫一个头叩在地上,“护军前来禀报,十三爷带着人追捕刺客,受伤坠马了。”

    热河行宫

    几个月没穿太监服的苏大公公有些拘谨,从庄子带来的供物都被送进了库房。

    小英子满脸不解地跟着苏伟蹲在屋檐下,看着院中培植的江南花卉,压低声音道,“师父,咱们先一步进行宫干什么啊?还不知道贝勒爷随不随扈呢。”

    “谁说我是来见贝勒爷的?”苏伟瞥了小英子一眼,“我进热河行宫是办正事儿的。”

    小英子撇了撇嘴,“贝勒爷不在,能有什么正事儿啊?盛京那边的生意还没安排妥当呢。”

    “你知道什么?”苏伟拍了小英子一巴掌,“你没听庄头和谢庆都提到蒙古的生意。穆尔察就不说了,谢庆是干马队的,来来回回见识的多。我想借这次皇上北巡的机会,也跟来朝拜的蒙古人打听打听,看他们那儿生意好不好做。否则,光靠盛京的那一条线,什么时候能有利润啊。”

    “哦,”小英子呆呆地应了一声,眼神间还是颇为不信任。

    苏伟瘪了瘪嘴,一手支着下巴继续道,“另外,主子来信提起十三阿哥的异常,这次北巡,十三阿哥是十有□□得跟着的。我也想找机会问问十三爷,是出了什么事儿。现下京中形势紧张,要是有个异变,咱们也好早做准备。”

    “苏公公,出事了,”库魁慌里慌张地跑进院里。

    “怎么了?”苏伟站起身,扶住喘粗气的库魁。

    库魁缓了口气,左右看看后,压低声音道,“銮驾在黄陂驻扎时遇刺了!”

    銮驾大军与驻军汇合后,一路疾行,四天后进了热河行宫。

    胤祥被安置在床榻上,一条腿绑着夹板,膝盖后隐隐透着血迹。

    “有劳太医了,”胤祥的贴身公公邓玉将太医送到门口。

    太医谢礼而去,邓玉轻叹了口气,转身进了卧房,“主子,太医走了。”

    “恩,”胤祥靠在床头,语态虚弱,“去把爷的药拿来。”

    “主子,”邓玉身子一紧,僵在原地。

    “别傻愣着,快点儿,”胤祥皱起眉头道。

    邓玉咽了口唾沫,硬生生地俯下身子,“奴才领命。”

    遣退了屋内伺候的下人,邓玉握着一只白瓷瓶,慢腾腾地挪到床边。

    胤祥瞥了他一眼,声音清冷,“把纱布拆开,洒上药粉,过半个时辰擦掉,再换上太医给的伤药。”

    “爷,”邓玉颤抖着手,两眼隐有泪光,“您这是要奴才的命啊。”

    “少废话,”胤祥支撑着身子向床头靠了靠,“手脚利落些,你不听爷的吩咐,爷才会要了你的命。”

    日头偏斜,邓玉由屋内出来,脸色还是苍白的。

    “邓公公!”一个声音突兀地由后响起,吓得邓玉一蹦。

    苏伟莫名其妙地看着出了一头冷汗的邓玉道,“是我,苏培盛。”

    “哎哟,是苏公公,”邓玉慌乱地擦了擦额头,“您怎么会在这儿?”

    “我是出来替贝勒爷巡视各处庄户的,”苏伟咧咧嘴,“听说皇上北巡,就跟着庄子进献供物的队伍进了行宫。对了,十三爷怎么样了?我听人说,十三爷受伤了,严不严重?”

    邓玉抿了抿唇,僵硬地垂下头道,“伤在腿上了,太医说,伤势并不严重,但是得好好休养,以免落下病根。”

    “这样啊,”苏伟偏偏头,看着慌张的邓玉蹙了蹙眉。

    听闻皇上遇刺,刺客还是蒙古人,前来朝拜的各部贵族都心有余悸。为表忠心,贡品倒是加了好几倍,态度也愈加谦和。

    八月初,一份来自漠北土谢图汗部的密奏递到了皇上手中。

    安静的正殿,斜映进的暖阳,在康熙爷放下奏折的那一刻,仿佛全落进了三九的冰天雪地中。

    “来人啊,把胤礽带来见朕!”一个仿若沉浸冰潭的声音在空落的行殿响起。

    宫内的一进宫人纷纷下跪,梁九功咽了口唾沫,握着拂尘的手紧了紧,抬头示意门口的侍卫前去宣太子觐见。

    然,谁也没想到,前去宣人的侍卫半刻后慌里慌张地跑了回来,“启禀圣上,太子一早带人出去了,一直没见回来。”

    “混账!”炕桌上的茶具被一应扫落,“让胤褆带上护军,把胤礽给朕抓回来,若是有所反抗,其属下一概就地处死!”

    本书来自

    <imgborder="0"src="/"width="468"height="40">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