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人仙_91

《人仙》第二百五十八章人道纪元

    九州之铁,铸成大错。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开始于一点宽容和隐瞒,结果就是完全蒙蔽。

    宽容和隐瞒在开端处很小,蒙蔽结果则祸害很深。

    哪怕是最高领袖要求大家直言无讳地反映情况。

    然而,圣旨频频下发,下边上章疏也充分反映情况,一旦事情涉及到内廷和贵戚利益,干什么事都被掣肘,成年累月地拖延,最终都被阻止,放弃。

    他们顶着伟大领袖招牌,欺骗全国,要从这个骗局中解放出来。

    如果没有很好的步骤和方法是很危险的。

    凡人大多数是被欺骗的,不觉悟的。

    他们常常被宗派利用天意如此的外衣和威逼利诱所蒙蔽,所迷惑。

    帝辛三十年春三月,西伯又率诸侯入贡,纣王大喜,特赐地千里。

    帝辛三十三年,又特赐神兵利器,弓矢斧钺,命西伯特得专征伐。

    于是西伯借此尚方宝剑般权力,暗地扩大自己实力。

    一年断虞芮之讼,二年伐犬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耆国。

    三伐皆胜,西伯威望大增。

    很多诸侯都背叛纣王而归依文王,三分天下周有其二。

    而西伯表面上仍卑躬事纣,但纣王号令天下权威却渐渐地小了。

    比干看到这种现状,忧在心中,愁在眉稍。

    往谏纣王,根本不听。

    贤臣商容往谏,被废斥为民。

    周人既清除后顾之忧,又开拓东进道路。

    于是便积极准备伐纣大事。

    帝辛四十一年,西伯昌薨,太子发立,是为回来的周武王。

    帝辛四十四年,武王伐黎,黎国是一个位近王畿方国。

    武王灭黎消息传到朝歌,满朝文武为之震惊。

    贤臣祖伊奔告纣王说,天帝莫不是要结束我殷王命?不管从人事来看,还是从大龟神灵,都不敢告知殷前途有什么好征兆。

    不是先王不顾恤他后代,只是王不懂人的感情,不遵守王道常法,自绝于先王,所以天庭上弃我们,使祖宗不能安食供享。

    如今天下百姓,没有不希望殷命早绝。

    王打算怎么办?纣王听后,坦然地说,我身为人道代言人,我命由我不由天?他们恶言,又能把我怎么样?当祖伊踉踉跄跄地走下殿来说,纣王真是不可以劝谏的一刻。

    整个纣都,如盛夏鸣蝉,似滚开肉羹。

    从此以后纣王越发恃才放旷下去。

    神祗没人敬祭,宗庙不有人管理。

    大臣小人都做偷窃奸邪坏事。

    犯法人受不到惩罚,忠臣良将得不到宽容,因而纣王宗亲,没有不担心王朝命运。

    纣兄微子启,几次劝谏,纣王都不理会。

    于是微子对父师、少师说,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江山,因?,因为受嗜酒败坏祖先美德,现在江山完了。

    如今连大臣小人都干偷窃奸邪坏事,六卿典士也互相效法而不遵守法度。

    小民们都反对我们,我们国家,真象涉大水一样,既找不到渡口,又看不到边岸,殷就要亡在今天!我在家里心乱如麻,想离开家到荒野去,请你们不要把国家危亡的事告诉我。

    箕子说,王子,上天给我们殷邦降下灾难。

    使他沉酗于酒,有什么办法。

    他唯武独尊,什么都不怕,上不怕天庭天威,下不怕门阀世家长老旧臣。

    现在殷民重赋,实际上是更快地招来敌人。

    商如果灭亡,我们只有殉国,我们不能做他人奴仆。

    不过,我认为王子出奔,倒是一条正道,否则,我殷家宗庙陨坠,就没有人来挽救。

    于是微子出走。

    比干见微子去了,于是叹息说,主人有过,不去劝谏,就是不忠。

    怕死不说,就是不勇。

    有过就谏,不听就死,才是大忠大勇的人。

    说着比干冒着生命危险,上殿去见纣王。

    一连三天,指责纣王过错,劝谏纣王洗面革心,重整朝纲。

    说得纣王无言答对,却恼羞成怒说,你为什么要坚持你看法?是什么东西支持你坚持自己看法?比干说,我是希望你痛改前非,保住先王留下社稷,是这个大义支持我来劝谏你。

    可惜纣王晚年大权在握,独断专行,神志不清,于是他轻蔑地召集群臣说,我听说真圣的化身行走人间时,人心有七个孔窍,比干认为自己是圣人,他心真有七个孔窍?于是比干被剖腹在而死。

    箕子看到纣王如此残酷地害死自己叔父,知道他是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为保存自己,假装疯狂,把自己装扮成奴隶模样。

    但是纣王也没有放过他,把他抓起来,囚禁在牢狱里。

    从此,满朝大臣,谁也不敢再进谏。

    纣王在身边佞臣谄谀下,更加暴虐,肆无忌惮。

    结果朝政日益**,郊社不修,宗庙不祭,一味以奇巧博取妲已喜悦。

    殷太师疵,少师疆看到纣王如此对待天帝祖先,知道殷朝天下快要完,便偷偷在抱着祭器乐器,逃往周国去。

    帝辛五十一年,周武王十一年,武王看到纣王亲也畔,众也离,知道伐纣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遍告诸侯说,殷有重罪,不能不伐灭他,在盟津大会诸侯,作伐纣总动员,武王从上天设君谈起,继数商纣罪行,最终谈到自己这次伐纣是恭行天罚,指出纣恶贯盈,代纣必胜,不要错过这个时机。

    商纣不以夏亡为镜子,而且罪恶超过夏桀,是自绝于天,不可不伐。

    希望大家一心一德,以立不世之功。

    要求门阀世家百夫长以上军官,都要果毅勇敢,帮助自己君主,多立战功。

    帝辛五十二年正月甲子,周武王举行岁祭,接着武王左拄黄钺,右执白旄,到军前作战前誓师,在这次誓师话中,除再一次揭发纣王罪行外,特地举出纣王重用四方逃亡罪囚这件事,这是最能触及方国诸侯对纣王仇恨。

    继而武王又一次表白自己是恭行天罚。

    并宣布战争进退击刺节制,以明陈战纪律,以期获取全胜。

    誓师之后展开一场恶战。

    只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神嚎,血流漂杵,沧河水赤。

    结果纣王逃入鹿台,想登朝歌寨据险而守。

    周师联军,攻下金牛岭,也冲进鹿台。

    在鹿台,双方又作最终拼杀。

    由于周兵身披有阙巩之甲也就是最高的术铠,纣军后卫弓箭,阻止不了周兵追击。

    结果武王大军,当天便进入商国。

    次日,周武王命人打扫通往社坛道路,祭祀殷社。

    尹佚宣读书祝文,武王再拜叩首,宣布这次革除殷命,是奉上天明命。

    最终,周武王把象征国家九鼎,由朝歌迁往镐京。

    于是,这个立国六百多年殷商帝国,在殷纣手中,就这样被一个地方百里部落氏族给推翻。

    关于纣王为人,后世贬毁多。

    而作为穿越者的施恩,忍不住替殷纣抱过不平。

    对这样一位曾经叱咤风云历史帝王,他一生功过是应该给以正确评说。

    纣王在位,虽曾作过不少坏事,但实际,这个人是个不起人才,唯才是用,选贤任能,开疆拓土对于家国贡献非常之大,类似于后世的魏武帝,可惜魏武帝最终屈服于天庭压力,采用了出身门阀世家陈群建议,以九品中正制导致门阀世家复辟。

    而对少昊族裔商纣王帝辛的天罚,则是人劫。

    那时的黄帝族裔姬姓周族有着悠久历史,力量日益强大。

    它不断向东进逼势态,加剧与商朝矛盾。

    此时,商王朝被天庭厌弃。

    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武王积极准备伐商。

    周武王在牧野誓师,历数商纣之罪。

    商纣王发兵17万与周军对阵,但军士们被天罚震慑继而倒戈,改朝换代。

    施恩读到此章节,击节称叹。

    非大智如愚,大勇若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举动,唯有帝辛这开来继往的传奇天子能行。

    那时的施恩,自问没有这样不惜一切开拓进取,逢山开路,遇水填桥的勇气。

    有人名传千古,有人遗臭万年。

    但现在你认定是正确东西,明天不见得也是如此,施恩抬头,然后摇摇头。

    去做没人会看到事情是很简单。

    哼着鼻子去嘲笑他人努力是无谓认真,也是简单。

    但是,施恩所遇到人当中并没有这种人。

    无论是非对错,都是想要把事情做好才去行动。

    就算事后有人逼他们认错,他们仍旧觉得自己做正确决定。

    不过,他们是悲哀的。

    如同向上爬的范文程一般,他们一开始所谓勇气和正确事,到最终却变成单纯鲁莽和暴力。

    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心里认为是正确事情而尽心尽力去做的好意跟善意,是经过怎样化学反应,或是因为怎样理由,才会演变成那样?我不打算做正确事情。

    虽然犹豫一下,施恩还是总结出如此陈腐答案,虽然如此,他还是非常努力地挺胸回答。

    或者就只是单纯鲁莽而已。

    年轻人老是搞错鲁莽和勇气!说不定就是如此。

    不过,施恩不想要让划分它们界线。

    鲁莽跟勇气之间界线总是暧昧让人感到不安。

    年轻的他,不可能接触到这个世界上全部真意。

    迄今让施恩痛苦得泪流不止那些经验,在他重新站起来不断前行过程中,让他学到更多。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