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除魔行动
此时秦朗,白水心,朵儿母女,一共四人,正走在小镇秦家村依傍的角山嶂山脚下。
四人前往角山障,是因为穆寒的话,去找王鹏这个大魔头的老巢的,听说这家伙就躲在那里。
“这山好高啊,真不明白这镇上的村民怎么那么无聊,竟然搞什么还福大典,又不是重阳,爬那高的山干嘛啊?”朵儿秦朗等一行四人,随着参加角山嶂还福大典的人流,往几千米的山顶爬去,累得朵儿直抱怨。
最近周围村镇遭遇了僵尸浩劫,可是因为太乙神雷塔的突然发威,使得很多人保住了一命,很多人迷信是因为得到了角山嶂的神仙保佑。
在角山障的神仙,其实是一座道观,叫清水观。
这还福大典是小镇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拜神求雨的祭典,分为祈福大典和还福大典,分别在春天和秋天进行。
春天是祈福大典,祈求上苍赐福降雨,而秋天的还福大典则是为了答谢神明的照顾,在秋收之后进行的还愿还福仪式。
现在大家则是为了感谢神明保佑,而举行的一次还福大典。
兴行祈福大典和还福大典的地方,是在青翠的角山嶂的半山腰上的清水观。
这清水观建在半山腰的一块大石壁下,大石壁下开辟了一块可以容纳几千人跪拜参加大典的广场,在清水观的道士主持下,十里八乡的人们便是在这里对自己信奉的神明进行祈福和还愿的。
这角山嶂听说本来有两个道观,一个就是现在的清水观,另一个叫汶水观。
清水观和汶水观听说是一起修建的,只是不知为何,山下附近的乡民都说没有见过汶水观,而渐渐地汶水观便成为了传说中的道观了,只留下一句歌诀,才偶尔让乡民知道这角山嶂曾经是有一个叫汶水观的道观。
“清水庵,汶水庵,并蒂莲花却相埯。朝引清水洗明台,夜汲汶水却赏莲。月长日消时,奈何雪融花开风又起。福禄四处茫茫皆不见,不知转入此山来。”朵儿在路上念着的口诀,便是这附近乡村流传的关于清水观和汶水观的歌诀。
听到朵儿念的歌诀,秦朗不由得抱怨道:“这歌诀也太深奥了,这明摆着欺负我小学没毕业吗?”
秦朗此行前来角山嶂其实是找寻汶水观而来的,因为听穆寒说,王鹏的老窝便是在汶水观。
这清水观的前身叫雪风庵,后来不知为何又改为清水庵,再后来和尚也不见了,再后来就变成现在的清水观了。
人们总以为庵一定就是尼姑住的,其实不然。在文革期间被毁坏的庵很多就是和尚住的。
听说半于汶水庵的歌诀暗示着角山嶂有一处宝藏,只要能破解这首歌诀,那真是要财有财,要官有??官有官了。
“哈哈哈,文盲了吧你,让姑奶奶替你解解惑吧。这埯,揜土覆物也,坑合之窊。这第一句‘清水庵,汶水庵,并蒂莲花却相埯’应该是说这清水庵与汶水庵都是在同一座山上,这是无庸置疑的了。”朵儿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在秦朗面前卖弄着。
“只是这埯字就让人费思量了,本来在同一山上的两座庵,怎么就被埋了,这该不会是在说汶水庵因年久失修倒塌后被泥石给掩盖了?佛谒有云明镜亦非台,这第二句‘朝引清水洗明台,夜汲汶水却赏莲。’应该说的是清水庵吧。”
“只是为什么要引水来洗呢?而又为何汲来汶水赏莲呢?真是一句难过一句啊,亏我这么聪明都想不透,难怪这里的山野村夫更是一问三不知了。不过,听说猜明白了有宝藏啊,宝藏?哈哈,要是真有宝藏我就发了。”朵儿说。
清水观前人山人海,虔诚的乡民情着无比真挚的心,感谢神明这一年来对自己和家人,以及庄稼的照顾,虽然不能说风调雨顺,但感恩和知足的淳朴乡民还是很满足于能吃上饱饭的生活。
虽不能大富大贵,但平安健康才是福,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知足常乐也正是形容这些乡民的淳朴的吧。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年里,大家认为在僵尸出现的时候,神明保住了绝大部分人的生命。
秦朗不得不承认,信仰的力量确实很大,就像他在神格世界的凤武王朝,就是因为得到了神座,开始可以显灵,从而得到了万千百姓的信仰,收集的信仰之力非常的强大,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力量。
秦朗四人混在人群中参加了集体统一的还福大典,后来乡民们便各自自由地烧香跪拜,求签问卦,并尽自己的能力多少地捐上一份香油钱,以求得心灵的安宁。
秦朗掏出一叠老人头交给朵儿,让她去捐香油钱,朵儿的大手笔立时引起小道童的注意,退回内堂一阵后,一位肥胖的道人出来打量了一下秦朗一行四人。
然后肥胖道人施了一个稽首道:“无量寿佛,四位施主慷慨仁厚,深合我道门修道养德,内功外行之要意,一定是福泽深厚大富大贵之人,神明会保佑你们的,请随贫道南轩亭用茶。”。
白水心是小南极一脉的传人,多少与道家有些渊源,见肥道人施礼,也还了一个道礼道:“谢道友。”
肥道人听闻白水心称自己为道友,顿时跟白水心热络起来,寒喧几句后更是拿出上好的雨前茶来招待四人。
众人喝着清香甘洌的高山茶,坐在石壁上一突起的亭子里,临风而座,满眼皆绿。因满山而引起的劳累顿时一扫而空。
山下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山上出来后,一路高歌,清脆悦耳。
白水心站在亭子里,看着那道所谓清水的溪流问道:“道友,听闻此山原有二水,一清一汶。山有两观,一曰清水观,二曰汶水观,却为何只见清水,未见汶水,更未见什么汶水观。道兄在此修行多年,可知为何?”
肥道人眼中闪过一丝警惕,随即哈哈大笑道:“白道友游历天下名山大川,果然是见多识广。不错,这山确实是有两水两观。只是这是多年前的事了,小道修道日浅,并未能亲历两观相扶的道门盛况,也未能碰上两观消长的道门惨祸。道友此番来山上难道是为那道歌诀而来?”
四人前往角山障,是因为穆寒的话,去找王鹏这个大魔头的老巢的,听说这家伙就躲在那里。
“这山好高啊,真不明白这镇上的村民怎么那么无聊,竟然搞什么还福大典,又不是重阳,爬那高的山干嘛啊?”朵儿秦朗等一行四人,随着参加角山嶂还福大典的人流,往几千米的山顶爬去,累得朵儿直抱怨。
最近周围村镇遭遇了僵尸浩劫,可是因为太乙神雷塔的突然发威,使得很多人保住了一命,很多人迷信是因为得到了角山嶂的神仙保佑。
在角山障的神仙,其实是一座道观,叫清水观。
这还福大典是小镇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拜神求雨的祭典,分为祈福大典和还福大典,分别在春天和秋天进行。
春天是祈福大典,祈求上苍赐福降雨,而秋天的还福大典则是为了答谢神明的照顾,在秋收之后进行的还愿还福仪式。
现在大家则是为了感谢神明保佑,而举行的一次还福大典。
兴行祈福大典和还福大典的地方,是在青翠的角山嶂的半山腰上的清水观。
这清水观建在半山腰的一块大石壁下,大石壁下开辟了一块可以容纳几千人跪拜参加大典的广场,在清水观的道士主持下,十里八乡的人们便是在这里对自己信奉的神明进行祈福和还愿的。
这角山嶂听说本来有两个道观,一个就是现在的清水观,另一个叫汶水观。
清水观和汶水观听说是一起修建的,只是不知为何,山下附近的乡民都说没有见过汶水观,而渐渐地汶水观便成为了传说中的道观了,只留下一句歌诀,才偶尔让乡民知道这角山嶂曾经是有一个叫汶水观的道观。
“清水庵,汶水庵,并蒂莲花却相埯。朝引清水洗明台,夜汲汶水却赏莲。月长日消时,奈何雪融花开风又起。福禄四处茫茫皆不见,不知转入此山来。”朵儿在路上念着的口诀,便是这附近乡村流传的关于清水观和汶水观的歌诀。
听到朵儿念的歌诀,秦朗不由得抱怨道:“这歌诀也太深奥了,这明摆着欺负我小学没毕业吗?”
秦朗此行前来角山嶂其实是找寻汶水观而来的,因为听穆寒说,王鹏的老窝便是在汶水观。
这清水观的前身叫雪风庵,后来不知为何又改为清水庵,再后来和尚也不见了,再后来就变成现在的清水观了。
人们总以为庵一定就是尼姑住的,其实不然。在文革期间被毁坏的庵很多就是和尚住的。
听说半于汶水庵的歌诀暗示着角山嶂有一处宝藏,只要能破解这首歌诀,那真是要财有财,要官有??官有官了。
“哈哈哈,文盲了吧你,让姑奶奶替你解解惑吧。这埯,揜土覆物也,坑合之窊。这第一句‘清水庵,汶水庵,并蒂莲花却相埯’应该是说这清水庵与汶水庵都是在同一座山上,这是无庸置疑的了。”朵儿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在秦朗面前卖弄着。
“只是这埯字就让人费思量了,本来在同一山上的两座庵,怎么就被埋了,这该不会是在说汶水庵因年久失修倒塌后被泥石给掩盖了?佛谒有云明镜亦非台,这第二句‘朝引清水洗明台,夜汲汶水却赏莲。’应该说的是清水庵吧。”
“只是为什么要引水来洗呢?而又为何汲来汶水赏莲呢?真是一句难过一句啊,亏我这么聪明都想不透,难怪这里的山野村夫更是一问三不知了。不过,听说猜明白了有宝藏啊,宝藏?哈哈,要是真有宝藏我就发了。”朵儿说。
清水观前人山人海,虔诚的乡民情着无比真挚的心,感谢神明这一年来对自己和家人,以及庄稼的照顾,虽然不能说风调雨顺,但感恩和知足的淳朴乡民还是很满足于能吃上饱饭的生活。
虽不能大富大贵,但平安健康才是福,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知足常乐也正是形容这些乡民的淳朴的吧。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年里,大家认为在僵尸出现的时候,神明保住了绝大部分人的生命。
秦朗不得不承认,信仰的力量确实很大,就像他在神格世界的凤武王朝,就是因为得到了神座,开始可以显灵,从而得到了万千百姓的信仰,收集的信仰之力非常的强大,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力量。
秦朗四人混在人群中参加了集体统一的还福大典,后来乡民们便各自自由地烧香跪拜,求签问卦,并尽自己的能力多少地捐上一份香油钱,以求得心灵的安宁。
秦朗掏出一叠老人头交给朵儿,让她去捐香油钱,朵儿的大手笔立时引起小道童的注意,退回内堂一阵后,一位肥胖的道人出来打量了一下秦朗一行四人。
然后肥胖道人施了一个稽首道:“无量寿佛,四位施主慷慨仁厚,深合我道门修道养德,内功外行之要意,一定是福泽深厚大富大贵之人,神明会保佑你们的,请随贫道南轩亭用茶。”。
白水心是小南极一脉的传人,多少与道家有些渊源,见肥道人施礼,也还了一个道礼道:“谢道友。”
肥道人听闻白水心称自己为道友,顿时跟白水心热络起来,寒喧几句后更是拿出上好的雨前茶来招待四人。
众人喝着清香甘洌的高山茶,坐在石壁上一突起的亭子里,临风而座,满眼皆绿。因满山而引起的劳累顿时一扫而空。
山下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山上出来后,一路高歌,清脆悦耳。
白水心站在亭子里,看着那道所谓清水的溪流问道:“道友,听闻此山原有二水,一清一汶。山有两观,一曰清水观,二曰汶水观,却为何只见清水,未见汶水,更未见什么汶水观。道兄在此修行多年,可知为何?”
肥道人眼中闪过一丝警惕,随即哈哈大笑道:“白道友游历天下名山大川,果然是见多识广。不错,这山确实是有两水两观。只是这是多年前的事了,小道修道日浅,并未能亲历两观相扶的道门盛况,也未能碰上两观消长的道门惨祸。道友此番来山上难道是为那道歌诀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