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冲出家门的儿子

第18章 开业

    新春豆腐坊在正式生产豆腐之前,先是开业典礼。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这个开业典礼真是别具一格,谈不上有什么排场阔气的表现,只是先把一块招牌挂起来。而这块招牌又是戈咏琦自己写的,一张普通的红橙纸上,清晰刚劲的一行金色毛笔字,笔力遒劲,入木三分,生龙活虎,使人一看就自然而然地觉得它流光溢气,财气纷呈。门前门后,场地虽然看起来不免有点狭窄,但是打扫得清清澈澈;摆有桌子凳子,设置了茶壶茶杯,尽管都是市场上的二手货,但是显得干净整齐朴素大方;墙角上还有个简单报架,夹着一份最新的《海坊生活报》。这些,给人的总印象就是,装饰很得体。

    正式开始营业的第一天,主人多少有点保守,只是打了几盘子水豆腐,炸了几挂油豆腐,其他式样暂时没有。这样做旨在具体试试销路,实地探探行情。

    而且一开始,他们就意识到,作为一家个体户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想办法引来大量客户,这个办法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才行。商业界在这方面的办法多的是,但其中最简单而且是最有效的有两招,一是“以质为命”,二是“薄利多销”。

    他们就坚持“高质量薄利多销买卖双利”的经营策略,绝对不搞“虞诈售价,来一个宰一个”那种为了眼前利益,不惜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经营方式。

    “高质量低价格”的策略果然为小小的新春豆腐坊引来了不少回头客,这种看似平凡但难得坚持的简易良方,使这家小商行在市场上跨出很踏实的第一步痕迹,给人们留下了开门红的初始印象。

    开业那天,六点钟光景,一位中年女人路过,买了几块水豆腐,二两油豆腐。她手上拿着豆腐,嘴上连声说道:“没有吃过你们的东西,买一点回去试试尝尝味道。”此后整个上午来的人并不是很多。

    临近午餐时分,一个小青年气喘呼呼地跑来,一跨进店门,二话没说便把随手带来的篮子一放,把所有的豆腐,水的,油的,统统装进篮子里,然后问道:“多少钱?”

    “一共182块。”杜秋荷笑容满面地回答。

    “行,行。”小伙子把两张面额100元的钞票往桌子上一丢,转过身,提起篮子跨出门,就大步流星地朝前跑去。

    “喂,喂,补钱给你呀!”杜秋荷喊道。

    小青年已经走得好远了。

    戈咏琦拿了钱出来,快步如飞地赶上了他。

    “只要豆腐好吃,多给几块钱没什么的。”小青年笑着说。

    “我们是第一天卖豆腐,你还没吃过,怎么知道好吃呀?”

    “我姨妈她们早上买了,吃了都说好吃。所以我今天就赶来买它一把,自家吃一点,剩下的捎给单位食堂。”

    尔后,来买豆腐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小小的店铺已经无法满足客观需要,常常是豆腐还没出锅,旁边就站满了人,一开卖,一个上午还不到一半时间就卖个精光。

    为了应付日益增加的客户,必须马上扩大规模。这时正好旁边一家大服装店搬迁,意外地给新春坊送来一个机会,好趁机扩大地盘。但是这个铺店门面很大,如果租下来,销售量就会扩大四倍,不然就要浪费场地面积,白付一部分租金。而如果不租这个店子,那就只能原地踏步,丧失发展良机。

    怎么办?经过一番分析议论,他们最终一致同意买下来。戈杜二人同时看到,豆腐产量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提高是合理的,但步子如果太快,销售就会遇到障碍。为了防备这一点,就要事先作好准备工作:利用《海坊生活报》,将它的中缝包下一个月,用显眼的字体打出“民以食为天,豆腐食中王。想尝豆腐味,请到新春坊”的广告,这在海坊市民的生活中,还是特新鲜的第一次。

    真如俗话所说的“好酒不怕巷子深”。新春豆腐坊虽然地处偏僻的小巷子,但是它制造出的豆腐质量好,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名声就逐渐地扩大开来,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罗顺街是一条小巷子,其最大宽度恰好能走过一部一般的载重型汽车,两旁边的住户全都是平民百姓。这样一条本来默默无闻的小小巷子,新春豆腐坊在这里经营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一反常态地热闹起来了。路过那条小街道,你会见到,新春豆腐坊前面,总是顾客成群,选购豆制品的,打听价格的,驻足观看的,等等,整天熙来攘往,络绎不绝。

    罗顺街附近的人,对这家店子的看法很不错,因为它除了产品的质量以外,店主人的热情宽厚也受到大家的好评。凡是来这里买货的人,都有茶水招待,有桌子凳子供休息,对老弱病残孕者,只要能提供一个电话,就可以送货上门。对孤寡老人和下岗的人,逢年过节日,还给以适当照顾和优惠。这些小小措施,当然不可能像一个政府部门那样财大气粗,但那片好心,却给人以巨大的温暖,使受之者激动,闻之者感动。

    “好事出门来,一刻传千里”。新春豆腐坊的事迹,在人们口头上传开来,当地报纸作了报道以后,名声路人皆知,佳话越播越远。这些看起来并不怎么特殊的措施,却吸引来大量的新客和回头客,这里整天顾客盈门,应接不暇。生意兴旺得如火如荼,每天所造的各类产品,总是卖得一点不剩,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在人们眼里,这样一个原本根本不起眼的小小豆腐坊,竟然成了企业家创业的好榜样,青年人成才的好典型。

    他们乘胜追击,到第二年年底,竟陆续增开了好几家分店,全部以新春豆腐坊的连锁店命名。

    接下来便是人手不够,底盘太窄。于是大量地加人,不断地扩大地方。在招工当中,戈咏琦杜秋荷又特别注意优先考虑落榜的学生。

    才几年时间,新春豆腐坊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富甲一方的大型企业,名扬千里的豆腐王牌,它的产品畅销大江南北。人们把这家企业形容为豆腐行业里的一只“华南虎”。如果硬是要这样来比喻的话,那戈咏琦杜秋荷就好比是管控这只老虎的驯兽师。这两个本是一名不文的小卒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竟成了大名鼎鼎的企业家。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