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冲出家门的儿子

第10章 一份好工作

    许莉莉把戈咏琦安排在她的公司后勤部统计室工作。

    戈咏琦每天要做的事,就是把公司所属各系统各部门报上来的生产、销售等各种情况综合拢来,集中写成汇报材料,下班之前向办公室汇报。

    无容置疑,这样的工作是非常轻松的。各个部门一般都是在每天下午下班之前就主动把有关的情况送来,他就把它们进行归类总结。

    他有他自己特有的优势——阅读能力相当强,简直可以作到一目十行;书写能力强,行文记叙一泻如流;头脑敏捷,思维活跃,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恰当的处理方案;文学功底又深厚,写出来的东西总是恰如其分又生动有趣;还会使用电脑,这对他本来就已经具备的果敢迅速的办事风格,简直是如虎添翼。

    所以统计室这种工作在他手上,每天的任务几乎就是只需略动脑筋,便可一气呵成。因此,一天之中,除了工作以外,他的空闲时间相当充分。与高考之前的紧张忙碌比起来,他如今简直轻松百倍 。如果只从花在劳动上的时间这个角度来说,他一天的大部分光阴,似乎可以和一个无所事事的人相去无几。但他尽量不使自己空闲着,而是努力找事做,分内分外的事,只要能做到的,就做。他的信条是,让自己忙着,充实着。

    忙碌之中,一转眼就到了月底,要发工钱了。“莉婶会给我多少工资呢?”戈咏琦少不了在自己心中闪出这样一个疑问。

    正当戈咏琦心中感到捉摸不定的时候,3000块大洋,不多不少,一大叠新票子,用烫金的礼品帖子整整齐齐地装着,由财会人员笑容可掬地送到戈咏琦手上。

    天啦!3000块!我才来这里几天!就得了这么多钱!戈咏琦兴奋得几乎疯了。

    他一口气跑上公司后面的山顶,站在最高处,鼓起全身力气,大声呼喊:“喂!戈咏琦!你在哪里?你还是你吗?!……”

    那一夜,他做了个长长的梦,梦见自己由一个“叫花子”起家,竟然当了“富翁”。

    一个高中毕业生,真实经历过刻苦读书的日子,心中会十分清楚,考大学之前的艰辛岁月,是人生路上摸爬滚打的最大艰辛。而大学之门没有叩开,世人的唾弃、冷眼,亲人的反目成仇,简直如同落井下石,更令人苦味横生。你若想问,生活中什么是艰难,问问戈咏琦这样的人,准能得到合适的答案。

    这丰厚的酬薪,全是来源于莉婶的恩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周末下班以后,戈咏琦买了一些水果、糖食之类的礼品去感谢许莉莉。

    戈咏琦这样的人自然是单纯得可爱,他根本就没有见过世面,不知道如今在一个大型公司的老板眼里,小百姓门之间感恩报德的这类些小礼物价值是多少。自然这也使许莉莉直觉得戈咏琦老实厚道,早晚会有大用场。

    “好了,咏琦。你离家远,只是吃公司的大食堂,没有小伙食。这些东西你就拿回去自己漫漫吃吧。我这里有的是,多了也会坏的呀。”许莉莉自然不会收下。

    这更加使戈咏琦感激涕零。他心中暗自发誓:“今生今世,我至死不会忘记您莉婶,我的大恩人!”

    从父亲的打骂中逃脱出来,戈咏琦偶然地闯入一个优越的环境,这两种经历都是人生旅途上难得的财富,对追求上进的人来说,这是人生路上截然不同的两堂修炼之课。为人处世的这种认真谨慎的态度,为他此后的发展带来了深厚的积累。

    这里的工作,轻松而有收获,实在令人感到舒适。不过他没有想到去贪玩,刚经历高考,使他早就忘了玩是什么意思了。他总觉得要让自己的一生在追求中度过才有意义。是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是一个有头脑的人,就不能在生活中当国宝大熊猫----有人宠爱,有人供养,无所事事,只管吃喝玩睡地混日子。

    他没有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来对待眼前的轻松处境,而是始终保持勤奋刻苦的心态,有意识地不使自己在轻闲状态下消沉。他总是主动找事做,每天从早忙到晚,做完了分内的工作就看书读报写文章,慢性延绵地不断充实自己。这样一来,他自然觉得,在莉婶这里工作和生活是多么地惬意。他告诫自己:我虽然读不到大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能具有大学的文化学识水平。古今中外,没有机会金榜题名而做出大事业来的人有的是。他觉得,能否读大学和能否干大事这两者之间不能画等号。

    世界上的人类,个体与个体之间,总的说来,都是有差别的,但仔细研究,这种差别,其量并非总是很大,往往仅是一点点,一步或者半步而已。而问题正是这一点点距离,就成了信心、前进、奋斗、成功与灰心、后退、丧志、失败的分水岭。有的人,就是因为比人家多了那么“一点点”,就能吃苦中苦,就能做人上人;而有的人就少了那么“一点点”,就吃不了苦,就只能做等外残渣。我戈咏琦毫不隐晦地宣称: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一定要使自己用才干立足于世!

    如果认为上不了大学就无能的话,那实在太片面了。眼前的莉婶就是面镜子。她在当上老板之前,实在普通得无以复加。她虽然只是个职业高中毕业生,但由于她干一行就爱一行,爱一行就专一行,所以她在同行中总是拔尖,最终成了出类拔萃的大公司老板。比如她曾经亲手做出来的龙须面等一系列食品,色味具全,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很多指名要吃,吃了就扬起大拇指夸赞不已,还要购买一大批回本国去。

    历史长河中,这样的范例很多。爱因斯坦第一次考大学就榜上无名。可是这个4岁还不大会说话,上学后学习成绩老是一般,甚至排不上中等名次,被人们怀疑是低能儿兼傻子的人,从不终止思考、探索、追求,终于登上了科学的顶峰,成为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被誉为“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

    又比如蒲松龄,这个当时的落第考生,正是因为落第不落志,才给后人留下了《聊斋志异》这部传世佳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绝世诗人的千古名篇,作者是谁?竟然是千千万万的进士之外的落第秀才!

    明代的李时珍也曾三次落榜,他十几岁就中了秀才,但之后的九年中,他三次考举人都没能及第。此后,他抛开金榜题名的**,立志从医,在历经27年的潜心钻研后,终于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名扬千古的大医药学家。

    吴承恩,这位当时誉满乡里的才子竟是个名落孙山的特长人物,直到四十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在常人难于忍受的落泊与潦倒的环境中,他竟写出了《西游记》这部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万种语言的传世名著。

    李白、贾岛、苏洵、吴敬梓、左宗棠、黄巢和洪秀全等,都是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读书人在“高考”战场上的名落孙山者。

    像蒲松龄 、罗贯中、曹雪芹、施耐庵这些奇才没“学历”,什么状元、榜眼、探花,全都不是。

    诸葛亮应该算一流人才吧,他天文地理外交军事样样精通,泽及当代,留名后世,他有什么学历,学的什么专业呢?

    高尔基是大人才吧,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年仅10岁不得不到处奔波,拾煤渣,捡废品,搞装卸,什么都干,就为了赚点换面包吃的钱。生活的磨练、亲身经历的贫民窟和码头结果都成了他的大学课堂,使他看透了人生与世界的本质,因而写出了《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伟大作品,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作家,被世人称为苏联文学的奠基人。

    还有,“臭豆腐”、“泥人张”、“崩豆王”、“王麻子剪刀” 这些有发明和建树的人,他们都没有学历,但谁不承认他们是人才?

    可见人才不是按学历划分的。读了大学但无所作为的人最终还是称不上出色人才的。我戈咏琦上不了大学,可我一定要在成才这一点上有所造诣,无论如何,我决心要使自己成为人才。

    现在是市场经济,大学毕业生进行自主择业,国家已经不包分配。“人事制度”其实是“人市制度”了,“学历社会”实际上是“能力社会”了,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真才实学,而不是分数和文凭。能取得较高的学历当然是好事,但不能光看学历了。“条条道路通罗马”,考不上大学,而通过其它渠道去获取能力和真才实学,也可成才。

    想起这些有作为的前贤们,戈咏琦从内心发誓:我无论如何不能做小人。我一定要做到:第一,继续保持诚实、上进、善良、有责任心这些基本的品格;第二,要用丰富的知识来充实、改革、提高、武装自己的头脑。只要能这样坚持下去,我深信自己不会成为社会上的废物,迟早会具备为社会出力的本领,为社会做出有意义的奉献。

    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戈咏琦通过学习,想通了成才的问题,就决定实干了。

    他跑遍全城所有的书店,买回一整套大学课本,制订出系统的自修计划,就开始埋头苦干。

    每天清晨一醒来,他眼前就浮现出一位胡须长长的老人——陶渊明,耳边就响起他说的话:“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于是他一骨碌爬起床,拉亮灯,潜心的阅读就开始了。

    一天到晚,除了必不可少的工作,其余时间,吃喝拉撒之外,就全都用在读书上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戈咏琦的刻苦用功终于有了收获,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得到了大专文凭;此后又用不到两年的工夫,他又获得本科文凭。总计起来,他大概是用了大约不上三年光阴完成了一般至少需要四年才能完成的学业,人在大学门外,功如大学门内,实打实地将自己提升了一大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为提炼自己而用功读书的过程中,竟遇上一个难得的知音。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