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七 流浪的情歌
他凝视着她,道:
「日安。」
她也回他一句:
「日安。」
然后她走到他坐着的长椅上,说:
「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面?」
他笑着,没承认也没否认,她是凭她的感觉说话的。
她認得他的眼睛,那一雙眼睛,春天時曾落在她的畫布上。她有預感會見到他,她相信她的預感,她的預感通常很靈驗的。
他們併肩坐在長椅上開始聊了起來,聊得都是些不著邊際的閒事。法國男人對還算生份的女人的禁忌特多,年齡不能問,私事不能問,能當話題的引子只能繞著生活瞎打轉。
他问:
「妳喜欢画画。」
「是,我喜欢画画。」
「妳一个人在巴黎?」
「是,我一个人在巴黎。」
「不想家吗?」
「不想。」她说:
「已经过了家的年龄了。」
他说:
「我也是一个人在巴黎,我也不想家,我也过了家的年龄了。?」
说完两个人都笑了。
她突然覺得她很熟悉,很親切,像是多年不見的朋友,興致來時可以侃侃而談,談上三天三夜欲罷不能,不想聊的時候,也可以安靜地享受溫馨的靜默。那種無言的靜默,對初識的人,常會是種讓人焦慮的警訊,可是他給她的感覺卻很窩心。他們一開始便沒隔闔,浙阿大減低她對這個初識男人的戒心。
他们在夕阳残留的最后一丝光影里离开那张长椅。
他说:「。我们去喝咖啡」
他用的是让人无法选择或回绝的直述句」。
她後來慢慢回想起整件事情的始末、發展和結局,便想起他慣用的語氣。那是一種溫柔的霸氣。只有對自己具有百分之百信心的人,才會敢於使用這種語句。在你無法作選擇,也下不了決心回絕時,他的提議通常也就是幫你決定了。
她無異議地跟著他進了一家咖啡館,她點了一杯咖啡,他點了加冰的威士忌。喝玩了咖啡,他到巴士底廣場附近買了逼瓶紅酒。巴士底劇院亮著白燦燦的燈光,今晚劇院裡有演出,還未到開演時間,看戲的人潮將劇院附近的街道塞得滿滿地。
他們走過一個電話亭,一個女人正在打電話,她穿著緊身的黑色上衣,短短的窄裙,。眼蓋上塗著誇張的深綠眼膏,在電話亭裡笑得花枝乱颤她旁边还有一另一座电话亭是空的,他说:
「我去打个电话。」
他进了电话亭。跟那时髦女人照着面,却背对着她。
他把电话压在耳边,她清楚看到他耳后有一颗黑痣。
天色一點一滴黯淡下來,街燈一盞盞亮起,巴士底廣場中心的圓柱被投射的光影拉得長長地。
他推開電話亭的玻璃門,額際的頭髮掉了一小撮下來。她很想用手替他撥開,可是那樣的動作太顯親暱了。
「我们走吧
他用的是「我们」这个字眼,她觉得有点亲蜜的味道。
天光已經暗成灰黑色了,還未盡墨,街邊駛過一輛黑色轎車,飛快地沒入夜色裡。
她跟著他慢慢往前走,他沒說上哪兒去,她也沒問。他們走到共和國廣場,離開大道拐進一條小巷,路登愈來愈暗,街上的行人愈來愈少。他們離得不遠也不近,距離剛好可以聞到彼此的味道。
在小巷裡一扇鏤空雕花鐵門前,。他住了腳,熟練地按著密碼。門開了,他閃了身讓她進去。鐵門內是一條深深的弄堂,狹窄的通道兩側是公寓樓房。他推開第二扇木門,門內是一座旋轉梯,木製的材質讓腳踩在上頭會吱嘎作響。
她心里模糊地想,这是怎么回事?她怎么莫明其妙就跟他回家了。
他們一前一後走著木樓梯,彷似約好的舊識,約在外頭見面了,一起喝杯咖啡,然後一起回家。一切程序都很合約會的邏輯,唯一不合邏輯的是時間性。他們認識不過才兩個多鐘頭而已。
秦梦南以前想都没想过这种事会发生在她身上。
進了房,寬了外套,脫了鞋,她開始打量屋裡的格局。這是間一房一廳的公寓。廚房連著客廳,有一扇面對弄堂的窗。在窗邊可以看見弄堂對面住家的屋頂。臥室裡有一張雙人榻榻米床,還有一個佔滿整片牆的書架。書架上擺著滿滿一格的書和一格雷射唱盤,中間一格佔放著迷你音響。
他选了一盘爵士音乐,女歌手的声音慵懒中带着词性。
他问:「喝点什么」
她赤着脚坐在榻榻米上,他端来两杯葡萄酒,房里溢着淡淡的酒香。
她心裡想:這是前奏曲。她很篤定,一點也不慌亂。反而心裡有點兒淡淡的期待,她可以預見結果的,可是她更好奇地想知道過程。這是一種她自己也無法理解的心態。
他坐下來了,舒適地坐在她對面。他們聽著音樂,喝著葡萄酒,喝到臉色泛紅,全身毛細孔裡都泛著淡淡的葡萄酒香了。然後他開始解她的衣扣。
他的手法細膩且溫柔,他溫柔地撫摸她的頭髮,溫熱的唇落在她的頸上慢慢往下一吋寸挪移。她狂亂且緊張起來。他在哪裡?他在哪裡?
她渾身顫慄著,他攫住她了。他用舌頭攫住她了。她胸前藏著一尾蛇,牠吐著蛇信子溫柔且細膩慢慢舔著她。天!她快喘不過氣來了。
他像个掏井的人,把她的精力一次掏尽了。
音樂聲早已停了,床頭燃著的臘燭也只剩下一小截。房裡還有一點微弱的燭光。他已經睡著了。
她将最后半杯葡萄久一口喝掉,悄悄起身,慢慢穿上她的衣服。
她的帆布袋儿靠在墙角。
他們膩在一起一個晚上,彼此沒提過一個「愛」字,她卻是見到他滿是日本風味的房裡懸著一幅寫著「愛」字的書法字。他跟她之間,不過是在唱一首流浪的情歌吧!
她悄悄扭开门把,最后一丝烛火也熄灭了。
她知道他没睡,他在黑暗中一直醒着的。
「日安。」
她也回他一句:
「日安。」
然后她走到他坐着的长椅上,说:
「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面?」
他笑着,没承认也没否认,她是凭她的感觉说话的。
她認得他的眼睛,那一雙眼睛,春天時曾落在她的畫布上。她有預感會見到他,她相信她的預感,她的預感通常很靈驗的。
他們併肩坐在長椅上開始聊了起來,聊得都是些不著邊際的閒事。法國男人對還算生份的女人的禁忌特多,年齡不能問,私事不能問,能當話題的引子只能繞著生活瞎打轉。
他问:
「妳喜欢画画。」
「是,我喜欢画画。」
「妳一个人在巴黎?」
「是,我一个人在巴黎。」
「不想家吗?」
「不想。」她说:
「已经过了家的年龄了。」
他说:
「我也是一个人在巴黎,我也不想家,我也过了家的年龄了。?」
说完两个人都笑了。
她突然覺得她很熟悉,很親切,像是多年不見的朋友,興致來時可以侃侃而談,談上三天三夜欲罷不能,不想聊的時候,也可以安靜地享受溫馨的靜默。那種無言的靜默,對初識的人,常會是種讓人焦慮的警訊,可是他給她的感覺卻很窩心。他們一開始便沒隔闔,浙阿大減低她對這個初識男人的戒心。
他们在夕阳残留的最后一丝光影里离开那张长椅。
他说:「。我们去喝咖啡」
他用的是让人无法选择或回绝的直述句」。
她後來慢慢回想起整件事情的始末、發展和結局,便想起他慣用的語氣。那是一種溫柔的霸氣。只有對自己具有百分之百信心的人,才會敢於使用這種語句。在你無法作選擇,也下不了決心回絕時,他的提議通常也就是幫你決定了。
她無異議地跟著他進了一家咖啡館,她點了一杯咖啡,他點了加冰的威士忌。喝玩了咖啡,他到巴士底廣場附近買了逼瓶紅酒。巴士底劇院亮著白燦燦的燈光,今晚劇院裡有演出,還未到開演時間,看戲的人潮將劇院附近的街道塞得滿滿地。
他們走過一個電話亭,一個女人正在打電話,她穿著緊身的黑色上衣,短短的窄裙,。眼蓋上塗著誇張的深綠眼膏,在電話亭裡笑得花枝乱颤她旁边还有一另一座电话亭是空的,他说:
「我去打个电话。」
他进了电话亭。跟那时髦女人照着面,却背对着她。
他把电话压在耳边,她清楚看到他耳后有一颗黑痣。
天色一點一滴黯淡下來,街燈一盞盞亮起,巴士底廣場中心的圓柱被投射的光影拉得長長地。
他推開電話亭的玻璃門,額際的頭髮掉了一小撮下來。她很想用手替他撥開,可是那樣的動作太顯親暱了。
「我们走吧
他用的是「我们」这个字眼,她觉得有点亲蜜的味道。
天光已經暗成灰黑色了,還未盡墨,街邊駛過一輛黑色轎車,飛快地沒入夜色裡。
她跟著他慢慢往前走,他沒說上哪兒去,她也沒問。他們走到共和國廣場,離開大道拐進一條小巷,路登愈來愈暗,街上的行人愈來愈少。他們離得不遠也不近,距離剛好可以聞到彼此的味道。
在小巷裡一扇鏤空雕花鐵門前,。他住了腳,熟練地按著密碼。門開了,他閃了身讓她進去。鐵門內是一條深深的弄堂,狹窄的通道兩側是公寓樓房。他推開第二扇木門,門內是一座旋轉梯,木製的材質讓腳踩在上頭會吱嘎作響。
她心里模糊地想,这是怎么回事?她怎么莫明其妙就跟他回家了。
他們一前一後走著木樓梯,彷似約好的舊識,約在外頭見面了,一起喝杯咖啡,然後一起回家。一切程序都很合約會的邏輯,唯一不合邏輯的是時間性。他們認識不過才兩個多鐘頭而已。
秦梦南以前想都没想过这种事会发生在她身上。
進了房,寬了外套,脫了鞋,她開始打量屋裡的格局。這是間一房一廳的公寓。廚房連著客廳,有一扇面對弄堂的窗。在窗邊可以看見弄堂對面住家的屋頂。臥室裡有一張雙人榻榻米床,還有一個佔滿整片牆的書架。書架上擺著滿滿一格的書和一格雷射唱盤,中間一格佔放著迷你音響。
他选了一盘爵士音乐,女歌手的声音慵懒中带着词性。
他问:「喝点什么」
她赤着脚坐在榻榻米上,他端来两杯葡萄酒,房里溢着淡淡的酒香。
她心裡想:這是前奏曲。她很篤定,一點也不慌亂。反而心裡有點兒淡淡的期待,她可以預見結果的,可是她更好奇地想知道過程。這是一種她自己也無法理解的心態。
他坐下來了,舒適地坐在她對面。他們聽著音樂,喝著葡萄酒,喝到臉色泛紅,全身毛細孔裡都泛著淡淡的葡萄酒香了。然後他開始解她的衣扣。
他的手法細膩且溫柔,他溫柔地撫摸她的頭髮,溫熱的唇落在她的頸上慢慢往下一吋寸挪移。她狂亂且緊張起來。他在哪裡?他在哪裡?
她渾身顫慄著,他攫住她了。他用舌頭攫住她了。她胸前藏著一尾蛇,牠吐著蛇信子溫柔且細膩慢慢舔著她。天!她快喘不過氣來了。
他像个掏井的人,把她的精力一次掏尽了。
音樂聲早已停了,床頭燃著的臘燭也只剩下一小截。房裡還有一點微弱的燭光。他已經睡著了。
她将最后半杯葡萄久一口喝掉,悄悄起身,慢慢穿上她的衣服。
她的帆布袋儿靠在墙角。
他們膩在一起一個晚上,彼此沒提過一個「愛」字,她卻是見到他滿是日本風味的房裡懸著一幅寫著「愛」字的書法字。他跟她之間,不過是在唱一首流浪的情歌吧!
她悄悄扭开门把,最后一丝烛火也熄灭了。
她知道他没睡,他在黑暗中一直醒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