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下毒
第 037 章 ,你带着她去外面热闹热闹吧。”
“是,阿爸!”听土司这样的安排,兴邦比得了赏赐还高兴。低头就看到了绮云手里还拿着药方子。
“这样吧,绮云,我们先去药房给阿爸抓药,送到煎药房,然后我带你去过过我们土家族的牛王节。”
绮云含笑点点头。对兴邦的安排,她毫无异议。药房就在土司府的西侧,这里琳琅满目预备着各种药材,绮云来到这里时,不禁暗暗惊叹,真不愧为土司府啊。
管药房的下人姓安,叫安康,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只因为他这名字取得好,所以就被分配的药房,以保安康之意。他认得冉兴邦是二少爷,哪敢怠慢。忙行礼道:“二少爷,今你怎么亲自来了?以往都是土司老爷身边的侍卫过来取。”
“我也是顺路,为阿爸尽点孝心也是应该的。”兴邦淡淡的答道,递过方子。
安康知道这方子是土司用药,一味一味只挑最最好的药材,绮云一一过目,果真全是上上之选。安康包扎妥当,问:“二少爷,要不我去送到煎药房吧,您就别跑了。”
兴邦提起药材摆摆手道:“不用了,你在这守职吧,这药房没人也不行。”拉着绮云走了。
从药房出来去煎药房时,正好路过兴邦的院子。
“哎,兴邦哥,你干嘛去了?”脆亮亮的声音传来,惊得二人看时,却见婉青从兴邦的房间跑出来。
“婉青妹子?!”兴邦看着这个女孩子又恢复了活蹦乱跳的样子。
“兴邦哥,今天是牛王节,外面一定好热闹,我是来找你一起去赶歌会的。”看到绮云和兴邦并肩立在一起,婉青亲热的挽起绮云的一只胳膊。“绮云姐,你和我们一起去吧,很好玩儿的。”
“你这个丫头,伤还没好就又到处跑?”婉青调皮的吐吐舌头,“绮云姐医术好,我的伤早好的差不多了。”说着,又转对问绮云,“是吧?”
这个动作把绮云逗乐了,“婉青妹妹,你的伤好不好,干吗问我啊?”
“你是大夫啊,伤好不好当然你说了算,你说好就是好了。”婉青很会狡辩。
“你呀!为了能玩儿,不好也得说好了。”兴邦拿出一副要教育人的表情。
婉青指着兴邦手里提着的药包,好奇地问:“兴邦哥,这是谁的药?你们要去哪儿?”
“这是阿爸的药,我要送到煎药房去。”
“哦,那快去快回。我等你哦。”婉青着急的应道。
这时,春秋已从兴邦的屋子里走出来。“二少爷,刚刚大少爷过来要跟你借一本字帖,奴婢找不到。要不你找一下,奴婢好送过去。”
“哦……他要借什么时候字帖?”说着,兴邦跟随春秋进了他的房间。绮云和婉青看他们主仆如此答话也没在意,二人则在原地亲热的说话。
“奴婢听说好像叫什么九成宫?”春秋跟在兴邦的后面小声的答道。
“是不是《九成宫醴泉铭》?”
“嗯,应该是了。”这《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之书,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此铭是书家之代表作。自古以来,此铭一直被誉为“楷书之极”,冉兴邦非常喜爱,常常在晚间临摹。
其实在当时土家族只有语言,并没有文字,更不用说书法了。而土司作为明朝廷管辖少数民族的地方官吏,虽然与汉族内地官吏相比,权限很大,自由度更高,而且世袭延职,但其子弟必须学汉学尊儒学,所以习字也是他们的课务。
兴邦暗暗纳闷,平时对书法对文化丝毫不感兴趣的兴业什么时候也开始习字了呢?
兴邦将药包放在了外厅,自己则在书房内找起来,奇怪了,明明昨晚刚刚习过,书桌上居然没有。他就又开始打开书柜,一本本的翻看,终于在书柜的底层找到了。自己什么时候压到最里面了?难怪春秋找不到。
兴邦拿了书帖出来递给春秋时,春秋站在那里正在发愣。
“春秋!”
“啊……二奶奶……少爷,二少爷!”春秋慌乱的竟叫错了称呼。
“想什么呢?快送过去吧。”说着,依旧提了那包药出来。
婉青看到兴邦走出来,便问,“兴业哥要什么书帖?他居然开始习字了?真是让人难以相信。”
“〈九成宫〉。你以为都跟你似的啊?”兴邦又开始打趣她。
“九成宫是什么?迷宫吗?”婉青好奇地问道。
“你呀?傻丫头。”兴邦用手指点了点她的额头。“九成宫醴泉铭是唐朝时期的碑刻,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写的是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的事情。欧阳询书写时已经七十六岁,他的书法艺术已是炉火纯青,加之又是奉诏用心之作,所以啊,这么多年以来倍受人们喜爱。”
“真了不起啊!!”婉青一副艳羡的表情,她虽然不懂书法,经冉兴邦这么一介绍,也生崇敬之情。
“那皇帝避暑发现一个泉有什么好写的呢?”很少开口询问的绮云也插话。
看她们都感兴趣,兴邦又继续解释道。“这帖子虽是由欧阳询所书,但是是由唐朝的一个宰相名叫的魏征的大臣所撰,大意是说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盛德”,隐隐的也在劝谏天子要“居高思坠”。意思就是说皇帝身居高位要时时体恤天下百姓,站在高处要防止下坠。如果暴虐百姓,老百姓就会推翻它。”
绮云听得频频点头,对于百姓之苦,她自己是深有体会的。听兴邦这么解释,心中竟然涌起了一些暖意,“如果当官的都能这样想,这样做该是多好啊!”她由衷的感叹道。
“兴邦哥,你懂得的可真多啊!”婉青则是一副胸无城府的样子,对于百姓的疾苦,她可是没有什么体会,但对兴邦却多了一层崇拜。
三人说着说着,已经到了煎药房,煎药房的伙计叫安健。把药材交由他,兴邦又叮嘱了几句,三人兴致勃勃地直奔牛王节而去。
“是,阿爸!”听土司这样的安排,兴邦比得了赏赐还高兴。低头就看到了绮云手里还拿着药方子。
“这样吧,绮云,我们先去药房给阿爸抓药,送到煎药房,然后我带你去过过我们土家族的牛王节。”
绮云含笑点点头。对兴邦的安排,她毫无异议。药房就在土司府的西侧,这里琳琅满目预备着各种药材,绮云来到这里时,不禁暗暗惊叹,真不愧为土司府啊。
管药房的下人姓安,叫安康,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只因为他这名字取得好,所以就被分配的药房,以保安康之意。他认得冉兴邦是二少爷,哪敢怠慢。忙行礼道:“二少爷,今你怎么亲自来了?以往都是土司老爷身边的侍卫过来取。”
“我也是顺路,为阿爸尽点孝心也是应该的。”兴邦淡淡的答道,递过方子。
安康知道这方子是土司用药,一味一味只挑最最好的药材,绮云一一过目,果真全是上上之选。安康包扎妥当,问:“二少爷,要不我去送到煎药房吧,您就别跑了。”
兴邦提起药材摆摆手道:“不用了,你在这守职吧,这药房没人也不行。”拉着绮云走了。
从药房出来去煎药房时,正好路过兴邦的院子。
“哎,兴邦哥,你干嘛去了?”脆亮亮的声音传来,惊得二人看时,却见婉青从兴邦的房间跑出来。
“婉青妹子?!”兴邦看着这个女孩子又恢复了活蹦乱跳的样子。
“兴邦哥,今天是牛王节,外面一定好热闹,我是来找你一起去赶歌会的。”看到绮云和兴邦并肩立在一起,婉青亲热的挽起绮云的一只胳膊。“绮云姐,你和我们一起去吧,很好玩儿的。”
“你这个丫头,伤还没好就又到处跑?”婉青调皮的吐吐舌头,“绮云姐医术好,我的伤早好的差不多了。”说着,又转对问绮云,“是吧?”
这个动作把绮云逗乐了,“婉青妹妹,你的伤好不好,干吗问我啊?”
“你是大夫啊,伤好不好当然你说了算,你说好就是好了。”婉青很会狡辩。
“你呀!为了能玩儿,不好也得说好了。”兴邦拿出一副要教育人的表情。
婉青指着兴邦手里提着的药包,好奇地问:“兴邦哥,这是谁的药?你们要去哪儿?”
“这是阿爸的药,我要送到煎药房去。”
“哦,那快去快回。我等你哦。”婉青着急的应道。
这时,春秋已从兴邦的屋子里走出来。“二少爷,刚刚大少爷过来要跟你借一本字帖,奴婢找不到。要不你找一下,奴婢好送过去。”
“哦……他要借什么时候字帖?”说着,兴邦跟随春秋进了他的房间。绮云和婉青看他们主仆如此答话也没在意,二人则在原地亲热的说话。
“奴婢听说好像叫什么九成宫?”春秋跟在兴邦的后面小声的答道。
“是不是《九成宫醴泉铭》?”
“嗯,应该是了。”这《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之书,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此铭是书家之代表作。自古以来,此铭一直被誉为“楷书之极”,冉兴邦非常喜爱,常常在晚间临摹。
其实在当时土家族只有语言,并没有文字,更不用说书法了。而土司作为明朝廷管辖少数民族的地方官吏,虽然与汉族内地官吏相比,权限很大,自由度更高,而且世袭延职,但其子弟必须学汉学尊儒学,所以习字也是他们的课务。
兴邦暗暗纳闷,平时对书法对文化丝毫不感兴趣的兴业什么时候也开始习字了呢?
兴邦将药包放在了外厅,自己则在书房内找起来,奇怪了,明明昨晚刚刚习过,书桌上居然没有。他就又开始打开书柜,一本本的翻看,终于在书柜的底层找到了。自己什么时候压到最里面了?难怪春秋找不到。
兴邦拿了书帖出来递给春秋时,春秋站在那里正在发愣。
“春秋!”
“啊……二奶奶……少爷,二少爷!”春秋慌乱的竟叫错了称呼。
“想什么呢?快送过去吧。”说着,依旧提了那包药出来。
婉青看到兴邦走出来,便问,“兴业哥要什么书帖?他居然开始习字了?真是让人难以相信。”
“〈九成宫〉。你以为都跟你似的啊?”兴邦又开始打趣她。
“九成宫是什么?迷宫吗?”婉青好奇地问道。
“你呀?傻丫头。”兴邦用手指点了点她的额头。“九成宫醴泉铭是唐朝时期的碑刻,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写的是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的事情。欧阳询书写时已经七十六岁,他的书法艺术已是炉火纯青,加之又是奉诏用心之作,所以啊,这么多年以来倍受人们喜爱。”
“真了不起啊!!”婉青一副艳羡的表情,她虽然不懂书法,经冉兴邦这么一介绍,也生崇敬之情。
“那皇帝避暑发现一个泉有什么好写的呢?”很少开口询问的绮云也插话。
看她们都感兴趣,兴邦又继续解释道。“这帖子虽是由欧阳询所书,但是是由唐朝的一个宰相名叫的魏征的大臣所撰,大意是说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盛德”,隐隐的也在劝谏天子要“居高思坠”。意思就是说皇帝身居高位要时时体恤天下百姓,站在高处要防止下坠。如果暴虐百姓,老百姓就会推翻它。”
绮云听得频频点头,对于百姓之苦,她自己是深有体会的。听兴邦这么解释,心中竟然涌起了一些暖意,“如果当官的都能这样想,这样做该是多好啊!”她由衷的感叹道。
“兴邦哥,你懂得的可真多啊!”婉青则是一副胸无城府的样子,对于百姓的疾苦,她可是没有什么体会,但对兴邦却多了一层崇拜。
三人说着说着,已经到了煎药房,煎药房的伙计叫安健。把药材交由他,兴邦又叮嘱了几句,三人兴致勃勃地直奔牛王节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