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战序幕(下)
永历急匆匆赶回皇宫,军情紧急,进入东华门后,让田贵妃和金凤她们自己回后宫,而他则直接向前庭的议政堂而来。[.]
黄宗羲、方以智、肖学礼、毛八重、张迪等五位大臣已经等在那里,见到永历走进大门,就要躬身下跪。
永历摆下手,说道:“不用跪啦,快告诉朕,北方传回什么消息了?”
黄宗羲答道:“回禀陛下,就在一个时辰前,靳国公和方政委派人送来急报,旗和蒙古骑兵于五日前,也就是二月二十一日早晨,对第一军团前哨峄城发起攻击,他们打算趁早晨城门打开的时候一举冲入城内,但是被守军识破,紧急关上城门,使清军的图谋没有得逞,不过这队骑兵经过峄城之后,绕路向东南方去了。”
“哦?他们的兵力有多少?难道只有骑兵吗?他们的主力在哪里?锦衣卫没有传回什么消息吗?”永历一连串地问道。
“这个,事先一点预兆都没有,本来清军南下到滕州便停止不前了,对于出现的骑兵,锦衣卫的探子事先并不知道,因为探子们都安插在绿营中,满人的八旗和蒙古人那里,锦衣卫的探子难以安插,没办法得到消息。”张迪答道。
永历点点头,张迪说的话确实是实话,如今的清廷对汉人防范的很严,虽然小皇帝康熙“拨乱反正”之后,颇有重视汉臣之意,可也只是做做样子,在关键的地方,还是满人说的算。比如以前满洲八旗兵中大多有汉人参军,可是这次清军南下,除了主帅康亲王杰书身边还有汉人参军外,八旗各部的汉人参军都被赶出了军队,即使是汉军旗,主官也只用辽东人,也就是最先投降后金的那些汉人。
这回是黄宗羲答道:“急报中说,满蒙骑兵大约在上万人,都是骑兵,其主力可能还滞留在滕州,不过有要南下的迹象,至于偷袭峄城的骑兵,他们的去向不明!”
“去向不明?靳统武、方孝玉、锦衣卫他们是干什么吃的?来人,取地图来!”永历愤愤地骂道。
等张千将一张宣纸地图取来,铺在一张大方桌之上,永历等人纷纷围拢过去,看向这张地图。
这张地图其实是永历依照自己的记忆画的,在轮廓上比此时的地图准确得多,不过永历不可能将每个地名都记住,并且在地图上准确定位,所以此地图中大部分地名,都是由专门的官员校订的。
永历首先在地图上找到峄城,然后再向峄城的东南方看去,忽然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停住了,目光顶住了那里。
“这里,这里!”永历指着一个没有名字的地方说道。
“这里是什么地方?”黄宗羲不解地问道。
永历转向张迪,说道:“你去查一查地方志,看看这里是不是有一个叫做‘台儿庄’的小镇?”
张迪点头应是,然后转身离开,出了议政堂,去宫内的存档库查找资料。
这时,永历说道:“如果朕没记错的话,这里就叫做‘台儿庄’,不要看他小,他可是徐州的东门户,峄城距离徐州较远,四周没有屏障,未必能守得住,如果朕在前边统领兵马,肯定会放弃峄城,将兵马后撤。不过徐州附近也多是平原,利于骑兵作战,如果让清军突破外围防线,攻到徐州城下,朕恐怕第一军团的后路就得被切断,所以徐州的外围很重要,比如这个‘台儿庄’,就必须守住!”
众臣虽然从来没听过“台儿庄”这个地名,但是却知道皇上的话没错,徐州城是中原的东大门,也是南下江南的必经之路,不容有失。当年“楚汉相争”、“淝水之战”等等都是在徐州或者附近地方打的,可见徐州的重要。
黄宗羲说道:“靳国公和方政委肯定会做出决断的,陛下不要挂怀。”
方以智也说道:“是啊,靳国公身经百战,又有方孝玉将军辅佐,两人相得益彰,肯定会指挥得当。”
永历又问道:“听说第一军团编成了一个骑兵团,有三四千人,是吗?”
这个问题只能由兵部左侍郎肖学礼回答,他答道:“回陛下,确实有这么回事,靳国公将原来俘获的清军战马收拢到一起,大概有七千多匹,新编成了一个骑兵团,共约三千五百人,每名骑士拥有两匹战马。”
永历点点头,说道:“很好,步兵对骑兵只有挨打的份,骑兵对骑兵,也许还能拼上一阵子,不过我们的骑兵刚刚编成,还缺少训练,兵力又不足,希望靳统武他们不要硬碰硬才是啊!”
黄宗羲说道:“方政委很谨慎,应该不会贸然出战,而是应该先防守,然后再伺机出击。”
永历接着说道:“是啊,清军气势汹汹南下,势在必得,我们应该先挫挫他们的锐气,待他们疲劳之后,再出击进攻,如此才能击败十余万清军。”
说到这里,永历断了一下,然后小声嘀咕道:“满人无非仗着的是骑兵,如果真要是有机枪,来多少,杀多少!”
方以智坐的比较近,恍惚听到永历所说,他说道:“陛下说的‘机枪’是什么啊?”
“呃,呵呵”永历发现自己说错了话了,“机枪”可是两百年后才出现的杀人武器,现在就提出来,根本没办法向众臣解释。
永历只好答道:“机枪嘛,只是朕设想中的一种武器,主要是对付骑兵用的,可以连续射击,就像连弩一样,不过喷射出的是子弹,现在还没有,将来可能会有。”
“哦,臣前些日子去溧水兵工厂巡视,看到兵工厂督办戴梓最近正在研究的一个新鲜玩意,叫做‘连珠火铳’,可以连续射出二十八颗弹丸,威力很大。”方以智如此说道。
“啊,连珠火铳?可否实物带来给朕看看?”永历惊叫道。
“回陛下,戴督办还没有研制成功,还需要些日子。”方以智答道。
“哎”永历叹口气,原以为戴梓的杰作,最原始的“机关枪”已经被做出来了,没想到还差点功夫,如果有了“连珠火铳”,只要三千名火枪手,正面战场上,消灭上万骑兵都不在话下。
“好吧,方爱卿,你带传朕的旨意,让戴督办快些研制,然后制造出来几千支,朕要尽快装备军队。”永历急切地说道。
方以智点头应是。
就在这时,张迪回来了,进来后对永历躬身道:“启禀皇上,地方志上写明,徐州东北确实有一个叫做‘台家庄’的镇子,臣想可能就是陛下所说的‘台儿庄’。”
永历这才知道原来“台儿庄”在明朝的时候叫做“台家庄”,也许“台儿庄”是后来才改的名字。
“此处地形如何?”永历又问道。
“回陛下,台儿庄地势西南北高,东面低,中间凹,北面是平原,南面是山地,过了台儿庄,西北方就是徐州城,一马平川。一条金沙河由北向南穿庄而过,将台家庄分成东西两庄,金沙河流向西南,汇入大运河。”金川答道。
“是了,台家庄就是徐州的门户,如果清军将台家庄占据,便进可攻,退可守,而且可以借助运河水力,沿河而下,偷袭第一军团的后路。”永历说道。
“陛下圣明,您看咱们是不是马上派人去给靳国公送信,让他派兵把守台家庄?”黄宗羲问道。
“不用了,时间来不及了,如果靳统武和方孝玉够聪明,他们应该看得出台家庄对徐州的重要,会派兵驻守台儿庄的。”永历说道。
“陛下,臣以为清军会不会绕过台儿庄,由东南方,经过海州南下,直攻扬州?”肖学礼插话问道。
永历摆摆手,说道:“不可能,除非他们想后路被切断,我们与清军在徐州决战,都想消灭对方的主力,然后才可能趁机抢占对方的地盘。”
说到这里,永历忽然问道:“滕州的清军南下,西边的潼关清军没有动静吗?”
张迪答道:“回禀陛下,据锦衣卫暗探回报,二十日前,潼关增兵一次外,再也没有什么异常,而且陕西提督王辅臣一直留在西安,没有迹象表明他要领军出战。”
“嗯,派人去告诉刘体纯和廖文希,让他们密切监视潼关的清军,严防他们突然出兵,王辅臣也算是一员悍将,对他绝不可轻敌!”永历说道。
张迪躬身应是,然后永历挥下手,说道:“今日就到这里吧,有什么急报,马上进宫禀报朕,不得有误!”
于是众臣纷纷躬身下跪,口呼万岁后,转身走出了议政堂。
三天之后,永历正在陪田贵妃说话,忽然张千急匆匆地跑进来,气喘吁吁地说道:“启奏陛下,张指挥使请求觐见,说是北边传来了新的消息,请陛下摆驾议政堂。”
永历闻听,知道北方可能又出现了新的变动,于是安慰了田贵妃几句,然后出了寝宫,急忙向前庭的议政堂走去。
如今的南京皇宫只有原来明初的一半大,后宫距离前庭并不远,永历很多时候都选择走路,而不是坐轿,也算是当做锻炼身体了。
来到议政堂后,发现只有黄宗羲和张迪两人在,方以智去国子监讲学了,至于其他大臣则在各自的官署办公。
永历看到张迪后,张口就问:“北边又有什么动静吗?”
张迪躬身答道:“启奏陛下,靳国公派人送回军报,四日前,绕过峄城的一万满蒙骑兵果然是去抢占台家庄,不过第一军团早就在那里设有守军,并且修建了营寨,致使清军难以攻克台家庄,损兵折将之后,退回了北方。”
永历欣然笑道:“呵呵,好啊,靳统武和方孝玉果然没让朕失望,知道在台家庄驻守,朕放心了。”
这时,张迪又说道:“陛下,还有一件事,但并不是确切的消息。”
“嗯?什么事?”永历好奇地问道。
“是这样的,北京的暗桩送回消息,说是清廷小皇帝秘密出宫,此时可能已经与滕州的清军会合了。”张迪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有点低,毕竟这个消息传回来的有些晚了。
“啊,你们怎么才得到消息?”永历暴喝一声。
永历当然生气,清廷康熙小皇帝“御驾亲征”,可不单是“鼓舞士气”这么简单,小皇帝足智多谋,也许会耍花招对付明军,应付不慎的话,那可能就是万劫不复了。
“鞑皇帝是秘密出宫的,随行不过百人,都是满人亲信,而且他还留在皇宫中一个假皇帝,锦衣卫安插在清廷中的暗桩难以接近,辨出真伪,故此才耽误了时间,是臣失职,请陛下责罚!”说着,张迪就要跪下。
永历摆摆手,说道:“不用跪了,也怨不得你们,现在知道也不算晚。”
说着,永历看向了旁边站着的黄宗羲,然后说道:“黄爱卿,看来咱们俩得去徐州一趟了,康熙小皇帝都出马了,朕要是坐着不动,岂不是太长他们的威风了?”
黄宗羲躬身道:“陛下言之有理,咱们确实该去会一会那个小皇帝,也许此战可以将小皇帝一网成擒也说不定呢!”
“啪”永历拍了一下桌子,高声道:“准备一下,朕要御驾亲征!”
(昨晚喝多了,没来得及更新,各位见谅啊!还有感谢图书馆兄的打赏,昨天欠一更,周末补上!)
黄宗羲、方以智、肖学礼、毛八重、张迪等五位大臣已经等在那里,见到永历走进大门,就要躬身下跪。
永历摆下手,说道:“不用跪啦,快告诉朕,北方传回什么消息了?”
黄宗羲答道:“回禀陛下,就在一个时辰前,靳国公和方政委派人送来急报,旗和蒙古骑兵于五日前,也就是二月二十一日早晨,对第一军团前哨峄城发起攻击,他们打算趁早晨城门打开的时候一举冲入城内,但是被守军识破,紧急关上城门,使清军的图谋没有得逞,不过这队骑兵经过峄城之后,绕路向东南方去了。”
“哦?他们的兵力有多少?难道只有骑兵吗?他们的主力在哪里?锦衣卫没有传回什么消息吗?”永历一连串地问道。
“这个,事先一点预兆都没有,本来清军南下到滕州便停止不前了,对于出现的骑兵,锦衣卫的探子事先并不知道,因为探子们都安插在绿营中,满人的八旗和蒙古人那里,锦衣卫的探子难以安插,没办法得到消息。”张迪答道。
永历点点头,张迪说的话确实是实话,如今的清廷对汉人防范的很严,虽然小皇帝康熙“拨乱反正”之后,颇有重视汉臣之意,可也只是做做样子,在关键的地方,还是满人说的算。比如以前满洲八旗兵中大多有汉人参军,可是这次清军南下,除了主帅康亲王杰书身边还有汉人参军外,八旗各部的汉人参军都被赶出了军队,即使是汉军旗,主官也只用辽东人,也就是最先投降后金的那些汉人。
这回是黄宗羲答道:“急报中说,满蒙骑兵大约在上万人,都是骑兵,其主力可能还滞留在滕州,不过有要南下的迹象,至于偷袭峄城的骑兵,他们的去向不明!”
“去向不明?靳统武、方孝玉、锦衣卫他们是干什么吃的?来人,取地图来!”永历愤愤地骂道。
等张千将一张宣纸地图取来,铺在一张大方桌之上,永历等人纷纷围拢过去,看向这张地图。
这张地图其实是永历依照自己的记忆画的,在轮廓上比此时的地图准确得多,不过永历不可能将每个地名都记住,并且在地图上准确定位,所以此地图中大部分地名,都是由专门的官员校订的。
永历首先在地图上找到峄城,然后再向峄城的东南方看去,忽然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停住了,目光顶住了那里。
“这里,这里!”永历指着一个没有名字的地方说道。
“这里是什么地方?”黄宗羲不解地问道。
永历转向张迪,说道:“你去查一查地方志,看看这里是不是有一个叫做‘台儿庄’的小镇?”
张迪点头应是,然后转身离开,出了议政堂,去宫内的存档库查找资料。
这时,永历说道:“如果朕没记错的话,这里就叫做‘台儿庄’,不要看他小,他可是徐州的东门户,峄城距离徐州较远,四周没有屏障,未必能守得住,如果朕在前边统领兵马,肯定会放弃峄城,将兵马后撤。不过徐州附近也多是平原,利于骑兵作战,如果让清军突破外围防线,攻到徐州城下,朕恐怕第一军团的后路就得被切断,所以徐州的外围很重要,比如这个‘台儿庄’,就必须守住!”
众臣虽然从来没听过“台儿庄”这个地名,但是却知道皇上的话没错,徐州城是中原的东大门,也是南下江南的必经之路,不容有失。当年“楚汉相争”、“淝水之战”等等都是在徐州或者附近地方打的,可见徐州的重要。
黄宗羲说道:“靳国公和方政委肯定会做出决断的,陛下不要挂怀。”
方以智也说道:“是啊,靳国公身经百战,又有方孝玉将军辅佐,两人相得益彰,肯定会指挥得当。”
永历又问道:“听说第一军团编成了一个骑兵团,有三四千人,是吗?”
这个问题只能由兵部左侍郎肖学礼回答,他答道:“回陛下,确实有这么回事,靳国公将原来俘获的清军战马收拢到一起,大概有七千多匹,新编成了一个骑兵团,共约三千五百人,每名骑士拥有两匹战马。”
永历点点头,说道:“很好,步兵对骑兵只有挨打的份,骑兵对骑兵,也许还能拼上一阵子,不过我们的骑兵刚刚编成,还缺少训练,兵力又不足,希望靳统武他们不要硬碰硬才是啊!”
黄宗羲说道:“方政委很谨慎,应该不会贸然出战,而是应该先防守,然后再伺机出击。”
永历接着说道:“是啊,清军气势汹汹南下,势在必得,我们应该先挫挫他们的锐气,待他们疲劳之后,再出击进攻,如此才能击败十余万清军。”
说到这里,永历断了一下,然后小声嘀咕道:“满人无非仗着的是骑兵,如果真要是有机枪,来多少,杀多少!”
方以智坐的比较近,恍惚听到永历所说,他说道:“陛下说的‘机枪’是什么啊?”
“呃,呵呵”永历发现自己说错了话了,“机枪”可是两百年后才出现的杀人武器,现在就提出来,根本没办法向众臣解释。
永历只好答道:“机枪嘛,只是朕设想中的一种武器,主要是对付骑兵用的,可以连续射击,就像连弩一样,不过喷射出的是子弹,现在还没有,将来可能会有。”
“哦,臣前些日子去溧水兵工厂巡视,看到兵工厂督办戴梓最近正在研究的一个新鲜玩意,叫做‘连珠火铳’,可以连续射出二十八颗弹丸,威力很大。”方以智如此说道。
“啊,连珠火铳?可否实物带来给朕看看?”永历惊叫道。
“回陛下,戴督办还没有研制成功,还需要些日子。”方以智答道。
“哎”永历叹口气,原以为戴梓的杰作,最原始的“机关枪”已经被做出来了,没想到还差点功夫,如果有了“连珠火铳”,只要三千名火枪手,正面战场上,消灭上万骑兵都不在话下。
“好吧,方爱卿,你带传朕的旨意,让戴督办快些研制,然后制造出来几千支,朕要尽快装备军队。”永历急切地说道。
方以智点头应是。
就在这时,张迪回来了,进来后对永历躬身道:“启禀皇上,地方志上写明,徐州东北确实有一个叫做‘台家庄’的镇子,臣想可能就是陛下所说的‘台儿庄’。”
永历这才知道原来“台儿庄”在明朝的时候叫做“台家庄”,也许“台儿庄”是后来才改的名字。
“此处地形如何?”永历又问道。
“回陛下,台儿庄地势西南北高,东面低,中间凹,北面是平原,南面是山地,过了台儿庄,西北方就是徐州城,一马平川。一条金沙河由北向南穿庄而过,将台家庄分成东西两庄,金沙河流向西南,汇入大运河。”金川答道。
“是了,台家庄就是徐州的门户,如果清军将台家庄占据,便进可攻,退可守,而且可以借助运河水力,沿河而下,偷袭第一军团的后路。”永历说道。
“陛下圣明,您看咱们是不是马上派人去给靳国公送信,让他派兵把守台家庄?”黄宗羲问道。
“不用了,时间来不及了,如果靳统武和方孝玉够聪明,他们应该看得出台家庄对徐州的重要,会派兵驻守台儿庄的。”永历说道。
“陛下,臣以为清军会不会绕过台儿庄,由东南方,经过海州南下,直攻扬州?”肖学礼插话问道。
永历摆摆手,说道:“不可能,除非他们想后路被切断,我们与清军在徐州决战,都想消灭对方的主力,然后才可能趁机抢占对方的地盘。”
说到这里,永历忽然问道:“滕州的清军南下,西边的潼关清军没有动静吗?”
张迪答道:“回禀陛下,据锦衣卫暗探回报,二十日前,潼关增兵一次外,再也没有什么异常,而且陕西提督王辅臣一直留在西安,没有迹象表明他要领军出战。”
“嗯,派人去告诉刘体纯和廖文希,让他们密切监视潼关的清军,严防他们突然出兵,王辅臣也算是一员悍将,对他绝不可轻敌!”永历说道。
张迪躬身应是,然后永历挥下手,说道:“今日就到这里吧,有什么急报,马上进宫禀报朕,不得有误!”
于是众臣纷纷躬身下跪,口呼万岁后,转身走出了议政堂。
三天之后,永历正在陪田贵妃说话,忽然张千急匆匆地跑进来,气喘吁吁地说道:“启奏陛下,张指挥使请求觐见,说是北边传来了新的消息,请陛下摆驾议政堂。”
永历闻听,知道北方可能又出现了新的变动,于是安慰了田贵妃几句,然后出了寝宫,急忙向前庭的议政堂走去。
如今的南京皇宫只有原来明初的一半大,后宫距离前庭并不远,永历很多时候都选择走路,而不是坐轿,也算是当做锻炼身体了。
来到议政堂后,发现只有黄宗羲和张迪两人在,方以智去国子监讲学了,至于其他大臣则在各自的官署办公。
永历看到张迪后,张口就问:“北边又有什么动静吗?”
张迪躬身答道:“启奏陛下,靳国公派人送回军报,四日前,绕过峄城的一万满蒙骑兵果然是去抢占台家庄,不过第一军团早就在那里设有守军,并且修建了营寨,致使清军难以攻克台家庄,损兵折将之后,退回了北方。”
永历欣然笑道:“呵呵,好啊,靳统武和方孝玉果然没让朕失望,知道在台家庄驻守,朕放心了。”
这时,张迪又说道:“陛下,还有一件事,但并不是确切的消息。”
“嗯?什么事?”永历好奇地问道。
“是这样的,北京的暗桩送回消息,说是清廷小皇帝秘密出宫,此时可能已经与滕州的清军会合了。”张迪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有点低,毕竟这个消息传回来的有些晚了。
“啊,你们怎么才得到消息?”永历暴喝一声。
永历当然生气,清廷康熙小皇帝“御驾亲征”,可不单是“鼓舞士气”这么简单,小皇帝足智多谋,也许会耍花招对付明军,应付不慎的话,那可能就是万劫不复了。
“鞑皇帝是秘密出宫的,随行不过百人,都是满人亲信,而且他还留在皇宫中一个假皇帝,锦衣卫安插在清廷中的暗桩难以接近,辨出真伪,故此才耽误了时间,是臣失职,请陛下责罚!”说着,张迪就要跪下。
永历摆摆手,说道:“不用跪了,也怨不得你们,现在知道也不算晚。”
说着,永历看向了旁边站着的黄宗羲,然后说道:“黄爱卿,看来咱们俩得去徐州一趟了,康熙小皇帝都出马了,朕要是坐着不动,岂不是太长他们的威风了?”
黄宗羲躬身道:“陛下言之有理,咱们确实该去会一会那个小皇帝,也许此战可以将小皇帝一网成擒也说不定呢!”
“啪”永历拍了一下桌子,高声道:“准备一下,朕要御驾亲征!”
(昨晚喝多了,没来得及更新,各位见谅啊!还有感谢图书馆兄的打赏,昨天欠一更,周末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