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穿越之大明永历

第三十一章 战前定策

    南京城经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大肃反打黑行动”,将城内的所有地痞无赖扫荡了一遍,使南京街面上再也见不到招摇过市的混混,至于聚众闹事,打架斗殴,欺负老百姓的事情竟然基本绝迹了。[.]点

    经过侦查审讯,在廖文希的严刑逼供之下,隐藏在混混中的“天地会”会众大多都招供了,然后顺藤摸瓜。再将南京城内“天地会”的分舵查清楚后,原来他们的分舵就在距离皇宫不远的“孔庙”。

    接着一场“大搜捕”开始了,在廖文希的设计之下,由变节的会众先假传舵主开会的旨意,当会众到“孔庙”聚齐以后,再围而捕之,将南京城内的“天地会”会众一网打尽。

    南京城内的“天地会”分舵被清除以后,永历又下令继续在苏浙赣三省进行“大肃反”,因为郎廷佐乃是内阁大臣,琐事众多,所以永历将此项任务交给廖文希单独掌管,至于干纹和方美玉,一个身居要职,另一个则另有任用。

    永历的旨意颁布下去以后,廖文希请示是否可以仿照“锦衣卫”,另行组建一套人马,也好在三省之内进行“大搜捕”。

    本来“锦衣卫”是由指挥使同知张迪掌握,但张迪在济宁负伤,回到扬州后,因不宜移动,便留在城内,如今扬州城被困,他就没能渡江回返南京,而南京的“锦衣卫”一直由他的副手掌管。

    永历心想:如今再建立一个类似“锦衣卫”的机构,不就等于再建立一个“东厂”吗?有了“锦衣卫”,再建“东厂”,弄不好将来再出一个“魏忠贤”,这可使不得。

    所以永历并没有同意廖文希的请求,不过为了达到“大肃反”的目的,永历下令从原来南京城内的“锦衣卫”中抽调一部分,再由军中选派一些人,临时组成一队人马,就由廖文希统领,负责清剿江南三省的“天地会”余孽。

    永历养病期间,江北的战报如雪片般飞来,让永历看了揪心不已。江北清军在接连战败以后,穆里玛竟然又向北京请求救兵,清廷在鳌拜的把持之下,立刻又从最近的山东调集了两万绿营,顺着运河南下,还有两天便要抵达扬州。

    如果山东的两万绿营兵到达扬州,扬州城外的清军兵力必然得到增强,而扬州城内的明军已经坚守月余,即使在靳统武率军北渡增援后,总兵力也远低于清军。

    经过一个月的厮杀,据报明军战损两万左右,负伤竟然高达四万余人,可明军的总兵力也就八万余人,另外还有至少两万余扬州百姓被清军残害。

    当然清军损失更加严重,估计战死五万,负伤不计其数,其中竟然包括一万余八旗兵,自从满清兴起,除了袁崇焕指挥的宁锦大战外,还没有那次战役能让满洲人如此吃亏。这也是为什么清廷火速从中原各地抽调绿营兵补充给穆里玛的原因。

    此时,扬州成了名副其实的“绞肉战场”!

    “不能再等了”,永历心急如焚,将李定国、黄宗羲、郎廷佐、方以智、干纹、乔贵乐、毛八重、邓宁等召集在一起,商议如何应对江北战事。

    永历先说道:“诸位可能都看过战报了吧?如今扬州吃紧,需要尽快渡江支援北岸,不知诸卿有何见解啊?”

    李定国接话道:“湖南大部归属于大明,只是湖北的李国英拥兵数万与姚大榜在常德以北对峙,虽有王辅臣自陕西南下支援,但短时间内不会对湘鄂之战有所干涉,江北扬州现在是最要紧的地方,如果我们能打好这一仗,江南半壁既定,至于吴三桂、尚可喜、郑经他们便不再话下!”

    众臣闻听,纷纷点头,全都明白,清廷夺取天下后,一直在裁减军队,尤其是绿营兵和蒙古兵,只剩下原来的一半,全国才八十余万,却要防卫偌大的华夏,兵力捉襟见肘。【叶*子】【悠*悠】但满人清廷从来不相信外族人,宁愿“自废武功”,也不愿增加国家军队数量,更谈不上训练强兵,所以从清廷入关时候的“兵强马壮”,落到了现在“拆东墙补西墙”的境地。

    而正因为清廷的如此“窘境”,才使大明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如今永历手握江南四省,总兵力已达二十余万,虽然与清廷还不足以势均力敌,却也有一叫短长的能力。

    黄宗羲早就定为内阁首辅,他说道:“此次清廷派军南下,可算是倾国之力,不但有满蒙联军,而且中原的绿营全被调动起来了,还有福建、广东、云南等地的清军全都自顾不暇,如今只要将围攻扬州的清军消灭,大明中兴指日可待。只是现在南京的军队大多已派往扬州,南京无兵可派,重新募兵又来不及,所以增援江北之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可是扬州急需增兵,不然江北门户洞开,南京如何防守?”永历急问道。

    这时干纹说道:“不如将江北的军队撤回江南,放弃扬州,以长江天堑,清军未必能横渡长江,进犯我京师,再或者迁都杭州,如宋高宗南迁,也可保百年基业!”

    “不妥!”郎廷佐高叫一声,然后说道:“南宋能延续百年,全赖后方稳固,后来蒙元攻灭南宋,也是从西南开始,两面夹击,此时大明不过占据江南数省,背后还有三藩和郑经等未灭,根基未稳,如果一味苟安,弘光之事难道不是教训吗?”

    干纹其实心里也是为大明着想,但是听到郎廷佐的话后,老脸一红,知道自己言语有失,如果真按照自己的办法做,长江天堑也未必能拦住清军渡江,而且上游湖北仍在清廷手中,随时都可能顺流而下。

    “陛下,臣以为扬州不能弃守,但南京已无援兵可派,不如我们就地征兵,扬州地近泰州和南通州,人口稠密,南通州是海盐的产地,多有民团护卫,只要能得到当地盐商的拥戴,就能很快地召集起上万人的民团,然后可以调兵迂回到清军的后路,切断他们的粮道,等清军乏粮,必不占自乱!”郎廷佐继续说道。

    永历连连点头,对郎廷佐的话表示认可,心想:对啊,我曾经在扬州结识了几个大盐商,好像他们都是南通州人,每户都有数块盐田,也有数百护盐民团,而这还只是一小部分而已,要说泰州、南通州都加起来,民团的团丁起码在一两万人,如果能收为己用,不就能缓解兵源不足了吗?

    想到这里,永历说道:“朕去年曾经在扬州结识过两个盐商,都是当地有些名望的大商人,这次可以用上,朕就派乔爱卿带上朕的亲笔信,去南通州和泰州找他们,让他们联络其他的盐商,将民团集中交给朕,当然条件也得给人家,这个,诸位议一议吧?”

    众臣均低头想了想,最后还是郎廷佐说道:“盐商重利,所图的不过就是盐引,如果在这上边让些利给他们,应该能打动他们。”

    黄宗羲接话道:“一些利益恐怕还难以打动他们,陛下,不如将开放三年盐引,接着三年盐引加倍,赋税减半,再来四年加三成盐引,等到十年以后,重新开中放引,如何?”

    “啊”永历一怔,心道:黄宗羲好的气魄,竟然将国家的重税来源之一,拱手让人了!但是不给足好处,大盐商们能会轻易就范吗?这根本不可能!

    “好!”永历打定主意,继续道:“就按郎爱卿的办法做,乔爱卿,一会你去替朕写一封信,朕有几个朋友,分别叫做李福通、钱雨时,他们可能为避战乱,正躲在南通州的庄园里,写完信,就由乔爱卿跑一趟。”

    乔贵乐出班躬身应是。

    永历接着说道:“必须马上增援江北,南京城内可能还有不足两万人马,朕要亲征,带走五千好了,还有要催促井冈山的铁匠营,快些将新近打造出的火器送来,再有就是让江西巡抚金川把新募的士兵送来南京,同时让他要小心防范九江和韶关的清军。”

    说到这里永历转向张煌言的位置,说道:“张水蛟、张煌言、邓宁,你们三人听着,朕拨给你们二十万两白银,不管是买也好,还是自己造也好,立刻给朕重新组建一支水军,好了,就这些!”

    众臣听后,一起躬身道:“臣等领旨,万岁,万岁,万万岁!”

    永历点下头,转身走下玉阶,叫上乔贵乐一起出了“华盖殿”,向左后方的“御书房”走去。

    李福通、钱雨时两人并不知道永历的真实身份,所以永历得用“秦老板”的口吻口述,让乔贵乐写这两封信。

    信中的内容,永历并不想先透露自己就是大明皇帝,否则会引起二人误会,但以“秦老板”的身份,表明自己是受大明的内阁大学士郎廷佐所托,让二人尽快联络南通州的盐商,将民团组织起来,再许以百般的好处,然后请他们二人带着民团去泰州会合。

    是不迟疑,乔贵乐拟完信件后,永历就让他立刻上路了。

    第二天一早,五千兵马早就集合在南京舞阳门外,这次出征,有李定国、黄宗羲、毛八重等跟随。其实永历并不想让李定国也随军出征,但难奈李定国壮志不已,只好答应。不过有洪曜、洪熙官、方美玉三人在,倒是也能护卫安全。

    从舞阳门外码头上船,因为明军水师已经没有了大型的战船,只好征用民船,载上永历等人和五千大军,顺着长江向下游扬州驶去。

    (才码完字,累!求票吧,看看各种票,少得可怜,月票根本没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