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隋唐秘史

第八十三章 喜得异花

    炀帝一面派高昌等几个得力的太监,往吴越地方选取美女一千,充作殿脚女,又一面命令有关部门挑选好毛片的嫩羊一千只,以备牵缆。高昌和各有关部门都领旨去了。炀帝继续同群臣尽情欢饮,大家都吃得大醉,炀帝才传旨让百官散去。众美人嫔妃,见炀帝有几分酒意,急忙扶上玉辇回宫。炀帝虽然有些醉态,因为心里快畅,还支持得住,在辇上一路上和众美人只是嬉笑玩耍。车驾走到半路,只见黄门官拦街奏道:“洛阳县令派人进贡异花,正在等旨。”炀帝听见进贡异花,就带着几分醉意传旨,叫把花拿来看。黄门官领旨,就把花传给宫女,宫女捧到玉辇上。

    炀帝睁开醉眼,模模糊糊地一看,只见那花只有三尺来高,种在一个白玉盆里。花朵儿生得鲜艳可爱,外边是深深的紫色,里边却洁白如雪,腻腻滑滑,就如美人的肌肤一般,十分可爱。几丝细细的红心儿,深深地含在里面,叶片又圆又长,花枝又柔又翠,每一个花蒂上面都有两枝花,香气浓馥侵人。炀帝看了大喜,随手摘下一朵,拿到鼻上去闻。原来炀帝此时已有八分醉意,有点昏昏欲睡的样子。想不到这花真的很奇怪,闻了一闻,酒气便醒了一半。再闻一闻,一下子就清醒起来,一点也不想睡了。炀帝又惊又喜,说道:“这花原来能醒酒醒睡,就把差人叫至辇前问道:“这花献给朕,有什么好处?”差人奏道:“这花香气耐久,一沾人衣,好几天香气都不会散去,又能醒酒,又能醒睡,有这样几种奇处,所以敢来上献。”炀帝心中暗想道:“果然如此灵验。”又问道:“此花叫什么名字?”差人说道:“此花是从嵩山坞中采来的,因为和一般的花不同,又有几种奇异,就拿来进贡,其实不知道名字。”炀帝说道:“这花刚才迎着朕的玉辇而来,又都是双朵,既然没有名,朕就替它取一个,就叫做‘合蒂迎辇花’吧。”就传旨厚赏差人,又命令吏部加封洛阳县令的官职。正是:

    不论为臣忠与佞,只须有术致君欢。

    洛阳令尹无他计,一朵花枝博好官。

    炀帝将迎辇花拿在手中,连闻几闻,就觉得酒全醒了,神情爽快,心里十分爱惜,不忍放手。不一会儿,驾到了西苑。众夫人接住问道:“陛下今日赐宴群臣,庆贺龙舟,定然君臣欢饮,怎么归来时,没有一点酒意?”炀帝说道:“朕其实已经大醉,想不到路上正好遇到洛阳令献来一种奇花,朕只闻了几闻,不知不觉酒都醒了。”众夫人说道:“有这样的奇花?”就问花在哪里,左右忙从辇上拿了下来。众夫人看了,见鲜妍香媚,与别的花大不相同。你也喜,我也爱,都赞不绝口。这个说道:“此花让贱妾拿去养吧,包管茂盛。”那个说道:“这花如果让贱妾浇灌,才能新鲜。”

    众夫人都要争着管理这花。炀帝笑了笑,说道:“这花众妃子都不可以管,只有一人管它才最相宜。”众夫人问道:“哪个管就相宜?”炀帝四围看一看,用手指着袁宝儿说道:“非此人不可。”众夫人听了,都很不高兴,说道:“贱妾等偏不可管,为何单单袁美人管了便相宜?”炀帝笑着说道:“众妃子不要见怪,袁宝儿原是长安进贡来御车的,这花朕取名叫迎辇花,御车女管了迎辇花,岂不相宜!”就叫袁宝儿把花领去。又吩咐道:“这花苑中再没有第二棵,你既然做了司花女,一定要看管好了。”袁宝儿领旨,憨憨地笑着,把迎辇花拿了进去。由从此以后,大家都叫她做司花女。正是: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花枝能几许?自觉有光辉。

    袁宝儿自从管理迎辇花以后,便每天摘一枝儿,拿在手里,到处跟着炀帝。因为此花能醒酒醒睡,炀帝时时离不开此花,也就时时离不开袁宝儿,因此袁宝儿更加宠幸。第二天,萧后也听说了,急忙摆下酒宴过来赏玩。炀帝吃酒吃到半酣之际,说道:“朕得了此花,就如得了一种仙丹。”萧后说道:“为何却像仙丹?”炀帝笑着说道:“吃醉了以后,闻一闻此花就醒了,本来吃一千盅的量,就能吃二千盅。闻了此花,再不想睡,本来活了一百年,连夜里算起来,就是二百年,岂不是一种仙丹!”萧后笑着说道:“如此说来,能饮酒不睡的,便是神仙了。”炀帝又笑了笑,说道:“长享富贵不是神仙,哪里还有神仙!”

    二人说说笑笑,欢畅饮酒。炀帝忽然想道:“洛阳这么近的地方,就有这样的奇花,边防外国,怎么能没有异宝!可能是外国欺我中国不知道,所以不贡献;也可能是贡献了,被边臣藏匿也不一定。明天必须仔细查问一番,如果有奇怪之物,带去江都助兴,岂不美哉!”第二天炀帝就坐在偏殿,宣百官来问道:“这两年为何不见外国进贡?”宇文述奏道:“陛下不问,臣也不敢奏闻。往常大宛进名马,高昌贡宝剑、珠玉、犀象,官道上络绎不绝,这几年只因辽东高丽反了,没有派兵征讨,所以各国都跟高丽学着,都渐渐不来进贡了。陛下如果要外邦像以前那样进贡纳款,除非讨平了辽东,才能让蛮夷之国有所畏惧。”炀帝大怒,说道:“辽东高丽,不过是近边小国,竟然敢抗逆天朝,不来进贡!如果不大发精兵,捣平巢穴,何以彰显中国的天威?”炀帝说完,就传旨让兵部选练兵马,等候天子择日御驾亲征。

    旨意刚刚传下,只见班部内闪出一人,姓刘名炫,俯伏在地奏道:“如今掘河道,造龙船刚刚结束,民力已经枯竭,如果又兴动兵马,恐怕不能支持!请求陛下洪天地之量,为天下爱惜民力,如果担忧辽东不服,只需派一员能言大臣,前往安抚,那高丽小国,自然向化,何必大动人马!”炀帝说道:“辽东反了,虽然事小,但是西北一带胡夷,都学着不来朝贡。如果不征剿,中国的体面在哪里?”刘炫说道:“就是要征剿,也只需派一员良将,何必要劳驾亲征?”炀帝说道:“遣将兴师,往往虚费无功,朕如果御驾亲征,就能捣平巢穴,一劳永逸,这样不是很好么!”刘炫说道:“陛下亲征,固然胜算在握,但是六军一动,就要到天下去征兵征饷,臣担心这些刚经受劳役的穷百姓,一时支持不来,肯定会逃亡散失。如果再加以追捕,到时候啸聚山林,为盗为贼,祸害不小。现在辽东不来朝贡,不过是癣疥之忧,怎能轻本而务末?望陛下三思!”炀帝说道:“礼乐征伐,是作为天子的大事,是省得了的吗?况且征兵征饷,国家自有常例,何须又去骚扰百姓?朕意已决!卿勿多言。”

    刘炫还想再说几句,只见宇文述奏道:“陛下要亲征,自然是圣天子英武,正名分的作用;然而刘炫爱民,也是好心。臣有一计,可以两全。”炀帝问道:“爱卿有什么计策可以两全?”宇文述说道:“陛下少不得要游幸江都,依臣愚见,不如以征辽为名,前去游幸江都。也不用征兵,也不必征饷,只须先发一道征辽的诏书,播告天下,只说圣驾很快就到了,却派遣一员良将,少带些兵马,前往辽东,虚张声势,那辽东是小国,听说圣驾亲征,自然悔过。陛下尽管坐在江都受用就行了。这样一来,又彰显了天朝的名分,又不必骚扰百姓,不知圣意以为何如?”炀帝闻奏大喜,说道:“爱卿之言很有道理,就按照你说的办吧。”

    炀帝准了宇文达的奏议,就以征辽为名,游幸江都为实。一面派人催选殿脚女,一面命令翰林院官员起草征辽诏书,各官领旨而去。炀帝退回后宫,与萧后查点带去的宫女。宫中查点完了,又到西苑来查点。只等殿脚女一到,就要起身。第二天,翰林院官员草成征辽诏书,先把稿子呈给炀帝看。炀帝看了,不太中意,发下去重作。翰林院官员一连更改了几遍,都不中炀帝的心意。炀帝心里不高兴,就说道:“翰林院这么多官员,就没个出类拔萃的才人,作一道好诏书,震压华夷!”说完,就带了袁宝儿亲自到观文殿来,要御制一篇,夸耀臣下。谁知道想着容易,作的时候却很难。炀帝拿起笔来,左思右想,就是写不下去。好不容易写了三四行,拿起来看时,也很平常,不见有新奇警句,心中十分焦躁。就把笔放下,站起身来四下里边走边想。

    袁宝儿在旁边看了,微微笑着说道:“陛下又不是词臣,又不是史官,何必如此费心?”炀帝说道:“不是朕要自家费心,怎奈翰林这些官员,就没有一个有真才学的,能担当此任。”袁宝儿说道:“翰林院既然徒有虚名,或者其他的官员中倒有。”炀帝说道:“如果有,除非在古人中去寻找。”就用手到书架上要翻古人的文集来看,想不到随手抽出一本,却不是古人,而是当今秘书郎虞世南的文集。炀帝见了,又惊又喜,说道:“几乎忘了此人。”袁宝儿问道:“此人是谁?”炀帝说道:“此人乃是越州余姚人,就是翰林院学士虞世基的兄弟,叫做虞世南,现在担任秘书郎的职务。此人大有才学,这本文集,就是他的著作。只因他为人不肯随和,所以这么多年了,也没有得到升迁。今日这道诏书必须宣他来当面试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