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新得宝儿
原来萧后听说二院开花茂盛,所以特来观赏。到了院中,见了炀帝,众夫人接住就说道:“这样的好花,万岁却说是妖,还要砍了,望娘娘劝解。”萧后仔细地看了看玉李,果然是雪堆玉砌,十分茂盛。萧后沉吟了一会,就问炀帝:“陛下为何要砍了这棵树?”炀帝说道:“御妻是明白人,何必细问!”萧后说道:“这是天意,并非花妖,砍了有什么用!陛下有百神呵护,自然会平平安安。”炀帝说道:“御妻说的很对。”就吩咐不让砍树了。杨夫人见不砍树了,就要摆酒宴来观赏。炀帝站起来说道:“还是同御妻去看杨梅吧。”大家又一齐来到晨光院。萧后看那杨梅虽然茂盛,怎能比得过玉李!可是萧后毕竟是个乖巧的人,她懂得炀帝的意思,只得勉强说道:“杨梅香清色美,得天地之正气,玉李不过是鲜媚之姿。以妾看来,二花还是杨梅为正。”炀帝笑了,说道:“还是御妻有眼力。”就吩咐摆酒宴来观赏,大家就在花下坐在一起饮酒。饮了一会,真个是观于沧海难为水,因为看过了玉李的繁盛,所以觉得杨梅很平常。大家虽然口里赞美,心中都有一点不足的感觉,所以酒饮得不十分尽兴。就是炀帝自己看了一会,也觉得没什么趣味。突然站起身说道:“这样的时节,chun光明媚,到处都是好玩的地方,五湖中有多少风景不去游赏,何苦只守着一枝花树吃酒。”萧后说道:“陛下说得很有道理 ,不如到五湖中去饮酒。”炀帝说道:“如果要去,索性过北海游玩,好开阔开阔胸襟眼界。”众夫人听了,忙叫近侍将酒席移到龙舟,很快安排妥当。炀帝与萧后大家一齐上了龙舟,朝北海去了。只见风和日丽,春天的风景,自然和其它季节大不一样。 有诗为证:
御苑东风丽,吹春满碧流。
红移花覆岸,绿压柳垂舟。
树影依山殿,莺声度水楼。
今朝天气好,宜向五湖游。
又云:
君王行乐处,别自有芳菲。
禁鸟啼如笑,宫花堕欲飞。
寒添新酿酒,暖试薄罗衣。
敕赐教歌舞,留春不放归。
又云:
宫中三二月,景物百般新。
娇鸟天然曲,佳人自在春。
水波青荡漾,山色紫嶙峋。
闻道过湖去,龙舟箫鼓陈。
炀帝与萧后、众夫人在龙舟中把帘幕卷起,仔细地赏玩那些美丽的山水。又叫新选来的美人来唱歌跳舞,欢欢笑笑,非常热闹。不多时,早游过了北海,到了三座神山脚下,大家一同登岸。正准备上山,忽然听见水波中有跳跃的水声响亮,大家一齐回头观看,只见海中心一条大鱼正翻波游来。起初还在中间盘旋,后来渐渐逼近岸边。炀帝见那鱼有些古怪,就不再上山,转身同萧后走回海边来看。那鱼见了炀帝,就像认识得一般,也不逃避,也不沉入,只管在岸边水面上游来游去。炀帝定睛细看,原来是一个大鲤鱼,有一丈四五尺长短,浑身锦鳞金甲,在日光的照耀之下,散发出无数金星。
炀帝见那鱼长相有些奇异,又长又大,心中十分惊讶。又见它游来游去,不肯沉入水中,又是个鲤鱼,与“李”字同音,心里着实不痛快。大家看了半天,忽然狄夫人用手指着说道:“陛下看那鱼额上隐隐像有一个红字。”炀帝再仔细一看,只见那鱼额上,是朱红写的一个“角”字,偏在半边。炀帝看了又看,忽然想起了什么,说道:“原来就是那条鱼。”萧后急忙问道:“这是什么鱼?”炀帝说道:“御妻记不得了?朕以前曾和杨素在太液池钓鱼,有一个洛水渔人,拿一尾金色鲤鱼来献。朕见它有些奇相,就放在池中。后来虞世基开凿北海,要引入活水,就和太液池联通了。不知它什么时候来到了北海,养得这么大了!”萧后说道:“陛下怎么认得?”炀帝说道:“朕把它放进太液池的时候,曾用朱笔在它额头上题下‘解生’二字在。现在‘生’字已经消失了,只有‘解’字半边一个‘角’字在上面,肯定是它。”萧后说道:“鲤鱼有角,一定不是凡物!陛下不可不知。”炀帝笑着说道:“朕为天子,怎能不知?联要展屠龙之手,除此心腹之患,让御妻看看。”炀帝说完,就叫近侍把弓箭拿来。近侍们忙到蓬莱山餐霞殿中,取了一张气胎雕弓,几支红色羽箭,递给炀帝。炀帝接弓在手,引箭当弦,展起袍袖,瞅准了那鱼肚腹之上,“飕”的一声,放了一箭。说时迟,行时快,箭刚刚发出去,忽然水面上卷起一阵风来,刮得海中波浪滔天,就像有几百万鱼龙在波中踊跃的模样。浪头的水沫直喷上岸来,把炀帝与萧后、众夫人的衣裳全部打湿。吓得众人一个个都魂飞魄散,往后倒退。正是:
天生神物不寻常,弓箭如何得中伤。
好笑君王不思忖,翻叫波浪溅衣裳。
炀帝被风浪扑面卷来,吓了一跳,站立不稳,慌忙与萧后、众夫人进入殿中躲避。炀帝说道:“这鱼虽然很大,不过还是一条鲤鱼,又没有成龙,怎么能作这么大的风浪?”萧后说道:“这鱼虽然没有成龙,一定是个龙种,决非池中之物。”炀帝说道:“朕刚才箭刚刚发出去,风浪就起来了,也不知射没射着?萧后说道:“如果是射着,决不可能起这样的风浪。”炀帝说道:“先前杨素曾劝朕杀了它,避免以后有风雷之患,朕没有听,没想到今日果然应了他的话。”众夫人说道:“纵然是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何足介意!”大家又谈论了办天,波浪方才平息。
炀帝经这一吓,也没有兴趣上山游玩了,又同萧后、众夫人上龙舟摇回北海。才登上南岸,只见中门使段达俯伏在地,手里捧着几道表文奏道:“边防有紧急表章,臣不敢耽搁,谨请万岁定夺。”炀帝笑着说道:“当今四海承平,万方朝贡,有什么紧急事情,要这么大惊小怪!”就叫人取上来看。左右慌忙先将第一道献上。炀帝拆开一看,上写道:“为边报事:弘化郡以至关右一带地方,连年荒旱,盗贼蜂起,郡县不能抵御。请万岁早发良将,剿捕安民。”炀帝说道:“天下如此太平,怎么还有盗贼!这都是郡县官员假捏虚情,后来平复了好冒功请赏。”萧后说道:“这样的事,虽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陛下派一员能将去剿捕就行了。”炀帝取第二道表文来看,却是吏、兵二部“为推补事:关右一十三郡盗贼生发,郡县告请良将。臣等共同推举卫尉少卿李渊,此人才略兼备,善于用兵,可以任命他为弘化郡留守,领兵剿捕盗贼,请圣上定夺”。炀帝看了,就批旨道:“李渊既然有才略,就任命为弘化郡留守,总督关右一十三郡兵马,剿除盗贼,安顿民生,立功以后另行升赏,该部知道。”炀帝批完,就发给段达。因为是边防紧急事务,段达不敢耽搁,当时就命令跟随人员传给吏、兵二部去了。
炀帝才批完,猛然想起李渊,当初伐陈时,他坚决杀了张丽华,一点都不给自己面子。况且此人是陇西人,又姓李,恐怕应了天文与谶语,怎么能给他兵权?炀帝心中犹豫不决,想要追回成命,可是圣旨已经批了;想要改任一人,一时又没有良将。也是天意有定,炀帝正踌躇未决,段达忽又献上一道表来。炀帝慢慢地展开一看,却是长安令献美人的奏疏。炀帝见了,心里一高兴,就连李渊的事情都忘记了。就问段达:“既然是献美人,美人又在哪里?”段达奏道:“美人现在西苑外,没有圣旨,不敢擅自进入。”炀帝立即传旨宣她进来。一会儿,那美人进了西苑。那美人见了炀帝与萧后,慌忙轻折纤腰,低垂素脸,俯伏在地。炀帝将那美人仔细一看,真是长得娇怯怯一团俊俏,软温温无限驻骚,比那些脂唇粉面,大不相同。有诗为证:
浣雪蒸霞骨欲仙,况当十五正芳年。
画眉窗下骄新月,掠鬓风前斗晚烟。
桃露不堪争半笑,梨云何敢压双肩。
更余一种憨呆态,销尽人魂实可怜。
炀帝见那女子长得十分娇媚,满心欢喜,就亲自用手将她扶起,问道:“你今年十几岁?叫什名字?”那美人答道:“妾姓袁,小名叫做宝儿,今年才一十五岁。妾家父母听说万岁选御车女,所以将贱妾献上,望圣恩收录。”炀帝笑着说道:“放心,放心!决不退回。”就同萧后带着宝儿,直接来到十六院。众夫人见炀帝新收了宝儿,慌忙摆酒宴来祝贺。大家又吃了半夜,单送萧后一人回宫。炀帝就留在院中和宝儿一起睡了。原来宝儿年纪幼小,还不谙风情,与炀帝办事,经不起蜂揉蝶采,做尽了百般娇怯。炀帝满心畅快,愈加怜惜。第二天起来,就赐她为美人。从此以后,炀帝行住坐卧,都带袁宝儿在旁边伺候,倒有十分宠幸。宝儿却没有一点恃宠的意思,整天只是憨憨的耍笑,也不骄人,也不作态,炀帝更加爱她。就是十六院夫人,也都喜欢她温柔的样子。炀帝又叫乐人教她歌舞吹唱,她也非常聪明,一教便知,一学就会。没过多久,无论是唱歌还是跳舞,比众美人更觉得有几分轻扬婉转。
御苑东风丽,吹春满碧流。
红移花覆岸,绿压柳垂舟。
树影依山殿,莺声度水楼。
今朝天气好,宜向五湖游。
又云:
君王行乐处,别自有芳菲。
禁鸟啼如笑,宫花堕欲飞。
寒添新酿酒,暖试薄罗衣。
敕赐教歌舞,留春不放归。
又云:
宫中三二月,景物百般新。
娇鸟天然曲,佳人自在春。
水波青荡漾,山色紫嶙峋。
闻道过湖去,龙舟箫鼓陈。
炀帝与萧后、众夫人在龙舟中把帘幕卷起,仔细地赏玩那些美丽的山水。又叫新选来的美人来唱歌跳舞,欢欢笑笑,非常热闹。不多时,早游过了北海,到了三座神山脚下,大家一同登岸。正准备上山,忽然听见水波中有跳跃的水声响亮,大家一齐回头观看,只见海中心一条大鱼正翻波游来。起初还在中间盘旋,后来渐渐逼近岸边。炀帝见那鱼有些古怪,就不再上山,转身同萧后走回海边来看。那鱼见了炀帝,就像认识得一般,也不逃避,也不沉入,只管在岸边水面上游来游去。炀帝定睛细看,原来是一个大鲤鱼,有一丈四五尺长短,浑身锦鳞金甲,在日光的照耀之下,散发出无数金星。
炀帝见那鱼长相有些奇异,又长又大,心中十分惊讶。又见它游来游去,不肯沉入水中,又是个鲤鱼,与“李”字同音,心里着实不痛快。大家看了半天,忽然狄夫人用手指着说道:“陛下看那鱼额上隐隐像有一个红字。”炀帝再仔细一看,只见那鱼额上,是朱红写的一个“角”字,偏在半边。炀帝看了又看,忽然想起了什么,说道:“原来就是那条鱼。”萧后急忙问道:“这是什么鱼?”炀帝说道:“御妻记不得了?朕以前曾和杨素在太液池钓鱼,有一个洛水渔人,拿一尾金色鲤鱼来献。朕见它有些奇相,就放在池中。后来虞世基开凿北海,要引入活水,就和太液池联通了。不知它什么时候来到了北海,养得这么大了!”萧后说道:“陛下怎么认得?”炀帝说道:“朕把它放进太液池的时候,曾用朱笔在它额头上题下‘解生’二字在。现在‘生’字已经消失了,只有‘解’字半边一个‘角’字在上面,肯定是它。”萧后说道:“鲤鱼有角,一定不是凡物!陛下不可不知。”炀帝笑着说道:“朕为天子,怎能不知?联要展屠龙之手,除此心腹之患,让御妻看看。”炀帝说完,就叫近侍把弓箭拿来。近侍们忙到蓬莱山餐霞殿中,取了一张气胎雕弓,几支红色羽箭,递给炀帝。炀帝接弓在手,引箭当弦,展起袍袖,瞅准了那鱼肚腹之上,“飕”的一声,放了一箭。说时迟,行时快,箭刚刚发出去,忽然水面上卷起一阵风来,刮得海中波浪滔天,就像有几百万鱼龙在波中踊跃的模样。浪头的水沫直喷上岸来,把炀帝与萧后、众夫人的衣裳全部打湿。吓得众人一个个都魂飞魄散,往后倒退。正是:
天生神物不寻常,弓箭如何得中伤。
好笑君王不思忖,翻叫波浪溅衣裳。
炀帝被风浪扑面卷来,吓了一跳,站立不稳,慌忙与萧后、众夫人进入殿中躲避。炀帝说道:“这鱼虽然很大,不过还是一条鲤鱼,又没有成龙,怎么能作这么大的风浪?”萧后说道:“这鱼虽然没有成龙,一定是个龙种,决非池中之物。”炀帝说道:“朕刚才箭刚刚发出去,风浪就起来了,也不知射没射着?萧后说道:“如果是射着,决不可能起这样的风浪。”炀帝说道:“先前杨素曾劝朕杀了它,避免以后有风雷之患,朕没有听,没想到今日果然应了他的话。”众夫人说道:“纵然是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何足介意!”大家又谈论了办天,波浪方才平息。
炀帝经这一吓,也没有兴趣上山游玩了,又同萧后、众夫人上龙舟摇回北海。才登上南岸,只见中门使段达俯伏在地,手里捧着几道表文奏道:“边防有紧急表章,臣不敢耽搁,谨请万岁定夺。”炀帝笑着说道:“当今四海承平,万方朝贡,有什么紧急事情,要这么大惊小怪!”就叫人取上来看。左右慌忙先将第一道献上。炀帝拆开一看,上写道:“为边报事:弘化郡以至关右一带地方,连年荒旱,盗贼蜂起,郡县不能抵御。请万岁早发良将,剿捕安民。”炀帝说道:“天下如此太平,怎么还有盗贼!这都是郡县官员假捏虚情,后来平复了好冒功请赏。”萧后说道:“这样的事,虽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陛下派一员能将去剿捕就行了。”炀帝取第二道表文来看,却是吏、兵二部“为推补事:关右一十三郡盗贼生发,郡县告请良将。臣等共同推举卫尉少卿李渊,此人才略兼备,善于用兵,可以任命他为弘化郡留守,领兵剿捕盗贼,请圣上定夺”。炀帝看了,就批旨道:“李渊既然有才略,就任命为弘化郡留守,总督关右一十三郡兵马,剿除盗贼,安顿民生,立功以后另行升赏,该部知道。”炀帝批完,就发给段达。因为是边防紧急事务,段达不敢耽搁,当时就命令跟随人员传给吏、兵二部去了。
炀帝才批完,猛然想起李渊,当初伐陈时,他坚决杀了张丽华,一点都不给自己面子。况且此人是陇西人,又姓李,恐怕应了天文与谶语,怎么能给他兵权?炀帝心中犹豫不决,想要追回成命,可是圣旨已经批了;想要改任一人,一时又没有良将。也是天意有定,炀帝正踌躇未决,段达忽又献上一道表来。炀帝慢慢地展开一看,却是长安令献美人的奏疏。炀帝见了,心里一高兴,就连李渊的事情都忘记了。就问段达:“既然是献美人,美人又在哪里?”段达奏道:“美人现在西苑外,没有圣旨,不敢擅自进入。”炀帝立即传旨宣她进来。一会儿,那美人进了西苑。那美人见了炀帝与萧后,慌忙轻折纤腰,低垂素脸,俯伏在地。炀帝将那美人仔细一看,真是长得娇怯怯一团俊俏,软温温无限驻骚,比那些脂唇粉面,大不相同。有诗为证:
浣雪蒸霞骨欲仙,况当十五正芳年。
画眉窗下骄新月,掠鬓风前斗晚烟。
桃露不堪争半笑,梨云何敢压双肩。
更余一种憨呆态,销尽人魂实可怜。
炀帝见那女子长得十分娇媚,满心欢喜,就亲自用手将她扶起,问道:“你今年十几岁?叫什名字?”那美人答道:“妾姓袁,小名叫做宝儿,今年才一十五岁。妾家父母听说万岁选御车女,所以将贱妾献上,望圣恩收录。”炀帝笑着说道:“放心,放心!决不退回。”就同萧后带着宝儿,直接来到十六院。众夫人见炀帝新收了宝儿,慌忙摆酒宴来祝贺。大家又吃了半夜,单送萧后一人回宫。炀帝就留在院中和宝儿一起睡了。原来宝儿年纪幼小,还不谙风情,与炀帝办事,经不起蜂揉蝶采,做尽了百般娇怯。炀帝满心畅快,愈加怜惜。第二天起来,就赐她为美人。从此以后,炀帝行住坐卧,都带袁宝儿在旁边伺候,倒有十分宠幸。宝儿却没有一点恃宠的意思,整天只是憨憨的耍笑,也不骄人,也不作态,炀帝更加爱她。就是十六院夫人,也都喜欢她温柔的样子。炀帝又叫乐人教她歌舞吹唱,她也非常聪明,一教便知,一学就会。没过多久,无论是唱歌还是跳舞,比众美人更觉得有几分轻扬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