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义无反顾
当看到孟珙那封八百里加急信报上写的“蒙宗王口温不花亲自督师马步军统计三十余万南下襄阳,待到陛下看到奏报的时候,襄阳烽火已起”这句话的时候,赵昀眼前不禁一黑。也亏得身边侍立的董宋臣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赵昀,不然怕是赵昀就要直接从那高高的龙椅上直接栽下来了。
殿中群臣看到赵昀如此,短暂的愣神之后,顿时慌做一团,有大嚷叫太医的,有哭喊叫圣上的,有匍匐在地高呼万岁的,真正的众生相。不管群臣心中到底是真的难过还是因为别的一些原因,至少这一刻大多数人脸上的焦急却都是真的。
没有人敢想像,如果这个时候赵昀真的没了,大宋朝会进入一种什么样的模式。
“行了,别嚎了,朕没事。”
挥手摒退董宋臣,赵昀有气无力的道。随即将手中的信报递给董宋臣,示意董宋臣拿下去给殿中群臣传阅。赵昀自己扶着额头,不再多言。
很快,孟珙上呈的八百里加急信报已经在朝中几个重臣手中传了个遍。随着越来越多的臣工看完信报,太和殿内再次陷入一片嘈杂,这噪杂中带着些许说不清道不明的惶恐。
史嵩之等人虽然没有跟那些年轻人一般,可是脸上的肃穆之色却也表明他们此刻心情的沉重。
“够了!”
坐在龙椅上的赵昀看着下方慌作一团的群臣,怒从心起陡然爆喝道。蒙古人还没有来,还没有打败孟珙,还没有过江,就将这些人吓成这样,要是蒙古人真的来了,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依为国之柱石?
殿中群臣很少见到赵昀如此暴怒,无不静若寒蝉。
“枢密院即刻推演襄阳之战,提调大军做好支援孟珙的准备。”赵昀原本还想着问问殿中群臣的意见,可是殿中群臣的态度让他深深的怀疑,让这些从没有见过蒙古人就已经被吓的没了胆子的大臣们来议这件事,怕是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漫长倒还不怕,就怕漫长还没有一个结果,然后即便是出了结果,这个结果也不是他想看到的、
可以说,至少就目前来看,有了襄阳之战等一连串的胜利之后,还算年轻的赵昀还没有熄灭那点仅剩的好战之心,将两都从蒙古人手中拿回来,完成百余年来四代皇帝都没有完成的伟爷青史上留下贤名,赵昀还一直抱着点儿那么一丝丝的希望。
距离端平入洛之战过去了两年多,两年的时间,让赵昀心中的抑郁和不甘并没有减少多少,而是在一日日的增加着。原本的历史上,赵昀也是在孟珙历次出战始终没有任何战果反而徒耗国库钱粮再加上爱妃离世、膝下无子的打击,而大宋朝又实在是人才凋零,又有丁大全、贾似道这样的人,才会得过且过。
至少如今的赵昀,骨子中还是那么一点儿血性,亦或是成就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功勋的人。
当然,又有哪个皇帝不是想做一个好皇帝?
“孟珙所言,犒军一事,让似道回……诸位卿家以为该如何?是该让似道回来,还是继续前往襄阳?”赵昀原本是打算将这件事也决定了,不过话到一半似乎想起了什么,又将话锋一转询问起殿中群臣来。
去不去犒军的利弊赵昀很清楚,他想看看朝中有多少人是真的为他这个皇帝着想,同时心中也另外有了决定,他也想看看贾似道会作何选择。
如果贾似道真的是也选择了折返临安,那么……那么又该如何?失望不用?还是装做什么都不知道?要是贾似道真的去了襄阳,有个意外……三长两短什么的,赵昀已经不敢往下想了。
不出意料,殿中群臣很快就分成了两派。只是这两派的人选,更是让赵昀意外不已。
支持让贾似道打道回府的,竟然是李鸣复、袁甫等人,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等到贾似道赶到襄阳去的时候,怕是口温不花早就大军围城了,孟珙等人必然要分兵来接贾似道进城,而口温不花显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天赐良机!这对襄阳城的防守不利。
而作为贾似道盟友的史嵩之、谢举伯等人则是坚定了支持让贾似道继续前往襄阳犒军,理由也很充分。既然大战将起,贾似道这犒军大使代表的就是皇帝,这个时候前往襄阳城,对守卫襄阳城的数十万宋军兵卒士气的激励自然不言而喻,而且若是贾似道半道而归,必然将打击士气。
这两个理由,恰好就是贾似道自己分析的东西。
两方人马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又是争的不可开交。当然,作为首脑的史嵩之和李鸣复、袁甫等人自然是不用赤膊上阵的,他们下面大把的人马来为他们引经据典的打击对方。
“肃静!”
董宋臣看着赵昀脸上越来越明显的不耐之色,开口尖声道。
从心底而言,董宋臣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襄阳很危险,贾似道自然是要回来的。不过看皇帝的意思,显然是有别的思量,不过这个消息要赶紧告诉贵妃娘娘才对。
“似道是犒军还是折返临安,诸位卿家就不要再争了,此事让似道自己做决定吧。传旨命余卿即刻回朝接任左丞相,枢密院即刻推演襄阳之战,晚上朕要看到奏报。此事,严禁私自传扬,违者重惩!”
赵昀有些意兴阑珊,说完这些话就丢下一众群臣头也不回的离去。
“臣等恭送圣上!”
史嵩之等人,齐齐躬身高呼。
待到赵昀离去,乔行简避开凑上来的一干官吏,率先离开。
这一次他的请辞,结果很意外,也属他的损失最大。
……
朝廷询问的公文赶上贾似道的时候,又已经过了三天了,而这个时候贾似道已经过了安庆府,到了蕲州府了。其实贾似道的这个态度,已经足够表明他的选择了,那就是继续前往襄阳城犒军。
贾似道自认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也不是一个无私的人。可是他却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朝廷的信使离去的时候,除了带回贾似道陈情的奏表之外,还有一封贾似道给赵昀的密信。然后,贾似道就催动大队人马加紧赶往襄阳城。
而这个时候的襄阳城,却已经是战火密布,陷入一片刀光剑影中。
殿中群臣看到赵昀如此,短暂的愣神之后,顿时慌做一团,有大嚷叫太医的,有哭喊叫圣上的,有匍匐在地高呼万岁的,真正的众生相。不管群臣心中到底是真的难过还是因为别的一些原因,至少这一刻大多数人脸上的焦急却都是真的。
没有人敢想像,如果这个时候赵昀真的没了,大宋朝会进入一种什么样的模式。
“行了,别嚎了,朕没事。”
挥手摒退董宋臣,赵昀有气无力的道。随即将手中的信报递给董宋臣,示意董宋臣拿下去给殿中群臣传阅。赵昀自己扶着额头,不再多言。
很快,孟珙上呈的八百里加急信报已经在朝中几个重臣手中传了个遍。随着越来越多的臣工看完信报,太和殿内再次陷入一片嘈杂,这噪杂中带着些许说不清道不明的惶恐。
史嵩之等人虽然没有跟那些年轻人一般,可是脸上的肃穆之色却也表明他们此刻心情的沉重。
“够了!”
坐在龙椅上的赵昀看着下方慌作一团的群臣,怒从心起陡然爆喝道。蒙古人还没有来,还没有打败孟珙,还没有过江,就将这些人吓成这样,要是蒙古人真的来了,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依为国之柱石?
殿中群臣很少见到赵昀如此暴怒,无不静若寒蝉。
“枢密院即刻推演襄阳之战,提调大军做好支援孟珙的准备。”赵昀原本还想着问问殿中群臣的意见,可是殿中群臣的态度让他深深的怀疑,让这些从没有见过蒙古人就已经被吓的没了胆子的大臣们来议这件事,怕是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漫长倒还不怕,就怕漫长还没有一个结果,然后即便是出了结果,这个结果也不是他想看到的、
可以说,至少就目前来看,有了襄阳之战等一连串的胜利之后,还算年轻的赵昀还没有熄灭那点仅剩的好战之心,将两都从蒙古人手中拿回来,完成百余年来四代皇帝都没有完成的伟爷青史上留下贤名,赵昀还一直抱着点儿那么一丝丝的希望。
距离端平入洛之战过去了两年多,两年的时间,让赵昀心中的抑郁和不甘并没有减少多少,而是在一日日的增加着。原本的历史上,赵昀也是在孟珙历次出战始终没有任何战果反而徒耗国库钱粮再加上爱妃离世、膝下无子的打击,而大宋朝又实在是人才凋零,又有丁大全、贾似道这样的人,才会得过且过。
至少如今的赵昀,骨子中还是那么一点儿血性,亦或是成就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功勋的人。
当然,又有哪个皇帝不是想做一个好皇帝?
“孟珙所言,犒军一事,让似道回……诸位卿家以为该如何?是该让似道回来,还是继续前往襄阳?”赵昀原本是打算将这件事也决定了,不过话到一半似乎想起了什么,又将话锋一转询问起殿中群臣来。
去不去犒军的利弊赵昀很清楚,他想看看朝中有多少人是真的为他这个皇帝着想,同时心中也另外有了决定,他也想看看贾似道会作何选择。
如果贾似道真的是也选择了折返临安,那么……那么又该如何?失望不用?还是装做什么都不知道?要是贾似道真的去了襄阳,有个意外……三长两短什么的,赵昀已经不敢往下想了。
不出意料,殿中群臣很快就分成了两派。只是这两派的人选,更是让赵昀意外不已。
支持让贾似道打道回府的,竟然是李鸣复、袁甫等人,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等到贾似道赶到襄阳去的时候,怕是口温不花早就大军围城了,孟珙等人必然要分兵来接贾似道进城,而口温不花显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天赐良机!这对襄阳城的防守不利。
而作为贾似道盟友的史嵩之、谢举伯等人则是坚定了支持让贾似道继续前往襄阳犒军,理由也很充分。既然大战将起,贾似道这犒军大使代表的就是皇帝,这个时候前往襄阳城,对守卫襄阳城的数十万宋军兵卒士气的激励自然不言而喻,而且若是贾似道半道而归,必然将打击士气。
这两个理由,恰好就是贾似道自己分析的东西。
两方人马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又是争的不可开交。当然,作为首脑的史嵩之和李鸣复、袁甫等人自然是不用赤膊上阵的,他们下面大把的人马来为他们引经据典的打击对方。
“肃静!”
董宋臣看着赵昀脸上越来越明显的不耐之色,开口尖声道。
从心底而言,董宋臣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襄阳很危险,贾似道自然是要回来的。不过看皇帝的意思,显然是有别的思量,不过这个消息要赶紧告诉贵妃娘娘才对。
“似道是犒军还是折返临安,诸位卿家就不要再争了,此事让似道自己做决定吧。传旨命余卿即刻回朝接任左丞相,枢密院即刻推演襄阳之战,晚上朕要看到奏报。此事,严禁私自传扬,违者重惩!”
赵昀有些意兴阑珊,说完这些话就丢下一众群臣头也不回的离去。
“臣等恭送圣上!”
史嵩之等人,齐齐躬身高呼。
待到赵昀离去,乔行简避开凑上来的一干官吏,率先离开。
这一次他的请辞,结果很意外,也属他的损失最大。
……
朝廷询问的公文赶上贾似道的时候,又已经过了三天了,而这个时候贾似道已经过了安庆府,到了蕲州府了。其实贾似道的这个态度,已经足够表明他的选择了,那就是继续前往襄阳城犒军。
贾似道自认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也不是一个无私的人。可是他却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朝廷的信使离去的时候,除了带回贾似道陈情的奏表之外,还有一封贾似道给赵昀的密信。然后,贾似道就催动大队人马加紧赶往襄阳城。
而这个时候的襄阳城,却已经是战火密布,陷入一片刀光剑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