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水墨画上的黑点是谁呢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一个凄惨的故事,老孙头硬是把它讲成了一杯隔夜的白开水。
不过,听老孙头故事的人还是把故事听懂了,而且知道了故事的女主人公就是后山老王家的小女儿王薇。
把事实当成故事讲,一定意义上抹杀了真相的残酷性。
老孙头,不是小说的作者,而只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
他只是一个事实的讲述者,而我却把这个事实改编成了一个故事梗概,这样的话,降低了悲惨的浓度,我的心里会好受一些。
不过,听老孙头讲完后,心里最不好受的不是方圃,而是小云的妈妈。她的眼圈都红了。
小云还在懵懂阶段,不知道爷爷平静而略带调侃的叙述里夹杂着多少悲剧的成分。
在读研究生以前,对于悲剧,我没有一个很简单很明确的认识,直到读到鲁迅先生的原话: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
别的文艺批评理论家,特别是国外的一些人的评论相比鲁迅先生的解释不知道要多多少,但是说实话,随着这些年的世事沉浮,我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唯有鲁迅先生的这句经典解释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扎根了。
我知道只要有愚昧存在一天。只要有不公存在一天,只要有卑微的小我存在一天,悲剧迟早都会上演。
到时候,我们大家会成为鲁迅先生笔下麻木的看客,而我们自己却有意无意地成为了悲剧的制造者或者受害者。
只要悲剧存在,人性就会受到伤害。
现在,在老孙头的周围就有这样的看客,甚至就连老孙头自己也只不过是一声叹息后就复归于平静了。
别人家的事情听过,说过,哭过。笑过。跟自己又有多大的关系呢?
老孙头的老婆就已经准备着收拾坐凳,回屋里去了。她的心里或许在想,这样的事情有什么稀奇的呢?
女孩子的命本来就不是自己的!
孙庆,还没有结过婚。没有身为父母的感觉。再加上男人的心本来就粗一些。听过也就一切都过了。
方圃虽然跟孙庆一样,没有结过婚,更别想什么为人父母的感觉了。
但是。他的心却被刺痛了。他在愤慨之约之后眼前突然一亮,这不就是最好的深度报道的材料吗?
那个丝网的记者不是很想挖掘第一手的材料吗?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
想到这里他想到了吴小淘。
可是自己一句话,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就把人家给帕斯了,而且摊开双手以后,手上还是干净的,没有沾染一滴鲜血。
他就像一个高明的猎杀者——猛兽中的猛兽一样,看见猎物,直接出手,扼住对方的喉咙,瞬间就让对方毙命。
干净利落得像是一阵凛冽的寒风,寒风过后是淋漓的鲜血。
而自己却是毫发无损。
想到这里,方圃沉重地低下了自己的头,好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他以前在中学的课本上只读到过鲁迅的礼教杀人,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偏见杀起人来更是疯狂——颠覆人性的疯狂!
小云的母亲拼命地咬着自己的舌头,不想让自己的眼泪流下来。
一时间,大家谁也不说什么了。
觉得没有多大意思的已经早就去了屋里去休息了,听过也就听过的其实跟没有听没有多大的区别。
只有听后感到剧痛的才算是真正听得了,别看老孙头没有说透彻。
一个老式的农民,对他的要求还能够有多高呢?
第二天,仿佛照样早早地起来,吃好饭后带着小云去草堂上课劳作。
上课的时候,他看着孩子们翻烂的书本,心里真的不是滋味。
这个年龄的孩子要是投胎在城市的话,大概正穿着干净的校服,从名牌书包里掏出进口的文具在崭新的本子上记下老师新讲的知识,偶尔还会把左手举起来,问一个听不懂的问题。
可是看看自己身边的这群孩子,别说名牌文具,就连一本像样的课本都没有。这些书还是方圃跨越了几千里,从sh带到这里的。
很多孩子的书本都毛得像蒲公英的种子了,稍不留神,就呼呼地飞走了。
在书本这个问题上,楚荆曾经征求过方圃的意见,问他是不是给他邮寄一些。
但是,方圃拒绝了。
虽然他觉得暂时的决定可能对不起孩子们,但是他本身不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吗?
他可以把以前老师教自己的很多东西再反刍给孩子们,也可以把这些年的经历编成一步厚厚的人生大辞典随时跟孩子们翻阅。
只要一个老师有思想,有头脑,教材有没有,根本就不重要。
下课的时候,方圃把孩子们带到后面的山坡上,这里有孩子们自己的责任田。
方圃像是一个极有经验的老农,给每一块责任田打着分数。
审视完每一块地后,方圃习惯性地站在坡度比较缓和的一块空地上眺望着远处浩渺的苍穹。
视线中出现了一群群南飞的大雁。大雁让人们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们会排成整齐的人字形队列。远远看去像是人的上半身一样,飘飘忽忽地翱翔在高远的天空。
快看,大雁!
不知道谁兴奋地大喊了一声。
快看,还有小雁呢!
大家再次把目光聚集到云巅之上。
是啊,前面是三个大的人字形队伍,后面是两个小的人字形队伍。小的跟大的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且这个距离是始终一致的。
山里的孩子对大雁是不会陌生的,但是对于方圃来讲,小的时候一样的不陌生,只是后来自己离开家乡后,就对大雁很陌生了,因为他的时间很多都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
天天坐在办公室的人,有几个还能够看见大雁呢?哪怕有幸看到,所见的也只是片红只爪。
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遮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很多天空中的美景都遮蔽住了。
想到这里,方圃的心里顿时升起别样的想法。
假如说科技的进步是要带给人这些的话,那还是让它走开的好。任何屏蔽人的眼光的障碍都是多余的。
还天空一片纯净悠闲的白云,还天空中自有翱翔的飞鸟,也还给人类一个丰富的想象。
猛一低头,看见了远处那棵高大的桑树,想起了那个桑树下发生的一切,他加快了脚步向着那里走去。
他也搞不清自己为什么有那么的感觉,冥冥之中仿佛有一只手在牵引着他,就像芷楠跟他讲过的一个梦中的那样。
在梦中,他牵引的是芷楠,而在此刻,在这里,是另一个人在牵引着他。
他不知道到底会发生什么,到底会有谁来。
第六感觉告诉他,他应该往那里走。
走吧,一直走下去,不要回头。
他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部ri本电影《追捕》里的一个镜头:杜秋,跳啊,跳啊!一直往前走,不要回头。
方圃一时间觉得自己的脚步轻快了很多。双拐几乎成为了一个多余的摆设,他真想一甩手,把拐扔到一边去。
但是,他深知这样做的风险指数实在是太高了。
过了没有多久,他来到了那棵大桑树下。他找了块平整一点儿的地方,把一只脚跟站稳。
那个时候的太阳正在头顶火辣辣地扫射着大地上的一切。
天空中的云白得刺眼。
空中没有一只鸟儿飞过。
一切都静得让人的心想打个盹。
就在这个时候,在后山那个方向的山道上,远远地走过来一个人。远远看去,就像是水墨画上的一个小黑点。
ps: 老孙头讲的故事实在是太像一杯白开水了。
但是,一个老农口中的故事想让它精彩也是很难的。
暂时对不住我的读者朋友了,好在在以后的章节中我几乎会对此故事加以艺术化的处理,就让才女芷楠来改写一下吧。
相信芷楠的文笔不会让我们大家失望的。
不过,老孙讲的这个故事对方圃的触动很大,他想到了丝网,想到了吴小淘。
上课劳作之余,方圃来到了那棵曾经的大桑树下,他在等待什么呢?
他的等待有希望吗?
远远走来的那个人到底是谁呢?
精彩继续,静待下一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一个凄惨的故事,老孙头硬是把它讲成了一杯隔夜的白开水。
不过,听老孙头故事的人还是把故事听懂了,而且知道了故事的女主人公就是后山老王家的小女儿王薇。
把事实当成故事讲,一定意义上抹杀了真相的残酷性。
老孙头,不是小说的作者,而只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
他只是一个事实的讲述者,而我却把这个事实改编成了一个故事梗概,这样的话,降低了悲惨的浓度,我的心里会好受一些。
不过,听老孙头讲完后,心里最不好受的不是方圃,而是小云的妈妈。她的眼圈都红了。
小云还在懵懂阶段,不知道爷爷平静而略带调侃的叙述里夹杂着多少悲剧的成分。
在读研究生以前,对于悲剧,我没有一个很简单很明确的认识,直到读到鲁迅先生的原话: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
别的文艺批评理论家,特别是国外的一些人的评论相比鲁迅先生的解释不知道要多多少,但是说实话,随着这些年的世事沉浮,我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唯有鲁迅先生的这句经典解释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扎根了。
我知道只要有愚昧存在一天。只要有不公存在一天,只要有卑微的小我存在一天,悲剧迟早都会上演。
到时候,我们大家会成为鲁迅先生笔下麻木的看客,而我们自己却有意无意地成为了悲剧的制造者或者受害者。
只要悲剧存在,人性就会受到伤害。
现在,在老孙头的周围就有这样的看客,甚至就连老孙头自己也只不过是一声叹息后就复归于平静了。
别人家的事情听过,说过,哭过。笑过。跟自己又有多大的关系呢?
老孙头的老婆就已经准备着收拾坐凳,回屋里去了。她的心里或许在想,这样的事情有什么稀奇的呢?
女孩子的命本来就不是自己的!
孙庆,还没有结过婚。没有身为父母的感觉。再加上男人的心本来就粗一些。听过也就一切都过了。
方圃虽然跟孙庆一样,没有结过婚,更别想什么为人父母的感觉了。
但是。他的心却被刺痛了。他在愤慨之约之后眼前突然一亮,这不就是最好的深度报道的材料吗?
那个丝网的记者不是很想挖掘第一手的材料吗?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
想到这里他想到了吴小淘。
可是自己一句话,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就把人家给帕斯了,而且摊开双手以后,手上还是干净的,没有沾染一滴鲜血。
他就像一个高明的猎杀者——猛兽中的猛兽一样,看见猎物,直接出手,扼住对方的喉咙,瞬间就让对方毙命。
干净利落得像是一阵凛冽的寒风,寒风过后是淋漓的鲜血。
而自己却是毫发无损。
想到这里,方圃沉重地低下了自己的头,好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他以前在中学的课本上只读到过鲁迅的礼教杀人,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偏见杀起人来更是疯狂——颠覆人性的疯狂!
小云的母亲拼命地咬着自己的舌头,不想让自己的眼泪流下来。
一时间,大家谁也不说什么了。
觉得没有多大意思的已经早就去了屋里去休息了,听过也就听过的其实跟没有听没有多大的区别。
只有听后感到剧痛的才算是真正听得了,别看老孙头没有说透彻。
一个老式的农民,对他的要求还能够有多高呢?
第二天,仿佛照样早早地起来,吃好饭后带着小云去草堂上课劳作。
上课的时候,他看着孩子们翻烂的书本,心里真的不是滋味。
这个年龄的孩子要是投胎在城市的话,大概正穿着干净的校服,从名牌书包里掏出进口的文具在崭新的本子上记下老师新讲的知识,偶尔还会把左手举起来,问一个听不懂的问题。
可是看看自己身边的这群孩子,别说名牌文具,就连一本像样的课本都没有。这些书还是方圃跨越了几千里,从sh带到这里的。
很多孩子的书本都毛得像蒲公英的种子了,稍不留神,就呼呼地飞走了。
在书本这个问题上,楚荆曾经征求过方圃的意见,问他是不是给他邮寄一些。
但是,方圃拒绝了。
虽然他觉得暂时的决定可能对不起孩子们,但是他本身不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吗?
他可以把以前老师教自己的很多东西再反刍给孩子们,也可以把这些年的经历编成一步厚厚的人生大辞典随时跟孩子们翻阅。
只要一个老师有思想,有头脑,教材有没有,根本就不重要。
下课的时候,方圃把孩子们带到后面的山坡上,这里有孩子们自己的责任田。
方圃像是一个极有经验的老农,给每一块责任田打着分数。
审视完每一块地后,方圃习惯性地站在坡度比较缓和的一块空地上眺望着远处浩渺的苍穹。
视线中出现了一群群南飞的大雁。大雁让人们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们会排成整齐的人字形队列。远远看去像是人的上半身一样,飘飘忽忽地翱翔在高远的天空。
快看,大雁!
不知道谁兴奋地大喊了一声。
快看,还有小雁呢!
大家再次把目光聚集到云巅之上。
是啊,前面是三个大的人字形队伍,后面是两个小的人字形队伍。小的跟大的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且这个距离是始终一致的。
山里的孩子对大雁是不会陌生的,但是对于方圃来讲,小的时候一样的不陌生,只是后来自己离开家乡后,就对大雁很陌生了,因为他的时间很多都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
天天坐在办公室的人,有几个还能够看见大雁呢?哪怕有幸看到,所见的也只是片红只爪。
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遮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很多天空中的美景都遮蔽住了。
想到这里,方圃的心里顿时升起别样的想法。
假如说科技的进步是要带给人这些的话,那还是让它走开的好。任何屏蔽人的眼光的障碍都是多余的。
还天空一片纯净悠闲的白云,还天空中自有翱翔的飞鸟,也还给人类一个丰富的想象。
猛一低头,看见了远处那棵高大的桑树,想起了那个桑树下发生的一切,他加快了脚步向着那里走去。
他也搞不清自己为什么有那么的感觉,冥冥之中仿佛有一只手在牵引着他,就像芷楠跟他讲过的一个梦中的那样。
在梦中,他牵引的是芷楠,而在此刻,在这里,是另一个人在牵引着他。
他不知道到底会发生什么,到底会有谁来。
第六感觉告诉他,他应该往那里走。
走吧,一直走下去,不要回头。
他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部ri本电影《追捕》里的一个镜头:杜秋,跳啊,跳啊!一直往前走,不要回头。
方圃一时间觉得自己的脚步轻快了很多。双拐几乎成为了一个多余的摆设,他真想一甩手,把拐扔到一边去。
但是,他深知这样做的风险指数实在是太高了。
过了没有多久,他来到了那棵大桑树下。他找了块平整一点儿的地方,把一只脚跟站稳。
那个时候的太阳正在头顶火辣辣地扫射着大地上的一切。
天空中的云白得刺眼。
空中没有一只鸟儿飞过。
一切都静得让人的心想打个盹。
就在这个时候,在后山那个方向的山道上,远远地走过来一个人。远远看去,就像是水墨画上的一个小黑点。
ps: 老孙头讲的故事实在是太像一杯白开水了。
但是,一个老农口中的故事想让它精彩也是很难的。
暂时对不住我的读者朋友了,好在在以后的章节中我几乎会对此故事加以艺术化的处理,就让才女芷楠来改写一下吧。
相信芷楠的文笔不会让我们大家失望的。
不过,老孙讲的这个故事对方圃的触动很大,他想到了丝网,想到了吴小淘。
上课劳作之余,方圃来到了那棵曾经的大桑树下,他在等待什么呢?
他的等待有希望吗?
远远走来的那个人到底是谁呢?
精彩继续,静待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