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对峙
王谢殷庾等老牌世家,历来就是与桓温处于对立面的,与近十来年才崛起的桓氏不同,这些世家在朝多年,根基深厚,枝叶繁多,桓温虽觉得如骨鲠在喉,一时之间,却很难全部将他们铲除。
如今他内外大权兼于一身,皇帝又是他亲自扶植上去的,自然正是斩除异己的最好时候。因此几乎从司马昱上位一个月开始,他便频繁对庾氏跟殷氏下手了。
皇帝讲求制衡之道,司马昱既然对将来有了忧患,便不会放任桓氏一家独大,是以对桓温的这些举措常持反对态度。毕竟权力是在桓温手上,司马昱自己能掌控的不多,唯一能做的,也不过是在批准桓温提案时尽量拖延。
桓温也感觉到了司马昱对自己不是那么言听计从了,很是恼火。不过,司马昱毕竟是挂了个皇帝的名头的,桓温即使身为大司马,言语上也得对司马昱客气恭敬。
“陛下,臣这样做,也全是为了巩固陛下皇统。若臣真对陛下有异心,当初小女百家求娶,那么多高门世家年轻俊杰臣岂会都不选,惟独将她嫁给了陛下做继室,还扶植陛下登基?”下朝以后,桓温单独求见了司马昱。
这一番话的内容虽然谦卑,语气却桀骜,言外之意,也无不是在彰显自己对司马昱的恩德。当初司马昱对桓姚神魂颠倒,那如痴如狂的样子,若非桓温怜悯他,何必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他一个半老头子,还有之前的废帝另立,若不是他在朝中一手操控,这皇位又怎么会轮得到他司马昱?
如今,司马昱对他的为政举措拖延阻挠,岂非是忘恩负义。
司马昱自然不可能和桓温正面交锋,闻言只是叹息道:“元子,来日方长,何必急在一时惹人诟病?生前事身后名,总得有所顾忌。”
桓温虽说扬言“不能流芳千古便求遗臭万年”,却始终是个好名的人。如今,各大世家明面上几乎都对桓氏十分畏惧了,王谢名流见了桓温,就算是隔得再远,也要遥拜。一些个趋炎附势的文人,也纷纷为桓温歌功颂德,几乎将他吹捧成了大圣人。
听到“身后名”几个字,他想着也不能将司马昱逼得太急,免得后世评说自己早就图谋不轨,胁迫帝王。于是便暂且作罢。
一月后,朝中有人举报司马昱的同父异母兄长司马晞谋反,紧接着,又有多人出来列举司马晞罪证。桓温上奏章请求司马昱处死司马晞,众多桓氏党羽附议。
司马晞历来与殷庾两家甚为亲厚,对桓温也态度嚣张。桓温此举,目标不仅是司马晞,谋反这两个字一旦沾上,便是大罪,牵连甚广,是以桓温对殷庾的意图也很明显了。若尚能明哲保身,殷庾两家也会选择袖手旁观,但如今,火都快烧到他们自己身上了,岂能无动于衷。
于是桓温的提议遭到了殷氏和庾氏的强烈反对,王谢二家也跟着敲边鼓,司马昱顺势就让宗正寺着手调查,暂时只是讲司马晞羁押在府上。
如此温吞的结果,如何能让桓温满足。心说,正面劝不了司马昱,便旁敲侧击吧。自古是“一句枕头风抵得过忠臣万言书”。七女桓姚放在司马昱身边,也该为桓氏出些力了。
于是逢着端午宫宴,桓温亲自去求见了皇后桓姚。
“女儿只能尽力而为,陛下他在政事上,自己有主张,我说了,他也不见得全听。”
桓姚虽说心中痛恨桓温,面上却是没有丝毫流露的。即使做了皇后,也如往日在桓府一样乖巧恭顺,这样的态度,让桓温很是满意。
得了桓姚应承,便离宫而去了。
司马昱得知桓温来找了桓姚,甚为担忧,桓温前脚一走,他便赶到了广明宫,关切地问道:“海棠儿,岳父可有为难你?”
“夫君放心,我无事。父亲他,如今无非就是让我劝说你,我应承了他就不会拿我怎样的。”说完,见司马昱皱着眉头,便又解释道,“夫君莫非以为我真要插手你的政事?不过是敷衍父亲的托辞罢了。”
司马昱摇摇头,“海棠儿多虑了,我怎会怀疑你。我只是……海棠儿,我是否真的很无能,连兄弟都保不住?”他清楚地意识到,如今他能做的也只是与桓温拖延时间,最终的结果,和桓温所提出的要求不会相差太多。这种深深的无力感让他倍感颓丧。
“尽人事听天命吧,时势如此,不怪夫君。”桓姚安慰道,“最坏的打算,也不过是我们独善其身。”
登基的半年来,司马昱常常思虑过度,连白发都多了。
“独善其身,恐怕就要落到海西公一般苟且了。海棠儿,我不能让你跟着我过那种日子。”桓姚的话,排解不了司马昱心中的忧思,废帝司马奕如今被桓温从东海王降为海西公,每日只能沉溺酒色,闭塞聪明颓废度日,以此消除桓温猜忌,保全性命。这是他的前车之鉴,他坚决不想让自己和桓姚落到那个下场。
如今这时代,夫家落魄了,娘家强迫女子与夫家和离再嫁的多的是,到时候,说不定连桓姚也会被抢走。每每想到此,他就无法不焦急。
司马晞一案,拖了三个多月,最终以桓温的胜利告终。
司马晞和他三个儿子全数被废,所有家属都被流放到蛮夷之地。这算是司马昱念着手足之情,为司马晞极力争取来的。为此,他不惜在大朝上亲手写了诏书与桓温,“若晋室国祚长久,尔当守人臣之本从诏行事;若晋室大势已去,尔便取而代之。”
众目睽睽之下,桓温看到诏书上的内容颜色大变,冷汗直流,意识到自己对司马昱逼迫太过,遂才在司马晞的处置上做了让步。
但殷氏和庾氏却没这么好运,司马昱也管不了这么宽,作为两家在朝领头人的殷涓、庾倩、庾柔等人被灭族,殷氏和庾氏一蹶不振,桓温的威势达至高峰。
不过,司马昱也让王坦之,谢安等人登上高位,再次与桓温形成抗衡之势。
桓温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的,还在司马昱那里撞到了刺头,满肚子憋火,不能公然对司马昱不敬,便找到桓姚发作,怪罪桓姚办事不得力,威胁道:“为父能让你坐上这皇后之位,也能让你被废黜,别忘了自己还姓桓!你若不想为桓氏效力,多的是人想取而代之。”
至今,桓姚的八妹还没出嫁呢。桓姚嫁给司马昱两年多还没生出一子半女,这本来就让桓温很失望了,他交代的事情她还不尽心,真让他生出了些再送人进宫取代桓姚的想法。
“女儿能力不济,确实愧不敢为皇后。父亲便送八妹进宫吧,左右这古时一家女共事一夫的也并非没有先例。”面对桓温的责骂,桓姚显得甚为软弱,流着泪如是道。
古时候姐妹共事一夫的不是没有,不过在如今却是会被人耻笑的,若桓温真这么做了,民间必然会有流言,这桓氏女是有多嫁不出去,才会把两个妙龄的女儿都嫁给司马昱这样一个老头子!
想到此,桓温打消这个念头,严厉警告了桓姚便愤然离宫而去了。
对于桓姚遭到桓温的斥骂,司马昱又是自责又是心疼,若非他手中的实权太少,桓姚身为皇后,即使桓温是她父亲,又哪里会敢对她如此不敬。加上司马晞事件中与桓温对峙的败北,让他很是颓废了几天。
“海棠儿,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这一日,他双颊泛红,目光痴痴地走进了桓姚寝室。
他身上有些许酒味,桓姚只以为他喝醉了,但他在房事上的亢奋却让她感觉到了些许不同。不过,她没有功夫去怀疑和探查,便很快被司马昱卷入了情潮。
劳累了一晚上,第二天醒来已经接近正午了,睁眼却发现司马昱还沉沉睡在她身边。
桓姚趁势悄悄为他把了脉,却发现他昨晚竟然服用了“五石散”。这东西在如今的士族中很流行,可却与毒品无异。五石散能壮阳,强健体力,让人在性|事上亢奋,并伴随着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长期服用却会导致精神恍惚,性情暴躁不能自控,发狂乃至痴呆,且会严重损伤身体元气。
司马昱历来比较注重修身养性,何时竟也沾上了这物什?
桓姚立即让人去查这“五石散”来路。
更重要的是,今天有大朝,司马昱竟然没去上朝,外头不知道要传出什么话来了。
召来司马昱的近侍一问,福山倒很是机灵,说是已经对外宣布陛下今日身体不适,大朝取消。
桓姚刚松了口气,却发现福山这对外的借口成了真,司马昱竟然当日就发起了高烧。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要去朋友那里,所以明天不能更新,要后天回来写哈。
菇凉们五一快乐!
如今他内外大权兼于一身,皇帝又是他亲自扶植上去的,自然正是斩除异己的最好时候。因此几乎从司马昱上位一个月开始,他便频繁对庾氏跟殷氏下手了。
皇帝讲求制衡之道,司马昱既然对将来有了忧患,便不会放任桓氏一家独大,是以对桓温的这些举措常持反对态度。毕竟权力是在桓温手上,司马昱自己能掌控的不多,唯一能做的,也不过是在批准桓温提案时尽量拖延。
桓温也感觉到了司马昱对自己不是那么言听计从了,很是恼火。不过,司马昱毕竟是挂了个皇帝的名头的,桓温即使身为大司马,言语上也得对司马昱客气恭敬。
“陛下,臣这样做,也全是为了巩固陛下皇统。若臣真对陛下有异心,当初小女百家求娶,那么多高门世家年轻俊杰臣岂会都不选,惟独将她嫁给了陛下做继室,还扶植陛下登基?”下朝以后,桓温单独求见了司马昱。
这一番话的内容虽然谦卑,语气却桀骜,言外之意,也无不是在彰显自己对司马昱的恩德。当初司马昱对桓姚神魂颠倒,那如痴如狂的样子,若非桓温怜悯他,何必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他一个半老头子,还有之前的废帝另立,若不是他在朝中一手操控,这皇位又怎么会轮得到他司马昱?
如今,司马昱对他的为政举措拖延阻挠,岂非是忘恩负义。
司马昱自然不可能和桓温正面交锋,闻言只是叹息道:“元子,来日方长,何必急在一时惹人诟病?生前事身后名,总得有所顾忌。”
桓温虽说扬言“不能流芳千古便求遗臭万年”,却始终是个好名的人。如今,各大世家明面上几乎都对桓氏十分畏惧了,王谢名流见了桓温,就算是隔得再远,也要遥拜。一些个趋炎附势的文人,也纷纷为桓温歌功颂德,几乎将他吹捧成了大圣人。
听到“身后名”几个字,他想着也不能将司马昱逼得太急,免得后世评说自己早就图谋不轨,胁迫帝王。于是便暂且作罢。
一月后,朝中有人举报司马昱的同父异母兄长司马晞谋反,紧接着,又有多人出来列举司马晞罪证。桓温上奏章请求司马昱处死司马晞,众多桓氏党羽附议。
司马晞历来与殷庾两家甚为亲厚,对桓温也态度嚣张。桓温此举,目标不仅是司马晞,谋反这两个字一旦沾上,便是大罪,牵连甚广,是以桓温对殷庾的意图也很明显了。若尚能明哲保身,殷庾两家也会选择袖手旁观,但如今,火都快烧到他们自己身上了,岂能无动于衷。
于是桓温的提议遭到了殷氏和庾氏的强烈反对,王谢二家也跟着敲边鼓,司马昱顺势就让宗正寺着手调查,暂时只是讲司马晞羁押在府上。
如此温吞的结果,如何能让桓温满足。心说,正面劝不了司马昱,便旁敲侧击吧。自古是“一句枕头风抵得过忠臣万言书”。七女桓姚放在司马昱身边,也该为桓氏出些力了。
于是逢着端午宫宴,桓温亲自去求见了皇后桓姚。
“女儿只能尽力而为,陛下他在政事上,自己有主张,我说了,他也不见得全听。”
桓姚虽说心中痛恨桓温,面上却是没有丝毫流露的。即使做了皇后,也如往日在桓府一样乖巧恭顺,这样的态度,让桓温很是满意。
得了桓姚应承,便离宫而去了。
司马昱得知桓温来找了桓姚,甚为担忧,桓温前脚一走,他便赶到了广明宫,关切地问道:“海棠儿,岳父可有为难你?”
“夫君放心,我无事。父亲他,如今无非就是让我劝说你,我应承了他就不会拿我怎样的。”说完,见司马昱皱着眉头,便又解释道,“夫君莫非以为我真要插手你的政事?不过是敷衍父亲的托辞罢了。”
司马昱摇摇头,“海棠儿多虑了,我怎会怀疑你。我只是……海棠儿,我是否真的很无能,连兄弟都保不住?”他清楚地意识到,如今他能做的也只是与桓温拖延时间,最终的结果,和桓温所提出的要求不会相差太多。这种深深的无力感让他倍感颓丧。
“尽人事听天命吧,时势如此,不怪夫君。”桓姚安慰道,“最坏的打算,也不过是我们独善其身。”
登基的半年来,司马昱常常思虑过度,连白发都多了。
“独善其身,恐怕就要落到海西公一般苟且了。海棠儿,我不能让你跟着我过那种日子。”桓姚的话,排解不了司马昱心中的忧思,废帝司马奕如今被桓温从东海王降为海西公,每日只能沉溺酒色,闭塞聪明颓废度日,以此消除桓温猜忌,保全性命。这是他的前车之鉴,他坚决不想让自己和桓姚落到那个下场。
如今这时代,夫家落魄了,娘家强迫女子与夫家和离再嫁的多的是,到时候,说不定连桓姚也会被抢走。每每想到此,他就无法不焦急。
司马晞一案,拖了三个多月,最终以桓温的胜利告终。
司马晞和他三个儿子全数被废,所有家属都被流放到蛮夷之地。这算是司马昱念着手足之情,为司马晞极力争取来的。为此,他不惜在大朝上亲手写了诏书与桓温,“若晋室国祚长久,尔当守人臣之本从诏行事;若晋室大势已去,尔便取而代之。”
众目睽睽之下,桓温看到诏书上的内容颜色大变,冷汗直流,意识到自己对司马昱逼迫太过,遂才在司马晞的处置上做了让步。
但殷氏和庾氏却没这么好运,司马昱也管不了这么宽,作为两家在朝领头人的殷涓、庾倩、庾柔等人被灭族,殷氏和庾氏一蹶不振,桓温的威势达至高峰。
不过,司马昱也让王坦之,谢安等人登上高位,再次与桓温形成抗衡之势。
桓温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的,还在司马昱那里撞到了刺头,满肚子憋火,不能公然对司马昱不敬,便找到桓姚发作,怪罪桓姚办事不得力,威胁道:“为父能让你坐上这皇后之位,也能让你被废黜,别忘了自己还姓桓!你若不想为桓氏效力,多的是人想取而代之。”
至今,桓姚的八妹还没出嫁呢。桓姚嫁给司马昱两年多还没生出一子半女,这本来就让桓温很失望了,他交代的事情她还不尽心,真让他生出了些再送人进宫取代桓姚的想法。
“女儿能力不济,确实愧不敢为皇后。父亲便送八妹进宫吧,左右这古时一家女共事一夫的也并非没有先例。”面对桓温的责骂,桓姚显得甚为软弱,流着泪如是道。
古时候姐妹共事一夫的不是没有,不过在如今却是会被人耻笑的,若桓温真这么做了,民间必然会有流言,这桓氏女是有多嫁不出去,才会把两个妙龄的女儿都嫁给司马昱这样一个老头子!
想到此,桓温打消这个念头,严厉警告了桓姚便愤然离宫而去了。
对于桓姚遭到桓温的斥骂,司马昱又是自责又是心疼,若非他手中的实权太少,桓姚身为皇后,即使桓温是她父亲,又哪里会敢对她如此不敬。加上司马晞事件中与桓温对峙的败北,让他很是颓废了几天。
“海棠儿,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这一日,他双颊泛红,目光痴痴地走进了桓姚寝室。
他身上有些许酒味,桓姚只以为他喝醉了,但他在房事上的亢奋却让她感觉到了些许不同。不过,她没有功夫去怀疑和探查,便很快被司马昱卷入了情潮。
劳累了一晚上,第二天醒来已经接近正午了,睁眼却发现司马昱还沉沉睡在她身边。
桓姚趁势悄悄为他把了脉,却发现他昨晚竟然服用了“五石散”。这东西在如今的士族中很流行,可却与毒品无异。五石散能壮阳,强健体力,让人在性|事上亢奋,并伴随着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长期服用却会导致精神恍惚,性情暴躁不能自控,发狂乃至痴呆,且会严重损伤身体元气。
司马昱历来比较注重修身养性,何时竟也沾上了这物什?
桓姚立即让人去查这“五石散”来路。
更重要的是,今天有大朝,司马昱竟然没去上朝,外头不知道要传出什么话来了。
召来司马昱的近侍一问,福山倒很是机灵,说是已经对外宣布陛下今日身体不适,大朝取消。
桓姚刚松了口气,却发现福山这对外的借口成了真,司马昱竟然当日就发起了高烧。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要去朋友那里,所以明天不能更新,要后天回来写哈。
菇凉们五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