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天道之下,皆1是残忍
李玄咬牙切齿了半天,再一句话不说,龙四见李玄沉默,以为他听到自己说不能训练像玄字营那样的士兵而失落,于是劝李玄说:“主上不必担心,自古以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若是主上把像锤炼孺山他们一样锤炼孺云等人,用不了几年,他们一个个都会是万人敌,到时候主上纵横驰骋,天下可去。”
李玄先是问了一声说:“孺云?”龙四说:“就是去年属下带到李家庄的孩子们。”李玄停了一会儿,感概的说:“只怕他们大多数都会葬身沙场。他们都是辽人铁骑下的孤儿,我让你去救他们时,绝没有让他们再战死沙场的想法。尤其是朔州之战后,二十五人,剩下了八个人,我实在是。。。”说完叹了口气。
龙四听他这么说,忽然脸色坚毅,沉声说道:“主上!属下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李玄看着龙四,说:“你虽自诩为属下,在我心中,却一直拿你当朋友,有什么话,你直说就是。”
龙四神色凝重,说:“主上!天道之下,皆是残忍!若无万家新坟,哪有一将功成,他们大多都是生在乱世,又逢浩劫,生死早已注定,遇见主上,也是造化,该成就功业的成就功业,该碌碌无为的湮然而去,主上何必把天命强揽在身?”
李玄听完这话,看着龙四说:“这世间生死真的是早已注定吗?”龙四重重的点了点头。李玄扭过头来,沉思片刻说:“或者,这也正是是我的宿命!”
两人正沉默间,外面有人咳嗽了一声,接着有人说:“叔父!侄儿李大智求见!”李玄收拾了下心情,对龙四说:“你先出去吧,找袁奎交接军务,其余的。。。就按你说的办。。。”龙四应了一声,转身出去。
等龙四出去,李大智走了进来,见到李玄,恭恭敬敬的站在下首,李玄看着他,因为他毕竟是钦犯身份,所有不能再叫他姓田,恐怕来日生起事端,就叫他易名为李大智。
李玄问道:“你有什么事?”李大智说:“小侄其实有些惶恐。”李玄奇怪的问道:“惶恐什么?”李大智说:“小侄来投奔叔父,尚未立寸功,便被叔父委以重任,心内实在有些惶恐。”
李玄这才知道他是担心这个,噢了一声说:“大哥既然叫你来投靠我,你必定还是有些过人之处的,何况你说你自幼学习吏术,昨天我来时,袁奎言语之间对你处理政务还颇满意,我初来这里,不依靠你们,又要依靠谁?”
李玄此时心态已经有些变化,这最后两句话已隐隐约约有拉拢示恩之意,以前的他可是万万不会做这样的事的。可是他现在心中有难于登天的大事要做,不过连他自己也奇怪的的是,这句话从他嘴中说出,竟然自然而然,没有一点不适。
李大智果然感激涕零,弯下腰说:“叔父视我为己出,我便视叔父为家父。”又说:“叔父刚来宝兴,宝兴军自赵子兴老将军阵亡之后,十室九空,百业萧条,不知道叔父准备怎样振兴宝兴军?”
李玄正要说话,忽然看见李大智虽是相问,脸上却没有一点等待答案的样子,就说道:“依你之见呢?”
果然李大智脸色一正,成竹在胸的样子,说道:“小侄自幼熟习吏学,又比叔父大人早来几日,宝兴军地域狭小,人口稀少,夹在雁门关,嘉佑镇之间,多年来一直只为两地护翼,从未担当主力。自从赵将军死后,更是举步维艰。”
李玄心中也知道李大智说的是实情,自从北伐失利,赵子兴死后,宝兴军也算的上是名存实亡。可是虽然他之前浑浑噩噩,可是自从上次从辽国见到万狼军后,心中坚信,自己能活在这世上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母亲在天之灵冥冥保佑,为了自己能为她报仇,自己若是连这都做不到,便是枉活在这世上,所以他问道:“这宝兴军是我性命所在,命中根基,你有什么办法重振宝兴,其实不光要重振,更要让宝兴军成为我们可以依仗的东西。”
李玄可能没注意自己口中语病,却不知道李大智听到这句话后眼中闪着的光。他低着头说:“叔父若有雄心壮志,小侄愿誓死追随!”说完继续接着说:“宝兴羸弱,物资匮乏,不过现在看来赵老将军的死对我们还是有一定好处的,至少我们不用面对原本盘根错节的旧的军中势力了。”
李玄点点头,李大智接着说:“国富民强,自古以来这都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大的标准,其实不论州县府衙,都是一样。但在吏学之中,在短期之内想要国富,必定民弱,想要民强,就必定国贫。叔父第一步,就是要下定决心,是先要军队壮大,还是百姓富足?”
李玄陡然听完这话,有些发愣,李大智的话让他有些不太明白。李大智见李玄面露疑惑,解释说:“军队强壮,最主要的是两件事,一是器械精良,二是兵源补给,但两者归根结底要的就是钱,这几天,我翻阅县志,因为宝兴军很少会和辽人正面冲突,所以宝兴军的军费财政全部都是由两县百姓的税收支撑,要想早早恢复宝兴军力,只有将税收提高一成,好在现在宝兴军内旧势力几乎消亡殆尽,宝兴军内唯叔父独尊,再加上依附叔父的威望前来投靠的百姓,我们可以抽取年富力壮的征召入伍,其余的只要给他们相应的土地,税收再比寻常百姓多上两成,短期之内必然能先解燃眉之急,然后聚集大笔财富,招兵买马,这样两个问题都迎刃而解。”
李玄听了之后,问道:“宝兴军本来的税收是多少?”李大智说:“五成。”李玄说:“你的意思是原来的百姓提到六成,雁门来的难民提到七成?”李大智点了点头。
李玄半晌都没有说话,陷入沉思之中。李大智说的话很有吸引力,也很有道理。强军,是他现在最想要的。可是,假如要自己这么做,这一切都值得吗?
忽然李玄抬起头来,眼神坚毅,对李大智说:“你与袁盎主薄在两县之内发出通告,所有两县原来的百姓,重新计算人头,按现有人口将多占农田交公,准许他们择优田留下。所有流民,一视同仁,每家每户按人口分配田地,编纂入籍,另外发出通告,凡边关流民,只要愿意自己开垦土地,官府一律提供帮助,准许入籍,他们的税收将会统一,一视同仁,定为。。。。”
李大智看着李玄,心中有些喜悦,这是自己这几天深思熟虑的结果,为了在叔父面前留下好印象,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幕僚,也为了自己将来的前程,而叔父看样子也很满意自己的策略。他心中暗喜,接着就听见李玄大声的说:“。。。三成!”他忽然觉得有些愕然,看着李玄。李玄说:“我虽心急,但有些事,明知是对,却不能为,有些事,明知会错,也必须为!如同救你父亲一样。”
李大智看着李玄,缓缓点了点头,说:“小侄知道了,小侄愿与叔父大人同担共苦。”
李玄先是问了一声说:“孺云?”龙四说:“就是去年属下带到李家庄的孩子们。”李玄停了一会儿,感概的说:“只怕他们大多数都会葬身沙场。他们都是辽人铁骑下的孤儿,我让你去救他们时,绝没有让他们再战死沙场的想法。尤其是朔州之战后,二十五人,剩下了八个人,我实在是。。。”说完叹了口气。
龙四听他这么说,忽然脸色坚毅,沉声说道:“主上!属下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李玄看着龙四,说:“你虽自诩为属下,在我心中,却一直拿你当朋友,有什么话,你直说就是。”
龙四神色凝重,说:“主上!天道之下,皆是残忍!若无万家新坟,哪有一将功成,他们大多都是生在乱世,又逢浩劫,生死早已注定,遇见主上,也是造化,该成就功业的成就功业,该碌碌无为的湮然而去,主上何必把天命强揽在身?”
李玄听完这话,看着龙四说:“这世间生死真的是早已注定吗?”龙四重重的点了点头。李玄扭过头来,沉思片刻说:“或者,这也正是是我的宿命!”
两人正沉默间,外面有人咳嗽了一声,接着有人说:“叔父!侄儿李大智求见!”李玄收拾了下心情,对龙四说:“你先出去吧,找袁奎交接军务,其余的。。。就按你说的办。。。”龙四应了一声,转身出去。
等龙四出去,李大智走了进来,见到李玄,恭恭敬敬的站在下首,李玄看着他,因为他毕竟是钦犯身份,所有不能再叫他姓田,恐怕来日生起事端,就叫他易名为李大智。
李玄问道:“你有什么事?”李大智说:“小侄其实有些惶恐。”李玄奇怪的问道:“惶恐什么?”李大智说:“小侄来投奔叔父,尚未立寸功,便被叔父委以重任,心内实在有些惶恐。”
李玄这才知道他是担心这个,噢了一声说:“大哥既然叫你来投靠我,你必定还是有些过人之处的,何况你说你自幼学习吏术,昨天我来时,袁奎言语之间对你处理政务还颇满意,我初来这里,不依靠你们,又要依靠谁?”
李玄此时心态已经有些变化,这最后两句话已隐隐约约有拉拢示恩之意,以前的他可是万万不会做这样的事的。可是他现在心中有难于登天的大事要做,不过连他自己也奇怪的的是,这句话从他嘴中说出,竟然自然而然,没有一点不适。
李大智果然感激涕零,弯下腰说:“叔父视我为己出,我便视叔父为家父。”又说:“叔父刚来宝兴,宝兴军自赵子兴老将军阵亡之后,十室九空,百业萧条,不知道叔父准备怎样振兴宝兴军?”
李玄正要说话,忽然看见李大智虽是相问,脸上却没有一点等待答案的样子,就说道:“依你之见呢?”
果然李大智脸色一正,成竹在胸的样子,说道:“小侄自幼熟习吏学,又比叔父大人早来几日,宝兴军地域狭小,人口稀少,夹在雁门关,嘉佑镇之间,多年来一直只为两地护翼,从未担当主力。自从赵将军死后,更是举步维艰。”
李玄心中也知道李大智说的是实情,自从北伐失利,赵子兴死后,宝兴军也算的上是名存实亡。可是虽然他之前浑浑噩噩,可是自从上次从辽国见到万狼军后,心中坚信,自己能活在这世上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母亲在天之灵冥冥保佑,为了自己能为她报仇,自己若是连这都做不到,便是枉活在这世上,所以他问道:“这宝兴军是我性命所在,命中根基,你有什么办法重振宝兴,其实不光要重振,更要让宝兴军成为我们可以依仗的东西。”
李玄可能没注意自己口中语病,却不知道李大智听到这句话后眼中闪着的光。他低着头说:“叔父若有雄心壮志,小侄愿誓死追随!”说完继续接着说:“宝兴羸弱,物资匮乏,不过现在看来赵老将军的死对我们还是有一定好处的,至少我们不用面对原本盘根错节的旧的军中势力了。”
李玄点点头,李大智接着说:“国富民强,自古以来这都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大的标准,其实不论州县府衙,都是一样。但在吏学之中,在短期之内想要国富,必定民弱,想要民强,就必定国贫。叔父第一步,就是要下定决心,是先要军队壮大,还是百姓富足?”
李玄陡然听完这话,有些发愣,李大智的话让他有些不太明白。李大智见李玄面露疑惑,解释说:“军队强壮,最主要的是两件事,一是器械精良,二是兵源补给,但两者归根结底要的就是钱,这几天,我翻阅县志,因为宝兴军很少会和辽人正面冲突,所以宝兴军的军费财政全部都是由两县百姓的税收支撑,要想早早恢复宝兴军力,只有将税收提高一成,好在现在宝兴军内旧势力几乎消亡殆尽,宝兴军内唯叔父独尊,再加上依附叔父的威望前来投靠的百姓,我们可以抽取年富力壮的征召入伍,其余的只要给他们相应的土地,税收再比寻常百姓多上两成,短期之内必然能先解燃眉之急,然后聚集大笔财富,招兵买马,这样两个问题都迎刃而解。”
李玄听了之后,问道:“宝兴军本来的税收是多少?”李大智说:“五成。”李玄说:“你的意思是原来的百姓提到六成,雁门来的难民提到七成?”李大智点了点头。
李玄半晌都没有说话,陷入沉思之中。李大智说的话很有吸引力,也很有道理。强军,是他现在最想要的。可是,假如要自己这么做,这一切都值得吗?
忽然李玄抬起头来,眼神坚毅,对李大智说:“你与袁盎主薄在两县之内发出通告,所有两县原来的百姓,重新计算人头,按现有人口将多占农田交公,准许他们择优田留下。所有流民,一视同仁,每家每户按人口分配田地,编纂入籍,另外发出通告,凡边关流民,只要愿意自己开垦土地,官府一律提供帮助,准许入籍,他们的税收将会统一,一视同仁,定为。。。。”
李大智看着李玄,心中有些喜悦,这是自己这几天深思熟虑的结果,为了在叔父面前留下好印象,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幕僚,也为了自己将来的前程,而叔父看样子也很满意自己的策略。他心中暗喜,接着就听见李玄大声的说:“。。。三成!”他忽然觉得有些愕然,看着李玄。李玄说:“我虽心急,但有些事,明知是对,却不能为,有些事,明知会错,也必须为!如同救你父亲一样。”
李大智看着李玄,缓缓点了点头,说:“小侄知道了,小侄愿与叔父大人同担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