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4章 那个时代的猜测
那块石板,本来是大夏朝王室记载的东西,被大夏朝王室后裔带走。而那些后裔传承到秦末时期,把少康版禹王九州鼎带到纶邑古王城之后,就在石板背面又记载了一些东西。
虽然已经到了秦末,但是那些王族后裔并未使用秦朝的小篆,依旧用的是大夏的文字夏篆来记载,真可谓是食古不化的一群家伙。
他们在石板后面刻下的字迹,则记载了另一段惊人的历史——
据石板背面的文字记载,其实夏商周秦四代,虽然王朝不断更替,但是继承了天命的历代君主,都知道关于那个镇压海眼的秘闻。只不过殷商和大周时期,时间未到两千年这个期限,所以那两代王族根本没在意这些事情。
但是到了大秦帝国统一天下之后,这个期限就非常接近了!而且当初那大夏天巫也不可能把时间精确到某一年,只说是“大约两千年”就要镇压一次。
大秦帝国那位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还想着自己的帝国子孙万代啊!就算他自己活着的时候不会遭遇这个,但也担心自己的子孙会遭遇什么魔域开启。所以,他决意要将这个隐患压制住。也就是说,他也要镇压海眼!
但是用那天巫的话来说,镇压海眼所需要的,是代表杀伐精金之气、且凝聚了天下万民意志的巨大金器。可是大秦帝国,到哪里去找这东西?
原本大周朝还传承了少康版的禹王九州鼎,或许也可以用。但是,那时候秦皇忽然发现,少康版的禹王鼎竟然消失了,根本找不到。事实上,那东西被夏王朝的王族后裔给弄走了啊。
可是,自负功过三皇、德超五帝的始皇帝,哪会被这些事儿给难住。虽然当时铜器贵重,但他还是下令搞出了大动作。
二姐听到这里,几乎都听傻眼了,桃花眼瞪得圆溜溜的说:“天呐,都天十二铜人!!!”
高龙藏苦笑着点了点头:“你,不愧是江河平三省第一文物贩子……”
二姐没理会这句玩笑话,满脑子都震惊于这件奇葩大事上。
难道说,当时始皇帝收拢天下金器(铜器),铸造了震惊天下的都天十二铜人,并非只是为了削弱六国残余的军力,而是为了……镇压海眼?!
不过一想,这倒也是啊。那些铜器来自于天下万民,从天下九州四面八方汇聚王城咸阳,倾尽王朝之力铸造了都天十二铜人,当然凝聚了天下万民的意志。这始皇帝,做事儿还真出人预料啊。
至于说收集金器以减少天下人的兵器,削弱可能存在的造反势力,想想也确实有点扯。铸造铜人,就真的把天下之兵都销毁了?秦王朝行将崩溃之时,天下以军数以百万,一个个都是身穿盔甲、手持利器的,金器多着呢。所以说,铸造铜人用来销毁兵器的说法,还真没有用来镇压海眼更加靠谱——虽然海眼这件事本身似乎有点不靠谱。
对于始皇帝收集天下铜器这件事的性质,记载石板字迹的夏王朝王族后裔,并未做出评判。后世都将这件事作为始皇帝横征暴敛的一条佐证,但是只有这些夏王朝王族后裔最清楚,要是站在普通百姓立场上,这件事确实显得横征暴敛了些;但要是为了镇压魔域,保证天下太平的话,这事儿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这些夏王朝王族后裔没说始皇帝这件事做得错。
至于记载,到了这里就戛然而止了。因为那些大夏朝王族后裔,生活的时代就是秦末乱世。再往后的事情,他们当然也不知道。
看着二姐那惊讶的表情,高龙藏说:“现在看来,始皇帝数次派人到东海寻访神仙,说是找什么长生不死的仙药,我看实际上他是派人去找那个‘地岛’去了吧?”
二姐愣了愣:“你这倒是新鲜观点……”
高龙藏撇了撇嘴说:“你想啊,要是始皇帝真知道天下有什么长生不死的药,他还管什么‘子子孙孙万世之业’啊,他还用给自己定名为‘始皇帝’?还用确定自己的后世子孙登基之后称为什么‘秦二世’、‘秦三世’?他自己都不死了,都长生不老了,哪轮得到他的子孙做皇帝。”
“始皇帝的名号,是他一登基就定下的,说明从那时候他就知道,自己早晚有死去的一天。”
“而且,他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修建秦皇陵——给自己修建坟墓,显然也知道自己会死。要是自己长生不老,那还修个屁的陵墓、制作毛的兵马俑啊。”
二姐哑然无语,以前她还真没想过这些。
高龙藏继续大放厥词说:“我甚至觉得啊,始皇帝到了后来,觉得派往海上搜寻的人没有任何结果,所以他干脆去泰山封禅去了。”
“因为根据古时候的认识,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他们觉得站在泰山之巅,或许可以遥望天下吧。而且泰山距离东海近,或许始皇帝想着在泰山之巅,观望地岛气数?别人找不到,说不定他这个命系于天的千古一帝或许能行?我想他可能有这个自负的。”
“只不过他或许也没看到什么,结果后来就郁郁而终了。”
二姐龇牙咧嘴的说:“你联想力倒是丰富,瞎掰扯,没见哪个古籍上这么记载的。”
高龙藏指了指远处的海面,也就是人岛所在的方位,说:“那你见哪个古籍上记载什么天岛、人岛了?”
二姐再度语塞。
愣了一会儿之后,二姐才问:“那么,再往后呢?至少,这都天十二铜人去哪里了?”
高龙藏撇嘴道:“我哪知道啊?不过要是这传闻谶语是真的,那就意味着,这些铜人还真的丢到地岛上去镇压什么海眼了?要不然,怎么没看到那些海天剧变啊。”
“至于是谁丢进去的,那就不好说了……比如说,后来的汉武大帝刘彻?这位爷们儿也数次登临泰山去封禅呢,说不定也是去观望气数去了?”
“而且从汉武大帝那个时代来看,和少康王的时代相隔,就更接近于两千年了……等等,那要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算,到现在也两千多年了,确实到了该镇封‘人岛’的时候了。虽然时间不是非常精确,但是大体是差不多的。再说了,大夏朝的记载断代模模糊糊的,鬼知道少康王的时代是不是更往前一些。要是那样,从少康到汉武,从汉武到现在,说不定间隔时间一模一样呢。”
二姐白了他一眼:“你就继续瞎猜吧,我的历史学家……我更关心的是,这镇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要是不镇压,那所谓的‘海天之变’又是什么东东。当然,姐姐我同样关心的是,那十二铜人要是能被咱们找到,究竟会值多少钱。”
虽然已经到了秦末,但是那些王族后裔并未使用秦朝的小篆,依旧用的是大夏的文字夏篆来记载,真可谓是食古不化的一群家伙。
他们在石板后面刻下的字迹,则记载了另一段惊人的历史——
据石板背面的文字记载,其实夏商周秦四代,虽然王朝不断更替,但是继承了天命的历代君主,都知道关于那个镇压海眼的秘闻。只不过殷商和大周时期,时间未到两千年这个期限,所以那两代王族根本没在意这些事情。
但是到了大秦帝国统一天下之后,这个期限就非常接近了!而且当初那大夏天巫也不可能把时间精确到某一年,只说是“大约两千年”就要镇压一次。
大秦帝国那位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还想着自己的帝国子孙万代啊!就算他自己活着的时候不会遭遇这个,但也担心自己的子孙会遭遇什么魔域开启。所以,他决意要将这个隐患压制住。也就是说,他也要镇压海眼!
但是用那天巫的话来说,镇压海眼所需要的,是代表杀伐精金之气、且凝聚了天下万民意志的巨大金器。可是大秦帝国,到哪里去找这东西?
原本大周朝还传承了少康版的禹王九州鼎,或许也可以用。但是,那时候秦皇忽然发现,少康版的禹王鼎竟然消失了,根本找不到。事实上,那东西被夏王朝的王族后裔给弄走了啊。
可是,自负功过三皇、德超五帝的始皇帝,哪会被这些事儿给难住。虽然当时铜器贵重,但他还是下令搞出了大动作。
二姐听到这里,几乎都听傻眼了,桃花眼瞪得圆溜溜的说:“天呐,都天十二铜人!!!”
高龙藏苦笑着点了点头:“你,不愧是江河平三省第一文物贩子……”
二姐没理会这句玩笑话,满脑子都震惊于这件奇葩大事上。
难道说,当时始皇帝收拢天下金器(铜器),铸造了震惊天下的都天十二铜人,并非只是为了削弱六国残余的军力,而是为了……镇压海眼?!
不过一想,这倒也是啊。那些铜器来自于天下万民,从天下九州四面八方汇聚王城咸阳,倾尽王朝之力铸造了都天十二铜人,当然凝聚了天下万民的意志。这始皇帝,做事儿还真出人预料啊。
至于说收集金器以减少天下人的兵器,削弱可能存在的造反势力,想想也确实有点扯。铸造铜人,就真的把天下之兵都销毁了?秦王朝行将崩溃之时,天下以军数以百万,一个个都是身穿盔甲、手持利器的,金器多着呢。所以说,铸造铜人用来销毁兵器的说法,还真没有用来镇压海眼更加靠谱——虽然海眼这件事本身似乎有点不靠谱。
对于始皇帝收集天下铜器这件事的性质,记载石板字迹的夏王朝王族后裔,并未做出评判。后世都将这件事作为始皇帝横征暴敛的一条佐证,但是只有这些夏王朝王族后裔最清楚,要是站在普通百姓立场上,这件事确实显得横征暴敛了些;但要是为了镇压魔域,保证天下太平的话,这事儿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这些夏王朝王族后裔没说始皇帝这件事做得错。
至于记载,到了这里就戛然而止了。因为那些大夏朝王族后裔,生活的时代就是秦末乱世。再往后的事情,他们当然也不知道。
看着二姐那惊讶的表情,高龙藏说:“现在看来,始皇帝数次派人到东海寻访神仙,说是找什么长生不死的仙药,我看实际上他是派人去找那个‘地岛’去了吧?”
二姐愣了愣:“你这倒是新鲜观点……”
高龙藏撇了撇嘴说:“你想啊,要是始皇帝真知道天下有什么长生不死的药,他还管什么‘子子孙孙万世之业’啊,他还用给自己定名为‘始皇帝’?还用确定自己的后世子孙登基之后称为什么‘秦二世’、‘秦三世’?他自己都不死了,都长生不老了,哪轮得到他的子孙做皇帝。”
“始皇帝的名号,是他一登基就定下的,说明从那时候他就知道,自己早晚有死去的一天。”
“而且,他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修建秦皇陵——给自己修建坟墓,显然也知道自己会死。要是自己长生不老,那还修个屁的陵墓、制作毛的兵马俑啊。”
二姐哑然无语,以前她还真没想过这些。
高龙藏继续大放厥词说:“我甚至觉得啊,始皇帝到了后来,觉得派往海上搜寻的人没有任何结果,所以他干脆去泰山封禅去了。”
“因为根据古时候的认识,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他们觉得站在泰山之巅,或许可以遥望天下吧。而且泰山距离东海近,或许始皇帝想着在泰山之巅,观望地岛气数?别人找不到,说不定他这个命系于天的千古一帝或许能行?我想他可能有这个自负的。”
“只不过他或许也没看到什么,结果后来就郁郁而终了。”
二姐龇牙咧嘴的说:“你联想力倒是丰富,瞎掰扯,没见哪个古籍上这么记载的。”
高龙藏指了指远处的海面,也就是人岛所在的方位,说:“那你见哪个古籍上记载什么天岛、人岛了?”
二姐再度语塞。
愣了一会儿之后,二姐才问:“那么,再往后呢?至少,这都天十二铜人去哪里了?”
高龙藏撇嘴道:“我哪知道啊?不过要是这传闻谶语是真的,那就意味着,这些铜人还真的丢到地岛上去镇压什么海眼了?要不然,怎么没看到那些海天剧变啊。”
“至于是谁丢进去的,那就不好说了……比如说,后来的汉武大帝刘彻?这位爷们儿也数次登临泰山去封禅呢,说不定也是去观望气数去了?”
“而且从汉武大帝那个时代来看,和少康王的时代相隔,就更接近于两千年了……等等,那要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算,到现在也两千多年了,确实到了该镇封‘人岛’的时候了。虽然时间不是非常精确,但是大体是差不多的。再说了,大夏朝的记载断代模模糊糊的,鬼知道少康王的时代是不是更往前一些。要是那样,从少康到汉武,从汉武到现在,说不定间隔时间一模一样呢。”
二姐白了他一眼:“你就继续瞎猜吧,我的历史学家……我更关心的是,这镇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要是不镇压,那所谓的‘海天之变’又是什么东东。当然,姐姐我同样关心的是,那十二铜人要是能被咱们找到,究竟会值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