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驱逐出门
宋家虽不愿,却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这个决定。
当时宋青葙正在抄《般若心经》,听到消息,头没抬笔没停,一直抄了三遍才作罢。
那天晚上,碧柳将张阿全筛选后的三个宅院的情况拿给宋青葙过目。
宋青葙看中了位于正阳门外大街附近扁担胡同的一处三进宅院。好处是,生活方便,周围有鲜鱼巷、豆腐巷、布市大街,但又不紧靠闹市,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缺点则是在外城,而且价钱也不便宜,三千两银子,只卖不租。
宋青葙犹豫半天,想到这座宅院去年刚翻修过,稍微打扫下就能住人,遂咬咬牙道:“就是它了。”
碧柳想想,抱出个紫檀木匣子来。
匣子里盛的是银票,原本有三千五百两。
付氏的绸缎店很兴旺,原本她打算再买间铺子开分店,没想到店面没盘下,人就先离世了。
宋二爷没动这笔钱,宋修远离家时只带了付氏给他的挂件,其余的尽都给了宋青葙,他说手里有钱底气足,让她别委屈自己。
头两年,宋青葙年纪小,不懂得打算,身边也没人可用。这两年张阿全长大了,她才敢慢慢委托他跑腿办事,花费了点银两。
现在还有三千二百两,若买了宅院手头就没什么活钱了,宋青葙也打算着开家铺子赚点零用钱。
碧柳见她为难,提醒道:“要真是分家,公中的银子总得分分……”
宋青葙眼睛一亮,宋家去年才盘出去两处铺面,刚过了一年多,应该还有富余。何况,她未嫁,二哥未娶,按大堂哥跟大堂姐的例,这一娶一嫁公中应出六百两银子。
宋青葙惦记着公中的银子救急。林氏也在打银子的主意,她亲自捧着账簿,严妈妈在旁边打算盘,合计着分家的话,自家能分多少银子。
宋大爷阔步而入,见此情景,不耐烦地说:“你一个当家主母正经事不干,光算计这些没用的。”
严妈妈见状,慌忙收拾好才核对了一半的账簿,蹑手蹑脚地退了下去。
林氏冷不防被他一番抢白,面皮立时变得紫涨,强忍着气道:“平白无故地,老爷说什么呢?”
“说什么?”宋大爷点着林氏道:“老太太信任你,让你主持中馈,你倒好,弄的家里乌七八糟。”
林氏委屈道:“老爷真是冤枉我了,三丫头的事与我何干,家里老的老小的小,那样都得我操心,一天到晚忙得脚不点地……三丫头又是老太太一手带大的,我怎么能想到?”
宋大爷烦燥地踱了几步,回头,冲到林氏面前又道:“不单是这事,前年我让你拿银子给修哥儿活动个差事,你推三推四就是不干。”
“他那德行能接什么差事?白往里填银子。”林氏嚷道,“而且,他还在孝期,合该待在家里守孝。”
宋大爷气得手指头几乎要戳到林氏脑门上,“妇人之见,妇人之见,你早些活动着,去年出了孝,他就该正儿八经理事了,现在可好……”抬眼瞥见案上的账簿,一把拂到地上,“别算了,家里还有多少银子,都交给三丫头。”
“不行!”林氏本能地拒绝,等缓过劲儿明白了大爷的打算,忍不住尖叫道,“给了三丫头咱们怎么办?二丫头的嫁妆还没备齐,底下还有四丫头和静哥儿,一嫁一娶就得不少银子,这还没算上韦姨娘生的那两个。”
宋大爷没好气地说:“那些以后再说,要紧的是先把眼前应付了。你别忘了,付氏嫁过来时陪嫁了八千两现银,这总得还回去。”
林氏反驳道:“那八千两成亲时就说得清清楚楚是公中的,正因为有了嫁妆银子,老太太才答应去付家提亲,要是没银子,谁愿意娶商户人家的闺女,上不得台面。”
“一派胡言!付氏的陪嫁银子怎么就成了公中的,你的陪嫁怎么不见你拿出来使?”宋大爷拍着桌子喊。
林氏气急,抱起地上的账簿嚷道:“咱家人口多,平常又指着你的俸禄吃饭,不多分点也就罢了,还想全给二房,我不干。要分就三家平均分,否则……你,除非你写封休书给我,我带着孩子归家。”说罢,捏着嗓子大哭起来。
宋大爷愣在当地一时半会儿说不出话。
当年他虽中了二甲进士,但因没银子活动一直未能补缺任职,老三在读书,每年的束脩笔墨费也不少,老太太为供他们读书已将家产卖了个七七八八,眼看着生活都难以为继,无奈之下,老太太为二爷求娶了付氏。
付氏进门就把陪嫁银子交了出来,除给他打点外,还买了几间铺子,自此,宋家才算翻了身。
至于那八千两银子是不是公中的,并没有个明确的说法,当时,他想得是自己以后升迁了,自然会提携拉扯二房,一家人没必要算得那么清楚。
他劝服老太太时,曾说过保证二房的生活,绝不会让他们潦倒得吃不上饭。眼下林氏不松口,倒教他难办起来。
且不说林氏与他是贫困夫妻,休不得。
昨晚,他跟老太太婉转地说了宋修远的事,老太太惊得眼都直了,一口气又差点没缓过来,幸好他备着参汤,又百般哀求老太太千万为着宋家着想,为着底下儿孙着想,不能倒下去。
老太太不说话,两眼直盯盯地望着才糊上的窗纸,眼里的泪就没干过,一直哭了半个时辰。
他跪在炕边,也足足半个时辰。
最后老太太说:“我老了,不中用了,你是族长,自己看着办。我好歹能活一天就活一天,不会扯你们后腿。”
老太太尚未平复,倘或这个档口闹出休妻的事来,可能真的就不行了。
宋大爷左右为难,转身去找宋三爷。
宋三爷叹了口气,道:“二哥跟二嫂以往是没少照应我们,可以说,没有二哥就没我们现在的好日子,但眼下二房做了不容于国不容于民的丑事,从公理来说,你我合该舍小情求大义,才不枉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从私情来说,一房与全家,孰轻孰重?不能因一人连累全家好几十口子,而且娘年岁又大了,正该享清福的时候……依我之见,既然要断,就断个彻底,二房的东西让他们带走,其他的与他们概不相干。”
宋大爷捋着胡子,只觉得不妥。
宋三爷又劝,“倘若真的将公中银子都给了二房,话传出去,外人不免觉得蹊跷。古往今来,哪有被除族的人带着家里所有的银子出去?大哥,你可得当机立断啊!”
宋大爷无力地抬手,止住了三爷。
宋青葙看到林氏带来的文书,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上面清清楚楚列着她的三项罪,其一是不贞,其二是不孝,其三是不宁。
不贞是她与外男私相授受,德行败坏。
不孝是将老太太气得卧病在床却不榻前侍候。
不宁是指她上不尊敬叔伯,下不和睦姐妹,时有口角争执。
另外还有宋修远的罪名,大抵就是未能闭门守孝,以及一年多没有音讯。
结论就是,将二房逐出宋氏宗族,从此两不相干。
薄薄的一张纸握在手里,犹如千斤重,宋青葙有点捏不住,颤着声问:“老太太知道此事?”
林氏板着脸说:“当然知道,老太太不点头,大爷哪敢自作主张?”
“可是,除族要开祠堂……”宋家的祠堂在济南府。
林氏启唇一笑,“你还嫌不够丢人,非得当众再出次仇?大爷是族长,昨儿就给老家写信说明了情况。也就是大爷为人和善,就依你的德行,沉鱼塘都不为过,岂能容你囫囵个出去,还带着家私,你就感谢菩萨吧。”
宋青葙颓然坐在椅子上,听到林氏尖利的声音响在耳边,“给你半个月的期限,麻利的搬出去,别寻思着生事。”
宋青葙傻傻地坐着,双眸空茫而无助,就像是全身的魂魄都远离了身躯,轻飘飘的落不到实处。
她想不明白祖母为何不信她。
自牙牙学语,她就跟着祖母,祖母教她描红,祖母教她认字,祖母告诉她要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和事,不辞剧易;以苟容曲从为贤,以拱默尸禄为智。
她听了,也懂了,事事都按照祖母的心意去做,不曾有过半点忤逆。
祖母也时时夸赞她懂礼守矩。
可为什么,一夜之间,一切都变了?
她成了不贞不孝不宁之人,祖母要驱逐她离开宗族。
假如,假如那天早上,她如实跟祖母讲了白衣人的事,这一切会不会就全然不同?
宋青葙想得头痛,身子一丝丝冷下去。
碧柳担忧地看着她微微弯曲的身影,轻手轻脚地倒掉残茶,换过温茶,半跪在地上,将茶杯塞到宋青葙手里,“姑娘,喝口热茶吧。”
双手捧着茶杯,温热自掌心丝丝缕缕地蔓延开来,宋青葙盯着袅袅上升的水汽,感觉自己又活了过来。她啜了两口茶,将文书交给碧柳,“你好好收着,把碧桃、秀橘还有秋绫叫来。”
碧柳神情一松,微笑地答应。
这种无依无靠的感觉,碧柳也有过。
爹生病时,她年仅十一岁,张阿全七岁。家中债台高筑一贫如洗,街对面的马婆子每次看到她都会拉着她的手,笑嘻嘻地说:“阿囡,以后跟着阿婆,穿金戴银吃香的喝辣的。”
她很怕,怕自己走投无路只能跟着马婆子去。
马婆子是皮条客,经她手卖出去的女子不计其数,可没有一个回来过。她们没有脸面回来,即便想回来家人也不欢迎。
提心吊胆地过了一年多,爹临终前告诉她,去白家胡同找付二奶奶。
在二房住的东跨院,她第一次见到了三姑娘。
那天,飘着雨丝,三姑娘穿一身素白的衣衫清冷地站在庑廊前,眉笼轻烟,目若点漆,不沾半点尘埃。
她留在了三姑娘身边,一晃就是四年。
当时宋青葙正在抄《般若心经》,听到消息,头没抬笔没停,一直抄了三遍才作罢。
那天晚上,碧柳将张阿全筛选后的三个宅院的情况拿给宋青葙过目。
宋青葙看中了位于正阳门外大街附近扁担胡同的一处三进宅院。好处是,生活方便,周围有鲜鱼巷、豆腐巷、布市大街,但又不紧靠闹市,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缺点则是在外城,而且价钱也不便宜,三千两银子,只卖不租。
宋青葙犹豫半天,想到这座宅院去年刚翻修过,稍微打扫下就能住人,遂咬咬牙道:“就是它了。”
碧柳想想,抱出个紫檀木匣子来。
匣子里盛的是银票,原本有三千五百两。
付氏的绸缎店很兴旺,原本她打算再买间铺子开分店,没想到店面没盘下,人就先离世了。
宋二爷没动这笔钱,宋修远离家时只带了付氏给他的挂件,其余的尽都给了宋青葙,他说手里有钱底气足,让她别委屈自己。
头两年,宋青葙年纪小,不懂得打算,身边也没人可用。这两年张阿全长大了,她才敢慢慢委托他跑腿办事,花费了点银两。
现在还有三千二百两,若买了宅院手头就没什么活钱了,宋青葙也打算着开家铺子赚点零用钱。
碧柳见她为难,提醒道:“要真是分家,公中的银子总得分分……”
宋青葙眼睛一亮,宋家去年才盘出去两处铺面,刚过了一年多,应该还有富余。何况,她未嫁,二哥未娶,按大堂哥跟大堂姐的例,这一娶一嫁公中应出六百两银子。
宋青葙惦记着公中的银子救急。林氏也在打银子的主意,她亲自捧着账簿,严妈妈在旁边打算盘,合计着分家的话,自家能分多少银子。
宋大爷阔步而入,见此情景,不耐烦地说:“你一个当家主母正经事不干,光算计这些没用的。”
严妈妈见状,慌忙收拾好才核对了一半的账簿,蹑手蹑脚地退了下去。
林氏冷不防被他一番抢白,面皮立时变得紫涨,强忍着气道:“平白无故地,老爷说什么呢?”
“说什么?”宋大爷点着林氏道:“老太太信任你,让你主持中馈,你倒好,弄的家里乌七八糟。”
林氏委屈道:“老爷真是冤枉我了,三丫头的事与我何干,家里老的老小的小,那样都得我操心,一天到晚忙得脚不点地……三丫头又是老太太一手带大的,我怎么能想到?”
宋大爷烦燥地踱了几步,回头,冲到林氏面前又道:“不单是这事,前年我让你拿银子给修哥儿活动个差事,你推三推四就是不干。”
“他那德行能接什么差事?白往里填银子。”林氏嚷道,“而且,他还在孝期,合该待在家里守孝。”
宋大爷气得手指头几乎要戳到林氏脑门上,“妇人之见,妇人之见,你早些活动着,去年出了孝,他就该正儿八经理事了,现在可好……”抬眼瞥见案上的账簿,一把拂到地上,“别算了,家里还有多少银子,都交给三丫头。”
“不行!”林氏本能地拒绝,等缓过劲儿明白了大爷的打算,忍不住尖叫道,“给了三丫头咱们怎么办?二丫头的嫁妆还没备齐,底下还有四丫头和静哥儿,一嫁一娶就得不少银子,这还没算上韦姨娘生的那两个。”
宋大爷没好气地说:“那些以后再说,要紧的是先把眼前应付了。你别忘了,付氏嫁过来时陪嫁了八千两现银,这总得还回去。”
林氏反驳道:“那八千两成亲时就说得清清楚楚是公中的,正因为有了嫁妆银子,老太太才答应去付家提亲,要是没银子,谁愿意娶商户人家的闺女,上不得台面。”
“一派胡言!付氏的陪嫁银子怎么就成了公中的,你的陪嫁怎么不见你拿出来使?”宋大爷拍着桌子喊。
林氏气急,抱起地上的账簿嚷道:“咱家人口多,平常又指着你的俸禄吃饭,不多分点也就罢了,还想全给二房,我不干。要分就三家平均分,否则……你,除非你写封休书给我,我带着孩子归家。”说罢,捏着嗓子大哭起来。
宋大爷愣在当地一时半会儿说不出话。
当年他虽中了二甲进士,但因没银子活动一直未能补缺任职,老三在读书,每年的束脩笔墨费也不少,老太太为供他们读书已将家产卖了个七七八八,眼看着生活都难以为继,无奈之下,老太太为二爷求娶了付氏。
付氏进门就把陪嫁银子交了出来,除给他打点外,还买了几间铺子,自此,宋家才算翻了身。
至于那八千两银子是不是公中的,并没有个明确的说法,当时,他想得是自己以后升迁了,自然会提携拉扯二房,一家人没必要算得那么清楚。
他劝服老太太时,曾说过保证二房的生活,绝不会让他们潦倒得吃不上饭。眼下林氏不松口,倒教他难办起来。
且不说林氏与他是贫困夫妻,休不得。
昨晚,他跟老太太婉转地说了宋修远的事,老太太惊得眼都直了,一口气又差点没缓过来,幸好他备着参汤,又百般哀求老太太千万为着宋家着想,为着底下儿孙着想,不能倒下去。
老太太不说话,两眼直盯盯地望着才糊上的窗纸,眼里的泪就没干过,一直哭了半个时辰。
他跪在炕边,也足足半个时辰。
最后老太太说:“我老了,不中用了,你是族长,自己看着办。我好歹能活一天就活一天,不会扯你们后腿。”
老太太尚未平复,倘或这个档口闹出休妻的事来,可能真的就不行了。
宋大爷左右为难,转身去找宋三爷。
宋三爷叹了口气,道:“二哥跟二嫂以往是没少照应我们,可以说,没有二哥就没我们现在的好日子,但眼下二房做了不容于国不容于民的丑事,从公理来说,你我合该舍小情求大义,才不枉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从私情来说,一房与全家,孰轻孰重?不能因一人连累全家好几十口子,而且娘年岁又大了,正该享清福的时候……依我之见,既然要断,就断个彻底,二房的东西让他们带走,其他的与他们概不相干。”
宋大爷捋着胡子,只觉得不妥。
宋三爷又劝,“倘若真的将公中银子都给了二房,话传出去,外人不免觉得蹊跷。古往今来,哪有被除族的人带着家里所有的银子出去?大哥,你可得当机立断啊!”
宋大爷无力地抬手,止住了三爷。
宋青葙看到林氏带来的文书,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上面清清楚楚列着她的三项罪,其一是不贞,其二是不孝,其三是不宁。
不贞是她与外男私相授受,德行败坏。
不孝是将老太太气得卧病在床却不榻前侍候。
不宁是指她上不尊敬叔伯,下不和睦姐妹,时有口角争执。
另外还有宋修远的罪名,大抵就是未能闭门守孝,以及一年多没有音讯。
结论就是,将二房逐出宋氏宗族,从此两不相干。
薄薄的一张纸握在手里,犹如千斤重,宋青葙有点捏不住,颤着声问:“老太太知道此事?”
林氏板着脸说:“当然知道,老太太不点头,大爷哪敢自作主张?”
“可是,除族要开祠堂……”宋家的祠堂在济南府。
林氏启唇一笑,“你还嫌不够丢人,非得当众再出次仇?大爷是族长,昨儿就给老家写信说明了情况。也就是大爷为人和善,就依你的德行,沉鱼塘都不为过,岂能容你囫囵个出去,还带着家私,你就感谢菩萨吧。”
宋青葙颓然坐在椅子上,听到林氏尖利的声音响在耳边,“给你半个月的期限,麻利的搬出去,别寻思着生事。”
宋青葙傻傻地坐着,双眸空茫而无助,就像是全身的魂魄都远离了身躯,轻飘飘的落不到实处。
她想不明白祖母为何不信她。
自牙牙学语,她就跟着祖母,祖母教她描红,祖母教她认字,祖母告诉她要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和事,不辞剧易;以苟容曲从为贤,以拱默尸禄为智。
她听了,也懂了,事事都按照祖母的心意去做,不曾有过半点忤逆。
祖母也时时夸赞她懂礼守矩。
可为什么,一夜之间,一切都变了?
她成了不贞不孝不宁之人,祖母要驱逐她离开宗族。
假如,假如那天早上,她如实跟祖母讲了白衣人的事,这一切会不会就全然不同?
宋青葙想得头痛,身子一丝丝冷下去。
碧柳担忧地看着她微微弯曲的身影,轻手轻脚地倒掉残茶,换过温茶,半跪在地上,将茶杯塞到宋青葙手里,“姑娘,喝口热茶吧。”
双手捧着茶杯,温热自掌心丝丝缕缕地蔓延开来,宋青葙盯着袅袅上升的水汽,感觉自己又活了过来。她啜了两口茶,将文书交给碧柳,“你好好收着,把碧桃、秀橘还有秋绫叫来。”
碧柳神情一松,微笑地答应。
这种无依无靠的感觉,碧柳也有过。
爹生病时,她年仅十一岁,张阿全七岁。家中债台高筑一贫如洗,街对面的马婆子每次看到她都会拉着她的手,笑嘻嘻地说:“阿囡,以后跟着阿婆,穿金戴银吃香的喝辣的。”
她很怕,怕自己走投无路只能跟着马婆子去。
马婆子是皮条客,经她手卖出去的女子不计其数,可没有一个回来过。她们没有脸面回来,即便想回来家人也不欢迎。
提心吊胆地过了一年多,爹临终前告诉她,去白家胡同找付二奶奶。
在二房住的东跨院,她第一次见到了三姑娘。
那天,飘着雨丝,三姑娘穿一身素白的衣衫清冷地站在庑廊前,眉笼轻烟,目若点漆,不沾半点尘埃。
她留在了三姑娘身边,一晃就是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