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朝秦不暮楚

第三十八章

    第二天上午,秦昭照例给父亲请安,然后便带着秦明去许先生那里上课。一进门,便看到许继竟然也在,便笑道:“三哥今日没去官学?”

    许继笑道:“官学这几天修房顶呢!便让我们在家复习功课。对了,我听说你的堂姐们到了?几千里路,真是辛苦了。”

    秦昭心说可不是,而且是自讨苦吃,但脸上还是笑道:“是啊,难为大伯母她们几个弱女子,千里迢迢爬山涉水的过来。对了,三哥,我昨日读了赵老先生的《泗阳游记》。有几个地方看不太通,不知道是漏印了,还是我断句断错了,你帮我悄悄?”

    许继一听就乐了:“凭你现在腹中的墨水,能断错的句子少之又少,你说的那本书我知道,可别提了,印的乱七八糟的,听说赵老先生看见印出来的东西被气得胡子都炸起来了……你想看,我这里有手抄本的。”

    秦昭笑嘻嘻地说:“谢谢三哥,我想看啊!”

    许继把手指立在嘴唇前:“嘘。悄悄地别让我爷爷知道啊!这阵子因为爷爷揍我揍上了瘾,再知道我看闲书,还不得打断我的腿?”

    秦昭乐死了:“你就在这里胡说吧,我认识这么多年了,许先生哪里打过你几次?就是前几天你把他惹急了,才打的狠了些……”

    许继伸出手来,手心朝上让秦昭看:“你说的那是老黄历,看,看这是什么?前儿又结结实实打了我二十下,到现在还肿着呢!”

    秦昭大笑:“是不是因为你在官学里说人家长得胖的同学‘可送去王屠户处’那件事儿??”

    许继惊道:“这件事儿居然连你都知道了!”

    秦昭嘻嘻一笑:“昨儿许先生亲口告诉我的。他老人家说,骂人可以,但要骂的有道理,可以指责别人的品行,做的错事,方能骂的入骨三分,拿人家的长相做文章算什么本事?”她说着咳嗽了一声,模仿许先生的语气,还做了个摸胡子的动作:“阿昭可千万别学老三,那是市井泼皮的做派!”

    许继哭丧着脸道:“这是我亲爷爷,竟然这么说我……”

    他正说着,许先生走了进来,听他这话,哼了一声:“你当我愿意当你亲爷爷,丢人现眼的东西!你光骂人家是猪也就罢了,还真就把人家打成了猪头,这事儿你怎么不跟你昭妹妹说呢!”

    秦昭强忍着笑,对徐继道:“是啊三哥,你只是手肿了一点儿,比起人家整个脑袋都肿的,强太多了,你就别抱怨了!”

    闲言碎语说完,秦昭便铺上纸练字,许先生先教秦明。小孩子的集中力有限,如果让他坐得久了,肯定会走神,所以许先生每天都是先教秦明认几个字,背首诗,然后再教一段三字经之类的玩意。秦明年纪太小,并不适合教很多东西,学半个时辰就让他出去玩儿了。等到下午睡醒了,再过来练练执笔学学写字,一天的功课也就算完成了。

    秦昭今日练习的是簪花小楷,抄的是《大唐西域记》,这部书十余万字,秦昭一天抄两千字,大概要抄两个月才能抄完。因秦昭很喜欢这种游记性质的书籍,这套数尤其喜爱,可是里那套已经很旧了,大概是过去保存不当的原因,书页有些脆,翻起来总是提心吊胆的。秦昭也到市面上找过这套书,只找到三年前刊印的一个版本,四册书卖三贯钱,倒也不算贵,关键是店主手里的存货明显是那一版最后印的几套,字迹不甚清晰。手抄本的也有两套,可是字写得很一般,纸张也不大好,一套书二十五贯,(注1)秦昭觉得有些不值。后来跟秦节念叨起来,秦节便笑道:“你天天练字,总是想起什么些什么,过后也不再看。倒不如干脆就抄书好了,抄完了拿道外头书店帮忙订一下,自己能看,日后还能用来传家呢,多好?”

    秦昭抄完了三张书,把最后一页放到一边晾干,正好许先生也给秦明讲完了当日的内容,走到她跟前看她的字:“你的字最近进步不小,笔锋比原先有力多了,这簪花小楷颇让你写出了几分风骨。你最近每天练字很多么?”

    秦昭呵呵一乐:“其实跟过去差不多,还是在先生这里写半个时辰,回到自己那里再写半个时辰,只是用了垂石悬腕的办法,在手腕上系了镇纸,每天在墙上挂纸练字……”

    许先生点点头:“这是练腕力的好办法,只是你年纪还小,这种办法,每日不能练太久,镇纸也不能太重了,免得伤了筋骨。对了,这是谁教你的?”

    秦昭答道:“是前阵子看到连大哥这么练字,才学来了的。他用的是块一斤重的石头,他说他身体才好,吃不得力,以后还要换更重的石头。他也叮嘱我了,说一开始不要用很重的东西,所以我才用了最小的那块镇纸,才六两,就这样,前头几天也累得手腕子发酸,不过效果真不错,这才两个月,感觉自己的字便进步许多。”

    许先生捻须笑道:“无瑕是个难得的孩子,你肯跟他学,很好。”说着扭头对许继骂道:“你看看你,比不上无瑕也罢了,连你昭妹妹一个小姑娘都比不上!从今天起也给我垂石悬腕!”

    许继郁闷,心说要是早知道有这种办法我难道会不用么,搞得好像我不肯练似的,矮油这对照组当得真苦逼。

    秦昭也觉得许继真心倒霉,在学校跟连瑜一个班,回到家里自己的爷爷也认识连瑜,唉,其实许继真的很好了啊,起码他脑子没毛病……想到这里又觉得自己这么想对无瑕哥哥实在无理,心中暗暗唾弃自己:“知道无瑕哥哥有毛病,还总是忍不住腹诽他,真是不厚道,这毛病得改改。”

    上午的课一共一个半时辰,半个时辰教秦明,半个时辰教秦昭。许继听爷爷讲《春秋》,偶尔也问几个问题

    ,他学的比秦昭深,问的问题大多是秦昭想都想不到的,秦昭深感有个人一起听课真是比自己上课有意思多了,恨不能许继天天都在,又想起三个堂姐来,若是三个堂姐在,是不是每天上课都很热闹?不过那样的话,许继就不方便呆在这里一起听课了。

    下午去上课的时候,秦昭便跟冯先生提起三个堂姐的事儿,冯先生笑道:“以后你可称心如意了?在家里都有这么多人可以玩儿!”又道:“等秦大奶奶歇息足了,阿昭你带我去拜访一下吧!身在异乡,能多遇到几个同乡是让人高兴的事儿。”

    其实两位先生的课程颇有重叠之处,比如礼仪方面,四书五经里就有《礼》,所以那些大方面的还有书面的东西就是许先生负责的,而具体的居家日常,行走坐卧的礼节,具体的真人实习,那就是冯先生教了。秦昭现在的礼仪是相当不错的,别的不说,昨日去拜见秦大奶奶,那仪态动作绝对没得挑,一向对女孩子教养严格的秦大奶奶也得承认小姑娘的举止非常娴雅。秦昭自己也感觉到了,如今上课越发认真,便不是美人又怎么样?就像冯先生说的那样,像黄月英那样的女子,便是生的再丑,谁又敢瞧不起?

    上完了课,秦昭看时辰还早,便跑去看望秦大奶奶。这一家人舒舒服服地休息了一天,精神好多了。秦昭进来的时候,正看到秦大奶奶带着三个女孩子在屋里做针线。她向几人行礼,三个堂姐也站起来回礼,秦昭忍不住道:“大伯母,你们辛苦走了一路,才到这里,应该多休息几天,何必这么急着做针线!”

    秦大奶奶正色道:“妇人当以女工针指为重,哪能稍微累一点便偷懒?我们在路上的时候,每每在逆旅住下,便是点着灯,你的几个姐姐还都要做点针线呢……也幸好如此,我们在路上钱花光的时候,才有针线绣活可以卖钱呢!”

    秦昭笑了一下没搭话,一边的蓉娘笑道:“大伯母,昭妹妹是是关心您呢!您昨日还头疼,这么盯着绣绷子看,时间长了怕要更疼呢,不如先歇歇,跟妹妹说几句话也好。”

    婉娘一听这话,也放下绣绷子,笑嘻嘻地抢了秦大奶奶手上的针线道:“娘就歇一会儿吧!一大早便开始做活儿,这都这了一整天了,快歇歇眼睛吧!”

    秦大奶奶笑骂了女儿一句:“这懒丫头!你中午足足睡了一个时辰,这才起来多一会儿便不想干活了。”倒也没坚持,任由婉娘把手上纳了一半儿的鞋底拿到了一边儿。

    秦昭忍不住凑到跟前看几个姐妹的针线活儿,贞娘绣的是鲤鱼戏莲花,绣工上好,配色十分的鲜亮;又去看蓉娘,淡绿的帕子绣着几株竹子,稀疏有致,看着就觉得素雅的很;只有婉娘是在缝衣服,素白色的 ,应该是中衣,正在上袖子,也不知道是给自己做的还是给秦大奶奶做的。

    秦昭虽然自己不喜欢做针线,可别人做得好坏她还是看得出的,便笑道:“几位姐姐的针线做的真好,我压根不会裁衣服,偶尔绣点小东西,还总把鹈鹕绣的像鹌鹑!一看到姐姐们的针线,只觉得自己的手实在是笨。”

    婉娘扑哧就乐了:“你当我为什么做衣服啊?就是因为绣工太差,娘说我作绣活儿根本就是糟蹋东西,每每只让我拿了不值钱的布料练。”

    蓉娘也忍不住笑:“我听杏芳姐姐说,昭妹妹每天都要上课,一天下来,用在功课上就有三四个时辰,哪里有多少时间练针线?这方面差点没什么稀奇的。”

    秦昭忧郁道:“我觉得我纯粹是手笨!”说着看着贞娘的荷包,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当初我也给我爹绣了个鲤鱼,结果绣的跟泥鳅似的,自己带都嫌丢人!”

    这下连温温柔柔的贞娘也绷不住笑了起来:“昭妹妹可真是促狭鬼,行了,这荷包本就是给你绣的,另外还有几个帕子,回头一并给你送去。”

    秦昭咳了一声:“别别别,我就是随口一夸,您随耳一听就行了,我真不是特特跟大姐姐讨东西啊!”

    贞娘指指帕子:“你看着颜色,难道我能用么?本就是给你的。”

    秦昭想起贞娘在守孝,确实用不得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便站起来冲着贞娘福了福:“却之不恭,我这里便多谢大姐姐了!”

    作者有话要说:此处书籍价格参考宋代:

    宋代绍兴年间出版的《小畜集》,30卷8册,共432页,163848字,售价为五贯。

    而淳熙年间出版的《大义粹言》,1300页,20册,售价8贯足。

    这是书籍价格最低廉的宋代,且这是价格低廉的印刷书,手抄本的话涨上十倍很正常。即使在这个时代,对于百姓来说,书籍也绝对是真正的奢侈品,如果上面的书籍价格大家还没有切实体会的话,那我打个比方吧!拿大家都知道的《红楼梦》来说,前八十回大概六十一万字,按照《小畜集》的排版,印刷方式来算,大概要出上百十卷,售价约18贯钱,相当于人民币一万五到两万之间

    而宋以后,书籍的价格重新攀升,到了明清,书籍的价格要比宋朝高得多高得多……清朝的文人叶德辉曾感叹过宋代书籍价格的“低廉”。可见刘姥姥看到的,林黛玉屋里头“书架上放着满满的书”,那是何等的豪气!

    每每花二百块去吃一顿饭毫不犹豫,却经常为了买一本三五十元的书而犹豫好久的我们,在某种层面上真的幸福的过分了。

    PS:跑个题:的定制书挺贵的,《李想的北宋》连运费大概一百元。然后写这一章的时候,我算了算,如果在宋朝刊印,一套大概需要一万块哈,如果是手抄本大概要十万哈哈哈哈哈。

    所以这真是个幸福的时代,无论是对读者还是对作者而言。在古代,落魄的文人便是写出一部很不错的书,一部很多人想买的书,可是若没人给他投资,他出得起么?多少文人就是在这样困顿中死去……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

    感谢以下亲亲的霸王票

    同宝宝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05-30 23:56:09

    抹茶猪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05-30 10:17:08

    亲亲啃啃摸摸……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