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信手(下)
李思训虽说已经辞官隐居,但经过这两次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相请,郑丹青也算是在老人家那里挂上了名号。
难得从高戬口中得知了老人家现在的住所地方,郑丹青不敢托大,从曲风阁挑选了几幅能够入眼的字画,又从南市选了一套漆器,雇了马车,便往城外走去。
出长夏门往南行五里,再折西行将近七里,便到了一处名叫卧牛村的小村庄当中。在后世留名的李思训,便结庐在了这个地方。
让车夫随意找个地方等待,郑丹青四顾了一番周遭的环境,有些明白李思训结庐在此的美妙心境。
这卧牛村环山抱水,不过十余户人家,男耕女织,垂髫玩闹,炊烟袅袅,怎么看都是一幅桃花源的样子。
只是如今已经入了冬,昨夜的一场雪尚未完全化去,远山便有些空濛濛的,同后面的天色毫不晦涩的连绵在了一起。
农户们已经到了农闲的时节,有些手艺的男人便在这时候去城中务工,家境还算殷实的,就趁着这个时候好生休憩一番,逗弄逗弄家中的孩子,或是给家里的鸡圈、猪圈补一补围栏与圈顶。
天气虽然冷了下来,女人们仍旧忙活着扫洒庭院,衬着今日光照还算不错,连忙将洗好的衣服晾晒出来。
自家养的鸡鸭们都因为寒冷而挤在了一起,猪还要趁着这时候喂肥一些,等着年根底下的宰杀。
孩子们似乎有些开心,一面玩着雪,一面学着大人的样子,将柴火都搬运到不潮湿的地方去。母亲已经开始忙着给他们丈量尺寸,准备着手做明年的新衣。
距离年根儿还有两个月,对过年那种期盼的气氛,却已经缓缓的升腾了起来。
“老伯,您可知道这村子里的大画家住在哪个院子里么?”
随便找了个村民问路,郑丹青笑着跟路旁一个正在摆弄烟杆儿的老伯摆了摆手。
“啊!你说的是那家子读书人吧!那可都是些了不得的人物,多少人前来拜会,他们都不见的。年轻人,我劝你还是早些回去吧。”老伯耳背,于是自己说起话来便极为高声,生生震得郑丹青耳朵都有些发颤。难为他这样的年纪了,竟然还中气十足,“喏!前头那个连着好几个房子的院子,就是他们家了。对对对!就是那几个红瓦房没错。我该说的都跟你说了,要是被人撵出来,可别怪老头子我没有提醒你哦!”老伯用烟杆儿指着前行的方向。
“多谢老伯!”郑丹青也提声喊了一句,又笑着冲他抱了抱拳,抬步去了。
近前一瞧,相比之下,李思训的家中也没有太过高雅的地方。同样的瓦房,养了猪狗的院子,甚至连玩闹的孩童都一样不少。
唯独有些不一样的,或许就是他家中稍显连绵的瓦房,整整一大家子住的地方,当然要比普通农户大气了一些。
走到院子前,院里的狗就开始冲着郑丹青汪汪直叫。
看了看自己手中所拿的东西,郑丹青甚至有些无语,总觉得自己带来的东西,跟眼前此情此景,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了。
“阿黄阿黄,你别叫,要是把爷爷吵醒了,等着挨骂吧!”
责备狗儿的是在院中玩耍的孩童,说来这狗还真是通人性,眼前这八九岁的孩子随口一说,这黄狗就“哼咛”一声,垂头丧气似的低下了头,不再吠了。
“你是不是想要见我爷爷?我爷爷不见外客的。”这孩子并不怕生人,斥退了黄狗,又走到郑丹青面前,慢悠悠打量了他一番,小大人儿似的背着手道。
郑丹青只觉这孩子有趣,索性捧着手中的东西蹲下身子,对他笑着道:“我可不是什么外客,你爷爷认识我的。”
孩子闻言撇了撇嘴,道:“来这的人都这么说。我奉劝你还是早点回去吧,最讨厌你们这些人了。爹爹说了,要不是因为你们总跑来叨扰的话,我们也不用总搬家了。”小孩子正是半大不小的年纪,说到这里一咧嘴就差点要哭,伴着手指头道,“就像去年吧,我跟邻居家的花花玩的可好了那,非得让我们搬家,一点都不开心!”
“哟,这可是早恋哟,你猜多大,怎么就知道沾花惹草了?这样可不好哦!”郑丹青看着那张气鼓鼓的小脸蛋,忍不住伸手捏了一下,打趣道。
小孩儿被吓了一跳,是当真往后跳了一步,捂住自己方才被袭击的脸颊,瞪大了眼睛盯着郑丹青:“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真是个怪人!我爷爷才不会认识你那!”
“你当真不相信?我怀里可是有你爷爷的亲笔信的。”郑丹青冲着小屁孩眨了眨眼。
小孩儿似信非信,挠头道:“你说真的?那你拿给我瞧瞧!”
“哦?你认识字么?”郑丹青问道。
“我当然认识啦!”这句话似乎触碰到了小孩子的禁区,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儿一样蹦了起来,双手掐腰道,“我三岁就已经识字啦,现在《论语》《孟子》《老子》都能倒背如流的!”
“竟然是个神童!失敬失敬!是我问的冒犯了!”郑丹青忍俊不禁,却仍旧摆出一副认真的样子点了点头。低头瞧了瞧自己手中捧着的书画与锦盒,郑丹青一脸为难的道:“我说神童啊,你爷爷的信在我怀里,但是我手里这些东西没有地方可以放,没办法拿信呀。那我该怎么给你看?”
小屁孩闻言撇嘴道:“那跟我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郑丹青微微一笑,“我现在在想,你这样想方设法的不让我把信拿出来,会不会是因为信拿出来之后,就会戳破你识字的谎言呀?”
“我才没有说谎那!”小屁孩这回可急了,连连跺脚,冲着郑丹青怒瞪了两眼,道,“那、那、那这样好了!我帮你那些这些东西,你把我爷爷的信找出来我瞧瞧!”
“这……”郑丹青面露迟疑之色,“这些东西可宝贝的很,你千万要拿好,一旦掉落了……”
“你放心吧!我可是很有力气的!”小屁孩巴不得快点证明自己识字的事实,急急忙忙的催促起来。
“好吧好吧,那你可真的要拿好啊!千万不要弄到地上去了!”说着,郑丹青就小心翼翼的将手中的书画与锦盒都递了过去。
小屁孩倒也知道东西的重要性,一顿点头之后,紧张兮兮的将东西接了过去。因为害怕掉落,这孩子就浑身僵硬起来,不大敢动了。
一个小小的孩子,怀中捧着这样一大堆东西,几乎都要盖过他的视线。这样的画面,实在有趣。
“你快点拿信啊!”小屁孩捧着东西催促着。
“好。”郑丹青笑着应了,便抬步绕过小神童,往屋子里走去。
“啊!你干嘛!你干嘛!你要往哪里走?你不能进的啊!”小屁孩慌了,连忙高声制止。
“嘘!小心小心,东西千万别掉了,要不然你要赔的!”郑丹青头也不回的挥了挥手,懒洋洋的指点着。
“啊——”小神童吓了一跳,从小的君子教育,让他不得不介怀于怀中物品的完好,可是眼前郑丹青的耍赖,却又让他进退两难。
连忙重新保持住了怀中乱七八糟东西的平衡,小屁孩开始十分艰难的往屋子里移动,可是只要微微一晃,怀里的东西就又开始跟着更大幅度的晃动,要不是他眼疾手快,那东西早就掉到地上去了。
进退维谷,小屁孩几乎要哭了出来。
而这个时候,郑丹青早已登堂入室。
进门第一个碰到的,就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手拿书卷,面容和气,似乎正在蹲在灶台旁添柴烧水,却手不释卷。
见到郑丹青进来,那中年男子明显是愣了愣的,还没等他开口问郑丹青的来历,郑丹青就率先道:“外面院子里有个孩子,似乎是哭了,你要不要去看一看?”
“啊!多谢多谢!”那中年男子闻言吓了一跳,连忙站起身来就冲了出去。
郑丹青看着他掀了厚门帘出去的背影,摇头一笑,转身往内室里去了。
内室暖和很多,一张榻席上正有一名老者正在捻须读书,看起来有滋有味的样子,不是李思训又是谁?
微微一笑,郑丹青走上前躬身施礼,笑道:“老先生,想进您的家门真是困难呀!”
难得从高戬口中得知了老人家现在的住所地方,郑丹青不敢托大,从曲风阁挑选了几幅能够入眼的字画,又从南市选了一套漆器,雇了马车,便往城外走去。
出长夏门往南行五里,再折西行将近七里,便到了一处名叫卧牛村的小村庄当中。在后世留名的李思训,便结庐在了这个地方。
让车夫随意找个地方等待,郑丹青四顾了一番周遭的环境,有些明白李思训结庐在此的美妙心境。
这卧牛村环山抱水,不过十余户人家,男耕女织,垂髫玩闹,炊烟袅袅,怎么看都是一幅桃花源的样子。
只是如今已经入了冬,昨夜的一场雪尚未完全化去,远山便有些空濛濛的,同后面的天色毫不晦涩的连绵在了一起。
农户们已经到了农闲的时节,有些手艺的男人便在这时候去城中务工,家境还算殷实的,就趁着这个时候好生休憩一番,逗弄逗弄家中的孩子,或是给家里的鸡圈、猪圈补一补围栏与圈顶。
天气虽然冷了下来,女人们仍旧忙活着扫洒庭院,衬着今日光照还算不错,连忙将洗好的衣服晾晒出来。
自家养的鸡鸭们都因为寒冷而挤在了一起,猪还要趁着这时候喂肥一些,等着年根底下的宰杀。
孩子们似乎有些开心,一面玩着雪,一面学着大人的样子,将柴火都搬运到不潮湿的地方去。母亲已经开始忙着给他们丈量尺寸,准备着手做明年的新衣。
距离年根儿还有两个月,对过年那种期盼的气氛,却已经缓缓的升腾了起来。
“老伯,您可知道这村子里的大画家住在哪个院子里么?”
随便找了个村民问路,郑丹青笑着跟路旁一个正在摆弄烟杆儿的老伯摆了摆手。
“啊!你说的是那家子读书人吧!那可都是些了不得的人物,多少人前来拜会,他们都不见的。年轻人,我劝你还是早些回去吧。”老伯耳背,于是自己说起话来便极为高声,生生震得郑丹青耳朵都有些发颤。难为他这样的年纪了,竟然还中气十足,“喏!前头那个连着好几个房子的院子,就是他们家了。对对对!就是那几个红瓦房没错。我该说的都跟你说了,要是被人撵出来,可别怪老头子我没有提醒你哦!”老伯用烟杆儿指着前行的方向。
“多谢老伯!”郑丹青也提声喊了一句,又笑着冲他抱了抱拳,抬步去了。
近前一瞧,相比之下,李思训的家中也没有太过高雅的地方。同样的瓦房,养了猪狗的院子,甚至连玩闹的孩童都一样不少。
唯独有些不一样的,或许就是他家中稍显连绵的瓦房,整整一大家子住的地方,当然要比普通农户大气了一些。
走到院子前,院里的狗就开始冲着郑丹青汪汪直叫。
看了看自己手中所拿的东西,郑丹青甚至有些无语,总觉得自己带来的东西,跟眼前此情此景,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了。
“阿黄阿黄,你别叫,要是把爷爷吵醒了,等着挨骂吧!”
责备狗儿的是在院中玩耍的孩童,说来这狗还真是通人性,眼前这八九岁的孩子随口一说,这黄狗就“哼咛”一声,垂头丧气似的低下了头,不再吠了。
“你是不是想要见我爷爷?我爷爷不见外客的。”这孩子并不怕生人,斥退了黄狗,又走到郑丹青面前,慢悠悠打量了他一番,小大人儿似的背着手道。
郑丹青只觉这孩子有趣,索性捧着手中的东西蹲下身子,对他笑着道:“我可不是什么外客,你爷爷认识我的。”
孩子闻言撇了撇嘴,道:“来这的人都这么说。我奉劝你还是早点回去吧,最讨厌你们这些人了。爹爹说了,要不是因为你们总跑来叨扰的话,我们也不用总搬家了。”小孩子正是半大不小的年纪,说到这里一咧嘴就差点要哭,伴着手指头道,“就像去年吧,我跟邻居家的花花玩的可好了那,非得让我们搬家,一点都不开心!”
“哟,这可是早恋哟,你猜多大,怎么就知道沾花惹草了?这样可不好哦!”郑丹青看着那张气鼓鼓的小脸蛋,忍不住伸手捏了一下,打趣道。
小孩儿被吓了一跳,是当真往后跳了一步,捂住自己方才被袭击的脸颊,瞪大了眼睛盯着郑丹青:“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真是个怪人!我爷爷才不会认识你那!”
“你当真不相信?我怀里可是有你爷爷的亲笔信的。”郑丹青冲着小屁孩眨了眨眼。
小孩儿似信非信,挠头道:“你说真的?那你拿给我瞧瞧!”
“哦?你认识字么?”郑丹青问道。
“我当然认识啦!”这句话似乎触碰到了小孩子的禁区,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儿一样蹦了起来,双手掐腰道,“我三岁就已经识字啦,现在《论语》《孟子》《老子》都能倒背如流的!”
“竟然是个神童!失敬失敬!是我问的冒犯了!”郑丹青忍俊不禁,却仍旧摆出一副认真的样子点了点头。低头瞧了瞧自己手中捧着的书画与锦盒,郑丹青一脸为难的道:“我说神童啊,你爷爷的信在我怀里,但是我手里这些东西没有地方可以放,没办法拿信呀。那我该怎么给你看?”
小屁孩闻言撇嘴道:“那跟我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郑丹青微微一笑,“我现在在想,你这样想方设法的不让我把信拿出来,会不会是因为信拿出来之后,就会戳破你识字的谎言呀?”
“我才没有说谎那!”小屁孩这回可急了,连连跺脚,冲着郑丹青怒瞪了两眼,道,“那、那、那这样好了!我帮你那些这些东西,你把我爷爷的信找出来我瞧瞧!”
“这……”郑丹青面露迟疑之色,“这些东西可宝贝的很,你千万要拿好,一旦掉落了……”
“你放心吧!我可是很有力气的!”小屁孩巴不得快点证明自己识字的事实,急急忙忙的催促起来。
“好吧好吧,那你可真的要拿好啊!千万不要弄到地上去了!”说着,郑丹青就小心翼翼的将手中的书画与锦盒都递了过去。
小屁孩倒也知道东西的重要性,一顿点头之后,紧张兮兮的将东西接了过去。因为害怕掉落,这孩子就浑身僵硬起来,不大敢动了。
一个小小的孩子,怀中捧着这样一大堆东西,几乎都要盖过他的视线。这样的画面,实在有趣。
“你快点拿信啊!”小屁孩捧着东西催促着。
“好。”郑丹青笑着应了,便抬步绕过小神童,往屋子里走去。
“啊!你干嘛!你干嘛!你要往哪里走?你不能进的啊!”小屁孩慌了,连忙高声制止。
“嘘!小心小心,东西千万别掉了,要不然你要赔的!”郑丹青头也不回的挥了挥手,懒洋洋的指点着。
“啊——”小神童吓了一跳,从小的君子教育,让他不得不介怀于怀中物品的完好,可是眼前郑丹青的耍赖,却又让他进退两难。
连忙重新保持住了怀中乱七八糟东西的平衡,小屁孩开始十分艰难的往屋子里移动,可是只要微微一晃,怀里的东西就又开始跟着更大幅度的晃动,要不是他眼疾手快,那东西早就掉到地上去了。
进退维谷,小屁孩几乎要哭了出来。
而这个时候,郑丹青早已登堂入室。
进门第一个碰到的,就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手拿书卷,面容和气,似乎正在蹲在灶台旁添柴烧水,却手不释卷。
见到郑丹青进来,那中年男子明显是愣了愣的,还没等他开口问郑丹青的来历,郑丹青就率先道:“外面院子里有个孩子,似乎是哭了,你要不要去看一看?”
“啊!多谢多谢!”那中年男子闻言吓了一跳,连忙站起身来就冲了出去。
郑丹青看着他掀了厚门帘出去的背影,摇头一笑,转身往内室里去了。
内室暖和很多,一张榻席上正有一名老者正在捻须读书,看起来有滋有味的样子,不是李思训又是谁?
微微一笑,郑丹青走上前躬身施礼,笑道:“老先生,想进您的家门真是困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