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消金买醉田流坊(下)
洛阳跟长安一样,将市区内划分成了大大小小的坊,以方便管理。
各个坊之间都有墙与门,坊门有专人值守,每天定时落锁、开门,秩序井然。
于是到了入夜之后,多数的坊内都静怡安稳,各家吹灯睡觉,不在话下。
唯独有这么一个田流坊,偏偏与其他地方都正好相反。
人家白日热热闹闹走街串巷的时候,田流坊里冷冷清清。但一旦到了入夜时分,这里就恢复了活力。
走在街面上都能听到莺歌燕舞,不少莺莺燕燕正在倚门,还有一些梳洗罢站在二楼的窗前,说笑着对着下面的人流如织指指点点。
大腹便便的商人、换了便装的官员,以及一些明显年纪尚小一脸好奇与兴奋的半大孩子们,同时构成了这么一个光怪陆离的田流坊。
狎妓这种事情,魏晋南北朝时还是风、流韵事,许多士族大家府上都有蓄养的歌姬,故而民间此风也颇为盛行。
隋唐之初,统治者颁布了一些休养生息的政策,此道渐微。尤其是隋唐以武立国,与前朝那等文章鼎盛、书画奢靡之风大相径庭,那些携妓悠游东山的雅事,也就渐渐的变成了史本中的溢美之词。
直至李世民之后,国力稳步上升,这些靡靡之音再度有了些登门拜户的访客,于是田流坊这里也渐渐的热闹了起来。
田流坊里最初居住的,多是事农桑的佃户农民,他们耕织的土地在城外龙门附近。但是当龙门开始挖掘、修建之后,那里的土地就被收归了官家,他们这些原本事农的民户们,除了少数背井离乡的,大多数都转了行当,加入了龙门的修建。
当朝为了将龙门尽快修好,索性在施工地附近盖了许多房屋,提供给这些工人们居住。工人们自然欣然搬家,田流坊的大部分房屋也就空余下来。
于是有人看准了这一块地界,开始大手笔的改造成亭台楼阁双层倚楼。又不知是哪一位东家,跟洛阳地方府尹通了气,弄来了田流坊坊门不关的通令。于是乎,大概也就在一年之间吧,洛阳城里原本零散的青楼楚馆,几乎就全部搬到了这个地方。
而今,每到入夜时分,各个青楼楚馆都会亮起大红色的灯笼,声乐阵阵,莺歌燕舞,果然是京都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阿普拉东瞅瞅西瞧瞧,眼睛睁得像个铜铃,跟个孩子到了游乐场似的,浑身都散发着一股子朝气蓬勃的劲儿。
他倒不是第一次来这种地方,却是头一次来田流坊。天子脚下的声色场所,总有一些地方是不同的。
到底哪里不同,郑丹青也瞧不出来。倒是阿普拉拽着他的袖子,这里指点几下那里品评一番,着实有趣。
如今的风土人情也算大胆,这里的莺莺燕燕们,并没有摆出那种羞涩待君来的劲儿,反而带着一种热情大胆的味道,站在各家各户的门口,笑着与男子攀谈。
时不时也有女子上前与郑丹青调笑的,郑丹青都淡淡一笑,不温不火的缓步离开,不知惹得多少芳心空自流。
再走几步,郑丹青便发现阿普拉竟然安静了下来,侧头去瞧,却见他拿异样的表情看着自己,摆出一副有口难言的样子。
“怎么了?”郑丹青微笑着问道。
“我发现,带着你一起来这里就是个错误!”阿普拉深刻的检讨了一下的问题,“要是我自己来的话,我一个胡人,虽然在洛阳城里不怎么新鲜,但到了这里想必还是比较能够吸引姑娘们的目光的。可是一旦你走在我身边,姑娘们的目光就都变成在你身上流连了,想我阿普拉一世英名,竟然只能够给你当配角。”
郑丹青这张皮囊长得漂亮,本身气质又是与寻常人物不同的,少不得姑娘们多看两眼,多攀谈几句。
他自己还没觉得如何,阿普拉倒是率先受不了了,这时候一顿懊恼的抓耳挠腮,很是有趣。
“那怎么办?要不咱们分开走?”郑丹青莞尔,提了个意见。
“这是个好办法啊!”阿普拉双眼放光,从怀里摸出一块碎银子来塞进郑丹青手里,口里不停,“咱们各逛各的,明天早上回客栈再续,这些钱应该差不多够一夜度资了……”
郑丹青推辞不受,摇头笑道:“某人说只来开开眼见,不眠花宿柳的。”
“呃,也不一定非要找姑娘嘛,我就是到处喝喝酒什么的,绝对不进姑娘房里!倒是你,”阿普拉冲着郑丹青挤了挤眼睛,“好好把握机会哦!”
阿普拉认定了郑丹青是个雏,这时候不免有了几分怂恿的意思。
郑丹青淡淡一笑,也不再推辞不受。
对方给买的马都已经收下了,这些钱如今倒也算不上什么了。大不了到时候送他一幅画,想要还上这个人情倒也不难。
阿普拉这才心满意足,嘻嘻哈哈如鸟投林的去了,转眼就没入了人流当中。
郑丹青一时百无聊赖,负手在街上踽踽独行。
后世他并非没有去过这种地方,虽然算不上常客,却也绝对不生疏。
不论哪种艺术题材当中,都缺少不了“性情”二字,男女之事,自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有了最原始冲动的张力,很多艺术才能迸发出最精彩的焰火。
至于现在,郑丹青虽然没有什么道德上的芥蒂,却也不准备在今晚做什么事情。
毕竟身子骨还是没太养好,这几日虽然乘马而行,行进的路程又不长,但郑丹青的身子还是疲惫的,不愿应付这种事情。
正思索着今夜应该如何度过,却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歌声到没有太多的特异之处,都是古典华章,虽然优雅灵动,却也没有后世音乐那样百家争鸣的绽放。主要是那歌词,让郑丹青微微挑了眉头。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早就听说过最初的歌姬,唱的都是诗歌。这一次倒真是头回听到,郑丹青一时觉得有趣,便停下了脚步,往一旁的门里看去。
“郎君不妨进去瞧瞧,潇潇姑娘的唱腔可是咱们红袖楼的一绝,进去听听曲子也是好的。”
这知客也是个机灵的,这时候只说曲子人物,一番话说下来,竟也半点风尘气皆无。
郑丹青微微一笑,一时对了口味,恰好无甚事可做,便抬脚走了进去。
也不知这红袖楼在田流坊里是个怎样的层次,但似乎这位潇潇姑娘的名气的确不小,郑丹青一进门,便发觉整个大厅都快被人占满了。
大厅的中央是一处歌台,说不上大,也就是长宽都在五六米左右,容纳一些小型的歌舞倒也足够用了。
如今那歌台之上,只有孤零零的一个抱着琵琶的身影,正在低眉信手,浅斟低唱。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女子只穿了一身浅淡的赵粉纱裙,头顶梳着蟠云髻,打横的是一只嵌了缨络的银钗。
因为弹琵琶,她的头是半低着的,让人看不清面容,只有美好的面部线条在红烛光下影影绰绰,勾勒出一份倩约的美妙。
只是不知为什么,郑丹青看着她,便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
“这边还有位置,郎君请往这边来。”
有小厮恭敬的上前,为郑丹青指路。
郑丹青颔首谢过,便跟着小厮往一个角落里去了。
小小的案几坐榻,又在灯光不足的角落里,只能容纳一个人,还略嫌不够宽敞。
“这位郎君,实在是怠慢了,不过楼里现在的确没有位置了,郎君能否屈就一下?”
小厮一脸的歉然,郑丹青四处看了看,知道他说的也是真话,没有必要为难与他。
反正也只是听一听曲子罢了,以郑丹青的性子,这样的角落倒也和他的胃口。
淡笑着谢过,郑丹青从袖子里摸出几文散钱来,递给了小厮。
小厮没挨骂就已经是意外之喜,这时候还得了几文赏钱,脸上的笑容就愈发真挚了些。
“郎君用些什么?咱们店里的女儿红是整个田流坊的一绝,要不要尝尝?”
“那就尝尝吧。”郑丹青点了点头。
人影绰约,一曲低唱已然婉转而止,歌台上,女子在最后甩了个难度极高的花腔,而后转琵琶轮指,细细灼灼,引来一派叫好之声。
楼内的众人纷纷击节赞叹,楼上也有叫好的声音传来,郑丹青抬头瞧了瞧,原来此正厅为天井,楼上也有一圈席宴,单看几案坐席,便知道比楼下高贵的多了。
“潇潇多谢诸位前来捧场,之前潇潇病中,许久不曾开口,如今技法也耽搁下来,方才倒真是献丑了。”歌台上的姑娘起了身,开始说话。
郑丹青面色微白,只觉这声音比歌声还要更加熟悉些。
硬生生的将目光移到台上、移到潇潇姑娘的脸上。
惶惶然的,郑丹青只觉脑中轰然一声,一时竟如同糟了雷劈。
各个坊之间都有墙与门,坊门有专人值守,每天定时落锁、开门,秩序井然。
于是到了入夜之后,多数的坊内都静怡安稳,各家吹灯睡觉,不在话下。
唯独有这么一个田流坊,偏偏与其他地方都正好相反。
人家白日热热闹闹走街串巷的时候,田流坊里冷冷清清。但一旦到了入夜时分,这里就恢复了活力。
走在街面上都能听到莺歌燕舞,不少莺莺燕燕正在倚门,还有一些梳洗罢站在二楼的窗前,说笑着对着下面的人流如织指指点点。
大腹便便的商人、换了便装的官员,以及一些明显年纪尚小一脸好奇与兴奋的半大孩子们,同时构成了这么一个光怪陆离的田流坊。
狎妓这种事情,魏晋南北朝时还是风、流韵事,许多士族大家府上都有蓄养的歌姬,故而民间此风也颇为盛行。
隋唐之初,统治者颁布了一些休养生息的政策,此道渐微。尤其是隋唐以武立国,与前朝那等文章鼎盛、书画奢靡之风大相径庭,那些携妓悠游东山的雅事,也就渐渐的变成了史本中的溢美之词。
直至李世民之后,国力稳步上升,这些靡靡之音再度有了些登门拜户的访客,于是田流坊这里也渐渐的热闹了起来。
田流坊里最初居住的,多是事农桑的佃户农民,他们耕织的土地在城外龙门附近。但是当龙门开始挖掘、修建之后,那里的土地就被收归了官家,他们这些原本事农的民户们,除了少数背井离乡的,大多数都转了行当,加入了龙门的修建。
当朝为了将龙门尽快修好,索性在施工地附近盖了许多房屋,提供给这些工人们居住。工人们自然欣然搬家,田流坊的大部分房屋也就空余下来。
于是有人看准了这一块地界,开始大手笔的改造成亭台楼阁双层倚楼。又不知是哪一位东家,跟洛阳地方府尹通了气,弄来了田流坊坊门不关的通令。于是乎,大概也就在一年之间吧,洛阳城里原本零散的青楼楚馆,几乎就全部搬到了这个地方。
而今,每到入夜时分,各个青楼楚馆都会亮起大红色的灯笼,声乐阵阵,莺歌燕舞,果然是京都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阿普拉东瞅瞅西瞧瞧,眼睛睁得像个铜铃,跟个孩子到了游乐场似的,浑身都散发着一股子朝气蓬勃的劲儿。
他倒不是第一次来这种地方,却是头一次来田流坊。天子脚下的声色场所,总有一些地方是不同的。
到底哪里不同,郑丹青也瞧不出来。倒是阿普拉拽着他的袖子,这里指点几下那里品评一番,着实有趣。
如今的风土人情也算大胆,这里的莺莺燕燕们,并没有摆出那种羞涩待君来的劲儿,反而带着一种热情大胆的味道,站在各家各户的门口,笑着与男子攀谈。
时不时也有女子上前与郑丹青调笑的,郑丹青都淡淡一笑,不温不火的缓步离开,不知惹得多少芳心空自流。
再走几步,郑丹青便发现阿普拉竟然安静了下来,侧头去瞧,却见他拿异样的表情看着自己,摆出一副有口难言的样子。
“怎么了?”郑丹青微笑着问道。
“我发现,带着你一起来这里就是个错误!”阿普拉深刻的检讨了一下的问题,“要是我自己来的话,我一个胡人,虽然在洛阳城里不怎么新鲜,但到了这里想必还是比较能够吸引姑娘们的目光的。可是一旦你走在我身边,姑娘们的目光就都变成在你身上流连了,想我阿普拉一世英名,竟然只能够给你当配角。”
郑丹青这张皮囊长得漂亮,本身气质又是与寻常人物不同的,少不得姑娘们多看两眼,多攀谈几句。
他自己还没觉得如何,阿普拉倒是率先受不了了,这时候一顿懊恼的抓耳挠腮,很是有趣。
“那怎么办?要不咱们分开走?”郑丹青莞尔,提了个意见。
“这是个好办法啊!”阿普拉双眼放光,从怀里摸出一块碎银子来塞进郑丹青手里,口里不停,“咱们各逛各的,明天早上回客栈再续,这些钱应该差不多够一夜度资了……”
郑丹青推辞不受,摇头笑道:“某人说只来开开眼见,不眠花宿柳的。”
“呃,也不一定非要找姑娘嘛,我就是到处喝喝酒什么的,绝对不进姑娘房里!倒是你,”阿普拉冲着郑丹青挤了挤眼睛,“好好把握机会哦!”
阿普拉认定了郑丹青是个雏,这时候不免有了几分怂恿的意思。
郑丹青淡淡一笑,也不再推辞不受。
对方给买的马都已经收下了,这些钱如今倒也算不上什么了。大不了到时候送他一幅画,想要还上这个人情倒也不难。
阿普拉这才心满意足,嘻嘻哈哈如鸟投林的去了,转眼就没入了人流当中。
郑丹青一时百无聊赖,负手在街上踽踽独行。
后世他并非没有去过这种地方,虽然算不上常客,却也绝对不生疏。
不论哪种艺术题材当中,都缺少不了“性情”二字,男女之事,自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有了最原始冲动的张力,很多艺术才能迸发出最精彩的焰火。
至于现在,郑丹青虽然没有什么道德上的芥蒂,却也不准备在今晚做什么事情。
毕竟身子骨还是没太养好,这几日虽然乘马而行,行进的路程又不长,但郑丹青的身子还是疲惫的,不愿应付这种事情。
正思索着今夜应该如何度过,却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歌声到没有太多的特异之处,都是古典华章,虽然优雅灵动,却也没有后世音乐那样百家争鸣的绽放。主要是那歌词,让郑丹青微微挑了眉头。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早就听说过最初的歌姬,唱的都是诗歌。这一次倒真是头回听到,郑丹青一时觉得有趣,便停下了脚步,往一旁的门里看去。
“郎君不妨进去瞧瞧,潇潇姑娘的唱腔可是咱们红袖楼的一绝,进去听听曲子也是好的。”
这知客也是个机灵的,这时候只说曲子人物,一番话说下来,竟也半点风尘气皆无。
郑丹青微微一笑,一时对了口味,恰好无甚事可做,便抬脚走了进去。
也不知这红袖楼在田流坊里是个怎样的层次,但似乎这位潇潇姑娘的名气的确不小,郑丹青一进门,便发觉整个大厅都快被人占满了。
大厅的中央是一处歌台,说不上大,也就是长宽都在五六米左右,容纳一些小型的歌舞倒也足够用了。
如今那歌台之上,只有孤零零的一个抱着琵琶的身影,正在低眉信手,浅斟低唱。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女子只穿了一身浅淡的赵粉纱裙,头顶梳着蟠云髻,打横的是一只嵌了缨络的银钗。
因为弹琵琶,她的头是半低着的,让人看不清面容,只有美好的面部线条在红烛光下影影绰绰,勾勒出一份倩约的美妙。
只是不知为什么,郑丹青看着她,便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
“这边还有位置,郎君请往这边来。”
有小厮恭敬的上前,为郑丹青指路。
郑丹青颔首谢过,便跟着小厮往一个角落里去了。
小小的案几坐榻,又在灯光不足的角落里,只能容纳一个人,还略嫌不够宽敞。
“这位郎君,实在是怠慢了,不过楼里现在的确没有位置了,郎君能否屈就一下?”
小厮一脸的歉然,郑丹青四处看了看,知道他说的也是真话,没有必要为难与他。
反正也只是听一听曲子罢了,以郑丹青的性子,这样的角落倒也和他的胃口。
淡笑着谢过,郑丹青从袖子里摸出几文散钱来,递给了小厮。
小厮没挨骂就已经是意外之喜,这时候还得了几文赏钱,脸上的笑容就愈发真挚了些。
“郎君用些什么?咱们店里的女儿红是整个田流坊的一绝,要不要尝尝?”
“那就尝尝吧。”郑丹青点了点头。
人影绰约,一曲低唱已然婉转而止,歌台上,女子在最后甩了个难度极高的花腔,而后转琵琶轮指,细细灼灼,引来一派叫好之声。
楼内的众人纷纷击节赞叹,楼上也有叫好的声音传来,郑丹青抬头瞧了瞧,原来此正厅为天井,楼上也有一圈席宴,单看几案坐席,便知道比楼下高贵的多了。
“潇潇多谢诸位前来捧场,之前潇潇病中,许久不曾开口,如今技法也耽搁下来,方才倒真是献丑了。”歌台上的姑娘起了身,开始说话。
郑丹青面色微白,只觉这声音比歌声还要更加熟悉些。
硬生生的将目光移到台上、移到潇潇姑娘的脸上。
惶惶然的,郑丹青只觉脑中轰然一声,一时竟如同糟了雷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