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口还
回民有个风俗,无论做什么事,都讲究向有关的人要“口还”。“口还”就是“同意”、“允许”的意思。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年轻的回民,名叫哈儿三,他是个忠厚的小伙子,身强力壮,干起活来能挑个千儿八百斤。可是他从小没爹没娘,在财主家当长工,成天吃不饱,穿不暖,一年到头受财主的窝囊气。后来他实在呆不下去了,心里老在想:“我一年四季,风里雨里干活儿,到头来啥也捞不着,还得挨打受气,就拿我这样的把式,到哪儿不能混个肚圆呢?”于是他就从财主家里跑出来,到外乡去了。
那正是伏里天,晌午,日头晒得人身上流油儿。哈儿三顶着火盆似的太阳赶路,一道上连个荫凉也没有。脸上晒得焦黑,嘴里渴得冒火儿。就这样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远远地有一片绿荫荫的小树林子。
哈儿三赶紧走近一看,嗨!原来是一片果园,果园里的树上结满了果子,红扑扑的,看着诱人。
哈儿三口干舌燥,一见这么多的果子,也顾不上问个青红皂白,摘了一个果子就大口小口地吃起来。
吃完了果子定神一看,果园旁边还有一道修得齐齐整整的小渠,小渠里的水清得掉进去颗麦子也能看得着。哈儿三把布衫儿一脱,痛痛快快地在渠沟里洗了个脸,这才算解了一路的干渴。哈儿三坐在树荫凉儿里歇了一会,打算继续赶路。当他穿好布衫儿就要走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我白白吃了人家一个果子,没有“口还”,我怎么能走?我得去找这果园的主人,问他要个“口还”才能走。想到这儿,哈儿三便顺着渠沟找果园的主人去了。
没走多远就看见了一个头戴一顶白帽子,满脸胡子的老汉。那老汉正在专心一意地剪果树的枝权。哈儿三看见这老汉,便慢慢地走到他的身边,先问了安,然后问道:“老爹!您就是这果园的主人吗?”
那老汉回过头来看了哈儿三一眼回答说:“是的!你有啥事吗?”
“是这样,老爹!”哈儿三这才开始叙说自己的来意:“我是过路的,因为走了很长的路,天又这么热,实在渴得受不住。所以当我走进您老人家的园子里,我便忍不住吃了一个果子解揭。后来我想这是没有口还的东西,我不该吃,既然吃了,就得跟果子的主人要个口还。我这是特意来向您老人家要口还的。”
老汉听了哈儿三的话,停下手里的活儿,把折下的权技扔到地上,然后仔细地打量着哈儿三,见他健壮的体格,忠厚的面孔,就知道他是个老实的庄稼汉,于是便对拾儿三说:“你是来找我要口还的吗?那好办!不过你得先答应我一个条件。”
“您说吧老爹,只要您给我口还,啥条件我祁能答应!”哈儿三满口应承地说。
“好吧!”老汉继续说,“我有一个独生女儿,可是她是个瞎子,又是个哑巴,没有头发,也没有脚。只要你答应娶她做你的妻子,我就给你口还。要不,你吃的那个果子就是没有口还的。”
哈儿三听了老汉的话,心里很纳闷。答应娶他的女儿吧,她是那样一个又傻又丑的女人;不答应吧,老汉又不给他口还。他想了老半天,最后还是为了要老汉的口还,答应跟他的女儿成亲。
亲事一定,马上就办喜事。老汉把四邻八舍的客人都请到家来,给自己的女儿和哈儿三完婚。客人们见哈儿三是那么好的一个小伙子,都很高兴,纷纷给老汉和哈儿三道喜。可是哈儿三却一直是闷闷不乐,他害怕太阳落山,去会见他那丑妻子。
可是天不由人,太阳终于落山了,客人们渐渐地散了,剩下的一些人把哈儿三送进洞房。哈儿三迟迟慢慢地走进洞房,他看见新娘穿着漂亮的衣服,头上蒙着一条粉红色的纱巾,他犹豫了老半天,终于一狠心走到新娘的身边对新娘说:“我愿跟你结为水世夫妻。”
原来,回民有个风俗,结婚时,入了洞房以后,男女双方都要说承诺的话,这才算最后完婚,确定夫妻关系。哈儿三一边说心里一边想:她是个哑巴,她是无法回答我的话的。
不料,新娘马上回答道:“我也愿跟你结为永世夫妻。”她的声音是那样的好听,以至使哈儿三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哈儿三连忙揭开新娘的面纱。嘿!原来新娘是个如花似玉的美女,两只大眼水汪汪的,头发黑得发亮!哈儿三看见这种情况,非常奇怪。因为这个姑娘跟那老汉说的完全不同。他赶忙问新娘说:“喂,姑娘!你是不是老汉的女儿?”
“是呀!我是他唯一的女儿。”新娘羞答答地回答。
“那么你父亲为啥说你是一个又瞎又哑,没有头发,没有脚的人呢?他不是在说瞎话吗?”
“不!他老人家没有说瞎话!只不过是为了看看你是不是有信义的人,所以把话说得隐晦了一点。”新娘说。
“那么他老人家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哈儿三又问。
新娘听了哈儿三的问话,便给他解释说:“他说我眼瞎,是因为我没看过邪恶的事物;他说我口哑,是因为我没搬弄过是非;他说我没脚,是因为我没到过不正当的地方;他说我没头发,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抛头露面。”
新娘的这一段话,使哈儿三听了非常高兴。但哈儿三还有个疑问,便又问道:“既然是这样,他老人家怎么会把一个象你这样漂亮的姑娘嫁给我呢?”
姑娘说:“是这样,我父亲一辈子辛勤劳动,经营起了这座果园。他要把这座果园交给勤劳、善良、有信义的人。他老人家看中你就是这样的人。”
就这样,哈儿三跟那个老汉的女儿结了婚,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受财主的打骂,跟自己漂亮贤慧的妻子一块勤勤恳恳地经营那座果园,过了一辈子幸福的生活。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年轻的回民,名叫哈儿三,他是个忠厚的小伙子,身强力壮,干起活来能挑个千儿八百斤。可是他从小没爹没娘,在财主家当长工,成天吃不饱,穿不暖,一年到头受财主的窝囊气。后来他实在呆不下去了,心里老在想:“我一年四季,风里雨里干活儿,到头来啥也捞不着,还得挨打受气,就拿我这样的把式,到哪儿不能混个肚圆呢?”于是他就从财主家里跑出来,到外乡去了。
那正是伏里天,晌午,日头晒得人身上流油儿。哈儿三顶着火盆似的太阳赶路,一道上连个荫凉也没有。脸上晒得焦黑,嘴里渴得冒火儿。就这样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远远地有一片绿荫荫的小树林子。
哈儿三赶紧走近一看,嗨!原来是一片果园,果园里的树上结满了果子,红扑扑的,看着诱人。
哈儿三口干舌燥,一见这么多的果子,也顾不上问个青红皂白,摘了一个果子就大口小口地吃起来。
吃完了果子定神一看,果园旁边还有一道修得齐齐整整的小渠,小渠里的水清得掉进去颗麦子也能看得着。哈儿三把布衫儿一脱,痛痛快快地在渠沟里洗了个脸,这才算解了一路的干渴。哈儿三坐在树荫凉儿里歇了一会,打算继续赶路。当他穿好布衫儿就要走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我白白吃了人家一个果子,没有“口还”,我怎么能走?我得去找这果园的主人,问他要个“口还”才能走。想到这儿,哈儿三便顺着渠沟找果园的主人去了。
没走多远就看见了一个头戴一顶白帽子,满脸胡子的老汉。那老汉正在专心一意地剪果树的枝权。哈儿三看见这老汉,便慢慢地走到他的身边,先问了安,然后问道:“老爹!您就是这果园的主人吗?”
那老汉回过头来看了哈儿三一眼回答说:“是的!你有啥事吗?”
“是这样,老爹!”哈儿三这才开始叙说自己的来意:“我是过路的,因为走了很长的路,天又这么热,实在渴得受不住。所以当我走进您老人家的园子里,我便忍不住吃了一个果子解揭。后来我想这是没有口还的东西,我不该吃,既然吃了,就得跟果子的主人要个口还。我这是特意来向您老人家要口还的。”
老汉听了哈儿三的话,停下手里的活儿,把折下的权技扔到地上,然后仔细地打量着哈儿三,见他健壮的体格,忠厚的面孔,就知道他是个老实的庄稼汉,于是便对拾儿三说:“你是来找我要口还的吗?那好办!不过你得先答应我一个条件。”
“您说吧老爹,只要您给我口还,啥条件我祁能答应!”哈儿三满口应承地说。
“好吧!”老汉继续说,“我有一个独生女儿,可是她是个瞎子,又是个哑巴,没有头发,也没有脚。只要你答应娶她做你的妻子,我就给你口还。要不,你吃的那个果子就是没有口还的。”
哈儿三听了老汉的话,心里很纳闷。答应娶他的女儿吧,她是那样一个又傻又丑的女人;不答应吧,老汉又不给他口还。他想了老半天,最后还是为了要老汉的口还,答应跟他的女儿成亲。
亲事一定,马上就办喜事。老汉把四邻八舍的客人都请到家来,给自己的女儿和哈儿三完婚。客人们见哈儿三是那么好的一个小伙子,都很高兴,纷纷给老汉和哈儿三道喜。可是哈儿三却一直是闷闷不乐,他害怕太阳落山,去会见他那丑妻子。
可是天不由人,太阳终于落山了,客人们渐渐地散了,剩下的一些人把哈儿三送进洞房。哈儿三迟迟慢慢地走进洞房,他看见新娘穿着漂亮的衣服,头上蒙着一条粉红色的纱巾,他犹豫了老半天,终于一狠心走到新娘的身边对新娘说:“我愿跟你结为水世夫妻。”
原来,回民有个风俗,结婚时,入了洞房以后,男女双方都要说承诺的话,这才算最后完婚,确定夫妻关系。哈儿三一边说心里一边想:她是个哑巴,她是无法回答我的话的。
不料,新娘马上回答道:“我也愿跟你结为永世夫妻。”她的声音是那样的好听,以至使哈儿三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哈儿三连忙揭开新娘的面纱。嘿!原来新娘是个如花似玉的美女,两只大眼水汪汪的,头发黑得发亮!哈儿三看见这种情况,非常奇怪。因为这个姑娘跟那老汉说的完全不同。他赶忙问新娘说:“喂,姑娘!你是不是老汉的女儿?”
“是呀!我是他唯一的女儿。”新娘羞答答地回答。
“那么你父亲为啥说你是一个又瞎又哑,没有头发,没有脚的人呢?他不是在说瞎话吗?”
“不!他老人家没有说瞎话!只不过是为了看看你是不是有信义的人,所以把话说得隐晦了一点。”新娘说。
“那么他老人家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哈儿三又问。
新娘听了哈儿三的问话,便给他解释说:“他说我眼瞎,是因为我没看过邪恶的事物;他说我口哑,是因为我没搬弄过是非;他说我没脚,是因为我没到过不正当的地方;他说我没头发,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抛头露面。”
新娘的这一段话,使哈儿三听了非常高兴。但哈儿三还有个疑问,便又问道:“既然是这样,他老人家怎么会把一个象你这样漂亮的姑娘嫁给我呢?”
姑娘说:“是这样,我父亲一辈子辛勤劳动,经营起了这座果园。他要把这座果园交给勤劳、善良、有信义的人。他老人家看中你就是这样的人。”
就这样,哈儿三跟那个老汉的女儿结了婚,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受财主的打骂,跟自己漂亮贤慧的妻子一块勤勤恳恳地经营那座果园,过了一辈子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