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回家过年
更新时间:2013-12-08
回到纸坊没呆多久,王金洪王金波兄弟俩回来了!
据两兄弟回禀,欧阳齐林的确是住在西桥里,家中只是三间破房子。据说本来不是住在这里,后来才搬过来的。至于搬来的原因,正是因为为了赔偿那一百两银子,将原来的宅子卖掉,才还了那一百两。
至于当年那档子事到底是真是假,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不过据街坊们说这欧阳齐林为人倒是不错。平时做事谨小慎微,日常用度也不大。
为此我们还专门跑到他以前的宅子周围打听,他那些老邻居说的也差不多。说欧阳家世代都忠厚老实,本来是个书香门第,到了欧阳齐林这辈也算勉强度日。欧阳齐林打小就聪明,他父母有心供他求取功名。
只是他时运不济,多次也未能成功。幸好他精于算术,亲戚举荐他去绸缎庄谋个差事。本来是个皆大欢喜的事情,却没想到落的个变卖祖产的下场。
老宅附近的邻居都说欧阳齐林是遭人陷害的。说是以他的为人断断干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更何况他在绸缎庄三年,并没见他家中添置多少家私财产。
崔天赐又问欧阳齐林现在家中情况如何?
王氏兄弟说,家中还有老母和三个孩子,三个孩子都是面黄肌瘦,可以看出日常生活颇为艰苦。
崔天赐点了点头,说道:你二人辛苦了,事情做得非常好!打听的很详细!
王氏兄弟听到崔天赐的肯定非常兴奋,崔天赐以后就是他们的主人了,能得到肯定说明对他俩未来的前途看好啊!
此时,崔天赐心中已经打算收入欧阳齐林了。
崔氏纸坊喜事不断,既进财源又进人员。崔天赐自然是高兴非常。崔家高兴,就有人不高兴。最不高兴的自然是葛半城了。
之前制定的低价倾销政策,不但没有遏制到崔氏纸坊开业之时的销售,反而让葛半城赔了一大笔钱。
书芳斋那三天的销售的确火爆,整整卖出过平时三个月的量来。可越是卖的多越是亏得多。
本来葛半城打算着只要将崔氏纸坊的开业搞黄,付出些代价他也认了,却没有想到,崔氏纸坊虽然没有书芳斋卖出去的纸品多,收回的银子却比书芳斋多得多。
搞了个文会,请了醉月四美,唱了个不知哪里来的曲子,搞得全城轰动。这下全城的人都知道崔氏纸坊了。以后崔氏纸坊的生意是不用愁了。
可他书芳斋怎么办?他葛半城怎么办?
最可怕的是崔氏纸坊新出了一种叫裕罗纸的。葛半城看了,那质量可真叫一个好。比卖给他的崔氏纸好了不知多少倍。
若是这种纸传入了京城被皇上看中了,那他葛半城的贡纸梦就彻底破灭了。他那十万两银子也彻底成了笑话。
这次不能再留手了,别说他是知府的弟子,就算他崔天赐是皇上的驸马爷,这次葛半城也不打算再留手了。
至于贡品这块,葛半城也打算出手了!东京汴梁城那边抓紧时间活动,争取把这个事情办瓷实了。
忙活完了这么多天,眼看离过年越来越近了,崔天赐准备要回去了。
临走之前安排刘贺再去尉迟尚那里印些格子纸,数量嘛,刘贺自己看着办。其实这也是崔天赐变相接济一下尉迟尚。崔天赐不想尉迟尚的年过的太艰难。
欧阳齐林的病情也恢复的差不多了。崔天赐已经答应让他年后就来纸坊,还是做他的账房先生,欧阳齐林自是千恩万谢。
崔天赐又拿出五十两银子,让欧阳齐林先拿回去过年。欧阳齐林说什么也不要,说给了份工作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哪里还敢再要东主的银子呢?
崔天赐无奈,只得说将欧阳齐林的奖品,那套价值一百两银子的套装收回。折换成现银一百两给他。
欧阳齐林还是推迟,崔天赐佯作变脸,说他再如此坚持那年后不要过来做工了。欧阳齐林没有办法,这才答应下来。
搞定了这一切,崔天赐开始了返家的路。
马车上是买的干鲜果品之类的过年之物,只是数量却远远大过一般的人家。足足装了两大车。
这里不光是崔天赐自家的过年用品,还有整个纸坊每个工人都有一份。
今年对于崔家来说是丰收的一年,不但建了新的造纸坊,还在杭州城里开了自家的卖纸坊。
崔家的日子好过了,自然少不了各位工人们的辛苦付出。崔天赐就是想告诉纸坊的所有人,崔家好过了,大家都会有好日子过。
城里崔氏纸坊那边,在临来之前崔天赐已经买了过年的物品,每人一份的发放完了。崔天赐每人还给了一份过年的例钱。数量不多每人五百文,领班有一两银子。图的是个喜庆。
崔天赐知道城里的其他店铺并没有这样的规矩。最多是东主心肠慈善的,过年的时候卖什么的就把货底子拿出一些来,伙计们分分,也就各自回家过年。
当崔天赐将东西和过年的例钱发到伙计们手中的时候,都是半大的小子那泪水哗哗的。东主过年发钱那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不光是发钱这么简单,自己长这么大,终于可以用自己赚的钱过年的时候给自己年迈的爷爷奶奶,劳累了一整年的娘亲买点东西了。
自己在家人心中也总算不再是吃闲饭的半大小子了,而是能挣钱能顶门立户的老爷们了。
想象着自己回家后在父母面前享受着作为儿子的骄傲。想象着在族人面前为父母争脸,替父母扬眉吐气的自豪。
这个时候又怎么能不热泪盈眶?
马车上崔天赐想着临走时伙计们含泪相送的情景,不禁笑了起来,作东主的能让自己的工人在年底过个踏实快乐的年,这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
紧赶慢赶,终于在天黑之前回到了裕罗村,刚到家门口,父亲就迎了出来。
我儿辛苦了,快进去吧!家里来了几位客人,你一定想见见!
回到纸坊没呆多久,王金洪王金波兄弟俩回来了!
据两兄弟回禀,欧阳齐林的确是住在西桥里,家中只是三间破房子。据说本来不是住在这里,后来才搬过来的。至于搬来的原因,正是因为为了赔偿那一百两银子,将原来的宅子卖掉,才还了那一百两。
至于当年那档子事到底是真是假,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不过据街坊们说这欧阳齐林为人倒是不错。平时做事谨小慎微,日常用度也不大。
为此我们还专门跑到他以前的宅子周围打听,他那些老邻居说的也差不多。说欧阳家世代都忠厚老实,本来是个书香门第,到了欧阳齐林这辈也算勉强度日。欧阳齐林打小就聪明,他父母有心供他求取功名。
只是他时运不济,多次也未能成功。幸好他精于算术,亲戚举荐他去绸缎庄谋个差事。本来是个皆大欢喜的事情,却没想到落的个变卖祖产的下场。
老宅附近的邻居都说欧阳齐林是遭人陷害的。说是以他的为人断断干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更何况他在绸缎庄三年,并没见他家中添置多少家私财产。
崔天赐又问欧阳齐林现在家中情况如何?
王氏兄弟说,家中还有老母和三个孩子,三个孩子都是面黄肌瘦,可以看出日常生活颇为艰苦。
崔天赐点了点头,说道:你二人辛苦了,事情做得非常好!打听的很详细!
王氏兄弟听到崔天赐的肯定非常兴奋,崔天赐以后就是他们的主人了,能得到肯定说明对他俩未来的前途看好啊!
此时,崔天赐心中已经打算收入欧阳齐林了。
崔氏纸坊喜事不断,既进财源又进人员。崔天赐自然是高兴非常。崔家高兴,就有人不高兴。最不高兴的自然是葛半城了。
之前制定的低价倾销政策,不但没有遏制到崔氏纸坊开业之时的销售,反而让葛半城赔了一大笔钱。
书芳斋那三天的销售的确火爆,整整卖出过平时三个月的量来。可越是卖的多越是亏得多。
本来葛半城打算着只要将崔氏纸坊的开业搞黄,付出些代价他也认了,却没有想到,崔氏纸坊虽然没有书芳斋卖出去的纸品多,收回的银子却比书芳斋多得多。
搞了个文会,请了醉月四美,唱了个不知哪里来的曲子,搞得全城轰动。这下全城的人都知道崔氏纸坊了。以后崔氏纸坊的生意是不用愁了。
可他书芳斋怎么办?他葛半城怎么办?
最可怕的是崔氏纸坊新出了一种叫裕罗纸的。葛半城看了,那质量可真叫一个好。比卖给他的崔氏纸好了不知多少倍。
若是这种纸传入了京城被皇上看中了,那他葛半城的贡纸梦就彻底破灭了。他那十万两银子也彻底成了笑话。
这次不能再留手了,别说他是知府的弟子,就算他崔天赐是皇上的驸马爷,这次葛半城也不打算再留手了。
至于贡品这块,葛半城也打算出手了!东京汴梁城那边抓紧时间活动,争取把这个事情办瓷实了。
忙活完了这么多天,眼看离过年越来越近了,崔天赐准备要回去了。
临走之前安排刘贺再去尉迟尚那里印些格子纸,数量嘛,刘贺自己看着办。其实这也是崔天赐变相接济一下尉迟尚。崔天赐不想尉迟尚的年过的太艰难。
欧阳齐林的病情也恢复的差不多了。崔天赐已经答应让他年后就来纸坊,还是做他的账房先生,欧阳齐林自是千恩万谢。
崔天赐又拿出五十两银子,让欧阳齐林先拿回去过年。欧阳齐林说什么也不要,说给了份工作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哪里还敢再要东主的银子呢?
崔天赐无奈,只得说将欧阳齐林的奖品,那套价值一百两银子的套装收回。折换成现银一百两给他。
欧阳齐林还是推迟,崔天赐佯作变脸,说他再如此坚持那年后不要过来做工了。欧阳齐林没有办法,这才答应下来。
搞定了这一切,崔天赐开始了返家的路。
马车上是买的干鲜果品之类的过年之物,只是数量却远远大过一般的人家。足足装了两大车。
这里不光是崔天赐自家的过年用品,还有整个纸坊每个工人都有一份。
今年对于崔家来说是丰收的一年,不但建了新的造纸坊,还在杭州城里开了自家的卖纸坊。
崔家的日子好过了,自然少不了各位工人们的辛苦付出。崔天赐就是想告诉纸坊的所有人,崔家好过了,大家都会有好日子过。
城里崔氏纸坊那边,在临来之前崔天赐已经买了过年的物品,每人一份的发放完了。崔天赐每人还给了一份过年的例钱。数量不多每人五百文,领班有一两银子。图的是个喜庆。
崔天赐知道城里的其他店铺并没有这样的规矩。最多是东主心肠慈善的,过年的时候卖什么的就把货底子拿出一些来,伙计们分分,也就各自回家过年。
当崔天赐将东西和过年的例钱发到伙计们手中的时候,都是半大的小子那泪水哗哗的。东主过年发钱那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不光是发钱这么简单,自己长这么大,终于可以用自己赚的钱过年的时候给自己年迈的爷爷奶奶,劳累了一整年的娘亲买点东西了。
自己在家人心中也总算不再是吃闲饭的半大小子了,而是能挣钱能顶门立户的老爷们了。
想象着自己回家后在父母面前享受着作为儿子的骄傲。想象着在族人面前为父母争脸,替父母扬眉吐气的自豪。
这个时候又怎么能不热泪盈眶?
马车上崔天赐想着临走时伙计们含泪相送的情景,不禁笑了起来,作东主的能让自己的工人在年底过个踏实快乐的年,这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
紧赶慢赶,终于在天黑之前回到了裕罗村,刚到家门口,父亲就迎了出来。
我儿辛苦了,快进去吧!家里来了几位客人,你一定想见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