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征丁募将初点兵
元宁三年。
六月廿七,怀远政变,九王爷皇甫?夺皇位,囚元帝皇甫?于天牢。睿王皇甫?下落不明,定南王皇甫祉不知去向。
六月廿八,九王爷皇甫?登基,是为宁昭帝,年号昭宁。昭帝为定南王皇甫祉、大将军岳悠然、军师赵子安三人平反,恢复定南王王爷封号,追封岳悠然、赵子安为侯,赐岳悠然谥号烈襄,赐赵子安谥号烈和。
七月的太阳一早便升了起来。
亦菱穿好了武将官服,走出了忆安阁。
一侍卫迎上来,道:将军,马已经备好了,您要快些了,早朝要迟了。
亦菱道:本将军今日不上早朝。
啊?那侍卫一愣。
亦菱又道:本将军昨日向皇上告了假,今天去城郊军营。
是。那侍卫抱拳道。
亦菱跨上马,看了一眼将军府那三个在晨光下熠熠生辉的烫金大字,不禁微微撇了撇嘴。
皇甫?这字写得还真是不错,行云流水,矫若游龙,甚是大气,与他往日的一副游手好闲,玩世不恭的样子真是大相径庭。
这将军府,不光这字是皇甫?题的,连整个府邸都是皇甫?赐予亦菱的。这富丽堂皇的将军府恰好位于相府和太尉府之间。也不知这样的安排是皇甫?无意之举,还是故意为之。
亦菱摇了摇头,对身后的几名随从道:我们走!然后扬鞭打马向城郊方向而去。
是,将军!几名侍卫齐声应道,打马紧随其后。
城郊军营。
怎么样?亦菱问。
一切都很顺利,将军。陈格答道,不久前与云国一战,宁军虽然大败,但剩余将领仍临危不慌,努力减少宁军损失,况且宁军大败,诸多将领阵亡,军中空缺甚多,故昭帝即位后加封众多归都将领,陈格被封为正二品振威将军。此次招新兵,前来应征的足有三十万人,再算上地方的驻军和我们原来的宁军,再与云国一战,不成问题。陈格继续道。
亦菱闻言却蹙了蹙眉,这么多?
多?陈格不禁一怔,将军还有嫌兵多的么?
亦菱道:等兵都招好后,我要对他们进行集训,再从中挑出五万人来,组成一支精兵。
五万?陈格不禁一阵诧异,他一脸不敢置信地看着亦菱,将军是想以五万宁军敌那上官绝尘的五十万大军?
没错。亦菱嘴角勾起一丝微笑。上官绝尘,您老人家就先快活几日,用不了多久,本将军会有一份大礼奉上,届时还望您笑纳。
陈格依旧是一脸不敢相信的表情。
亦菱对陈格道:陈将军不妨拭目以待。
陈格笑了,好,那我就拭目以待了,相信将军定有锦囊妙计。
亦菱站起身,整了整身上的官袍,对陈格道:走,我们去征兵大帐看看。
两人来到城郊军营临时搭建起来的征兵大帐。
帐外一片黑压压的应征人群,喧闹至极。这些人大多都是山村野夫,虽没念过什么书,但是皆满怀一腔报国之情。
亦菱与陈格悄悄走过去,听到那些人中有人在说着什么。
有一身高八尺的彪形大汉粗声粗气地道:啥?你问俺为啥来参军?那还用说!咱大宁都被那云国欺了,俺在家还呆得住吗?地都种不下去了!扔给俺媳妇就来怀远了。
亦菱闻言不禁笑了。她又听到一身穿着粗布衣,头戴斗笠的农人道:俺听说新皇封了那个以前立过奇功的宣武将军为大将军,那将军可只有十五岁啊!真是稀奇啊!
有一人应道:大叔难道没听说过那句‘自古英雄出少年’么,那只有十五岁的大将军定是位少年英雄,有什么可稀奇的呢?
亦菱闻言看向那人,只见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年,那一身粗布衣裳竟硬是被他穿出了书生的儒雅之气。亦菱不禁感到好笑,这少年许是读过书的,此时却来应征,不知是何缘由。
这时,亦菱又听到一少年唤那少年,小虎!你怎么也来了?
那书生气的少年回身,惊喜道:小马哥!你也在啊!
两人热络地聊了起来。
亦菱笑了笑。原来是老乡在应征现场相遇了。
亦菱走进了应征大帐,陈格紧随其后。
正在招兵的几位将领见亦菱与陈格走进来,纷纷起身抱拳行礼道:将军,陈将军。
亦菱伸手示意,道:你们继续。
是!那几位将领又落座,继续招兵。
下一位!一将领冲帐外喊道。
只见一少年走进来,正是方才那位颇有书生之气的少年。亦菱此刻坐在一边仔细地打量着那少年,竟觉得有几分面熟。在哪里见过呢?亦菱仔细地想。哦,对了,这少年不正是那日她回怀远时遇到的那个拦住一老者问话的小茶贩么?
姓名。为首的招兵将领头也不抬地道。
小的姓王,名休,王休。那少年不卑不亢地拱了拱手道。
王休?亦菱在一旁不禁插了一嘴,方才我怎么听到别人叫你小虎呢?
那少年闻言笑了笑,转过来对亦菱道:那是小的以前的名字,小的现在名休。
哦。亦菱若有所而起,但来迎战却是平南王上官绝尘,不知是为何?
皇甫?道:据说云景帝听闻太子门客一事,勃然大怒,将太子禁足,而平南王上官绝尘那时却请求带兵迎战,景帝便允了。
亦菱点点头:既是如此,那上官绝尘定是有他自己的打算,赢了此战,他不仅立了功,而且错又都是太子的,如此一来,他争皇位的胜算又大了一些。此战云国大败我宁军,侵占了我国不少城池,但上官绝尘定不会在边境久留,不然云国那边太子可能在他不在的时候翻身,所以他安排好一切事宜后,应该就马不停蹄地赶回云国都城商都了。怀远政变那天,睿王已不知去向,八成是心知大势已去,便投奔上官绝尘去了,此时怕是已经以平南王幕僚的身份随上官绝尘去了商都。那亲信出现在柳州城,许是睿王特地留下的,帮助上官绝尘的人治理柳州城。
皇甫?点了点头,表情有些沉重。
亦菱微微笑了笑,道:皇上原本是以为睿王此刻也在柳州城,所以想趁机将其与亲信一网打尽吧。
是啊,皇甫?道,不过照你这么一说,此时睿王已在商都了,我是鞭长莫及啊。
亦菱道:皇上莫急,等这几日新兵应征结束,我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就告假去会一位故友,我那故友恰好在商都,届时我可以打听一下睿王的事。
闻言,皇甫?笑了,难怪当初元帝一见你就封你宣武将军。
亦菱笑道:末将才疏学浅,涉世未深,担此大任实在有愧。
皇甫?笑道:姑娘就别再谦虚了,我相信你当这镇国大将军,比任何人当都好。
两人又聊了许久,不知不觉已是正午,皇甫?留亦菱在会贤阁用午膳。
面前一桌子的宫廷佳肴,亦菱也饿了,吃得正香,一双玉箸便伸到眼前,为她的碟子中添了些菜。
不知怎么地,亦菱忽然记起一个月前她也在这会贤阁用过午膳,只是那时坐在她旁边的不是昭帝,而是元帝。她不禁顿住。
怎么了?皇甫?见她不吃了,轻声问道。
我想……亦菱犹豫了一下,抬眼看着皇甫?。
皇甫?笑道,但讲无妨。
亦菱垂下眼,我想见元帝。
皇甫?一顿,片刻后笑道:也难怪,他当初待你不薄,你想见他也是自然。皇甫?放下手中的玉箸,从腰间解下一块金牌,递与亦菱,持此牌者,可出入天牢。
亦菱伸手接过金牌,谢……
谢什么?皇甫?微笑着看着亦菱。
亦菱抬起眼,诚恳地道:谢谢你。
皇甫?笑了,这就对了,以后没被人在场的时候,我们就不要以君臣相称了,还是像从前一样,好不好?
好。亦菱笑了。
六月廿七,怀远政变,九王爷皇甫?夺皇位,囚元帝皇甫?于天牢。睿王皇甫?下落不明,定南王皇甫祉不知去向。
六月廿八,九王爷皇甫?登基,是为宁昭帝,年号昭宁。昭帝为定南王皇甫祉、大将军岳悠然、军师赵子安三人平反,恢复定南王王爷封号,追封岳悠然、赵子安为侯,赐岳悠然谥号烈襄,赐赵子安谥号烈和。
七月的太阳一早便升了起来。
亦菱穿好了武将官服,走出了忆安阁。
一侍卫迎上来,道:将军,马已经备好了,您要快些了,早朝要迟了。
亦菱道:本将军今日不上早朝。
啊?那侍卫一愣。
亦菱又道:本将军昨日向皇上告了假,今天去城郊军营。
是。那侍卫抱拳道。
亦菱跨上马,看了一眼将军府那三个在晨光下熠熠生辉的烫金大字,不禁微微撇了撇嘴。
皇甫?这字写得还真是不错,行云流水,矫若游龙,甚是大气,与他往日的一副游手好闲,玩世不恭的样子真是大相径庭。
这将军府,不光这字是皇甫?题的,连整个府邸都是皇甫?赐予亦菱的。这富丽堂皇的将军府恰好位于相府和太尉府之间。也不知这样的安排是皇甫?无意之举,还是故意为之。
亦菱摇了摇头,对身后的几名随从道:我们走!然后扬鞭打马向城郊方向而去。
是,将军!几名侍卫齐声应道,打马紧随其后。
城郊军营。
怎么样?亦菱问。
一切都很顺利,将军。陈格答道,不久前与云国一战,宁军虽然大败,但剩余将领仍临危不慌,努力减少宁军损失,况且宁军大败,诸多将领阵亡,军中空缺甚多,故昭帝即位后加封众多归都将领,陈格被封为正二品振威将军。此次招新兵,前来应征的足有三十万人,再算上地方的驻军和我们原来的宁军,再与云国一战,不成问题。陈格继续道。
亦菱闻言却蹙了蹙眉,这么多?
多?陈格不禁一怔,将军还有嫌兵多的么?
亦菱道:等兵都招好后,我要对他们进行集训,再从中挑出五万人来,组成一支精兵。
五万?陈格不禁一阵诧异,他一脸不敢置信地看着亦菱,将军是想以五万宁军敌那上官绝尘的五十万大军?
没错。亦菱嘴角勾起一丝微笑。上官绝尘,您老人家就先快活几日,用不了多久,本将军会有一份大礼奉上,届时还望您笑纳。
陈格依旧是一脸不敢相信的表情。
亦菱对陈格道:陈将军不妨拭目以待。
陈格笑了,好,那我就拭目以待了,相信将军定有锦囊妙计。
亦菱站起身,整了整身上的官袍,对陈格道:走,我们去征兵大帐看看。
两人来到城郊军营临时搭建起来的征兵大帐。
帐外一片黑压压的应征人群,喧闹至极。这些人大多都是山村野夫,虽没念过什么书,但是皆满怀一腔报国之情。
亦菱与陈格悄悄走过去,听到那些人中有人在说着什么。
有一身高八尺的彪形大汉粗声粗气地道:啥?你问俺为啥来参军?那还用说!咱大宁都被那云国欺了,俺在家还呆得住吗?地都种不下去了!扔给俺媳妇就来怀远了。
亦菱闻言不禁笑了。她又听到一身穿着粗布衣,头戴斗笠的农人道:俺听说新皇封了那个以前立过奇功的宣武将军为大将军,那将军可只有十五岁啊!真是稀奇啊!
有一人应道:大叔难道没听说过那句‘自古英雄出少年’么,那只有十五岁的大将军定是位少年英雄,有什么可稀奇的呢?
亦菱闻言看向那人,只见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年,那一身粗布衣裳竟硬是被他穿出了书生的儒雅之气。亦菱不禁感到好笑,这少年许是读过书的,此时却来应征,不知是何缘由。
这时,亦菱又听到一少年唤那少年,小虎!你怎么也来了?
那书生气的少年回身,惊喜道:小马哥!你也在啊!
两人热络地聊了起来。
亦菱笑了笑。原来是老乡在应征现场相遇了。
亦菱走进了应征大帐,陈格紧随其后。
正在招兵的几位将领见亦菱与陈格走进来,纷纷起身抱拳行礼道:将军,陈将军。
亦菱伸手示意,道:你们继续。
是!那几位将领又落座,继续招兵。
下一位!一将领冲帐外喊道。
只见一少年走进来,正是方才那位颇有书生之气的少年。亦菱此刻坐在一边仔细地打量着那少年,竟觉得有几分面熟。在哪里见过呢?亦菱仔细地想。哦,对了,这少年不正是那日她回怀远时遇到的那个拦住一老者问话的小茶贩么?
姓名。为首的招兵将领头也不抬地道。
小的姓王,名休,王休。那少年不卑不亢地拱了拱手道。
王休?亦菱在一旁不禁插了一嘴,方才我怎么听到别人叫你小虎呢?
那少年闻言笑了笑,转过来对亦菱道:那是小的以前的名字,小的现在名休。
哦。亦菱若有所而起,但来迎战却是平南王上官绝尘,不知是为何?
皇甫?道:据说云景帝听闻太子门客一事,勃然大怒,将太子禁足,而平南王上官绝尘那时却请求带兵迎战,景帝便允了。
亦菱点点头:既是如此,那上官绝尘定是有他自己的打算,赢了此战,他不仅立了功,而且错又都是太子的,如此一来,他争皇位的胜算又大了一些。此战云国大败我宁军,侵占了我国不少城池,但上官绝尘定不会在边境久留,不然云国那边太子可能在他不在的时候翻身,所以他安排好一切事宜后,应该就马不停蹄地赶回云国都城商都了。怀远政变那天,睿王已不知去向,八成是心知大势已去,便投奔上官绝尘去了,此时怕是已经以平南王幕僚的身份随上官绝尘去了商都。那亲信出现在柳州城,许是睿王特地留下的,帮助上官绝尘的人治理柳州城。
皇甫?点了点头,表情有些沉重。
亦菱微微笑了笑,道:皇上原本是以为睿王此刻也在柳州城,所以想趁机将其与亲信一网打尽吧。
是啊,皇甫?道,不过照你这么一说,此时睿王已在商都了,我是鞭长莫及啊。
亦菱道:皇上莫急,等这几日新兵应征结束,我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就告假去会一位故友,我那故友恰好在商都,届时我可以打听一下睿王的事。
闻言,皇甫?笑了,难怪当初元帝一见你就封你宣武将军。
亦菱笑道:末将才疏学浅,涉世未深,担此大任实在有愧。
皇甫?笑道:姑娘就别再谦虚了,我相信你当这镇国大将军,比任何人当都好。
两人又聊了许久,不知不觉已是正午,皇甫?留亦菱在会贤阁用午膳。
面前一桌子的宫廷佳肴,亦菱也饿了,吃得正香,一双玉箸便伸到眼前,为她的碟子中添了些菜。
不知怎么地,亦菱忽然记起一个月前她也在这会贤阁用过午膳,只是那时坐在她旁边的不是昭帝,而是元帝。她不禁顿住。
怎么了?皇甫?见她不吃了,轻声问道。
我想……亦菱犹豫了一下,抬眼看着皇甫?。
皇甫?笑道,但讲无妨。
亦菱垂下眼,我想见元帝。
皇甫?一顿,片刻后笑道:也难怪,他当初待你不薄,你想见他也是自然。皇甫?放下手中的玉箸,从腰间解下一块金牌,递与亦菱,持此牌者,可出入天牢。
亦菱伸手接过金牌,谢……
谢什么?皇甫?微笑着看着亦菱。
亦菱抬起眼,诚恳地道:谢谢你。
皇甫?笑了,这就对了,以后没被人在场的时候,我们就不要以君臣相称了,还是像从前一样,好不好?
好。亦菱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