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虎啸贞观

第六十节 春秋笔法

    甘林的预感是准确的!

    二个时辰前,颉利的二十万主力大军在泾阳城下虚晃一枪,随即改由“俟利发”(宰相)执失思力率领,风驰电掣地直刺长安。而颉利本人,却以几乎半公开的方式,突然出现在泾阳城下的突厥营地中。

    颉利把自己当成一块香饵,他要让尉迟恭和李世民相信,攻取泾阳,仍是突厥人的首要目标,大唐的国都长安暂时还很安全。

    “掩真示假”,汉家兵法果然玄妙,颉利相信,用不了多久,突厥狼骑军的铁蹄将踏破大唐国都的城门,大明宫也将成为他接受李世民降表的鹰帐!

    “声东击西、分兵袭城”,历史在泾阳城下拐了个弯,这段史实与后世的记载完全不同。

    对此,不仅甘林,包括尉迟恭都毫不知情。远在千里之外的李二,更是眼睛仍死死盯着泾阳城,期望以此为依托层层设防,梯次拦挡如水而来的突厥大军。

    更可怕的是,此刻长安城中精锐尽出,李二手中,只有五千仍装备旧式横、陌刀的神策军。区区数千疲惫之师,还不够突厥狼骑军一次冲锋的。

    大唐国都长安,现在形同一座空城!

    对于迫在眉睫的灭顶之灾,李唐王朝和它庞大的战争机器现在依旧毫无察觉。

    一场空前的危机,已悄悄降临到了李二、长安和大唐的头上!

    ……

    甘林刚一进门,尉迟元帅就把“百骑司”的密报塞到了他的手上:“看看,颉利这头恶狼又在我们鼻子底下晃悠了!”

    “噢,颉利又出现在泾阳城下?!”

    甘林并不太吃惊,他估计这是颉利与执失思力合兵一处,在为泾阳决战作着最后的准备。

    甘林清楚地记得《旧唐书》所载:“武德九年夏七月,突厥颉利可汗尽起二十万大军,与俟利发合兵围泾阳,大败。尉迟敬德擒突厥先锋阿史那乌默啜,斩万余骑……”

    看来,以手中三万兵马对决颉利二十余万大军的恶战就要开始了。

    一只信鸽扑打着翅膀落在了院子中,它们是城内唐军和城外分布四处的“百骑司”密探之间的联系纽带。执失思力的恶鹰被吐番“雪雕”捕杀后,这些小精灵们一个个神气活现,来回穿梭得更勤了。

    皮三定赶忙跑了过去……

    “这,怎么可能!”

    目厉如刀的门神爷接过三定递来的飞鸽传书,不禁浓眉一皱,沉声如雷:“什么?突厥二十万主力不在泾阳城下,颉利老贼这是在玩什么花招?”

    看到一向处变不惊,如铜浇铁铸般沉稳的门神爷神情有异,甘林隐隐觉得事情不妙。

    “‘百骑司’二百密探一夜之间被突厥斥侯诛杀一百六十余人,只有不到四十人逃脱。颉利的二十万主力也在泾阳城外四十里的‘嘎达铺’一带奇怪地消失了……”

    门神爷伸手把手中的密报递给甘林,象是自言自语,在大案前踱着步。

    “什么,二十万鹰师不翼而飞,这可是颉利从不离身的近卫军,他们能到哪去呢?”

    甘林感到脑袋有点发飘!

    执失思力和阿史那乌默啜已被打断了脊梁骨,他们手中象征性围城的五万兵马对唐军完全不构成威胁。真正让尉迟恭和甘林担心的,是颉利亲率驰援而来的二十万突厥主力。

    “‘百骑司’密报还称有支数千人的突厥骑兵队,在一个时辰前已穿过了泾阳东部的颁宁郡(今陕西颁州)和同州郡(今陕西铜川),其后似有大队人马还在继续跟进,这难道就是那二十万失踪的突厥兵马?”

    尉迟元帅神情有些紧张。

    “两城的守军没有巡防和拦阻吗?”

    颁宁郡和同州郡是泾阳至长安一线的重镇,两地一失,长安已无险可守。

    各有五千人把守的重镇,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就陷落了?甘林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突厥人一路上杀尽了两城的守军并搜捕‘百骑司’密探,沿途不放过任何一个大唐子民,无论汉人、维族人或是吐番人,杀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个活口。看来突围的“百骑司”最先发现的那股骑兵只是刀锋,后面必是颉利的二十万主力。他们的目的很明确……”

    门神爷看了看甘林,停住了话语,眼中象要喷出火来。

    甘林打了个冷战,不禁惊呼了起来:“长安,这帮狗杂碎难道要袭取长安!”

    甘林惊呆了,按照手机资料库中的记载,颉利应该是在泾阳城下与唐军决战失利,先锋阿史那乌默啜被门神爷擒住后,才放弃泾阳转而进攻长安。

    现在怎么泾阳决战没开打就突然绕道直取长安了呢?

    这与后世的记载完全不同。何以如此?

    细忖之下,甘林连连跺脚:其实自己早就应该想到,在暴力与血腥中登上突厥霸主地位,颉利也算得是资深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此人不但是一位骁猛的勇士,一柄弯刀纵横大漠无人能敌,更善于运用各种战术,堪称谋略过人。况且他的身边还有不少汉学深厚的兵学专家,不知有多少人为他讲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

    添油战术,从来是兵家大忌,颉利怎会不知?要是换了自己,也决不可能把二十万大军再往泾阳这口能够熬干一切的大锅里填!

    历史如江河纵肆,在亘古的中华大地上流淌,而另一条隐秘的河流却在史家的掌心流淌,任其拨弄走向。

    甘林仰天长叹:孔圣有言‘为尊者隐!’,意思是说大人物有了什么不光彩的事,史家可以用春秋笔法,回避删改,不可辱及圣聪!文字记载的历史,原本就是帝王将相的江山与权谋明争暗斗的喧嚣。有多少真实的历史如沙砾一样在史家的笔下成为烟尘,消散在天际,甚至没有让人扼腕叹息的幸运。

    甘林长记性了:原来后世的种种所谓“信史”皆不可信!

    哼哼,长安以空城对敌,险些被颉利一锅端了。如此丢脸的事,李二再是圣明,他手下房、杜这些人精岂能让这不光彩的一页见著青史,成为后世子孙笑谈?

    看来《旧唐书》所谓“颉利于泾阳城下折损先锋后,转而攻长安”的记载无非是史官施展了春秋大笔,为李二遮掩战略误判的妙手润色。

    靠,知识越多越反动或许不一定,但知识分子一旦坑起人来,却是钢钢滴!

    甘林长吁一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

    历史已经被有心人涂改得乱七八糟,他也只能全盘接受。

    原以为一切尽在掌握的战局此刻完全成了一团迷雾,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泾阳之战直至长安退敌的一切历史细节都淹没在了史家鬼画符般的涂鸦之下。

    “突厥主力袭取长安,颉利却在泾阳城下!”

    甘林喃喃而语,猛一抬头,看见尉迟元帅正冲着自己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一笑一颔之间,门神爷深沉内敛,大气如虹中闪耀着一代名帅临危不乱的沉雄,有我无敌的血性、阳刚和旗帜色彩!

    这就是守卫家国的门神爷,甘林在心中对着尉迟元帅又是深深一拜!

    尉迟恭抚摸着颔下的钢髯,猛然虎目圆睁,咧嘴一笑。

    甘林心中一凛:泾阳决战,马上就要打响了,这可是咱元帅杀敌之前的习惯动作……

    星期一上班,事情总是最多的,开着会在本上构思着甘林入长安后的情节,很累也很有趣,象是自己在导演着一部大戏!

    上周强推,十分感谢各位兄弟姐妹的支持和厚爱,媳妇和孩子也夸奖我写得有点小成绩,弄得不好意思。自己知道,那点小数字,实在拿不出手。但终归是自己的心血和大家的帮助,看着心中十分温暖!

    本同新书精推,再次无节操拜求推荐、收藏和一切支持!

    再次感谢,小牧这厢有礼!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