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国际第会议
年长的宗室们彻底退出舞台,保成也毫不吝啬,凡是识趣的,其子孙都在朝中安排了好的差事,又时常多有赏赐,老牌王爷们很是满意。其余顽强抵抗的八旗见了,也不由得想要服软了,只可惜,毕竟他们错过了最佳的表忠心的时机,再加上里面确实有那么一批顽固不化,什么事儿都要跟保成来一番抵抗的硬骨头。保成又是个小心眼的,等着合适的时机一点一点的将这些人的职位换成了自己人。其中,被安排最多的并不是钮钴禄家,而是赫舍里家。自从索额图做了那次糊涂事后,赫舍里家就再没出现过什么精彩的人物,如今保成上位,本没有想起他们来,还是爱兰珠和老康提醒了,毕竟是亲生额娘的娘家人,后门开太大不行,但是完全忘到脑后更加不行,人家会说你绝情,一个仁君不应如此。既然老子娘都这么说了,保成自然是要照顾亲身额娘的母家人的,好容易在里面挑了些还算能用的,安排了位置,这让整个赫舍里氏对保成感激涕零,赫舍里家总算是重新走进了大清上层的视线,保成也算是对他死去的亲额娘有个交代了。
越南的情况暂不细说,如今印度几乎三分之一已经落入直亲王手中。印度也不是铁板一块的,奥朗则布是个战争奇才,然而他并不是一个仁慈的君主,相反,他是一个彻底的暴君,印度本国对他心怀不满的人就有很多,还有其他很多被迫屈从的附属国更是对之恨得咬牙切齿。直亲王攻打印度,一开始大清每隔三月运送粮草,直到后来,几乎是深入印度后,保成开始写信,教导直亲王如何施行殖民政策,另外又派出去周君恒,他是保成的伴读之一,汉臣,武力值方面绝对比不上罗科,但是为皇帝教化大清新产生的奴隶,使其逐渐接受大清的统治,这点,罗科完全比不上人家。周君恒顶着大清驻印度总督的头衔,全权代表大清皇帝,由大清皇帝亲自指定。除了周君恒,此次前往印度的还有皇帝的两个小弟弟,小十三和小十四,打包送到直亲王这里了。让直亲王带着,也不要他们真的上场杀敌什么的,就是先熟悉熟悉战场,实践与理论知识相互对比一下,要是有什么稳赢的小仗让他们练练手也行,过两年再送回来。另外小十一和小十二则是跟着纯郡王熟悉海战去了,对于皇帝此番安排,朝中大臣终于微微放心了,四个小阿哥走的是武职,将来肯定也是跟他们的哥哥一样出国打仗去的,如此起码剩下的那四部暂时是保住了。
周君恒三人到达印度殖民地时,印度平民百姓大多已经不再抵抗,完全军事化管理,直亲王派亲兵过来接他,到了军营,印度本地官员都在,见了他们全都下跪,右手触摸他的脚尖,在之后又摸自己额头。周君恒和十三算是镇定的,面无异色的接受这番他压根不熟悉的礼节,十四很不适应,尤其那群印度人听了他跟十三是皇帝的弟弟后,差点用额头碰他的脚!他差点没有一脚踹出去,太不习惯了!
“这是翻译。”直亲王大咧咧的拎过来一个书生来,“有什么想知道问他 ,有需要支援的告诉达海,他会通知本王。”直亲王又指了指周君恒身边的那个小兵,正是一路带着他过来的那个。这是一种保护也可以说是监视,周君恒好似没察觉一般,客气又感激的神色,拱手笑道:“多谢王爷。王爷这句话,真是给了下官一颗定心丸。”
直亲王摆摆手,“如此,就交给你了,本王还有要事。”
“下官恭送王爷。”
直亲王点点头,开开心心的领着两个小弟弟走了。他出国征战快两年了,过年都没能回去,此时能见到亲兄弟,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一手拉着一个,直嚷着一醉方休。两个小弟弟见他们大哥这般高兴见到他们俩,心里真是慰贴,果然还是亲兄弟好啊。
印度殖民地的局势并不复杂,目前分成两派,消极派和积极派。积极派是痛恨奥朗则布的,对于这位暴君的各种暴虐行径,再也不对其抱有希望,对于大清军队的到来,反而认为是上天派来的使者,真是各种配合;另一种消极派,可是说是还有爱国之心的,这部分人认为奥朗则布应当被审判,但这是印度的事儿,就该印度自己解决,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臣服于另一个国家。然而,消极派就算心中不接受大清,却又不敢真的有所行动,他们就像历史上半殖民时代的华夏一样,沉默着,等待一个真正的救世主,麻木的看着大清的军队一点一点蚕食他们的国土。他们相信,终有一天,会有人拯救他们,却不知自救。
周君恒和那位翻译书生谈了整整三天,这才正式的接见了印度大小官员,并且宣读了大清皇帝的圣旨,拿出了总督的印章。他并没有立刻改变印度的官僚体制,还是那些官员,值得一说的是,其中还有来自不丹的王子。由于神山的存在,大清军队不可能在神山用兵,所以,便从不丹进攻西藏。不丹很早以前就自愿当大清的属国,大清要对印度用兵,他们真是求之不得,配合十分积极,如今,大清在印度的殖民地已经到达戈勒克布尔,战线一直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是西藏的神山,对于大清的八旗士兵自然也是有特殊意义,是心灵的慰藉。战事一直如此顺利,所有人都觉得这是神山的保佑。
随着大清的进攻,印度内部又不断出现起义,奥朗则布的军队大多正与大清军队周旋,印度国内各路贵族为巩固地位,纷纷拥兵自立,此时,印度已经出现了分裂的影子。印度内部的起义原因大多来自于奥朗则布对非伊斯兰教徒的人头税,以及破坏了宗教自由等等,大清人无法理解印度人民对宗教的狂热,但这不妨碍周君恒在这上面做文章。周君恒先是上折子说明了印度此时的国情,重点介绍了其国内各种宗教,保成很快明白了周君恒的意思。特下旨,大清领土内,信仰自由,宗教自由。当然这个领土,自然是大清在印度的领土,大清本国内保成绝不可能让宗教踩在皇权上面。而印度的宗教,自然也是大清扶持的。由于保成的这道圣旨,更多的印度人民靠向大清,有时候,大军路过小城镇,竟没有什么抵抗的,守门的人自己将门打开了。
景绵7年,大清皇帝三十岁大寿。这是个整数儿,朝臣们希望皇帝能大办一场,好让他们能表表忠心。原因是,保成终于滴水穿石般的,用了七年的时间,一点一点的将重要的位子上全部换上了自己人,这就跟温水煮青蛙似得,等到八旗们回过神来的时候,朝上几乎已经没有他们说话的分了。为什么说几乎呢,皇帝大力提拔汉臣是一回事,皇帝还爱用八旗中层又或者大姓儿分家的,就是不用主家的!第一眼看过去,满朝三分之二重臣还是满人,但是再一看,压根就跟他们家族没多少关系,差不多都是出了五福的,就跟元夫人娘家和钮钴禄家一样,同是姓钮钴禄氏,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了。八旗上层怕了,皇帝的手段让他们心惊,真不愧是圣祖皇帝一手教出来的,忍功一流。再不能这样下去了,空守着祖上的荣光,身上的血脉,这些压根不能支撑他们,一旦离开前朝,不出两代,家族就要玩完!难道要让自己的嫡子嫡孙以后看着分家人的脸色过日子?绝对不能这样!
这一次,八旗贵族表忠心很彻底,他们直接剪掉了自己的长辫子,光光的脑门蓄起了头发,不消几个月,整个京城已经看不到一个大辫子,取而代之的是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此时人们对于短发的发型还不大讲究,大多都是个板寸头,只有像裕贝勒那样的骚包才将自己的一头的乌发打理的衬脸型又显气质。自然,蓄发令的出现,有些汉人也试着留了长发,直接被拉到剃头匠那边,几下儿就结了,再有那挑战规矩的,保成杀鸡儆猴砍了几个,一个个都乖了。蓄发令明文规定了,发长不得过下巴,意思是你的脸有多长就能留多长的头发,想要长头发,让你老娘给你一张马脸得了!
保成心里是不想劳师动众的,但是此次大寿,不得不大办了。各国像是说好了一般,千里迢迢过来贺寿,尤其大清的属国,更是皇帝带着儿子公主恭恭敬敬的对着保成三跪九叩,贺礼也是尽全国之所能。如今的大清对属国的控制并非历史上空有名头没有实质了,每一个属国,大清都有总督驻守,各属国的经济条件保成很清楚,此次贺寿,很多属国确实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只是在大清看来,也就仅此罢了。另有千里迢迢而来的欧洲各国,以及不请自来的倭国,俱都送上了丰富的贺礼,客人们如此用心,大清的皇帝自然是要热情招待的。
诚郡王和理贝勒无疑是最忙的,蒙古亲王和附属国交给了诚郡王,剩下难缠的全都是理贝勒在周旋着。这里有三个气势汹汹的国家,荷兰、大不列颠和倭国,他们是来讨说法的。荷兰和大不列颠比较上道,和大清也比划过好多回了,不得不承认,他们海上霸主的位置必须再加一个了。他们不介意多加一个人瓜分好处,毕竟地盘那么大,分一点出去也损失不了什么。只是,这位新加入的侵略伙伴貌似不大守规矩,越南早已经被他们握在手里了,你突然横刀一插 ,派个王爷出来,拿着一封血淋淋的信,说你是正义的使者,要代表月亮消灭我们!要不要脸啊!正义的使者会干着抢劫的勾当,会娶了人家的公主做情妇,会夺了越南国王的政权?!当然,一个越南他们损失的起,大不列颠号称日不落帝国自是有其本钱的!一个小小的越南,就当礼物了,为了将来能在亚洲夺取更多的利益,现在的一点损失都是值得的。是的,大不列颠和荷兰此次派遣使臣,就是来谈判的。大清皇家海军几乎将大清周围海域包圆了,国外的任何船只没有大清的允许,谁也甭想进入大清海域哪怕半海里。如今,很多附属小国更是背后有靠山,口气也硬了,比如朝鲜,也敢袭击大英帝国的商船。朝鲜那点战力,大不列颠和荷兰自是看不上的,他们忌惮的是大清。君不见,倭国不过是海盗抢了朝鲜一点东西,朝鲜跟主子一哭,主子立刻派了海军打的倭国喘不过起来,这次也不得不过来探探情况了。大不列颠和荷兰的目的很简单,越南我们不要了,其余的地盘,大家凭本事,大清总不可能一口气都能吞下吧!相互合作,互通有无,才是我等大国的友谊之举嘛!另外,就是希望大清开放一条海道让我们过来做生意,大清的海域是有限的,以前大清海军强悍,他们只得从其他地方绕道,如今,大清把附属国的海域也算上了,这压根就是断人财路么!你照顾手下小弟我们理解,那我们走正规流程,建立邦交好了,这总行了吧!
大不列颠和荷兰等欧洲国家还好说,大多都是冲着生意来的,冲着殖民地划分来的,人家是诚心诚意的来谈判的,自然是好应付。倭国倒是有点奇葩,本以为是来撒泼的,谁知道一照面就是不断鞠躬外加委屈哭诉。哭诉的理由很奇葩,说倭寇就海盗,就是一群流民啊,根本不关倭国朝廷的事!更加让他们伤心的是,同样是大清的属国,为何大清偏帮朝鲜?礼部的大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俱都不记得何时倭国也是大清的属国了?记得皇上还是太子那会儿,大婚时,倭国并非以属国之资过来的,如今真是不要脸的厉害,见打不过大清,上赶着黏上来。你黏上来也没用,咱们大清皇帝说了,永远不接受倭国为大清属国!
虽然历史上,倭国对于中国是一段永远跨不过去的恨,但是此时,区区一个弹丸之地,兵力又是如此不上台面,保成压根不会将他们放眼里,只不过就是为了保险起见,早早捏死算了,省得夜长梦多。皇帝的意思就是大臣的态度,倭国使臣没有得到任何解释,并且,唯有他们的王子被请出了皇宫,其他国家的国王或者王子之类的,全都住在紫禁城的,剩余的随团人员由于安置不下,这才在宫外给他们另外安置的地方。大清这种态度,让倭国十分愤怒,却又得憋着,大清的军队就在对马岛,虎视眈眈的,随时有可能打过去,这时候闹事,不是招灾么!
“很遗憾威尔士亲王,对于贵国的国书,我国大清皇帝陛拒绝了。”
“为什么!?”威尔士迅速的跟旁边的人说了几句,那人翻译道:“记得多年前,贵国曾派使团游历欧洲各国,跟大不列颠也有很多往来,为什么现在却不行?”
“我国皇帝陛下十分担心贵国皇室的品行,一个无法对臣民公平公正,纵容恶徒屠杀伯爵一家,并且帮其掩盖罪行的皇室,其信誉实在让人怀疑。”
威尔士亲王顿时脸色铁青,多少年前的事了,大清人竟还记着!况且,这是大不列颠的事儿,他就不信,大清的皇室就没有偏帮过谁!两国邦交,竟然还扯到私人恩怨上,到底谁的能力值得怀疑啊!
“威尔士亲王,大不列颠的好意大清十分感谢,也很希望能与贵国达成邦交往来,这对大清对大不列颠都是好事不是?”理贝勒笑容可掬的看着威尔士,后者紧锁着眉头,纠结半晌,终是问道:“大清的条件。”
“很简单,威尔士亲王是个仁慈的皇族,莱尔伯爵犯下如此重罪,并且对您撒谎利用您的仁慈,您依旧原谅了他,只是这样的罪人不能再留在大不列颠了,您只好流放了他。”
威尔士亲王僵硬的扯出一个笑,“阁下说的对......”
“王爷英明。如此一来,相信贵国必定很多人会赞美您的公正和仁慈。”
威尔士亲王扯了扯嘴角,“那么,我们来谈谈合作吧。”
理贝勒笑的春暖花开一般,“自然可以。”
之后的谈判合作就比较黑暗了,就如欧洲各国所想的那样,大清只是一个国家,吞不下整颗地球,与其见面就枪地盘,抢了不知道能占多久,后面跟着又要被别人抢,不如大家坐下来,什么事儿都能谈不是么?反正被瓜分的又不是自己的国家,如今正好是拼国力的时候,各自都认为自家武力都不弱的,肯定能分一块大的。保成这次大寿,直接促成了一次国际会议,当然,他本人是不可能参加的,如此具有争议的会议,各国皇帝都没有出面,全是由王子或者王爷出面,既表达了这是朝廷以及各国皇室的意思,又为将来留下余地。
大清作为代表的是理贝勒和罗科,理贝勒纯粹是来打嘴仗的,罗科是负责选地盘的。只有罗科和保成才知道,选哪个地方,对后世大清才是最有利的,虽然如今看着,都是荒芜之地,有些还是沙漠,送了别人都不要的。但是,如何让各国认为大清是勉为其难收了这些地,另外还能再分一大块的,就要看理贝勒才智了。
越南的情况暂不细说,如今印度几乎三分之一已经落入直亲王手中。印度也不是铁板一块的,奥朗则布是个战争奇才,然而他并不是一个仁慈的君主,相反,他是一个彻底的暴君,印度本国对他心怀不满的人就有很多,还有其他很多被迫屈从的附属国更是对之恨得咬牙切齿。直亲王攻打印度,一开始大清每隔三月运送粮草,直到后来,几乎是深入印度后,保成开始写信,教导直亲王如何施行殖民政策,另外又派出去周君恒,他是保成的伴读之一,汉臣,武力值方面绝对比不上罗科,但是为皇帝教化大清新产生的奴隶,使其逐渐接受大清的统治,这点,罗科完全比不上人家。周君恒顶着大清驻印度总督的头衔,全权代表大清皇帝,由大清皇帝亲自指定。除了周君恒,此次前往印度的还有皇帝的两个小弟弟,小十三和小十四,打包送到直亲王这里了。让直亲王带着,也不要他们真的上场杀敌什么的,就是先熟悉熟悉战场,实践与理论知识相互对比一下,要是有什么稳赢的小仗让他们练练手也行,过两年再送回来。另外小十一和小十二则是跟着纯郡王熟悉海战去了,对于皇帝此番安排,朝中大臣终于微微放心了,四个小阿哥走的是武职,将来肯定也是跟他们的哥哥一样出国打仗去的,如此起码剩下的那四部暂时是保住了。
周君恒三人到达印度殖民地时,印度平民百姓大多已经不再抵抗,完全军事化管理,直亲王派亲兵过来接他,到了军营,印度本地官员都在,见了他们全都下跪,右手触摸他的脚尖,在之后又摸自己额头。周君恒和十三算是镇定的,面无异色的接受这番他压根不熟悉的礼节,十四很不适应,尤其那群印度人听了他跟十三是皇帝的弟弟后,差点用额头碰他的脚!他差点没有一脚踹出去,太不习惯了!
“这是翻译。”直亲王大咧咧的拎过来一个书生来,“有什么想知道问他 ,有需要支援的告诉达海,他会通知本王。”直亲王又指了指周君恒身边的那个小兵,正是一路带着他过来的那个。这是一种保护也可以说是监视,周君恒好似没察觉一般,客气又感激的神色,拱手笑道:“多谢王爷。王爷这句话,真是给了下官一颗定心丸。”
直亲王摆摆手,“如此,就交给你了,本王还有要事。”
“下官恭送王爷。”
直亲王点点头,开开心心的领着两个小弟弟走了。他出国征战快两年了,过年都没能回去,此时能见到亲兄弟,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一手拉着一个,直嚷着一醉方休。两个小弟弟见他们大哥这般高兴见到他们俩,心里真是慰贴,果然还是亲兄弟好啊。
印度殖民地的局势并不复杂,目前分成两派,消极派和积极派。积极派是痛恨奥朗则布的,对于这位暴君的各种暴虐行径,再也不对其抱有希望,对于大清军队的到来,反而认为是上天派来的使者,真是各种配合;另一种消极派,可是说是还有爱国之心的,这部分人认为奥朗则布应当被审判,但这是印度的事儿,就该印度自己解决,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臣服于另一个国家。然而,消极派就算心中不接受大清,却又不敢真的有所行动,他们就像历史上半殖民时代的华夏一样,沉默着,等待一个真正的救世主,麻木的看着大清的军队一点一点蚕食他们的国土。他们相信,终有一天,会有人拯救他们,却不知自救。
周君恒和那位翻译书生谈了整整三天,这才正式的接见了印度大小官员,并且宣读了大清皇帝的圣旨,拿出了总督的印章。他并没有立刻改变印度的官僚体制,还是那些官员,值得一说的是,其中还有来自不丹的王子。由于神山的存在,大清军队不可能在神山用兵,所以,便从不丹进攻西藏。不丹很早以前就自愿当大清的属国,大清要对印度用兵,他们真是求之不得,配合十分积极,如今,大清在印度的殖民地已经到达戈勒克布尔,战线一直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是西藏的神山,对于大清的八旗士兵自然也是有特殊意义,是心灵的慰藉。战事一直如此顺利,所有人都觉得这是神山的保佑。
随着大清的进攻,印度内部又不断出现起义,奥朗则布的军队大多正与大清军队周旋,印度国内各路贵族为巩固地位,纷纷拥兵自立,此时,印度已经出现了分裂的影子。印度内部的起义原因大多来自于奥朗则布对非伊斯兰教徒的人头税,以及破坏了宗教自由等等,大清人无法理解印度人民对宗教的狂热,但这不妨碍周君恒在这上面做文章。周君恒先是上折子说明了印度此时的国情,重点介绍了其国内各种宗教,保成很快明白了周君恒的意思。特下旨,大清领土内,信仰自由,宗教自由。当然这个领土,自然是大清在印度的领土,大清本国内保成绝不可能让宗教踩在皇权上面。而印度的宗教,自然也是大清扶持的。由于保成的这道圣旨,更多的印度人民靠向大清,有时候,大军路过小城镇,竟没有什么抵抗的,守门的人自己将门打开了。
景绵7年,大清皇帝三十岁大寿。这是个整数儿,朝臣们希望皇帝能大办一场,好让他们能表表忠心。原因是,保成终于滴水穿石般的,用了七年的时间,一点一点的将重要的位子上全部换上了自己人,这就跟温水煮青蛙似得,等到八旗们回过神来的时候,朝上几乎已经没有他们说话的分了。为什么说几乎呢,皇帝大力提拔汉臣是一回事,皇帝还爱用八旗中层又或者大姓儿分家的,就是不用主家的!第一眼看过去,满朝三分之二重臣还是满人,但是再一看,压根就跟他们家族没多少关系,差不多都是出了五福的,就跟元夫人娘家和钮钴禄家一样,同是姓钮钴禄氏,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了。八旗上层怕了,皇帝的手段让他们心惊,真不愧是圣祖皇帝一手教出来的,忍功一流。再不能这样下去了,空守着祖上的荣光,身上的血脉,这些压根不能支撑他们,一旦离开前朝,不出两代,家族就要玩完!难道要让自己的嫡子嫡孙以后看着分家人的脸色过日子?绝对不能这样!
这一次,八旗贵族表忠心很彻底,他们直接剪掉了自己的长辫子,光光的脑门蓄起了头发,不消几个月,整个京城已经看不到一个大辫子,取而代之的是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此时人们对于短发的发型还不大讲究,大多都是个板寸头,只有像裕贝勒那样的骚包才将自己的一头的乌发打理的衬脸型又显气质。自然,蓄发令的出现,有些汉人也试着留了长发,直接被拉到剃头匠那边,几下儿就结了,再有那挑战规矩的,保成杀鸡儆猴砍了几个,一个个都乖了。蓄发令明文规定了,发长不得过下巴,意思是你的脸有多长就能留多长的头发,想要长头发,让你老娘给你一张马脸得了!
保成心里是不想劳师动众的,但是此次大寿,不得不大办了。各国像是说好了一般,千里迢迢过来贺寿,尤其大清的属国,更是皇帝带着儿子公主恭恭敬敬的对着保成三跪九叩,贺礼也是尽全国之所能。如今的大清对属国的控制并非历史上空有名头没有实质了,每一个属国,大清都有总督驻守,各属国的经济条件保成很清楚,此次贺寿,很多属国确实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只是在大清看来,也就仅此罢了。另有千里迢迢而来的欧洲各国,以及不请自来的倭国,俱都送上了丰富的贺礼,客人们如此用心,大清的皇帝自然是要热情招待的。
诚郡王和理贝勒无疑是最忙的,蒙古亲王和附属国交给了诚郡王,剩下难缠的全都是理贝勒在周旋着。这里有三个气势汹汹的国家,荷兰、大不列颠和倭国,他们是来讨说法的。荷兰和大不列颠比较上道,和大清也比划过好多回了,不得不承认,他们海上霸主的位置必须再加一个了。他们不介意多加一个人瓜分好处,毕竟地盘那么大,分一点出去也损失不了什么。只是,这位新加入的侵略伙伴貌似不大守规矩,越南早已经被他们握在手里了,你突然横刀一插 ,派个王爷出来,拿着一封血淋淋的信,说你是正义的使者,要代表月亮消灭我们!要不要脸啊!正义的使者会干着抢劫的勾当,会娶了人家的公主做情妇,会夺了越南国王的政权?!当然,一个越南他们损失的起,大不列颠号称日不落帝国自是有其本钱的!一个小小的越南,就当礼物了,为了将来能在亚洲夺取更多的利益,现在的一点损失都是值得的。是的,大不列颠和荷兰此次派遣使臣,就是来谈判的。大清皇家海军几乎将大清周围海域包圆了,国外的任何船只没有大清的允许,谁也甭想进入大清海域哪怕半海里。如今,很多附属小国更是背后有靠山,口气也硬了,比如朝鲜,也敢袭击大英帝国的商船。朝鲜那点战力,大不列颠和荷兰自是看不上的,他们忌惮的是大清。君不见,倭国不过是海盗抢了朝鲜一点东西,朝鲜跟主子一哭,主子立刻派了海军打的倭国喘不过起来,这次也不得不过来探探情况了。大不列颠和荷兰的目的很简单,越南我们不要了,其余的地盘,大家凭本事,大清总不可能一口气都能吞下吧!相互合作,互通有无,才是我等大国的友谊之举嘛!另外,就是希望大清开放一条海道让我们过来做生意,大清的海域是有限的,以前大清海军强悍,他们只得从其他地方绕道,如今,大清把附属国的海域也算上了,这压根就是断人财路么!你照顾手下小弟我们理解,那我们走正规流程,建立邦交好了,这总行了吧!
大不列颠和荷兰等欧洲国家还好说,大多都是冲着生意来的,冲着殖民地划分来的,人家是诚心诚意的来谈判的,自然是好应付。倭国倒是有点奇葩,本以为是来撒泼的,谁知道一照面就是不断鞠躬外加委屈哭诉。哭诉的理由很奇葩,说倭寇就海盗,就是一群流民啊,根本不关倭国朝廷的事!更加让他们伤心的是,同样是大清的属国,为何大清偏帮朝鲜?礼部的大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俱都不记得何时倭国也是大清的属国了?记得皇上还是太子那会儿,大婚时,倭国并非以属国之资过来的,如今真是不要脸的厉害,见打不过大清,上赶着黏上来。你黏上来也没用,咱们大清皇帝说了,永远不接受倭国为大清属国!
虽然历史上,倭国对于中国是一段永远跨不过去的恨,但是此时,区区一个弹丸之地,兵力又是如此不上台面,保成压根不会将他们放眼里,只不过就是为了保险起见,早早捏死算了,省得夜长梦多。皇帝的意思就是大臣的态度,倭国使臣没有得到任何解释,并且,唯有他们的王子被请出了皇宫,其他国家的国王或者王子之类的,全都住在紫禁城的,剩余的随团人员由于安置不下,这才在宫外给他们另外安置的地方。大清这种态度,让倭国十分愤怒,却又得憋着,大清的军队就在对马岛,虎视眈眈的,随时有可能打过去,这时候闹事,不是招灾么!
“很遗憾威尔士亲王,对于贵国的国书,我国大清皇帝陛拒绝了。”
“为什么!?”威尔士迅速的跟旁边的人说了几句,那人翻译道:“记得多年前,贵国曾派使团游历欧洲各国,跟大不列颠也有很多往来,为什么现在却不行?”
“我国皇帝陛下十分担心贵国皇室的品行,一个无法对臣民公平公正,纵容恶徒屠杀伯爵一家,并且帮其掩盖罪行的皇室,其信誉实在让人怀疑。”
威尔士亲王顿时脸色铁青,多少年前的事了,大清人竟还记着!况且,这是大不列颠的事儿,他就不信,大清的皇室就没有偏帮过谁!两国邦交,竟然还扯到私人恩怨上,到底谁的能力值得怀疑啊!
“威尔士亲王,大不列颠的好意大清十分感谢,也很希望能与贵国达成邦交往来,这对大清对大不列颠都是好事不是?”理贝勒笑容可掬的看着威尔士,后者紧锁着眉头,纠结半晌,终是问道:“大清的条件。”
“很简单,威尔士亲王是个仁慈的皇族,莱尔伯爵犯下如此重罪,并且对您撒谎利用您的仁慈,您依旧原谅了他,只是这样的罪人不能再留在大不列颠了,您只好流放了他。”
威尔士亲王僵硬的扯出一个笑,“阁下说的对......”
“王爷英明。如此一来,相信贵国必定很多人会赞美您的公正和仁慈。”
威尔士亲王扯了扯嘴角,“那么,我们来谈谈合作吧。”
理贝勒笑的春暖花开一般,“自然可以。”
之后的谈判合作就比较黑暗了,就如欧洲各国所想的那样,大清只是一个国家,吞不下整颗地球,与其见面就枪地盘,抢了不知道能占多久,后面跟着又要被别人抢,不如大家坐下来,什么事儿都能谈不是么?反正被瓜分的又不是自己的国家,如今正好是拼国力的时候,各自都认为自家武力都不弱的,肯定能分一块大的。保成这次大寿,直接促成了一次国际会议,当然,他本人是不可能参加的,如此具有争议的会议,各国皇帝都没有出面,全是由王子或者王爷出面,既表达了这是朝廷以及各国皇室的意思,又为将来留下余地。
大清作为代表的是理贝勒和罗科,理贝勒纯粹是来打嘴仗的,罗科是负责选地盘的。只有罗科和保成才知道,选哪个地方,对后世大清才是最有利的,虽然如今看着,都是荒芜之地,有些还是沙漠,送了别人都不要的。但是,如何让各国认为大清是勉为其难收了这些地,另外还能再分一大块的,就要看理贝勒才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