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上市
(新人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很多人都说,1984年,对中国而言是很关键的一年。
因为这一年,在我国发生了很多足以影响后世的重大事件。比如《南方周末》创刊了,比如东方红2号卫星上天了,比如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成立了,比如许海峰为中国夺得第一块金牌,还有比如国庆大阅兵,《货币战争》开始发行了……
咳,最后列的那条不算。
但《货币战争》真的在10月1号那天,上市了。
当北都的大学生在游行队伍中第一次亮起“小平您好!”的条幅的时候,那一本引得众多官员冒火,亿万人民误解的图书,堂而皇之的打着“小平同志最感兴趣的书!”摆在了全国很多家新华书店最显要的位置。
但显然,双江社这次飞出的媚眼,在国庆最开始的一两天,显然都抛给了瞎子。
都在围观盛大的阅兵呢,有空理你这个?甭说书店了,就连街上都见不了几个人。要么就在自己家看电视,要么就在别人家看电视。用一句未来很时髦的话说就是,不在看电视,就在看电视的路上。
不过,再热闹的事情,高峰一过,那也有审美疲劳的时候。
无聊了就开始看报纸,看书,看杂志吧。
这一看,就让人发现了新大陆。
报纸上,原先刊载那个莫名其妙内容的版块,那些莫名其妙的内容不见了,换成了另外一个。
正中间几个浓黑的黑体大字:“战争”降临!
然后下面加了一行小字:参战请至各地新华书店。
打仗了?可你战争俩字加个引号,几个意思?还要到新华书店才能参战?
带着满脑子的浆糊,热心的读者就纷纷跑到新书书店去了。
嗬,看来热血青年还真不少,一到地方,发现整个新华书店里里外外都挤满了好奇的人,后来的人更好奇,干嘛了这是?
等第一个被人cháo挤得面红耳赤,浑身衣服都给挤得前胸扯后背的冲出重围,后来的人就又围住他,七嘴八舌的,就一个意思:里边儿干啥了,这么多人?
“各位,借光借光,给让个道嘿!”小伙正舒了一口气,准备家里跑凑钱去呢,一看又给人围住了,一时大急,“草!还能有啥,卖书呢。”
“别走啊,给说说,啥书啊?”
“小平同志最感兴趣的书!”
“哎!我说别走啊,书名是啥啊?”
小伙子瞅住一个空,脚下跟装了火箭似的,哧溜一下,就钻出了人群,迅速遁去。留下一堆被**得火急火燎的群众。
终于挤进了新华书店,发现人都被隔成两溜。
排队嘛,中国人都懂,那就排上。
队伍排得老长,老久不见到头,反正无聊,就拍拍前面:“哥们,知道是啥书不,这么火?”
“眼睛长哪啊?没看前面那么大张?”前面的哥们本来就不耐烦,冲前边扬扬下巴。
哦,这下看到了,一根绳子牵在两边的立柱上,中间就是一张醒目的彩sè画报,确实很大一张,1米2高,0.9米宽,很是醒目。
这一眼挪上去,眼珠子就再也放不下来了。
大红背面,上面就是那行白sè的“小平同志最感兴趣的书!”十个大字
字的下面,就是一本做成立体的书,看起来很是jīng美。
蓝黑sè布纹书面,封面四个金黄的“货币战争”宋体大字,灰白sè的纸条把整个书的下半部分都给包住了,纸条封面的那一面,也写着:小平同志最感兴趣的书。
立体书的下面,又是两行大字。
第一行:您手里的钱够花吗?
第二行:破译世界财富的密码,揭秘国际金融骗局。
尼玛,这是让人发财的书?必须得买啊!
好吧,这是被忽悠瘸了的。
队伍还没排到一小半呢,当当一阵锣响,然后新华书店的销售员那大嗓门就跟着响了起来:别排了,别排了,书卖光了!
“草,老子裤子都脱了,你给我看这个?”呃,这不是真的。
真实的是这个:“草,丫眼睛长腚眼上了?没看老子排了都俩钟头吗?”
比他更愤怒的人还很多,前面的几位声音更大:“俩钟头,大爷都排了仨钟头!”
“你大爷,你TM当谁大爷呢?”
“你大爷!”
……
秋老虎还在咬人,这大热天的,火气都重。
“吵吵啥,要吵出门左拐,别在店里吵!”大嗓门的销售员出来了。
这下众人的目标总算找准了,火力全开,大嗓门也压不住。
只好搬来一个凳子,直接站上面喊:“都甭跟老娘废话了,已经打电话通知出版社了,就这几天,就几天时间,书就到了。各位老少爷们,店里还有其他书,《大阅兵》的录像带也出来了,看看去吧。”
“去你娘的,大阅兵大爷我在广场上都亲眼看了,还用看破录像带?”北都人民这自豪感,气势磅礴得很,人都跟小平同志远远照了面,还用花钱看录像带?
不过再怎么嚷嚷,书店说没书了,一下也不能变出来,等吧。
跟北都新华书店的情况差不多,全国的新华书店都被吊足了胃口的读者给围住要说法。
两万册书,不算给zhōng yāng领导送的那一批500册,还剩19500册。平摊到全国4000多个新华书店网点,就只有不到5本。
实际不能这么算,新华书店也有效益好的,也有不好的。比如大城市的店,人均消费水平高一些,那发货的时候分配的量就大些,小地方的店,销售情况不好,那就分配少一些。
北都当然是占了大头,基本分配的量都是按照发货总量的10%,明珠稍次,6%,粤州这时候还没大规模发展起来,文化用品消耗不大。其他20多个省店,分剩下的84%,每个省拢共就只能分600多本。再分摊到省下面的店,就更少,偏远的甚至很多就不配。
新华书店原本还算做了充足的准备,毕竟谁都没碰上跟双江出版社这样的大手笔宣传。都这个时代了,尽管大广告时代还没来,但也初步感受到了广告的威力。每个省店都很配合,入库上架都很及时,货源相比其他非教材的图书,准备得充分得多。
但他们都忽略了最关键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小平同志的威力。
开始看图书定价35元,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还在嘀咕,尼玛这价格,都当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谁吃饱了撑的,来买一本书?
所以,面对突然而来的对《货币战争》的抢购热cháo,各个新华书店都很是措手不及。狼狈不堪的被怒火中烧的读者给堵住店门要说法。
一面让人安抚读者,一面紧急向双江出版社添货。
接线员都要疯了,整整一天,就给一个单位转接。这个双江出版社究竟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混蛋事,全国各地都找他们?
而接线员眼里的罪魁祸首呢?
正在痛并快乐着的接电话。
郝主任真是悔不该当初啊,要是听了尚瑞达的,加装几部电话,哪至于像现在这样。一部电话,全是紧急催货的。
话筒都已经滚烫了,还是不断有电话进来,不接还不成,换个人也不成,全是新华书店的大爷。这次你充大爷,那以后还能不能愉快的合作了?
很是谦卑的承认错误,说考虑不周,给各位领导添麻烦了,正在抓紧时间加印,保证第一时间发货。
这话重复无数次,说了一天,口干舌燥,喝水都不管用,连声音都哑了。
一天下来,等到电话终于消停,赶紧跑社长那去。正好看到蒲清泉对宁长河递纸片交流,才明白社长大人跟他一个样,一整天就接电话了,嗓子受不了,已经说不出话来,只能通过写字交流。
可别看人难受得要死,但脸上却是笑成了绽放的菊花,是真高兴啊,建社以来,什么时候有过这盛况?
见郝主任进来,蒲清泉朝他招招手,拿过一张纸,在上面写道:已经让印厂开机了,数量暂定的是10万,你那统计了数字没?
郝主任接过笔,在后面跟着写:10万远远不够,单北都就订了5万册。剩下的加起来,差不多有25万多。
最后几人一商议,第二次加印50万册吧。
很多人都说,1984年,对中国而言是很关键的一年。
因为这一年,在我国发生了很多足以影响后世的重大事件。比如《南方周末》创刊了,比如东方红2号卫星上天了,比如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成立了,比如许海峰为中国夺得第一块金牌,还有比如国庆大阅兵,《货币战争》开始发行了……
咳,最后列的那条不算。
但《货币战争》真的在10月1号那天,上市了。
当北都的大学生在游行队伍中第一次亮起“小平您好!”的条幅的时候,那一本引得众多官员冒火,亿万人民误解的图书,堂而皇之的打着“小平同志最感兴趣的书!”摆在了全国很多家新华书店最显要的位置。
但显然,双江社这次飞出的媚眼,在国庆最开始的一两天,显然都抛给了瞎子。
都在围观盛大的阅兵呢,有空理你这个?甭说书店了,就连街上都见不了几个人。要么就在自己家看电视,要么就在别人家看电视。用一句未来很时髦的话说就是,不在看电视,就在看电视的路上。
不过,再热闹的事情,高峰一过,那也有审美疲劳的时候。
无聊了就开始看报纸,看书,看杂志吧。
这一看,就让人发现了新大陆。
报纸上,原先刊载那个莫名其妙内容的版块,那些莫名其妙的内容不见了,换成了另外一个。
正中间几个浓黑的黑体大字:“战争”降临!
然后下面加了一行小字:参战请至各地新华书店。
打仗了?可你战争俩字加个引号,几个意思?还要到新华书店才能参战?
带着满脑子的浆糊,热心的读者就纷纷跑到新书书店去了。
嗬,看来热血青年还真不少,一到地方,发现整个新华书店里里外外都挤满了好奇的人,后来的人更好奇,干嘛了这是?
等第一个被人cháo挤得面红耳赤,浑身衣服都给挤得前胸扯后背的冲出重围,后来的人就又围住他,七嘴八舌的,就一个意思:里边儿干啥了,这么多人?
“各位,借光借光,给让个道嘿!”小伙正舒了一口气,准备家里跑凑钱去呢,一看又给人围住了,一时大急,“草!还能有啥,卖书呢。”
“别走啊,给说说,啥书啊?”
“小平同志最感兴趣的书!”
“哎!我说别走啊,书名是啥啊?”
小伙子瞅住一个空,脚下跟装了火箭似的,哧溜一下,就钻出了人群,迅速遁去。留下一堆被**得火急火燎的群众。
终于挤进了新华书店,发现人都被隔成两溜。
排队嘛,中国人都懂,那就排上。
队伍排得老长,老久不见到头,反正无聊,就拍拍前面:“哥们,知道是啥书不,这么火?”
“眼睛长哪啊?没看前面那么大张?”前面的哥们本来就不耐烦,冲前边扬扬下巴。
哦,这下看到了,一根绳子牵在两边的立柱上,中间就是一张醒目的彩sè画报,确实很大一张,1米2高,0.9米宽,很是醒目。
这一眼挪上去,眼珠子就再也放不下来了。
大红背面,上面就是那行白sè的“小平同志最感兴趣的书!”十个大字
字的下面,就是一本做成立体的书,看起来很是jīng美。
蓝黑sè布纹书面,封面四个金黄的“货币战争”宋体大字,灰白sè的纸条把整个书的下半部分都给包住了,纸条封面的那一面,也写着:小平同志最感兴趣的书。
立体书的下面,又是两行大字。
第一行:您手里的钱够花吗?
第二行:破译世界财富的密码,揭秘国际金融骗局。
尼玛,这是让人发财的书?必须得买啊!
好吧,这是被忽悠瘸了的。
队伍还没排到一小半呢,当当一阵锣响,然后新华书店的销售员那大嗓门就跟着响了起来:别排了,别排了,书卖光了!
“草,老子裤子都脱了,你给我看这个?”呃,这不是真的。
真实的是这个:“草,丫眼睛长腚眼上了?没看老子排了都俩钟头吗?”
比他更愤怒的人还很多,前面的几位声音更大:“俩钟头,大爷都排了仨钟头!”
“你大爷,你TM当谁大爷呢?”
“你大爷!”
……
秋老虎还在咬人,这大热天的,火气都重。
“吵吵啥,要吵出门左拐,别在店里吵!”大嗓门的销售员出来了。
这下众人的目标总算找准了,火力全开,大嗓门也压不住。
只好搬来一个凳子,直接站上面喊:“都甭跟老娘废话了,已经打电话通知出版社了,就这几天,就几天时间,书就到了。各位老少爷们,店里还有其他书,《大阅兵》的录像带也出来了,看看去吧。”
“去你娘的,大阅兵大爷我在广场上都亲眼看了,还用看破录像带?”北都人民这自豪感,气势磅礴得很,人都跟小平同志远远照了面,还用花钱看录像带?
不过再怎么嚷嚷,书店说没书了,一下也不能变出来,等吧。
跟北都新华书店的情况差不多,全国的新华书店都被吊足了胃口的读者给围住要说法。
两万册书,不算给zhōng yāng领导送的那一批500册,还剩19500册。平摊到全国4000多个新华书店网点,就只有不到5本。
实际不能这么算,新华书店也有效益好的,也有不好的。比如大城市的店,人均消费水平高一些,那发货的时候分配的量就大些,小地方的店,销售情况不好,那就分配少一些。
北都当然是占了大头,基本分配的量都是按照发货总量的10%,明珠稍次,6%,粤州这时候还没大规模发展起来,文化用品消耗不大。其他20多个省店,分剩下的84%,每个省拢共就只能分600多本。再分摊到省下面的店,就更少,偏远的甚至很多就不配。
新华书店原本还算做了充足的准备,毕竟谁都没碰上跟双江出版社这样的大手笔宣传。都这个时代了,尽管大广告时代还没来,但也初步感受到了广告的威力。每个省店都很配合,入库上架都很及时,货源相比其他非教材的图书,准备得充分得多。
但他们都忽略了最关键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小平同志的威力。
开始看图书定价35元,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还在嘀咕,尼玛这价格,都当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谁吃饱了撑的,来买一本书?
所以,面对突然而来的对《货币战争》的抢购热cháo,各个新华书店都很是措手不及。狼狈不堪的被怒火中烧的读者给堵住店门要说法。
一面让人安抚读者,一面紧急向双江出版社添货。
接线员都要疯了,整整一天,就给一个单位转接。这个双江出版社究竟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混蛋事,全国各地都找他们?
而接线员眼里的罪魁祸首呢?
正在痛并快乐着的接电话。
郝主任真是悔不该当初啊,要是听了尚瑞达的,加装几部电话,哪至于像现在这样。一部电话,全是紧急催货的。
话筒都已经滚烫了,还是不断有电话进来,不接还不成,换个人也不成,全是新华书店的大爷。这次你充大爷,那以后还能不能愉快的合作了?
很是谦卑的承认错误,说考虑不周,给各位领导添麻烦了,正在抓紧时间加印,保证第一时间发货。
这话重复无数次,说了一天,口干舌燥,喝水都不管用,连声音都哑了。
一天下来,等到电话终于消停,赶紧跑社长那去。正好看到蒲清泉对宁长河递纸片交流,才明白社长大人跟他一个样,一整天就接电话了,嗓子受不了,已经说不出话来,只能通过写字交流。
可别看人难受得要死,但脸上却是笑成了绽放的菊花,是真高兴啊,建社以来,什么时候有过这盛况?
见郝主任进来,蒲清泉朝他招招手,拿过一张纸,在上面写道:已经让印厂开机了,数量暂定的是10万,你那统计了数字没?
郝主任接过笔,在后面跟着写:10万远远不够,单北都就订了5万册。剩下的加起来,差不多有25万多。
最后几人一商议,第二次加印50万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