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 意在消耗
孙礼率军离开阴平后便来到这里,跟守护武都的大将苏颙合兵一处,这让目前的武都已经有了近五千兵马。
孙礼将自己如何遭受姜维暗算的经过,无一遗漏的告诉了苏颙,直言姜维计谋超群,绝非凡人。两个人商议了很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是能遏制姜维的特长发展空间,让他无计可施,不就是等于限制他了吗?
两人一拍即合,最终做出了一个极端的举动。
姜维擅长火攻,归顺西蜀之后第一场仗就放了把火,把孙礼烧了个措手不及,这一点倒真是诸葛亮的徒弟。水火无情,如果被高人利用,更是威力无穷。
孙礼、苏颙二人担心这种事情再度发生,干脆趁着姜维兵马还没到来之时,将附近十几里内的山林尽数烧毁,企图让蜀军拿不到木材,难以再发动火攻。
这就是孙苏二人想到的所谓好主意,看着被烧毁的山林,遍地黑漆漆的木桩,姜维一阵暗笑,这都是什么脑子,同样的计策岂能接连使用,有所防备的情况下,会大大降低成功率。
但是,火烧山林的做法,倒是给姜维的军队带来了不小的困扰。首先是烟尘过大,将士们通过此地需要用蘸水的布条捂住口鼻,否则鼻口腔以及肺部都有极大的不适感。另外一点,生火做饭很是麻烦,要跑很远的地方砍伐木材,再费力的搬回来,还得需要分出不少兵力专门负责此事,以保证木材供应充分。
将士们怨声载道,所以,必须要尽快攻下武都,耽搁日久,或将不战而退。
武都如此艰险,想要速速拿下,并非容易。姜维将自己关在屋内,反复查看地图,一连几日也没有思路。
五千兵马不算多,武将们第一建议便是强攻。还是那个老问题,强攻势必损失严重,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是为将者该采用的方法。
姜维思量再三,依旧没有想到最佳方案,于是派出了许多人,到附近的山中查看情况,争取得到更为详细的地图,看能不能借助地势取胜。
“将军,我看武都的饮水,皆依赖穿城而下的小河,莫不如切断其源头,城中无水,军心必乱。”关兴前来献计道。
“此地设立关隘,定然考虑到此事,城中必有备用水井,此计怕是难以奏效。”姜维冷静的分析道。
关兴想了想,又道:“或可再度堆积石山,朝着关内放箭,压制其兵力,强行夺关,如此折损势必减少。”
“箭支有限,若一时不能攻下,却被城中兵马所得,反令我方损失更大。”姜维摆手,还是不接纳这个建议。
“我愿为先锋前去叫阵,引对方出城?”关兴不甘心的又建议道。
“只怕是武都早就做好打算,守城不出,意在消耗我等。”姜维将关兴的主意全都否决了,在他看来,战场之上不能太讲情面,害人害己。就像是张苞,为了照顾他的情绪令其探路,结果险些酿成大错,姜维决不允许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关兴深感遗憾,讪讪退了下去,又觉得姜维做事儿畏首畏尾,还有些刚愎自负,这个时候就该集思广益,召集众人商讨个好主意,光靠着一个人的脑袋想,毕竟是有限的。
本是来痛痛快快的打仗,现在却指挥士兵搬运木材,关兴自觉大材小用,不禁怀念诸葛亮和王宝玉,要是这两个人在此,一定会有妙计夺下关隘。
小河穿行武都城而下,因为怕水内污秽,姜维的兵马是不用的,将士们饮用的都是另外一条河水。
关兴离开之后,姜维看着地图,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关兴的计策虽然没有被采纳,却提醒了姜维,他突然脑中灵光一现,终于想到了一个夺取武都的绝妙计划。
随后,姜维又把关兴叫了过来,让他带领两万人马,绕行到武都西侧的山上,开挖一个方圆上千米的深坑,设立围墙,阻断并蓄积河水。
关兴大乐,自己的计策终于被采纳,但他还是不明白,挖坑筑墙的做法太麻烦,直接将河水改道岂不是更容易。
姜维并不解释,让关兴照做就是,关兴领命而去,带领大军找到了河水的源头,夜以继日的开始了工作。
河水断流,立刻引起了苏颙、孙礼的警惕,因为兵力太少,也不敢去阻止。不过这个举动在在二人看来,还是徒劳无功,城内尚有几眼水井,足够将士们饮用,坚持个一年半载没有一点问题,等到井水枯竭之时,援军早就赶到,哪里还容得姜维在此撒野。
姜维又派出陈戒,率领两万人马,跟上次阴平关的做法一样,用大量石块,堆砌成一座石山。
将士们干起这活,可以说是轻车熟路,效率不低,看起来情形和阴平关一样,但细微之处还是有所不同。这次的石山正好堆在小河流过之地,随着石块的不断向下滚落,渐渐将城墙的出水口给堵得严严实实。
武都城的将士们,光顾着防范石山上偶尔射过来的流箭,却疏忽了这个并不起眼的小事儿,当然,这也是因为通过城内的小河无水的缘故,没人去注意出水口。
就这样过了十几日,小河水虽然不大,通过积累,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堰塞湖,可惜这种情况,依旧没有引起苏颙和孙礼的注意,他们一致认为,姜维的做法不过是想将武都城内的将士渴死,但城内有水井,自然不惧此事。
探马不断回报关兴那边的情况,姜维用笔不断的计算着,终于在这天黄昏,下达了一条命令,扎营在关下的士兵,全部转移到附近的高处。
“哈哈,姜维计穷也!”苏颙见此情形,一阵哈哈大笑。
“根据探报,天水郡那边张郃将军已经拨去五万兵马,援兵正在赶来,只要再坚持三日,便可对姜维展开反攻,以报误失阴平之恨。”孙礼也笑道。
“哈哈,若是能抓了姜维,剿灭蜀军,你我便是大功一件。”苏颙笑个不停,仿佛已经看到了升官之路。
孙礼将自己如何遭受姜维暗算的经过,无一遗漏的告诉了苏颙,直言姜维计谋超群,绝非凡人。两个人商议了很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是能遏制姜维的特长发展空间,让他无计可施,不就是等于限制他了吗?
两人一拍即合,最终做出了一个极端的举动。
姜维擅长火攻,归顺西蜀之后第一场仗就放了把火,把孙礼烧了个措手不及,这一点倒真是诸葛亮的徒弟。水火无情,如果被高人利用,更是威力无穷。
孙礼、苏颙二人担心这种事情再度发生,干脆趁着姜维兵马还没到来之时,将附近十几里内的山林尽数烧毁,企图让蜀军拿不到木材,难以再发动火攻。
这就是孙苏二人想到的所谓好主意,看着被烧毁的山林,遍地黑漆漆的木桩,姜维一阵暗笑,这都是什么脑子,同样的计策岂能接连使用,有所防备的情况下,会大大降低成功率。
但是,火烧山林的做法,倒是给姜维的军队带来了不小的困扰。首先是烟尘过大,将士们通过此地需要用蘸水的布条捂住口鼻,否则鼻口腔以及肺部都有极大的不适感。另外一点,生火做饭很是麻烦,要跑很远的地方砍伐木材,再费力的搬回来,还得需要分出不少兵力专门负责此事,以保证木材供应充分。
将士们怨声载道,所以,必须要尽快攻下武都,耽搁日久,或将不战而退。
武都如此艰险,想要速速拿下,并非容易。姜维将自己关在屋内,反复查看地图,一连几日也没有思路。
五千兵马不算多,武将们第一建议便是强攻。还是那个老问题,强攻势必损失严重,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是为将者该采用的方法。
姜维思量再三,依旧没有想到最佳方案,于是派出了许多人,到附近的山中查看情况,争取得到更为详细的地图,看能不能借助地势取胜。
“将军,我看武都的饮水,皆依赖穿城而下的小河,莫不如切断其源头,城中无水,军心必乱。”关兴前来献计道。
“此地设立关隘,定然考虑到此事,城中必有备用水井,此计怕是难以奏效。”姜维冷静的分析道。
关兴想了想,又道:“或可再度堆积石山,朝着关内放箭,压制其兵力,强行夺关,如此折损势必减少。”
“箭支有限,若一时不能攻下,却被城中兵马所得,反令我方损失更大。”姜维摆手,还是不接纳这个建议。
“我愿为先锋前去叫阵,引对方出城?”关兴不甘心的又建议道。
“只怕是武都早就做好打算,守城不出,意在消耗我等。”姜维将关兴的主意全都否决了,在他看来,战场之上不能太讲情面,害人害己。就像是张苞,为了照顾他的情绪令其探路,结果险些酿成大错,姜维决不允许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关兴深感遗憾,讪讪退了下去,又觉得姜维做事儿畏首畏尾,还有些刚愎自负,这个时候就该集思广益,召集众人商讨个好主意,光靠着一个人的脑袋想,毕竟是有限的。
本是来痛痛快快的打仗,现在却指挥士兵搬运木材,关兴自觉大材小用,不禁怀念诸葛亮和王宝玉,要是这两个人在此,一定会有妙计夺下关隘。
小河穿行武都城而下,因为怕水内污秽,姜维的兵马是不用的,将士们饮用的都是另外一条河水。
关兴离开之后,姜维看着地图,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关兴的计策虽然没有被采纳,却提醒了姜维,他突然脑中灵光一现,终于想到了一个夺取武都的绝妙计划。
随后,姜维又把关兴叫了过来,让他带领两万人马,绕行到武都西侧的山上,开挖一个方圆上千米的深坑,设立围墙,阻断并蓄积河水。
关兴大乐,自己的计策终于被采纳,但他还是不明白,挖坑筑墙的做法太麻烦,直接将河水改道岂不是更容易。
姜维并不解释,让关兴照做就是,关兴领命而去,带领大军找到了河水的源头,夜以继日的开始了工作。
河水断流,立刻引起了苏颙、孙礼的警惕,因为兵力太少,也不敢去阻止。不过这个举动在在二人看来,还是徒劳无功,城内尚有几眼水井,足够将士们饮用,坚持个一年半载没有一点问题,等到井水枯竭之时,援军早就赶到,哪里还容得姜维在此撒野。
姜维又派出陈戒,率领两万人马,跟上次阴平关的做法一样,用大量石块,堆砌成一座石山。
将士们干起这活,可以说是轻车熟路,效率不低,看起来情形和阴平关一样,但细微之处还是有所不同。这次的石山正好堆在小河流过之地,随着石块的不断向下滚落,渐渐将城墙的出水口给堵得严严实实。
武都城的将士们,光顾着防范石山上偶尔射过来的流箭,却疏忽了这个并不起眼的小事儿,当然,这也是因为通过城内的小河无水的缘故,没人去注意出水口。
就这样过了十几日,小河水虽然不大,通过积累,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堰塞湖,可惜这种情况,依旧没有引起苏颙和孙礼的注意,他们一致认为,姜维的做法不过是想将武都城内的将士渴死,但城内有水井,自然不惧此事。
探马不断回报关兴那边的情况,姜维用笔不断的计算着,终于在这天黄昏,下达了一条命令,扎营在关下的士兵,全部转移到附近的高处。
“哈哈,姜维计穷也!”苏颙见此情形,一阵哈哈大笑。
“根据探报,天水郡那边张郃将军已经拨去五万兵马,援兵正在赶来,只要再坚持三日,便可对姜维展开反攻,以报误失阴平之恨。”孙礼也笑道。
“哈哈,若是能抓了姜维,剿灭蜀军,你我便是大功一件。”苏颙笑个不停,仿佛已经看到了升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