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坐领江东
在知道袁术的情况之后,敖烈沉吟了片刻,然后对曹操、孙策说道:“两位,袁术虽然僭越称帝,实属大逆不道,但他毕竟也曾是大汉的重臣,在讨董之战中,也曾为大汉出过力。 我们,给他一个体面地死法,如何?”
对于敖烈的提议,曹操和孙策都没有异议。敖烈伸手叫过赵云,然后解下腰间的赤霄神剑递到赵云手中,向着袁术的帐篷一指。赵云和敖烈相处日久,立刻明白了敖烈的意思,轻轻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然后双手捧着赤霄神剑,走进了袁术的帐篷之中。
赵云刚刚进入帐内,袁术就悠悠醒转了过来。看到赵云双手捧着剑鞘站在自己面前,袁术大吃一惊,连忙问道:“你是谁?”
赵云不卑不亢的答道:“袁将军真是贵人多忘事。当初在虎牢关,某曾与将军有过数面之缘,将军不记得了么?”
听到赵云的话之后,袁术仔细的端详了赵云几眼,然后忽然笑了,语气中充满了悲凉的气息:“你,可是当初敖烈麾下,那员和吕布大战一百回合的白袍小将?”
见到袁术认出了自己,赵云点头回答:“正是赵云。今日赵云奉吾主之命,来送将军最后一程。吾主说,将军曾经对大汉有功,理应获得一个体面的死法。这是吾主的佩剑,请将军接剑。”
袁术默默的接过赵云递过来的剑鞘,伸手拔出了赤霄神剑,当他看到剑体赤红如血的时候,不由得抬头说道:“这就是赤霄神剑吧?没想到,到了最后,对我袁某最仗义的人,竟然是敖烈!”以袁术这样叛臣的身份,能死在赤霄神剑之下。而且还是自刎,得以保留全尸,已经算是最体面的死法了。在临死之前的一瞬间,袁术一直以来,对敖烈的恨意,忽然间消弭于无形,反而化成了由衷的感激,只是这份感激,来的太晚了一些。
赵云缓缓转过了身体,背对着袁术。袁术看了一眼赵云的背影。然后扬起赤霄神剑,向着自己的脖颈之间,重重的划了下去……
能让死敌产生出感激之情,敖烈的胸襟和气魄,着实令人敬佩。帐外,孙策自不必说,就连一直和敖烈亦敌亦友的曹操,都被敖烈所折服,无声的伸出一根大拇指。向着敖烈比了比。
敖烈一笑,然后正色对曹操说道:“此事已了,某也该返回幽州了。未知司空打算何日启程返回兖州?”曹操闻言,立刻明白了过来。这是敖烈怕自己借机占据寿春,进而全据扬州,再给自己敲警钟呢。
说实话,扬州虽好。但是对于曹操来说,却有些鸡肋了。扬州和曹操的地盘,仅仅隔着一条大江。但却被这条大江划分成了南北两部。曹操手下的将士,大多习惯陆战而不习惯水战,在这次征讨袁术的过程中,曹操部下的将士多有因水土不服而呕吐不止者。在没有做好全面的准备之前,贸然接手扬州,确实不是明智之举。
再说,扬州是出了名的人杰地灵之地,这里的女子样貌娇美,文人名士也都是风流一时。因此,扬州的士族现象,也就特别的严重,人们对家世的传承,有着近乎偏执的看重。以曹操的班底,麾下超过一半的武将谋臣都不是出身名门,让他们来管理扬州,难免会和扬州的士族发生冲突,治理扬州,只能依靠扬州本地的士族,但是这样的话,又和曹操的政策不相符,曹操对待士族的观点和敖烈一样,都是抑制士族,唯贤是举的。因此,在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管理扬州之前,曹操不打算占据扬州,免得最后弄得自己束手束脚的,还要分出相当大一部分精力来平衡原班人马和扬州士族的关系。和扬州比起来,曹操倒是更觉得徐州更好一些。等回到兖州之后,曹操打算在短期内,以父亲身死为借口,出兵征讨徐州,把徐州攥在自己手里,可比占据扬州的效果要好得多。
哈哈一笑,曹操对敖烈说道:“最多在三日之内,某也会班师回兖州。临行之前,某想请君侯到某大营中一晤,畅谈天下大事。”敖烈痛快的答道:“好!能和孟德兄畅谈天下大事,是某的荣幸。”
当日,敖烈三人率军回到寿春,之后发表联合声明,说明袁术已经被敖烈斩杀,此事就此告一段落,各路诸侯应尽快返回驻地,不得在寿春城中逗留,至于扬州牧的职位,则有天子拟定人选,择日公告天下。
慑于三人强横的实力,其他几人也不敢发表什么异议,黄祖第一个离开了寿春,返回江夏去了。随后,刘备在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之后,只得率领部队黯然离开。本来这次征讨袁术,是刘备计划中很重要的一部,他是想借机夺下一块地盘,以供自己发展的,没想到敖烈的突如其来和袁术的迅速溃败,让刘备的美梦完全化为了泡影。但是,刘备毕竟是一代枭雄,他在黄祖此次带兵前来的态度中,敏锐的察觉到了黄祖和刘表的关系,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和睦,于是,刘备决定去投靠刘表,看看能不能利用刘表和黄祖的矛盾,自己从中获得什么实质性的利益。
至于陶谦那边,刘备草草的写了一封信,派人给陶谦送了过去,信中的意思,是说他发现刘表部下的一些权臣,有不臣之心,出于同为汉室宗亲的情义,刘备不忍看到刘表出现任何意外,否则,大汉又将失去一位栋梁之才。故此,以江山社稷计,以宗族情义计,刘备决定到荆州去帮扶刘表,等稳定了荆州的局势,清除了荆州的暗流之后,再行返回徐州。刘备在信中说的很是客气,但是却一点也不客气的把陶谦的五千精兵,一声不吭的给私吞了。至于返回徐州的具体日期,刘备在信中则是根本就没有提及!
刘备走后,审配自忖留下来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不如早些返回冀州,于是,审配也招呼颜良文丑二人。整顿人马,踏上了返乡之路。审配不知道的是,曹操早已暗中派出曹仁和臧霸,封死了审配三人的所有退路,当初在出兵之前,曹操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一旦徐州出现什么动乱,曹仁和臧霸就会立刻攻打徐州;若是徐州没有异样,他们二人的任务,则是自动改为拦截审配三人。争取把袁绍派出来的这支人马,神不知鬼不觉的给干掉。
曹操之所以敢和袁绍掰手腕,是因为现在的袁绍,因为敖烈的到来,已经没有了历史上那么强大的实力,仅仅占据着冀州和半个青州的袁绍,在实力上和占据兖、豫以及青州另外半部的曹操相差无几,即便稍微强大一些,也是有限的很。
单凭曹操自己的力量。很难打倒袁绍,但是袁绍也同样没有把握可以击败曹操。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双方各占一半的胜算,谁也没有绝对的优势。谁也奈何不了谁。
等到其他几路人马先后离开寿春之后,敖烈写了一道奏折,向刘协保举孙策出任扬州牧一职。之后派血杀军精锐日夜兼程的把奏折送往洛阳,呈献给刘协。敖烈把扬州让给孙策。大体的原因和曹操相同,他也不想陷入首鼠两端的困境,在原班人马和扬州士族之间。来回寻找平衡。
除此之外,敖烈还有着自己的考虑。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都在燕京,地盘和扬州一南一北,中间相隔千里,这就势必会在造成物资流转和政令下达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根本就传达不到的现象,如果是平时,这倒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如果发生大战,这就是足以致命的缺陷了,敖烈可不想因为一个扬州,动摇了自己在幽、并的根本。再者,保举孙策出任扬州牧,对敖烈而言,绝对是利大于弊的事情。孙策是敖烈的弟子,又是敖烈的大舅哥,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在十年、数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内,都很难会发生变质,把扬州交给孙策,就等于是在江东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坚实的盟友,远比让其他人得到扬州,要好的多了。
对于敖烈的保举,孙策感到喜出望外。如果敖烈坚持把扬州握在自己手里,孙策也说不出什么来,可是敖烈却大度的把扬州让给了自己,这就让江东自孙策以下的将士,无不欢欣雀跃了。众所周知,当今天子刘协视敖烈为兄,对其无不言听计从,敖烈保举的人选,基本上就已经可以确定了。可以说,敖烈的手里,有着一票否决权和支持权,他的意见,对刘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当江东将士们,在孙策的带领下,拿着酒肉来到敖烈的大营,对敖烈表示感谢的时候,敖烈也显得极为开心,在开心之余,敖烈还当着江东众将的面,对孙策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他要求孙策,治军、治政,皆要以境内百姓为出发点,不得损害百姓的利益;第二,他要求孙策严于律己,宽于待人,逐渐改正嗜杀和暴躁的性格;第三,他要求孙策处理好江东境内异族和汉人的关系,对待山越等异族,应以汉化教育和融合为主,不得把境内异族斩尽杀绝。
敖烈提出的这三点要求,全部都是对孙策统治江东有利的要求,其中不掺杂任何的私利在内。让江东的众将对敖烈更是感到由衷的敬佩,孙策本人,也当即就答应了敖烈的这三点要求,并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做到。其实这三点,也是敖烈一直以来奉行的核心政策,敖烈知道,他和孙策之间,早晚会出现相互融合的情况,大汉不可能维持分裂的局面永远不会统一,现在对孙策提出的这三点要求,将会为以后的南北大融合,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
在这次酒宴上,敖烈还第一次见到了年仅十五岁的孙权。孙权和历史上记载的形象基本一致:紫发碧睛,而且带着天生的灵动和雍容之气。别看孙权年岁小,但是孙策已经让他当过一年多的县令了,在任期,他把县内的大小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丝毫看不出是一个十五岁少年的手笔。因此,孙策越级提拔了孙权,专门让孙权处理和江东士族的关系,现在的孙权,是孙策麾下仅此于张昭、张纮兄弟和诸葛瑾的第四号重臣了,果然不愧曹操那句流传后世的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当敖烈说出对孙策的三个要求之后,孙权深以为然,并暗暗记在了心中。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孙策、孙权兄弟,都把敖烈的这三个要求当做治理州郡的根本宗旨,坚定不移的执行了下去。(未完待续。。)
ps: ps:这一章是补前天欠下大家的更新。稍后还有更新,继续补欠下的章节。
对于敖烈的提议,曹操和孙策都没有异议。敖烈伸手叫过赵云,然后解下腰间的赤霄神剑递到赵云手中,向着袁术的帐篷一指。赵云和敖烈相处日久,立刻明白了敖烈的意思,轻轻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然后双手捧着赤霄神剑,走进了袁术的帐篷之中。
赵云刚刚进入帐内,袁术就悠悠醒转了过来。看到赵云双手捧着剑鞘站在自己面前,袁术大吃一惊,连忙问道:“你是谁?”
赵云不卑不亢的答道:“袁将军真是贵人多忘事。当初在虎牢关,某曾与将军有过数面之缘,将军不记得了么?”
听到赵云的话之后,袁术仔细的端详了赵云几眼,然后忽然笑了,语气中充满了悲凉的气息:“你,可是当初敖烈麾下,那员和吕布大战一百回合的白袍小将?”
见到袁术认出了自己,赵云点头回答:“正是赵云。今日赵云奉吾主之命,来送将军最后一程。吾主说,将军曾经对大汉有功,理应获得一个体面的死法。这是吾主的佩剑,请将军接剑。”
袁术默默的接过赵云递过来的剑鞘,伸手拔出了赤霄神剑,当他看到剑体赤红如血的时候,不由得抬头说道:“这就是赤霄神剑吧?没想到,到了最后,对我袁某最仗义的人,竟然是敖烈!”以袁术这样叛臣的身份,能死在赤霄神剑之下。而且还是自刎,得以保留全尸,已经算是最体面的死法了。在临死之前的一瞬间,袁术一直以来,对敖烈的恨意,忽然间消弭于无形,反而化成了由衷的感激,只是这份感激,来的太晚了一些。
赵云缓缓转过了身体,背对着袁术。袁术看了一眼赵云的背影。然后扬起赤霄神剑,向着自己的脖颈之间,重重的划了下去……
能让死敌产生出感激之情,敖烈的胸襟和气魄,着实令人敬佩。帐外,孙策自不必说,就连一直和敖烈亦敌亦友的曹操,都被敖烈所折服,无声的伸出一根大拇指。向着敖烈比了比。
敖烈一笑,然后正色对曹操说道:“此事已了,某也该返回幽州了。未知司空打算何日启程返回兖州?”曹操闻言,立刻明白了过来。这是敖烈怕自己借机占据寿春,进而全据扬州,再给自己敲警钟呢。
说实话,扬州虽好。但是对于曹操来说,却有些鸡肋了。扬州和曹操的地盘,仅仅隔着一条大江。但却被这条大江划分成了南北两部。曹操手下的将士,大多习惯陆战而不习惯水战,在这次征讨袁术的过程中,曹操部下的将士多有因水土不服而呕吐不止者。在没有做好全面的准备之前,贸然接手扬州,确实不是明智之举。
再说,扬州是出了名的人杰地灵之地,这里的女子样貌娇美,文人名士也都是风流一时。因此,扬州的士族现象,也就特别的严重,人们对家世的传承,有着近乎偏执的看重。以曹操的班底,麾下超过一半的武将谋臣都不是出身名门,让他们来管理扬州,难免会和扬州的士族发生冲突,治理扬州,只能依靠扬州本地的士族,但是这样的话,又和曹操的政策不相符,曹操对待士族的观点和敖烈一样,都是抑制士族,唯贤是举的。因此,在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管理扬州之前,曹操不打算占据扬州,免得最后弄得自己束手束脚的,还要分出相当大一部分精力来平衡原班人马和扬州士族的关系。和扬州比起来,曹操倒是更觉得徐州更好一些。等回到兖州之后,曹操打算在短期内,以父亲身死为借口,出兵征讨徐州,把徐州攥在自己手里,可比占据扬州的效果要好得多。
哈哈一笑,曹操对敖烈说道:“最多在三日之内,某也会班师回兖州。临行之前,某想请君侯到某大营中一晤,畅谈天下大事。”敖烈痛快的答道:“好!能和孟德兄畅谈天下大事,是某的荣幸。”
当日,敖烈三人率军回到寿春,之后发表联合声明,说明袁术已经被敖烈斩杀,此事就此告一段落,各路诸侯应尽快返回驻地,不得在寿春城中逗留,至于扬州牧的职位,则有天子拟定人选,择日公告天下。
慑于三人强横的实力,其他几人也不敢发表什么异议,黄祖第一个离开了寿春,返回江夏去了。随后,刘备在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之后,只得率领部队黯然离开。本来这次征讨袁术,是刘备计划中很重要的一部,他是想借机夺下一块地盘,以供自己发展的,没想到敖烈的突如其来和袁术的迅速溃败,让刘备的美梦完全化为了泡影。但是,刘备毕竟是一代枭雄,他在黄祖此次带兵前来的态度中,敏锐的察觉到了黄祖和刘表的关系,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和睦,于是,刘备决定去投靠刘表,看看能不能利用刘表和黄祖的矛盾,自己从中获得什么实质性的利益。
至于陶谦那边,刘备草草的写了一封信,派人给陶谦送了过去,信中的意思,是说他发现刘表部下的一些权臣,有不臣之心,出于同为汉室宗亲的情义,刘备不忍看到刘表出现任何意外,否则,大汉又将失去一位栋梁之才。故此,以江山社稷计,以宗族情义计,刘备决定到荆州去帮扶刘表,等稳定了荆州的局势,清除了荆州的暗流之后,再行返回徐州。刘备在信中说的很是客气,但是却一点也不客气的把陶谦的五千精兵,一声不吭的给私吞了。至于返回徐州的具体日期,刘备在信中则是根本就没有提及!
刘备走后,审配自忖留下来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不如早些返回冀州,于是,审配也招呼颜良文丑二人。整顿人马,踏上了返乡之路。审配不知道的是,曹操早已暗中派出曹仁和臧霸,封死了审配三人的所有退路,当初在出兵之前,曹操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一旦徐州出现什么动乱,曹仁和臧霸就会立刻攻打徐州;若是徐州没有异样,他们二人的任务,则是自动改为拦截审配三人。争取把袁绍派出来的这支人马,神不知鬼不觉的给干掉。
曹操之所以敢和袁绍掰手腕,是因为现在的袁绍,因为敖烈的到来,已经没有了历史上那么强大的实力,仅仅占据着冀州和半个青州的袁绍,在实力上和占据兖、豫以及青州另外半部的曹操相差无几,即便稍微强大一些,也是有限的很。
单凭曹操自己的力量。很难打倒袁绍,但是袁绍也同样没有把握可以击败曹操。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双方各占一半的胜算,谁也没有绝对的优势。谁也奈何不了谁。
等到其他几路人马先后离开寿春之后,敖烈写了一道奏折,向刘协保举孙策出任扬州牧一职。之后派血杀军精锐日夜兼程的把奏折送往洛阳,呈献给刘协。敖烈把扬州让给孙策。大体的原因和曹操相同,他也不想陷入首鼠两端的困境,在原班人马和扬州士族之间。来回寻找平衡。
除此之外,敖烈还有着自己的考虑。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都在燕京,地盘和扬州一南一北,中间相隔千里,这就势必会在造成物资流转和政令下达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根本就传达不到的现象,如果是平时,这倒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如果发生大战,这就是足以致命的缺陷了,敖烈可不想因为一个扬州,动摇了自己在幽、并的根本。再者,保举孙策出任扬州牧,对敖烈而言,绝对是利大于弊的事情。孙策是敖烈的弟子,又是敖烈的大舅哥,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在十年、数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内,都很难会发生变质,把扬州交给孙策,就等于是在江东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坚实的盟友,远比让其他人得到扬州,要好的多了。
对于敖烈的保举,孙策感到喜出望外。如果敖烈坚持把扬州握在自己手里,孙策也说不出什么来,可是敖烈却大度的把扬州让给了自己,这就让江东自孙策以下的将士,无不欢欣雀跃了。众所周知,当今天子刘协视敖烈为兄,对其无不言听计从,敖烈保举的人选,基本上就已经可以确定了。可以说,敖烈的手里,有着一票否决权和支持权,他的意见,对刘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当江东将士们,在孙策的带领下,拿着酒肉来到敖烈的大营,对敖烈表示感谢的时候,敖烈也显得极为开心,在开心之余,敖烈还当着江东众将的面,对孙策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他要求孙策,治军、治政,皆要以境内百姓为出发点,不得损害百姓的利益;第二,他要求孙策严于律己,宽于待人,逐渐改正嗜杀和暴躁的性格;第三,他要求孙策处理好江东境内异族和汉人的关系,对待山越等异族,应以汉化教育和融合为主,不得把境内异族斩尽杀绝。
敖烈提出的这三点要求,全部都是对孙策统治江东有利的要求,其中不掺杂任何的私利在内。让江东的众将对敖烈更是感到由衷的敬佩,孙策本人,也当即就答应了敖烈的这三点要求,并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做到。其实这三点,也是敖烈一直以来奉行的核心政策,敖烈知道,他和孙策之间,早晚会出现相互融合的情况,大汉不可能维持分裂的局面永远不会统一,现在对孙策提出的这三点要求,将会为以后的南北大融合,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
在这次酒宴上,敖烈还第一次见到了年仅十五岁的孙权。孙权和历史上记载的形象基本一致:紫发碧睛,而且带着天生的灵动和雍容之气。别看孙权年岁小,但是孙策已经让他当过一年多的县令了,在任期,他把县内的大小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丝毫看不出是一个十五岁少年的手笔。因此,孙策越级提拔了孙权,专门让孙权处理和江东士族的关系,现在的孙权,是孙策麾下仅此于张昭、张纮兄弟和诸葛瑾的第四号重臣了,果然不愧曹操那句流传后世的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当敖烈说出对孙策的三个要求之后,孙权深以为然,并暗暗记在了心中。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孙策、孙权兄弟,都把敖烈的这三个要求当做治理州郡的根本宗旨,坚定不移的执行了下去。(未完待续。。)
ps: ps:这一章是补前天欠下大家的更新。稍后还有更新,继续补欠下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