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吴楚春秋

第一百二十五章 勾践应敌

    越国都城会稽,越王勾践之秋宫南风殿。

    透过灯光昏暗的窗户,能看见这座房间小巧精致,室内的装设和陈设都有一种淡远的江南气息。白色的窗幔坠下来,隐隐的窗纱随着微风轻轻摇曳。铜鼎上的青烟袅袅,菱花窗格上蒙着一层淡黄的绢帛,看起来十分温馨;室内有一案一榻,榻后却是一架满墙的壁橱,上面分格放着一捆一捆的竹简。案上放着一盏铜质豆灯和一座小鼎,看上去这里象是一间书房。

    房间的地面上铺着一张细密的竹席,竹席上编织着菱形格花图案。席上盘膝坐着一人,年约二十多岁年纪,脸型瘦削,眉眼细长,手中正在反复翻弄着一张羊皮地图。这张地图上山河纵横,一笔一墨都非比寻常,那是这个国家浓缩的所有。

    湖州?这个年轻人自语了一句,又对着豆灯在地图上找寻了片刻,用右手的食指在地图上的一个位置敲了敲,若有所思的样子。

    这时,一个侍卫在门外轻声道:禀报大王,灵姑浮将军到了。

    那人一听,便步出门来,把灵姑浮迎入房内。赐座毕,那人便问:将军可知晓吴王举兵征伐吾国之事么?

    灵姑浮点头道:臣今日方才知晓消息。可是大臣们众说纷纭,不知如何应对。

    此人便是越王勾践,因为吴王夫差为报父仇,举兵伐越。而灵姑浮在五台山一役重伤吴王阖闾,以至阖闾伤重而亡。这次吴国举兵为阖闾讨罪,灵姑浮作为当事人自然事关重大。

    臣也听到过一些大臣们的议论,说让大王把臣交给吴王发落,向吴国求和,以免我国受此大难。

    勾践便满面怒容,气咻咻地说道:何人胆敢如此议论?将军乃国家栋梁,为国家屡建奇功,寡人岂能因为吴国举兵讨罪便自毁长城?

    灵姑浮沉默半晌。忧心忡忡道:可是此次吴国拜伍子胥为征南元帅,起倾国之兵,如果凭借我国的实力,是难以和吴国为敌的。

    明日寡人将在朝堂之上商议此事。寡人今日深夜召你到此,就是想告诉你:不论别的大臣们怎么讲,寡人绝没有把将军奉送给吴王的意图,请将军不要多虑。应对吴军之策,寡人已经做好了安排。将军到时候只管奋勇杀敌便了。

    灵姑浮闻听大喜。自从今日听到了吴国大举伐越的消息后,越国国内便产生了主守和主和两派。主守派的意见是起全国之兵,在橘州沿线据守。不主动和吴军决战。只守不攻。只要能抵住吴军的进攻。吴军后勤粮草不济之后,自会退军。主守派以将军范蠡为代表,主张在实力处于劣势下采取守势,相当于以守为战。

    而另一派的意见却是吴国起倾国之兵。吴王为报父仇而来,伍员又极能用兵,连楚国也不是敌手,而凭区区越国之力,定是鸡蛋碰石头。所以建议越王与吴国讲和,多送美女宝货,就是交出灵姑浮也是可以的。国家社稷远比一位将军的性命重要,在国家的生死存亡之际,不能感情用事。舍车保帅才是正理。此派以大夫文种为代表。自知不是吴军的敌手,只要能够保住越国的江山社稷,灵姑浮是越国的英雄,为了国家,英雄就做到底罢了。

    这便是灵姑浮愤愤不平所在。如果越王采纳主和派的意见。自己是夫差的杀父仇人,自然会被夫差点名索取,自己岂不会被夫差剁成肉泥?

    第二日,会稽王宫正殿,越王勾践居于正位,众臣分列两旁。

    勾践面沉如霜,众臣寂然无声,个个面色冷峻。

    勾践起身步下王位,拿眼扫描了众人一眼,道:昨日快马来报,吴军分水陆两军到了边城湖州,直逼我国边关橘州之地。如今大兵压境,诸位爱卿有何对策,可以一一讲来。

    殿内先是一阵沉默,朱红的雕花木柱,堂上的檀香缕缕;铜鼎无声、满堂无言。

    半晌,便见一人垂首出班,跪拜于地,朗声奏道:吴王阖闾死于吾国之手,今日其子夫差亲征,举兵报仇,吴国厉兵秣马已经三年有余,其势不可挡也!吴军狭怒而来,将士齐心,其势正盛,不如依城据守,在橘州一带布成联结之势,采用疲敌战术,做坚守之计。

    此人便是谋臣范蠡,年方三十有余,和大夫文种都是楚国郢都人氏。因为楚国在平王之时,国势不振,奸臣当道,二人皆不得重用,于是范蠡和文种便逃到越国,被越王允常所用,后允常驾薨,二人便尽心辅佐勾践。

    勾践沉吟未答,又有大夫文种奏道:以臣愚见,不如卑词谢罪,与吴国讲和。只要吴王答应退军,待以后徐徐图之。今日如果与之顽抗,犹如楚国故事,到时国破家亡,悔之不及!

    其他诸臣都有上奏,文臣主张求和,而武将多建议出兵据守。

    勾践向堂下众臣挥了挥手,众臣便住了嗡嗡之声。勾践沉声道:寡人有一策,众卿听后再作议论。现在吴国起兵来伐,我越国和楚国乃婚姻之国,为同盟联邦,而且楚国是吴国的世仇,怀破国之忿,如果我越、楚联手,两路出兵,吴国双拳难敌四手,吴军可破也!

    众臣一听勾践之言,无不大惊。看来越王不但决不求和,并且不愿死守,而是要与楚国结为联盟,与吴军来一次面对面的交锋。

    范蠡对道:大王此计当然绝妙。但是臣担心一旦楚国据不出兵,我国独挡吴军的攻击,那就十分危险了。

    文种再次出班,伏地涕泣道:大王不可!楚国君臣被吴军袭破郢都之后,畏惧吴军如虎,今日岂会因为吴军攻打我国而出兵呢?如果楚国不出兵,我们又与吴军针锋相对,危矣!

    主守与主和,寡人认为皆不可取。吴国是我们的世仇,我越国要生存、要发展,这吴国都是挡在我们面前的拦路虎。如果敌人在家门叫阵,我们都不敢应战,岂不是让敌人轻视我越国无人耶?大夫请退。寡人主意已决!寡人已经派遣使臣奔赴郢都,与楚王联手攻打吴国,使吴国两路受敌,自取其辱!

    诸臣欲再劝,见勾践十分坚决,也只得罢了。

    勾践便下令:着范蠡为统军副将,执符到各地调兵往橘州集结;又令大夫文种权摄国政,防守都城会稽;

    于是勾践兴师,在全国征调各路军马3万人,率军亲征。任灵姑浮为前锋大将,徐干为副将,畴无余负责调备兵械粮草,率军赶赴橘州应敌。

    ※※※※※※※※※※※※※※※※※※※※※※※※※※※※※※

    而楚国的都城郢都,这里离吴越战场千里之遥,但是也极不平静。面对越王请求出兵攻打吴国的建议,在楚国朝堂之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支持与反对的声音铺天盖地。

    在楚国支持与反对出兵援越的也分成两个阵营:相国子西为首的反对派和军队将领为主的支持派。虽然相国子西提出了联越制吴的国家战略方针,但此时楚国还没有完全从上次的战败中挣脱出来,战争的创伤和阴影还记忆犹新,所以子西认为此时楚国的军队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做好和吴军对阵的准备。而楚国以右司马斗辛为首的武将一直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和曾经的对手在战场上再一较高下,报仇雪恨,找回作为一名勇士的荣光,所以武将大多支持出兵,与越国联手袭吴,迫使吴国形成两路作战的被动局势。

    而楚昭王将如何抉择?越国大兵已动,勾践做出了与吴国义无反顾,决一死战的选择。这位年轻的君主,把国家的命运交给了另一个国家来主宰,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