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吴楚春秋

第八十二章 大兵压境

    话说远延别了沈尹戍一路奔往郢都,也不归家,直接到了楚宫,猛击大殿台阶之上的牛鼓。此时已是午后,百官已经下朝,昭王也回到了內寝。

    昭王在后\宫听到鼓声甚急,讶然道:“何人击鼓如此急切,莫非前方将士有何异事乎?”即令宫监前去问询。

    半晌,宫监回来禀报:“远射之子远延从柏举而来,说前方军情甚急,要面见大王。”

    昭王闻言,立即整衣出来,到了王宫正殿之上,召远延进殿。

    昭王见远延血满战袍,蓬头垢面甚是狼狈。心道不好,忍不住起身问道:“爱卿何故如此?”

    远延伏地跪拜,痛哭道:“臣和父亲遵从大王命令,率军到汉阳去援助相国。但不想相国已经渡江寻吴军作战,因为中了吴军之计,大败后退到了柏举。我们又率军到了柏举,两军相约决战。吴军势大,相国战败后逃奔到了郑国;臣的父亲远射战死。臣正在危急之时,却遇见司马率军来救,才得以活命。司马让小将先回,告于大王:吴军已成心腹大患,请大王早做准备,想法固守郢都。”远延自然伏下远射不救囊瓦之事,把司马沈尹戍临行之书呈给昭王。

    昭王大惊,急招公子子西、子期等大臣商议,欲再派军队去接应司马。

    远延在众臣面前复述了一番前方的战事。昭王以司马之书授与子西,令他当众读来。

    “……吴军兵锋正盛,相国为了贪功,打乱了臣的战略部署,岂非天意乎!现在吴患已深,吴国以一支孤军深入吾国腹地,连败我军数阵。臣请大王早做准备,重用左尹,固守郢都。臣将拼死一战。以挫吴锋!”

    众臣正在商议是否派兵驰援司马,此时吴句卑亦到。他从怀中捧出司马之首,号哭道:“司马战死阵中,恐身首被吴军所获,令臣断其首,带回郢都,告知大王。速做准备。吴军势大,请大王早早做好应对之策!”

    昭王一见沈尹戍之首。也禁不住失声痛哭:“寡人没有早早重用司马,是寡人之罪也!今司马殉国,我军何人可将?”又大骂囊瓦:“此奸臣误国,猪狗不如的东西!苟且偷生之辈,该人神共诛!”

    子西奏道:“前方各军败绩,吴军兵锋直指我郢都之城,大王需早做准备,固守郢都方能存我宗庙社稷。”

    昭王另召沈尹戍之子沈诸梁领回父亲首级,赐予厚葬之器,封诸梁为叶公。

    昭王对众臣道:“吴军到了汉水。引兵郢都指日可待。如果我们据守郢都,如一旦城破,将国破家亡。寡人以为,吴军势不可挡,郢都难守。不如先弃城而走,再寻机复国。”

    众臣一听,无不大惊失色,呼啦啦一片跪于堂前,都反对昭王弃城西逃。

    子西号哭不已,谏道:“祖宗数百年的江山社稷,岂可拱手让于他人?宗庙陵寝都在郢都,大王此去,定会让国人侧目,失意之极也!大王如弃城而去,岂有回来的那一天?请大王三思!”

    昭王道:“原来可以凭借的汉水和大江之险,现在已失去了意义。吴军旦夕将至,难道我们就这样束手就擒么?”

    子期奏道:“郢都城内尚有数万男丁可以征用,大王尽出府库之物,召集丁壮,激励将士,城可守也。另外派遣使臣,到属国求兵,再合兵增援郢都。吴军孤军深入,粮草不济,岂能长久?”

    昭王却不那样认为:“吴军深入我国境内,四处烧杀抢掠,岂会缺少粮草和后勤补给?再看看属国,那时晋国振臂一呼,大集17路诸侯,里面我们的属国就有好些。现在蔡国和唐国背离楚国投靠了吴国,诸卿放眼楚国羽下,现在还有几个属国能支援我们?”

    众臣不能辩驳,子西只好妥协,请求昭王暂时留在郢都:“臣等率军拒敌,如果不能胜,大王再走不迟。如果大王现在就走,郢都百姓谁还会有战心呢?请大王以家国为重!”

    昭王默然半晌,点头道:“国家存亡,皆在二位王兄身上。事已至此,二兄尽力而为罢了。寡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帮助王兄的,宫内府库之物,任由二兄调用。”说罢,昭王垂泪回宫。

    昭王退回后/宫,面见其母,述以前线战事,面上泪迹尤在。

    孟嬴久不问朝政,便问道:“怎么,难道朝中出了什么大事吗?吾儿何故如此悲伤之状?”

    昭王答道:“母后可知,囊瓦身为相国,贪功妒贤,不顾军国大局,为一己之私,让我军大败于吴人之手!以至远射、武城黑、史皇等大将均已战死。可叹司马也抛尸沙场,让家臣吴句卑斩下首级,捧回国都。看来郢都危也!孩儿欲侍候母后西走,暂避吴军兵锋。”

    孟嬴见昭王言语急促、惊慌失措的样子,就有些生气道:“大王身为一国之君怎能如此怯懦?常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虽说吴军大兵压境,但是郢都作为历代国都,城坚池固,可以固守,有何惧之?”

    昭王见母后生气,便正色听母后教诲。

    “大王已经年长,年已十六岁,是个伟丈夫了。应该顶天立地,扛下楚之河山,为何有弃城西逃的打算呢?”

    昭王半晌无言,轻声道:“孩儿只是担心一旦城破,逃之不及也。”

    “大王可曾想过,逃出国都之后,社稷不在,宗庙不存,楚国的天下不知是何人之天下?!”孟嬴岂能让自己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

    “孩儿以为,如果不能固守,为何在此束手就死?只要留得青山在,就有复国之望。现在二位公子率军守城,朝中武将战死大半,这些文臣难有拒敌之策,所以孩儿深为忧虑。”

    “楚国至从立国之日,可曾听说有灭国之祸?妾虽女流,也不忍弃之不顾。囊瓦误国,是君王的过失。既然有过失,就应该接受这些恶果。如果君王有赴死守城之心,难说结果如何。全城将士都看着君王,如弃之,将士怎会用命守城?”

    昭王见母后孟嬴不愿离开郢都,只好暂时不提。令内侍打点好必用之物,早做准备,时刻观望着前线的一举一动。

    如此,子西、子期二位公子,摄政郢都,掌管军国大事,主导郢都守城之役。

    按照二公子的意图,以麦城、纪南城、监利三城为郢都屏障,只要据守住这三座城池,可保郢都无虞。

    子西对众将道:“监利是吴军东渡的必经之路,必须有大军驻守。而麦城在郢都之北,也是进入郢都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也不可轻视;纪南城是郢都的护城,吴军要进郢都必须先要攻下纪南城方可,此城更是郢都的最后一个屏障,切不可大意!”

    于是二公子令大将斗巢引兵5千,援守麦城,防北路之敌;令大将宋木领军5千援守纪南城;子西亲率大军1万驻守监利,以扼守东渡之敌。公子子期率领各位大臣:王孙由于、申包胥、钟建等巡守郢都,防护得十分严密。

    那斗巢率军到了麦城,令兵卒加固城墙,拓宽壕沟,大集守城之具。并派出不少的士卒身着乡人打扮,随时探访吴军的消息,好早做防备。

    而公子子西,率大军一万,经营监利,想据江而守。这监利是吴军进攻郢都最近的路线,所以子西亲自帅大军驻守,不敢稍有差池。

    楚国君臣做好了防守应敌准备,这郢都守城之役,渐渐拉开了大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