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林清传之红楼篇

第一百三十五章 逃亡

    其实,林清在想着,这干旱什么时候轮到京城,她就算是推算显示出来的画面也没看到京城的,上次还是因为是第一时间发生,林清才能借着天道的力量看到地区模样,后来她在推算,都是模糊一片,里面只看到人群,看不到标识。

    把个林清郁闷到不行,这天道太小气了,看看又改变不了什么。

    这会京城还是一如往常,春光明媚,阳光灿烂,因着全国气候的影响,气温有着五月份样子的温度,正是不冷不热,适合外出游玩的时候。

    如果是在平常时候,三三两两的女伴,约好了,正是踏青的好时候呀。

    这会京城的气氛紧张,没有哪家大人会放任孩子们出去没心没肺的玩耍,那不是在皇帝心上插一刀么?然后怪罪你家家教不严什么的,那孩儿的一生都毁了,于是全部都严密的监控起来了。

    这段时间,贾家过了生辰的,林清黛玉都上门送上了贺礼,不过因着非常时期,迎春探春等的生辰并未再邀小姐妹们来玩耍了,只是家里人聚聚玩玩,送点礼物。

    还有贾元春也生下了她的儿子,抱着儿子的那一刻,贾元春喜极而泣,林家人都去参加了洗三礼,白白胖胖的小子,不过那个五官很像他爹郑中,郑岳文。

    贾元春在抱着儿子的那一刻,已经觉得人生圆满了。

    如此又是一段时间过去,宣和帝那的情报越来越多了,也就代表着干旱辐射的范围越来越广了。

    四月中旬 ,川蜀地区已经两个月滴雨未下,河床已经在严重的退水线了,人们的吃水开始紧张起来了,已经是排队舀水的情况了,没有粮食,官府可以救济,没有水,官府也无能为力。

    每天人们清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家中的壮劳力挑着桶,开始挑水,好在当时他们挖蓄水池的时候,放在了地窖里,比外面更加能够保持水分的少挥发,至于有些不听官府召唤的没挖蓄水池的人家,那爱莫能助了,现在没有水让你浪费着去挖蓄水池。

    温度越来越高,人们的嘴唇越来越干涩,身体也开始严重缺水了。

    终于出现了第一个脱水的人,在大夫的急救下,短暂的醒了过来,即使大夫因着官府的要求,喂了水给那个脱水的人,也解决不了问题,大夫也没有免费的水全部供养你。

    最后终于有第一个渴死的人,如此就像是拉开了死亡的序幕,陆陆续续开始有人死亡了。

    知府和一众暗卫,爱莫能助,只能惆怅的看着死亡的发生。

    这些暗卫私兵们,以往可是杀过人的,这会这样的场面也觉得揪心,这可是比一刀宰了一个人还死的痛苦。

    于是川蜀地区的人们开始逃亡了,这全国总有一些地方还能够供应得了吃水。

    慢慢的宣和帝的情报上,死亡人数越来越多,已经有人在向外面逃亡了,宣和帝的脸色也越来越深沉了。

    这样的大事,不消一个月,定是全国都会知晓。

    宣和帝把川蜀地区的情况在朝堂上一说,引起了大家的轰动,这会京城还未出现缺水的状况,宣和帝调动了一些御林军,现在开始全京城的巡视,而且城门口也派了大兵守卫。

    御医太医待命,全京城的大夫也待命,各家各户也待命。

    不过,一时半会,逃难的人来不到京城,首先进入的肯定是其他地方,比如沿海一带,那边即使再缺水,那个大海总在。

    于是,干旱严重的地方,逃亡的人开始向着江南一带,沿海一带逃亡,不过因着宣和帝的早做准备,让底层的平民百姓对宣和帝多了一份信任,有部分人都向着京城而来。

    于是,烈日下,官道上,小路上,老人小孩大婶大叔们,衣衫褴褛,踟蹰在路上。

    索性因着宣和帝的暗卫私兵们监督着,每到有大批的逃难的人,各个县城都会大开方便之门,发放些粮食衣裳。

    而江南一带本来就是水米之乡,这样的干旱下,吃水并不紧张,河道里也只是河床下降了,不过田地里的庄稼还是受影响了,等到收获的时候,保收都成问题了。

    如此,江南一带的官员们人人自危,再加上皇帝派的人下来监督着,个个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赈灾的赈灾,研究农田水利以保秋收的顺利,这会大家都不想着大丰收了,只要不是颗粒无收就谢天谢地了。

    苏州城这天,还未开城门,城门外就已经堆积了一些难民,守城门的士兵刚一打开城门一看这架势,立即派人往上报了,索性这个士兵有一股决断的心性,他并未放难民进城,而是和几个同僚商量了,让难民们全部都在城门等着,等知府大人来了再说。

    这段时间江南一带的官员,不管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都在暗卫士兵们的强制下,答应了救济灾民。如此,从上往下吩咐了各守城门的士兵,只要看到了难民,一律往上报,知府大人自有安排。

    这日一大早,衙门里的知府大人接到下面的通知,立马心急火燎的赶往城门口。

    至于跟在后面的几个暗卫私兵们,则不屑的摇摇头,来了这边这么些日子,他们可是非常清楚这些当官的花花肠子,要不是他们是皇帝派下来,还有他们武力值远远强于知府,或许他们早就被知府这些地头蛇算计了。算了,不管这知府以往怎样,只要这次办好了事,以往的过错皇帝可以酌情减轻或者不追究了。

    等到到了城门口,暗卫私兵们都吓了一跳,城门口站着的人,非常的多,足有五六百人,站在一起,黑压压一片,而且各个衣衫褴褛,表情怯弱,不过在知府大人出现的那一刻,大家的眼睛都泛起了一丝光芒,那是希望之光。

    这么一小会,又增加了不少的人,要知道下面的人来通报的时候,只说了大概有一百多人。

    知府大人望着下面渴望的眼神,再瞟一眼身后扮着随从的暗卫私兵,吞了吞舌,顿时不得不豪情万丈起来了。

    知府大人发表了一番感想,表达了对难民的同情,对灾难的痛心,以及绝对不会不管大家。

    然后知府大人就让衙门里的衙役开始安排难民的吃饭住宿问题,首先是吃饭问题,看这些人好几天没吃饱饭了,在城里买了许多包子馒头,第一顿将就着吃一顿。

    接下来就是住宿问题,要进城,必须得先接受大夫的诊脉,看看有没有传染病。

    于是,城内所有医馆的大夫都被征用了,两刻钟的时间全部感到城门口,为难民们诊脉,有病治病,没病也得先用大夫开的祛热清毒的药汤。

    苏州城一些空置的房屋,现在都被官府征用来暂时安置难民了。

    至于城门的富商富绅们,有的高高挂起,事不关己。有的良心发作,保持了那么一份善心,跟着官府一起赈灾。

    .........

    这些种种都被暗卫们看在眼里,个个记上账本,看以后皇帝的意思。

    江南一带许多的城市都跟苏州城一样,接待了许多难民,赈济了许多灾民。

    如此种种都被皇帝的眼线看在眼里,所有的种种都被报给了皇帝知晓。

    宣和帝接到全国各地的暗卫的折子,虽然现在干旱越发的严重,但是首次宣和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如此下去,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此时已是四月下旬了,因着干旱的影响,天气炎热,暑气难挡,这又为赈灾添加了一份困难。

    各地官员们愁的不得了,有想摞挑子不干的,看着扮着随从的暗卫,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小心应对,不是让你事事亲力亲为,而是为了给下面一个榜样,有时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然会让下面的人焕发神采和动力。

    沿海一带则要好很多,虽然受了全国气候的影响,雨水不多,不过也不会干旱到连吃水都困难。

    逃难到沿海一带的难民们,得到了很好的安置,官府不会白白养着你,他会交给大家自力更生,让大家齐心协力渡过难关。

    其他地区好歹还能够维持着吃水的境况。

    ........

    这让宣和帝更是欣慰,好歹还有一片区域没让人操心。

    看着事态的发展,宣和帝做出了长远的估算,闭着眼想了一下,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这样的话,今年的灾难虽然是以往难以想象的大,不过却首次让宣和帝感到轻松应对的。毕竟太上皇在位的时候,发生的灾难根本来不及准备,只能看着人员伤亡惨重,然后事后赈灾更是损失惨重。

    如此一想,宣和帝又不得不感谢那个什么忘琴大师,真是高人。看来以后还要找找这些世外高人,供起来也好,好歹有了灾难可以预先知道。

    宣和帝的情绪直接影响着整个京城的气氛,这段时间后宫就连太后都不蹦跶了,太后还是有眼力的,孰轻孰重,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她老人家门清。妃嫔更是化成幽怨诗人,皇帝不进后宫,偶尔逛一下,也是到皇后以及几个高位嫔妃那坐坐吃顿饭,留宿,皇帝没那个心思,妃嫔们也不敢这个时候争宠,要宠还是要命?

    官员们的气氛终于松了一些,全国的情形,京城现在家喻户晓,茶楼酒楼说书人天天关注这事,让底下百姓也多了一份紧张,就怕干旱轮到京城了。

    这日茶楼里说书先生说道赈灾事宜,大大的赞赏了皇帝的作为,让底下的百姓们,不由的好奇,看来这个皇帝还是想着百姓的,是个好皇帝。

    “说来,好在我们的皇上未卜先知,早做了许多准备,这会江南一带沿海一带赈济灾民才会这么及时,我们要感谢皇上,就算是我们京城也发生了干旱,我们也有信心跟着皇上一起渡过难关.....”说书先生激动了。

    底下的百姓议论纷纷,不由得眉头都舒展了,至少不像以前那么愁眉苦脸了。

    “只要皇上想着我们老百姓,没有放弃我们,灾难总会过去的。”有的人说话很有深意。

    “咱们平头百姓,靠天吃饭,就怕这些大灾大难,那可是要人命的.....”

    “这段时间人心惶惶,这算是一个好消息。”

    “哎,也不知道这灾难什么时候过去?老天爷什么时候不再发怒了?”更是人忧心以后的日子。

    “二愣子,高兴一点,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我们这么矮,肯定能够活到最后。”这是一个乐天派的小伙子。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