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寻找蚌苗
ps:
今日第二更。亲们,格子五一在外旅游,用得是自动上传,所以不能及时感谢各位,回来一并谢过,谢谢大家的支持,祝愉快,格子爱你们。么么哒…… ……
小锦虽然是小娥的后人,且家里是养珍珠的,但她毕竟是温室里的花朵,没在一线养殖场干过活,连去都很少去,所以对蚌苗她是一窍不通。而小娥,她知道最适合养殖珍珠的是三角帆蚌,可是走遍了整个水货市场,她都没发现这种河蚌。
姐,这种河蚌很少吗?小锦问。
不会啊,是很常见的蚌子。小娥道。
这位大伯,请问你这里有三角帆蚌吗?小娥问一位卖河蚌的中年人。
丫头,你是买去吃吗?要说吃,还是这肉蚌好吃,肉多,有嚼劲,还有这蛏蚌,做汤最鲜了。中年男人热情地推销着。
不,大伯,我们就想买三角帆蚌。小娥坚持。
中年男人看了看小娥,好奇问道:丫头,你是买去养珍珠吗?
小娥眼睛一亮,问道:大伯,有这蚌子吗?
中年男人呵呵笑了,没了,早没了,这种蚌子出的时候就被潘家给全订完了,每年都是如此。
小娥明白了,原来市场上有的这种河蚌早就被潘家订购一空。
大伯,那您可知道哪里还有这种河蚌卖?小娥不死心,这种河蚌是她知道产珠最好的河蚌了,虽然她还听冯叔提过一些蚌类,但是从实践来看,这种蚌所产的珠子是质量最好的。
应该没有了,每年这个时候所有的三角帆蚌都会送到潘家,供他们养殖珍珠用。中年男人说完,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茬,想了想,继续说道:这种蚌子没有了。但我知道西市水货摊那有卖褶纹冠蚌的,那种蚌子以前潘家也用来养珠子,到现在一些散户还是用这种蚌子养珠子。
小娥知道这种河蚌。褶纹冠蚌很常见,大多数养殖户都是用这种河蚌养殖珍珠的,而潘家的珍珠事业之所以会一跃而起,超越各大户,冲入苏州、扬州等地,主要还是因为潘老爷经过数年的琢磨钻研,发现用三角帆蚌养得珍珠珠质细滑,形状较圆。比褶纹冠蚌培育出来的长圆形珍珠价值要高很多。
不过。现在渭泾塘周边的三角帆蚌都被潘家给垄断了。他们要想买到这种河蚌,可能要到北城县,如此运输又成了问题。这河蚌要是一会子没伺候好,死了。那他们可赔不起。
谢谢大伯,我和妹妹去瞧瞧。小娥道谢。
中年男子呵呵笑道:谢啥,只是丫头,是家里人让你来买河蚌养珠子的吗?这可不容易呀,很多人看到潘家养珍珠发了财,都想养,结果这么些年过去了,还是只有潘家最成功。
恩,我知道了。谢谢大伯。小娥当然知道,潘家将所有的三角帆蚌都给垄断了,所请的工人都是打小买来签了死契的小厮、丫鬟,他们从小培养,长大后也不会离开潘家。所以这技术就不会泄露出去。冯叔当年之所以将这门技术交给小娥,是看着小娥被潘美莲打得半死,可怜她,加上见她一点就透,育珠的成功率很高,这才想着教会她,让她到珠场来,摆脱潘美莲的欺压。谁知,最终,潘美莲不放人,非得让小娥跟着她嫁去翁家,最后还死在了那。现在,小娥想要把这门手艺用来谋生,却发现想要找到这种原料太难了。
小娥和小锦来到西市水货摊集聚区,按照那位中年男子说得,找到了一位叫六子的摊主,果然在那里看到大量的褶纹冠蚌。
两位小姐,想买些什么?一个皮肤黝黑,个子不高,身子壮壮的年轻人见来了客人,赶紧上前招呼。
您是六子掌柜?小娥、小锦有些意外,一直想着六子应该也是位中年人,却没想如此年轻。
啥掌柜,我就是个做小买卖的。你们直接叫我六子,不嫌弃就叫我六子哥。六子性子很豪爽。
小锦喜欢这样的个性,叫了声六子哥,让六子很高兴。
两位小姐是想买蚌子做菜吗?这蚌又大又新鲜,给你们挑两斤?六子笑着问道。
六子哥,你也别叫我们小姐了,你瞧我们的样子哪里像小姐。我们只是普通的庄户家的孩子。小娥说道。
呵呵呵,我见你们长得俊,又穿得好,估计是哪户大户人家的丫鬟出来给主子买菜的,便这么叫了。怎么?你们是自己买来做菜?六子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以前那些个丫鬟喜欢到他这里买蚌子,因为他嘴甜,总是小姐小姐的叫,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没想到眼前这两个不是。不过,他知道,不管她们是不是,抬高了他们的身份,没人不喜欢。
六子哥,不知道这褶纹冠蚌怎么卖?小娥指了指那一大木盆的河蚌问道。
带壳的两文钱一斤,不带壳的,光买蚌肉十文钱一斤。六子说道。
小娥看了看,一斤河蚌大概有四到五只,按她的想法,要养一千只,那就是四百文到五百文。
那个……妹妹,来多少?六子看小娥发愣,不知道她是个什么意思。
六子哥,我要三百斤,你还能便宜吗?小娥问。
啊?三百斤?妹妹,你买回去做什么?六子只想着小丫头买个一斤两斤回去做菜,没想到一开口就来了个三百斤。
我想养珍珠。小娥实话实说。
妹妹,是家里人让你们来买的吗?养珍珠不容易啊,哥劝你还是别养了。六子好意劝说。
六子哥,谢谢你了,只是我们爹妈想好了,只叫我们来问问价钱。小娥知道此时必须抬出爹妈来,人家才能放心。
我现在没这么多,而且你们要的肯定都是活的,这样吧,五天后你们来取货,三百斤算你们五百五十文。六子哥道。
五百文。小锦开始讲价。
那不行,少了一百文呢。六子道。
六子哥,你这些河蚌都是河里捞来的吧,要是不快些出手可容易就死了。你这些我们都要了,你还得再去捞,你想想,除去死掉的损失,五百文你也是赚的。小锦分析道。
六子摸了摸脑袋,确实河蚌不好卖,一咬牙答应了。
给,六子哥,这是一百文的定钱。小娥只带了这些。
六子接过,爽快答应:行,五天后,来取货。
小锦想了想,问道:六子哥,你能把货送我们家去吗?
送你们家去?六子犹豫了。
六子哥,你送这来得雇车,送我们家也得雇车,若是送这来,还得转上一转,多了一趟路程,还不如直接送我们家去呢。况且少了这一趟周转,河蚌也能少死不少。小锦说道。
六子哥想想也是,反正送这里,这两个丫头还是得雇车,还不如他直接雇车送她们家去。
行,就这么定了,你们告诉我你们家住哪,到时候我给你们送去。六子爽快极了。
小娥、小锦高兴地谢了。小娥心里直夸小锦脑子活络,这下连路费都省了。
小娥将家里的地址告诉六子,六子记下。
六子哥,你这里有三角帆蚌吗?小娥忽然想到,六子既然要下河再去捞,那能捞到一些三角帆蚌也是好的。
三角帆蚌每年这个时候潘家都会大量收购,怎么你要?六子道。
恩,有多少要多少。小娥道。
六子好心劝道:妹妹,虽说潘家是用三角帆蚌养珍珠的,可是这不代表谁都能养成呢。若说养珠子,褶纹冠蚌要好养些,长得也快。
六子哥,你懂养珠子?小娥问。
呵呵,我前两年也琢磨着养一些赚点钱,没想到六百只三角帆蚌全都死了,还是褶纹冠蚌活了一些,但那蚌子出的珠子不值钱,品相不如人家潘家出的珠子。六子哥不好意思地笑笑,所以,我想潘家能用三角帆蚌养,肯定是有办法的。
小娥笑笑,道:既然他能养,别人肯定也能养,至于法子,是人想出来的,六子哥,你若能捞到三角帆蚌,就一起给我们送来。
行,只是这种蚌子的价钱可比那种的贵。六子得把丑话说在前头。
不都是普通河蚌吗?为啥价钱不一样呢?小锦以为六子坐地起价。
唉,不是我要讹你们,以前这三角帆蚌的价钱和其它河蚌是一样的,后来潘家收购,价格就越来越高了。六子道。
原来是这样,小锦明白了。潘家按理能够自己正常育蚌了,他还是大量收购这种河蚌,是不希望有人也琢磨出法子育出珍珠。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但尽可能的减少这种可能性总是没错。何况收来的蚌子还是能育珠,总不会亏。
那潘家出了多少价钱?小锦问道。
六文一斤,带壳。六子道。
啥?那么高的价。小锦皱起了眉。
六文?足足是普通河蚌的三倍价钱。这样养殖的成本一下就高出很多。潘家有规模有市场,只要无人竞争,出这个价自然是稳赚不赔的,可是对她们来说,这成本投入就有些高了。
今日第二更。亲们,格子五一在外旅游,用得是自动上传,所以不能及时感谢各位,回来一并谢过,谢谢大家的支持,祝愉快,格子爱你们。么么哒…… ……
小锦虽然是小娥的后人,且家里是养珍珠的,但她毕竟是温室里的花朵,没在一线养殖场干过活,连去都很少去,所以对蚌苗她是一窍不通。而小娥,她知道最适合养殖珍珠的是三角帆蚌,可是走遍了整个水货市场,她都没发现这种河蚌。
姐,这种河蚌很少吗?小锦问。
不会啊,是很常见的蚌子。小娥道。
这位大伯,请问你这里有三角帆蚌吗?小娥问一位卖河蚌的中年人。
丫头,你是买去吃吗?要说吃,还是这肉蚌好吃,肉多,有嚼劲,还有这蛏蚌,做汤最鲜了。中年男人热情地推销着。
不,大伯,我们就想买三角帆蚌。小娥坚持。
中年男人看了看小娥,好奇问道:丫头,你是买去养珍珠吗?
小娥眼睛一亮,问道:大伯,有这蚌子吗?
中年男人呵呵笑了,没了,早没了,这种蚌子出的时候就被潘家给全订完了,每年都是如此。
小娥明白了,原来市场上有的这种河蚌早就被潘家订购一空。
大伯,那您可知道哪里还有这种河蚌卖?小娥不死心,这种河蚌是她知道产珠最好的河蚌了,虽然她还听冯叔提过一些蚌类,但是从实践来看,这种蚌所产的珠子是质量最好的。
应该没有了,每年这个时候所有的三角帆蚌都会送到潘家,供他们养殖珍珠用。中年男人说完,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茬,想了想,继续说道:这种蚌子没有了。但我知道西市水货摊那有卖褶纹冠蚌的,那种蚌子以前潘家也用来养珠子,到现在一些散户还是用这种蚌子养珠子。
小娥知道这种河蚌。褶纹冠蚌很常见,大多数养殖户都是用这种河蚌养殖珍珠的,而潘家的珍珠事业之所以会一跃而起,超越各大户,冲入苏州、扬州等地,主要还是因为潘老爷经过数年的琢磨钻研,发现用三角帆蚌养得珍珠珠质细滑,形状较圆。比褶纹冠蚌培育出来的长圆形珍珠价值要高很多。
不过。现在渭泾塘周边的三角帆蚌都被潘家给垄断了。他们要想买到这种河蚌,可能要到北城县,如此运输又成了问题。这河蚌要是一会子没伺候好,死了。那他们可赔不起。
谢谢大伯,我和妹妹去瞧瞧。小娥道谢。
中年男子呵呵笑道:谢啥,只是丫头,是家里人让你来买河蚌养珠子的吗?这可不容易呀,很多人看到潘家养珍珠发了财,都想养,结果这么些年过去了,还是只有潘家最成功。
恩,我知道了。谢谢大伯。小娥当然知道,潘家将所有的三角帆蚌都给垄断了,所请的工人都是打小买来签了死契的小厮、丫鬟,他们从小培养,长大后也不会离开潘家。所以这技术就不会泄露出去。冯叔当年之所以将这门技术交给小娥,是看着小娥被潘美莲打得半死,可怜她,加上见她一点就透,育珠的成功率很高,这才想着教会她,让她到珠场来,摆脱潘美莲的欺压。谁知,最终,潘美莲不放人,非得让小娥跟着她嫁去翁家,最后还死在了那。现在,小娥想要把这门手艺用来谋生,却发现想要找到这种原料太难了。
小娥和小锦来到西市水货摊集聚区,按照那位中年男子说得,找到了一位叫六子的摊主,果然在那里看到大量的褶纹冠蚌。
两位小姐,想买些什么?一个皮肤黝黑,个子不高,身子壮壮的年轻人见来了客人,赶紧上前招呼。
您是六子掌柜?小娥、小锦有些意外,一直想着六子应该也是位中年人,却没想如此年轻。
啥掌柜,我就是个做小买卖的。你们直接叫我六子,不嫌弃就叫我六子哥。六子性子很豪爽。
小锦喜欢这样的个性,叫了声六子哥,让六子很高兴。
两位小姐是想买蚌子做菜吗?这蚌又大又新鲜,给你们挑两斤?六子笑着问道。
六子哥,你也别叫我们小姐了,你瞧我们的样子哪里像小姐。我们只是普通的庄户家的孩子。小娥说道。
呵呵呵,我见你们长得俊,又穿得好,估计是哪户大户人家的丫鬟出来给主子买菜的,便这么叫了。怎么?你们是自己买来做菜?六子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以前那些个丫鬟喜欢到他这里买蚌子,因为他嘴甜,总是小姐小姐的叫,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没想到眼前这两个不是。不过,他知道,不管她们是不是,抬高了他们的身份,没人不喜欢。
六子哥,不知道这褶纹冠蚌怎么卖?小娥指了指那一大木盆的河蚌问道。
带壳的两文钱一斤,不带壳的,光买蚌肉十文钱一斤。六子说道。
小娥看了看,一斤河蚌大概有四到五只,按她的想法,要养一千只,那就是四百文到五百文。
那个……妹妹,来多少?六子看小娥发愣,不知道她是个什么意思。
六子哥,我要三百斤,你还能便宜吗?小娥问。
啊?三百斤?妹妹,你买回去做什么?六子只想着小丫头买个一斤两斤回去做菜,没想到一开口就来了个三百斤。
我想养珍珠。小娥实话实说。
妹妹,是家里人让你们来买的吗?养珍珠不容易啊,哥劝你还是别养了。六子好意劝说。
六子哥,谢谢你了,只是我们爹妈想好了,只叫我们来问问价钱。小娥知道此时必须抬出爹妈来,人家才能放心。
我现在没这么多,而且你们要的肯定都是活的,这样吧,五天后你们来取货,三百斤算你们五百五十文。六子哥道。
五百文。小锦开始讲价。
那不行,少了一百文呢。六子道。
六子哥,你这些河蚌都是河里捞来的吧,要是不快些出手可容易就死了。你这些我们都要了,你还得再去捞,你想想,除去死掉的损失,五百文你也是赚的。小锦分析道。
六子摸了摸脑袋,确实河蚌不好卖,一咬牙答应了。
给,六子哥,这是一百文的定钱。小娥只带了这些。
六子接过,爽快答应:行,五天后,来取货。
小锦想了想,问道:六子哥,你能把货送我们家去吗?
送你们家去?六子犹豫了。
六子哥,你送这来得雇车,送我们家也得雇车,若是送这来,还得转上一转,多了一趟路程,还不如直接送我们家去呢。况且少了这一趟周转,河蚌也能少死不少。小锦说道。
六子哥想想也是,反正送这里,这两个丫头还是得雇车,还不如他直接雇车送她们家去。
行,就这么定了,你们告诉我你们家住哪,到时候我给你们送去。六子爽快极了。
小娥、小锦高兴地谢了。小娥心里直夸小锦脑子活络,这下连路费都省了。
小娥将家里的地址告诉六子,六子记下。
六子哥,你这里有三角帆蚌吗?小娥忽然想到,六子既然要下河再去捞,那能捞到一些三角帆蚌也是好的。
三角帆蚌每年这个时候潘家都会大量收购,怎么你要?六子道。
恩,有多少要多少。小娥道。
六子好心劝道:妹妹,虽说潘家是用三角帆蚌养珍珠的,可是这不代表谁都能养成呢。若说养珠子,褶纹冠蚌要好养些,长得也快。
六子哥,你懂养珠子?小娥问。
呵呵,我前两年也琢磨着养一些赚点钱,没想到六百只三角帆蚌全都死了,还是褶纹冠蚌活了一些,但那蚌子出的珠子不值钱,品相不如人家潘家出的珠子。六子哥不好意思地笑笑,所以,我想潘家能用三角帆蚌养,肯定是有办法的。
小娥笑笑,道:既然他能养,别人肯定也能养,至于法子,是人想出来的,六子哥,你若能捞到三角帆蚌,就一起给我们送来。
行,只是这种蚌子的价钱可比那种的贵。六子得把丑话说在前头。
不都是普通河蚌吗?为啥价钱不一样呢?小锦以为六子坐地起价。
唉,不是我要讹你们,以前这三角帆蚌的价钱和其它河蚌是一样的,后来潘家收购,价格就越来越高了。六子道。
原来是这样,小锦明白了。潘家按理能够自己正常育蚌了,他还是大量收购这种河蚌,是不希望有人也琢磨出法子育出珍珠。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但尽可能的减少这种可能性总是没错。何况收来的蚌子还是能育珠,总不会亏。
那潘家出了多少价钱?小锦问道。
六文一斤,带壳。六子道。
啥?那么高的价。小锦皱起了眉。
六文?足足是普通河蚌的三倍价钱。这样养殖的成本一下就高出很多。潘家有规模有市场,只要无人竞争,出这个价自然是稳赚不赔的,可是对她们来说,这成本投入就有些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