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行刑
乾清宫。
东暖阁里窗明几净,正统皇帝穿着明黄色的龙袍坐在御案旁边,两个小太监跪在地上为他揉腿。大殿的角落里,高丽上供的特质香炉中,安神香化作袅袅的烟雾缓缓升起。
正统皇帝年纪大了,精力越发不济,何况他本来就不是勤政的皇帝。奏折更多依赖于内阁票拟,杨培实告老归田之后,内阁愈发无人,许多事务处理不来,最后还是要他这个皇帝亲力亲为。
正统对于内阁颇为不满,可是也无可奈何。杨培实那样的政务高手,属于可遇不可求的类型。现在内阁的这帮老头子虽然能力不行,总算还算是勤勉,若是把他们也开缺了,可真就没人给他干活了。
独自管理这么大一个帝国,不要说他不成,就是太祖太宗也都不成。
陈嘉跪在离皇帝三尺远的地方,手捧一本黄绫封面的奏折念得抑扬顿挫。正统眯着眼睛听着,时不时地点点头。陈嘉念完了,他就问一句:内阁的票拟写的是什么?
陈嘉便把阁老们拟定的处置意见读一遍,正统觉得对就说:照准!陈嘉就拿起朱笔,把阁老们写在字条上的拟办意见照着抄在奏折上,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跪在更远的一旁,陈嘉每批完一本,都会有小太监毕恭毕敬接过来,交给孟冲盖上玉玺。
批完的奏本最后统一交给通政司,由通政司按照皇帝所批,分发各衙门执行。
陈嘉负责替皇帝执笔,所以叫做秉笔太监,孟冲负责盖章,所以叫掌印太监。有时皇帝发懒或者贪图玩乐,不务正业,但是活又不能不干,就会把批阅奏章这活全部交给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来办。
司礼监这帮太监们实际上是分享了一部分的黄权,其权力之大有时甚至能够超越内阁,也难怪这帮阉人会被人称为内相!
碰见一个昏庸的皇帝,太监甚至能够一手遮天,掌控整个帝国的命运。代表人物:魏忠贤!
当然,要做到魏忠贤那样,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样样不缺,正统皇帝虽然昏庸还不至于绝顶昏聩,陈嘉想做魏忠贤,至少现在不行。
陈嘉批了几本手有点酸,活动了一下手腕,拿起一本奏折刚读了一句:臣户科给事中左忠泣血上奏……念到这儿忽然就没声音了。
正统皇帝听了这半天的奏折,本来也有点累了,正好睁开眼睛问:怎么不念了?
陈嘉拿着这份折子,真是有点失神。这东西是怎么到御前来的?
大楚规制,所有内外奏章文书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全部要通过通政司上禀皇帝。而通政司的一把手正三品的通正使黄正检黄大人,正是萧宗昌的门生,也是萧党的心腹爱将。
这份奏折明显不利于萧家,不利于赵王,可它为何又能直达御前?料想黄正检私匿奏折是不敢的,但是他可以把这封奏折压上一两天,同时透露消息给萧家,以萧家的势力,自然可以让一个从七品的小官闭嘴。
而现在这封奏折出现在了这里,那就说明一定是有人从中做了手脚!
陈嘉乃是极端聪明之辈,脑子里念头一转,便知道有这份能力,做得到这一点的,只有朝中那几位大佬!显见有人是不想让赵王太早上位,此人的目的倒是与他不谋而合,他自然也会帮着推波助澜。
陈嘉恭敬地说道:这份奏章事涉……还请圣上亲自过目!所谓家丑不可外扬,这封奏折还是不要念出来的好!
皇帝双目微微张开,看了陈嘉一眼,露出疑惑的神色,道:呈上来给朕瞧瞧!
小太监恭敬地将奏折呈上御览,正统皱着眉毛看了看:这,这真是胡闹!待他看完了,却是气的将奏折狠狠掷于地上:萧家养的好女儿!朕原本就不想朕的儿子娶了他家的女儿,可萧家和皇贵妃一再苦劝,朕才遂了他们的意,没想到萧氏竟然如此胆大包天,随意毒杀朝廷命官的夫人,她眼里还有国法,还有皇宪吗?
这份奏折自然就是被毒死了老婆的户科从七品给事中,上折子为冤屈而死的老婆喊冤,要求严惩凶手。
皇帝气得在大殿内疾走,那份奏折被扔到地上,都没有人敢去拾起来。一时大殿内静得落针可闻。
皇帝发了一通脾气,慢慢地也就冷静了下来。自从皇帝将太子禁足在毓庆宫内,皇上欲废太子的谣言就悄悄地在朝堂上传播开来。一时朝中大臣纷纷上书,揭露太子恶行,虽然不可尽信,但太子之不得人心,可见一斑。
皇上本来没有废弃太子的决心,被这帮大臣们吵得也有些动摇了。
单看有这么多人反对,就是真把江山交给太子,日后他这个皇帝也坐不稳当!
这当口,便便萧云芊捣鼓出这么一件事来!
齐家治国平天下,连家都齐不了,何以治国平天下呢?萧云芊能感触这种事来,
赵王怎么也要担个治家不严的罪名,名声受累都是轻的。那些想要投靠赵王的人难免会想一想,萧云芊这还不是皇后呢,就敢这样胆大妄为,若是将来她做了皇后,谁还能有安全感可言?
赵王年幼识浅,又没有叶邑辰那样的赫赫战功,要做太子,进一步做皇帝,本来就是最缺人望的时候,萧云芊不啻于在赵王的软肋上捅了一刀子!
皇帝在大殿里走了两圈,也慢慢冷静下来了。与其说他厌恶萧云芊,倒不如说他已经开始厌恶萧家。
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好的。就算太子不成器,正统想废了他,另立赵王,他也更多的是考虑到太子守不住祖宗的基业,就算要废了他,也绝不能让新君登基之后,害了他的性命。
他儿子不多,一片拳拳回护的慈父之心还是有的。
他对赵王也有了一丝忌惮,可是忌惮归忌惮,这个时候他更想保住赵王的名声,于是吩咐陈嘉道:你替朕拟定朱批,叫顺天府尹张全彻查此案,不能宽纵了恶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顺天府尹张全是萧家的姻亲,张全的堂妹就是萧妃的嫂子,萧云芊的亲娘。叫张全主审这个案子,皇上的意人你也敢拿?
大姑姑见萧云芊到了现在脑子还没有转过来,也不由心里暗叹,这位主子还真是笨到了一定境界了。
她恭敬地行礼道:正如王妃所说,奴婢不过是一个下人,怎敢在王府里撒野,之所以绑了这位顾表妹,都是奉了娘娘的命令!娘娘如今正在承乾宫等着王妃,咱们还是快些出发吧,若是去得晚了,奴婢可吃罪不起!
萧云芊见她抬出了萧妃,心里更是不悦。道:我也不与你说,我去与姑姑说去,我治不了你,自然还有能治你的人。说罢带着贴身丫鬟跟着大姑姑的马车,直趋承乾宫。
等萧云芊进了承乾宫,只见萧妃端坐上首,面如寒冰,身后站了一溜都是慎刑司的嬷嬷,个个身上都有一层煞气,她们久居慎刑司,手上不知有多少条人命。
承乾宫的氛围更是如同乌云罩顶。
萧云芊顿时就有些怯了,告状的事情也忘了。正要上前见礼,萧妃已经大喝一声:跪下!
萧云芊一生天不怕地不怕,唯二怕的两个人,一个就是亲生父亲,一个就是这位姑妈。
听见萧妃的话里隐含着无尽的愤怒和威严,萧云芊双膝一软就跪了下来。
萧妃又问:把顾表妹给本宫带上来!
萧云芊这时已经懵了,顾表妹是被几嬷嬷拖进来的。嘴里还塞着那张脏帕子。见了这等杀气腾腾的阵势早就吓得腿都软了。
萧云芊正想说什么,萧妃已经吩咐一旁的嬷嬷:将这个贱婢嘴里的帕子拿了去!
萧云芊还没来得及高兴,下一句话就叫她懵了:先给本宫张嘴二十!
宫里所谓的张嘴,并不是抽嘴巴,而是用一种竹板子打人的脸。刑法极为残酷。
那顾表妹还没等明白过来,就听到这一句,几乎吓得瘫软在地,大声疾呼道:娘娘饶命!
一句话未说完,行刑的嬷嬷已经围了上来,厚厚的竹板子狠狠落在顾表妹的脸上,发出耸人听闻的啪啪声。
顾表妹大声惨叫,萧妃却觉得犹自不解气,只是道:打!给我狠狠地打!
萧云芊本来想给顾表妹求情,见此情形,顿时不敢多说话了。
二十板子打完了,顾表妹的双颊高高隆起,毁容那是肯定的了。行刑完了之后,她甚至张开嘴吐出了满嘴的牙齿。
顾表妹受了这番刑罚,早已天旋地转,趴在地上半条命都去了。
萧云芊看得毛骨悚然,萧妃却仍是那一番面无表情的神态。她淡淡地开口了:说吧,把你们两个做的那点儿好事儿,从头到尾,都给本宫说出来!
东暖阁里窗明几净,正统皇帝穿着明黄色的龙袍坐在御案旁边,两个小太监跪在地上为他揉腿。大殿的角落里,高丽上供的特质香炉中,安神香化作袅袅的烟雾缓缓升起。
正统皇帝年纪大了,精力越发不济,何况他本来就不是勤政的皇帝。奏折更多依赖于内阁票拟,杨培实告老归田之后,内阁愈发无人,许多事务处理不来,最后还是要他这个皇帝亲力亲为。
正统对于内阁颇为不满,可是也无可奈何。杨培实那样的政务高手,属于可遇不可求的类型。现在内阁的这帮老头子虽然能力不行,总算还算是勤勉,若是把他们也开缺了,可真就没人给他干活了。
独自管理这么大一个帝国,不要说他不成,就是太祖太宗也都不成。
陈嘉跪在离皇帝三尺远的地方,手捧一本黄绫封面的奏折念得抑扬顿挫。正统眯着眼睛听着,时不时地点点头。陈嘉念完了,他就问一句:内阁的票拟写的是什么?
陈嘉便把阁老们拟定的处置意见读一遍,正统觉得对就说:照准!陈嘉就拿起朱笔,把阁老们写在字条上的拟办意见照着抄在奏折上,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跪在更远的一旁,陈嘉每批完一本,都会有小太监毕恭毕敬接过来,交给孟冲盖上玉玺。
批完的奏本最后统一交给通政司,由通政司按照皇帝所批,分发各衙门执行。
陈嘉负责替皇帝执笔,所以叫做秉笔太监,孟冲负责盖章,所以叫掌印太监。有时皇帝发懒或者贪图玩乐,不务正业,但是活又不能不干,就会把批阅奏章这活全部交给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来办。
司礼监这帮太监们实际上是分享了一部分的黄权,其权力之大有时甚至能够超越内阁,也难怪这帮阉人会被人称为内相!
碰见一个昏庸的皇帝,太监甚至能够一手遮天,掌控整个帝国的命运。代表人物:魏忠贤!
当然,要做到魏忠贤那样,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样样不缺,正统皇帝虽然昏庸还不至于绝顶昏聩,陈嘉想做魏忠贤,至少现在不行。
陈嘉批了几本手有点酸,活动了一下手腕,拿起一本奏折刚读了一句:臣户科给事中左忠泣血上奏……念到这儿忽然就没声音了。
正统皇帝听了这半天的奏折,本来也有点累了,正好睁开眼睛问:怎么不念了?
陈嘉拿着这份折子,真是有点失神。这东西是怎么到御前来的?
大楚规制,所有内外奏章文书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全部要通过通政司上禀皇帝。而通政司的一把手正三品的通正使黄正检黄大人,正是萧宗昌的门生,也是萧党的心腹爱将。
这份奏折明显不利于萧家,不利于赵王,可它为何又能直达御前?料想黄正检私匿奏折是不敢的,但是他可以把这封奏折压上一两天,同时透露消息给萧家,以萧家的势力,自然可以让一个从七品的小官闭嘴。
而现在这封奏折出现在了这里,那就说明一定是有人从中做了手脚!
陈嘉乃是极端聪明之辈,脑子里念头一转,便知道有这份能力,做得到这一点的,只有朝中那几位大佬!显见有人是不想让赵王太早上位,此人的目的倒是与他不谋而合,他自然也会帮着推波助澜。
陈嘉恭敬地说道:这份奏章事涉……还请圣上亲自过目!所谓家丑不可外扬,这封奏折还是不要念出来的好!
皇帝双目微微张开,看了陈嘉一眼,露出疑惑的神色,道:呈上来给朕瞧瞧!
小太监恭敬地将奏折呈上御览,正统皱着眉毛看了看:这,这真是胡闹!待他看完了,却是气的将奏折狠狠掷于地上:萧家养的好女儿!朕原本就不想朕的儿子娶了他家的女儿,可萧家和皇贵妃一再苦劝,朕才遂了他们的意,没想到萧氏竟然如此胆大包天,随意毒杀朝廷命官的夫人,她眼里还有国法,还有皇宪吗?
这份奏折自然就是被毒死了老婆的户科从七品给事中,上折子为冤屈而死的老婆喊冤,要求严惩凶手。
皇帝气得在大殿内疾走,那份奏折被扔到地上,都没有人敢去拾起来。一时大殿内静得落针可闻。
皇帝发了一通脾气,慢慢地也就冷静了下来。自从皇帝将太子禁足在毓庆宫内,皇上欲废太子的谣言就悄悄地在朝堂上传播开来。一时朝中大臣纷纷上书,揭露太子恶行,虽然不可尽信,但太子之不得人心,可见一斑。
皇上本来没有废弃太子的决心,被这帮大臣们吵得也有些动摇了。
单看有这么多人反对,就是真把江山交给太子,日后他这个皇帝也坐不稳当!
这当口,便便萧云芊捣鼓出这么一件事来!
齐家治国平天下,连家都齐不了,何以治国平天下呢?萧云芊能感触这种事来,
赵王怎么也要担个治家不严的罪名,名声受累都是轻的。那些想要投靠赵王的人难免会想一想,萧云芊这还不是皇后呢,就敢这样胆大妄为,若是将来她做了皇后,谁还能有安全感可言?
赵王年幼识浅,又没有叶邑辰那样的赫赫战功,要做太子,进一步做皇帝,本来就是最缺人望的时候,萧云芊不啻于在赵王的软肋上捅了一刀子!
皇帝在大殿里走了两圈,也慢慢冷静下来了。与其说他厌恶萧云芊,倒不如说他已经开始厌恶萧家。
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好的。就算太子不成器,正统想废了他,另立赵王,他也更多的是考虑到太子守不住祖宗的基业,就算要废了他,也绝不能让新君登基之后,害了他的性命。
他儿子不多,一片拳拳回护的慈父之心还是有的。
他对赵王也有了一丝忌惮,可是忌惮归忌惮,这个时候他更想保住赵王的名声,于是吩咐陈嘉道:你替朕拟定朱批,叫顺天府尹张全彻查此案,不能宽纵了恶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顺天府尹张全是萧家的姻亲,张全的堂妹就是萧妃的嫂子,萧云芊的亲娘。叫张全主审这个案子,皇上的意人你也敢拿?
大姑姑见萧云芊到了现在脑子还没有转过来,也不由心里暗叹,这位主子还真是笨到了一定境界了。
她恭敬地行礼道:正如王妃所说,奴婢不过是一个下人,怎敢在王府里撒野,之所以绑了这位顾表妹,都是奉了娘娘的命令!娘娘如今正在承乾宫等着王妃,咱们还是快些出发吧,若是去得晚了,奴婢可吃罪不起!
萧云芊见她抬出了萧妃,心里更是不悦。道:我也不与你说,我去与姑姑说去,我治不了你,自然还有能治你的人。说罢带着贴身丫鬟跟着大姑姑的马车,直趋承乾宫。
等萧云芊进了承乾宫,只见萧妃端坐上首,面如寒冰,身后站了一溜都是慎刑司的嬷嬷,个个身上都有一层煞气,她们久居慎刑司,手上不知有多少条人命。
承乾宫的氛围更是如同乌云罩顶。
萧云芊顿时就有些怯了,告状的事情也忘了。正要上前见礼,萧妃已经大喝一声:跪下!
萧云芊一生天不怕地不怕,唯二怕的两个人,一个就是亲生父亲,一个就是这位姑妈。
听见萧妃的话里隐含着无尽的愤怒和威严,萧云芊双膝一软就跪了下来。
萧妃又问:把顾表妹给本宫带上来!
萧云芊这时已经懵了,顾表妹是被几嬷嬷拖进来的。嘴里还塞着那张脏帕子。见了这等杀气腾腾的阵势早就吓得腿都软了。
萧云芊正想说什么,萧妃已经吩咐一旁的嬷嬷:将这个贱婢嘴里的帕子拿了去!
萧云芊还没来得及高兴,下一句话就叫她懵了:先给本宫张嘴二十!
宫里所谓的张嘴,并不是抽嘴巴,而是用一种竹板子打人的脸。刑法极为残酷。
那顾表妹还没等明白过来,就听到这一句,几乎吓得瘫软在地,大声疾呼道:娘娘饶命!
一句话未说完,行刑的嬷嬷已经围了上来,厚厚的竹板子狠狠落在顾表妹的脸上,发出耸人听闻的啪啪声。
顾表妹大声惨叫,萧妃却觉得犹自不解气,只是道:打!给我狠狠地打!
萧云芊本来想给顾表妹求情,见此情形,顿时不敢多说话了。
二十板子打完了,顾表妹的双颊高高隆起,毁容那是肯定的了。行刑完了之后,她甚至张开嘴吐出了满嘴的牙齿。
顾表妹受了这番刑罚,早已天旋地转,趴在地上半条命都去了。
萧云芊看得毛骨悚然,萧妃却仍是那一番面无表情的神态。她淡淡地开口了:说吧,把你们两个做的那点儿好事儿,从头到尾,都给本宫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