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五章:继续向西
要是按照儒家“蛮夷入华夏,则华夏之”的思想,只要薛里安托认可华夏文化,毫无疑问能够加入到华夏,成为华夏的一份子。
不过,帝国现在可不是儒家在当权,帝国的民族政策还没有真正的成型,但是已经有相应基础,既是完成一定的税收额度,履行在帝国应尽的义务,达到一定的标准,可以被视为帝国的一份子。
税收额度有数字,应尽的义务中税收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还要参与每年两次的义务操练,这些都是能够用记录来说话,最后那个“一定的标准”才是最操蛋的,因为是什么标准根本没有明确的说明。
制定接纳异族成为帝国一员的政策起因是来自于那边的汇报,刘邦写了一封信件送回帝都的执政府,介绍了许多来自中亚的商人热切期盼能够加入到帝国,成为帝国的一份子。另外,西域地界上的不少人也在寻求能够得到帝国的保护,这批人的身份地位和财富明显比较有份量。
帝国在未来会占领西域,陈余认为接纳一些西域土著有益于日后对西域的占领,建议刘邦将那些事情当回事,最好是将西域土著的热切期盼转回国内。
中亚商人可是亲身到帝国的地界上走了一遭,他们亲眼看到了帝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对于很多异国他乡的人来说,帝国有些地方是充满了战争留下的废墟,但这个国家增加以一种非常迅速的速度抚平战争的伤口,并因为统治阶层重视战后重建而进入到一种十分有利可图的高速发展期。
似乎能够从中获得利益是中亚商人想要加入进去的其中一个因素,更多的是中亚现在很乱,他们期盼能够有一个安稳的环境可以保证生命安全。
中亚商人亲身感受过帝国的蛮横无理,是那种一致对外和官府维护国民的蛮横无理。只有遭受过迫害和欺凌,国家无力进行保护,才会明白身为强大国度一员是何等的幸福,并且他们多方打听之下还知道一点,东方帝国不是一个只会抗议和谴责的国家。这个国家正在进行的草原战争就是出于草原人入侵的报复,而似乎草原入侵的时候那些土地还不属于帝国?
是啊,帝国出兵攻打草原,打出的口号就是复仇,为秦地和赵地被杀的同胞报仇,为之前任何一个在草原胡人入侵时受过伤害的华夏苗裔复仇。
一个愿意为国民遭受入侵受到伤害而进行报复的国家,听上去给人的感觉就有着莫名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事实上不也正是这样吗?要不国家在需要的时候讲民众应该付出什么。或是民众需要对国家进什么义务,等待民众需要到国家的时候。国家突然间就“不见了”,这样的国家总让人有那么点热爱不起来。
无论是哪里的商人,他们总会是一群最为没有安全感的群体。一直是到上古先秦时代结束之前,应该说是儒家没有彻底抬头之前,华夏这边的商人状况其实还好,虽然也受到各种压制,但除非是自己作死,不然当权者并不那么肆无忌惮进行“养猪”;华夏之外的商人,他们的境遇有好有坏。境遇最好的商人掌控着国家,境遇坏的商人却是先于华夏商人一步被当成肥猪在养。
中亚战乱不断,大商人拥有来自官方的势力,本身也有着数量庞大的武装团体,这些商人在战乱地区并没有受到伤害,反而是因为在战乱中有实力还得到了扩充。但并不是所有商人都会是大商人,实力不强的商人别说去吞并和进行扩张。不在战乱中被吞并和家破人亡就不错了,恰恰也是这一部分的商人有那么点热切地想要加入帝国,成为帝国的一员。
“似乎是因为塞琉古帝国重新恢复对东面用兵?”陈余一脸的不确定,他说:“之前塞琉古帝国不是攻打那个埃及托勒密王朝吗?”
刘邦是满脸的迷糊,陈余还能记得住那些名字奇怪的国家,识字不多的刘邦却很难得能记住那些名字又臭又长的国家名字。
“塞琉古帝国是在攻打埃及托勒密王朝。好像是在去年就攻下了叙利亚地区,然后调兵回到东线。”韩信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他的眼眸盯着挂在边上的地图,说道:“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的使节有说过,今年两国有意向前推进,大概是这样迫使才塞琉古帝国回调军队。”
那张地图看上去有些粗糙,显示的是西域和中亚的国家分布情况。地图上的西域部分。描绘起来的时候还算是比较详细,至少不但将国家和势力范围画了出来,还标注上了沙漠、戈壁、沼泽、水源地等等必须要有的东西。属于中亚的那些部分,则只是简单地用线条划出了国家分布和一些有名的河流。
使节团目前的位置是在阗池西南方向,这里其实就是北山西北方,距离宛国隔开一片沙漠,沙漠并不算大,再往西南是一片水草丰满的平原,那里就是宛国的所在地。
今时今日,冒顿早已经不在北山区域,他们是在三个多月之前离开北上向西而去,期间征西兵团的徐志带兵追了一下,双方在距离使节团不远的那片平原有战过一次。
徐志带的是八千骑兵,他们在平原上遇到的是冒顿丢下来阻断追兵的一万五千人马。八千武装齐配的突击兵、游骑兵遇上看着凄惨落魄的一万五千各族乌合之众,那场面其实一点都不激烈,徐志仅是出动三千突击骑兵发动一次冲锋,两翼合围上去都还没有开打,被冒顿留下来阻敌断后的人马立刻投降了。
从战俘的口中,徐志知道冒顿是带着部众前去了宛国,这一批被留下来断后的人马是西域土著,他们是听说冒顿要一直向西,不愿意跟着冒顿一块逃亡,冒顿也需要有人能留下来阻挡追兵,结果是被丢了下来。
冒顿前往宛国?徐志得到这个消息就压着战俘走向返程。
帝国因为楼兰国那边的事情已经与宛国有过较量,前锋部队是在且末境内遇上了追杀李信所率溃兵,那一次遭遇战是五百帝国突骑兵将三千宛国骑兵堵在一个谷地口,然后费了点功夫给全歼了。
五百对三千。并且是以全歼而告终,看上去战果非常的辉煌,但实际上真正了解内情的却知道实际上并不轻松。
宛国是西域西南部的区域性强国,这个区域霸主在乌孙衰弱之后奋起,吞并了不少西域西部的城邦和部落,之前又接纳了许多从西向东迁徙的逃亡人,国力在三五年间增涨迅速。
除开人口和地皮上的增加。宛国还从一些接纳的逃亡者那里获得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包括了从印度那边流传到塞琉古的冶炼技术、农物栽植技术、布绸编织技术等等。
宛国得到了许多技术。因为一段时间的扩张获取的资源也并不算少,再加上他们本来就有西域最优秀的战马,能够被视为西域西部霸主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所谓的五百全歼三千,那是建立在自身损失了一半,最后依赖于将宛国骑兵堵死,然后利用地形优势用弓弩远程射杀才有那样的战果。
帝国的突骑兵装备目前是领先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每一名突骑兵的骑士都是身穿金属甲胄,甲胄还包括了群架和腿部的条状扎甲,战马的面部和前胸位置装配了金属防具。突骑兵除了金属防具之外。他们还会携带一杆骑枪和长柄斩马刀,远程的兵器是一部远程单射弩和一部进程连射弩,个别的骑士还会自行携带非制式的骑弓。
突骑兵这样的配套,与草原胡人作战的时候占的便宜不是一点半点,草原胡人没有冶炼技术,用的一般是骨箭或是干脆没有箭镞的弓矢,近战兵器是青铜打造。因此草原胡人的箭矢一般对突骑兵没有威胁,近战的时候青铜兵器也破不开金属甲胄。
宛国的骑兵就有点不一样了,他们的箭镞虽然是青铜,但至少比骨头做的箭镞更有杀伤力,比较诡异的是宛国骑兵竟然大多数装备了铁质兵器。
事后帝国的士兵有进行过比较,宛国的铁质兵器虽然款式大多要短一些。但是骑兵用的矛头质量其实很不错,唯一落后于帝国的是比较脆的缺钱,但真的异常锋利。
鉴于发现宛国与帝国之前的对手有那么点不同,且末一战时的征西兵团并不是带着戏耍在应付,双方是帝国这边出动一万,宛国那边来了三万。
帝国与宛国在且末发生碰撞并不激烈,仅仅是进行了小规模的交锋。宛国就有序地进行撤退。
考虑到帝国目前并没有大举占领西域的意图,征西兵团也才刚刚抵达西域,蒙恬只是命五千骑兵尾随撤退的宛国部队沿途骚扰,然后就专心一致的经营抢下来的西域南部,打算建造一个稳固的前进基地。
蒙恬的谨慎其实并不是没有麻烦,他面对宛国时没有展现出帝国一直以来的强横和野蛮,一些西域国家也就难免会有小动作。最后还是到了西域南部的卫翰举起屠刀,灭了几个有异动的部落,才算是让各个有了小心思的西域势力安分下来。
卫翰进行屠杀之后找到了蒙恬,提醒蒙恬帝国的强势态度。
蒙恬只是下意识忘记了一点,他是按照还在秦国时期的心态在统领军队,也忽视掉他们现在不是在打内战,他们应对的是皇帝一再强调的异族,对异族温和只会是被当成软弱可欺。
“其实啊,蒙将军不是忽视,也不是遗忘。”陈余阴暗地猜测:“那是蒙将军想给故主开路。”
蒙恬的故主就是扶苏嘛!
扶苏正带着两个军团的兵力和非常多的民众前来西域的路上,他们是要穿越大半个西域,去一个本来属于北萨迦人的地方就番。
北萨迦人已经被大月至人打败,目前那块地方是属于大月至所有。而大月至正在试图东返,近期不断联合留在乌孙领地的小月氏,不断不断地给乌孙找麻烦。
“蒙恬温和点对待西域土著,是抱着给扶苏增加助力的心思。”刘邦直接点开,明说:“卫中郎将肯定是发现了这点,就是不知道是抱着什么心态,竟然破坏了蒙将军的小心思,毫不犹疑地举起了屠刀。”
“你怎么不往卫中郎将是在帮蒙将军的方向想?”陈余一直和刘邦都不对付,呛声道:“由帝国国防军举起屠刀,然后再由秦封国来展现仁慈,显然这样做更有利于秦王。”
“哈!”刘邦一拍大腿,赞同道:“你说得对!”
陈余开始无语了,他最受不了刘邦的一点就是,刘邦从来不讲什么面子,承认自己错误的同时也吸取正确的观点,然后又不妨碍刘邦反复捉弄和以势压人。
“秦王肯定是要吸收一些土著的嘛!”刘邦对着满脸郁闷的陈余挤眉弄眼,说道:“要不只是从帝国本土带那些人,能在异国他乡的土地……”,说到这他反应过来有点说错了,改口道:“在封地上发展得起来?”
陈余好像察觉到刘邦一些打算,瞪大了眼睛,说道:“你向中枢上书接纳异族商人,不会是为了打着卖秦王一些面子吧?”
事实上刘邦还真的是那样的打算,除了卖秦王扶苏一个面子之外,他还能从那些商人那里获得直接的好处。另外,他也真心是觉得接纳一些富有的商人对帝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咱们出使中亚,还可能去更加遥远的地中海啥玩意的地方,喊出的口号是为帝国寻找商贸的交易对象。”刘邦一脸的正经,昂了昂下巴,挽着胡须:“接纳那些商人又不是立刻让他们成为帝国一员,不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纳税额度?有了了解中亚情势的那些人,对咱们还是有好处的吧?”()
本书来自
不过,帝国现在可不是儒家在当权,帝国的民族政策还没有真正的成型,但是已经有相应基础,既是完成一定的税收额度,履行在帝国应尽的义务,达到一定的标准,可以被视为帝国的一份子。
税收额度有数字,应尽的义务中税收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还要参与每年两次的义务操练,这些都是能够用记录来说话,最后那个“一定的标准”才是最操蛋的,因为是什么标准根本没有明确的说明。
制定接纳异族成为帝国一员的政策起因是来自于那边的汇报,刘邦写了一封信件送回帝都的执政府,介绍了许多来自中亚的商人热切期盼能够加入到帝国,成为帝国的一份子。另外,西域地界上的不少人也在寻求能够得到帝国的保护,这批人的身份地位和财富明显比较有份量。
帝国在未来会占领西域,陈余认为接纳一些西域土著有益于日后对西域的占领,建议刘邦将那些事情当回事,最好是将西域土著的热切期盼转回国内。
中亚商人可是亲身到帝国的地界上走了一遭,他们亲眼看到了帝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对于很多异国他乡的人来说,帝国有些地方是充满了战争留下的废墟,但这个国家增加以一种非常迅速的速度抚平战争的伤口,并因为统治阶层重视战后重建而进入到一种十分有利可图的高速发展期。
似乎能够从中获得利益是中亚商人想要加入进去的其中一个因素,更多的是中亚现在很乱,他们期盼能够有一个安稳的环境可以保证生命安全。
中亚商人亲身感受过帝国的蛮横无理,是那种一致对外和官府维护国民的蛮横无理。只有遭受过迫害和欺凌,国家无力进行保护,才会明白身为强大国度一员是何等的幸福,并且他们多方打听之下还知道一点,东方帝国不是一个只会抗议和谴责的国家。这个国家正在进行的草原战争就是出于草原人入侵的报复,而似乎草原入侵的时候那些土地还不属于帝国?
是啊,帝国出兵攻打草原,打出的口号就是复仇,为秦地和赵地被杀的同胞报仇,为之前任何一个在草原胡人入侵时受过伤害的华夏苗裔复仇。
一个愿意为国民遭受入侵受到伤害而进行报复的国家,听上去给人的感觉就有着莫名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事实上不也正是这样吗?要不国家在需要的时候讲民众应该付出什么。或是民众需要对国家进什么义务,等待民众需要到国家的时候。国家突然间就“不见了”,这样的国家总让人有那么点热爱不起来。
无论是哪里的商人,他们总会是一群最为没有安全感的群体。一直是到上古先秦时代结束之前,应该说是儒家没有彻底抬头之前,华夏这边的商人状况其实还好,虽然也受到各种压制,但除非是自己作死,不然当权者并不那么肆无忌惮进行“养猪”;华夏之外的商人,他们的境遇有好有坏。境遇最好的商人掌控着国家,境遇坏的商人却是先于华夏商人一步被当成肥猪在养。
中亚战乱不断,大商人拥有来自官方的势力,本身也有着数量庞大的武装团体,这些商人在战乱地区并没有受到伤害,反而是因为在战乱中有实力还得到了扩充。但并不是所有商人都会是大商人,实力不强的商人别说去吞并和进行扩张。不在战乱中被吞并和家破人亡就不错了,恰恰也是这一部分的商人有那么点热切地想要加入帝国,成为帝国的一员。
“似乎是因为塞琉古帝国重新恢复对东面用兵?”陈余一脸的不确定,他说:“之前塞琉古帝国不是攻打那个埃及托勒密王朝吗?”
刘邦是满脸的迷糊,陈余还能记得住那些名字奇怪的国家,识字不多的刘邦却很难得能记住那些名字又臭又长的国家名字。
“塞琉古帝国是在攻打埃及托勒密王朝。好像是在去年就攻下了叙利亚地区,然后调兵回到东线。”韩信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他的眼眸盯着挂在边上的地图,说道:“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的使节有说过,今年两国有意向前推进,大概是这样迫使才塞琉古帝国回调军队。”
那张地图看上去有些粗糙,显示的是西域和中亚的国家分布情况。地图上的西域部分。描绘起来的时候还算是比较详细,至少不但将国家和势力范围画了出来,还标注上了沙漠、戈壁、沼泽、水源地等等必须要有的东西。属于中亚的那些部分,则只是简单地用线条划出了国家分布和一些有名的河流。
使节团目前的位置是在阗池西南方向,这里其实就是北山西北方,距离宛国隔开一片沙漠,沙漠并不算大,再往西南是一片水草丰满的平原,那里就是宛国的所在地。
今时今日,冒顿早已经不在北山区域,他们是在三个多月之前离开北上向西而去,期间征西兵团的徐志带兵追了一下,双方在距离使节团不远的那片平原有战过一次。
徐志带的是八千骑兵,他们在平原上遇到的是冒顿丢下来阻断追兵的一万五千人马。八千武装齐配的突击兵、游骑兵遇上看着凄惨落魄的一万五千各族乌合之众,那场面其实一点都不激烈,徐志仅是出动三千突击骑兵发动一次冲锋,两翼合围上去都还没有开打,被冒顿留下来阻敌断后的人马立刻投降了。
从战俘的口中,徐志知道冒顿是带着部众前去了宛国,这一批被留下来断后的人马是西域土著,他们是听说冒顿要一直向西,不愿意跟着冒顿一块逃亡,冒顿也需要有人能留下来阻挡追兵,结果是被丢了下来。
冒顿前往宛国?徐志得到这个消息就压着战俘走向返程。
帝国因为楼兰国那边的事情已经与宛国有过较量,前锋部队是在且末境内遇上了追杀李信所率溃兵,那一次遭遇战是五百帝国突骑兵将三千宛国骑兵堵在一个谷地口,然后费了点功夫给全歼了。
五百对三千。并且是以全歼而告终,看上去战果非常的辉煌,但实际上真正了解内情的却知道实际上并不轻松。
宛国是西域西南部的区域性强国,这个区域霸主在乌孙衰弱之后奋起,吞并了不少西域西部的城邦和部落,之前又接纳了许多从西向东迁徙的逃亡人,国力在三五年间增涨迅速。
除开人口和地皮上的增加。宛国还从一些接纳的逃亡者那里获得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包括了从印度那边流传到塞琉古的冶炼技术、农物栽植技术、布绸编织技术等等。
宛国得到了许多技术。因为一段时间的扩张获取的资源也并不算少,再加上他们本来就有西域最优秀的战马,能够被视为西域西部霸主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所谓的五百全歼三千,那是建立在自身损失了一半,最后依赖于将宛国骑兵堵死,然后利用地形优势用弓弩远程射杀才有那样的战果。
帝国的突骑兵装备目前是领先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每一名突骑兵的骑士都是身穿金属甲胄,甲胄还包括了群架和腿部的条状扎甲,战马的面部和前胸位置装配了金属防具。突骑兵除了金属防具之外。他们还会携带一杆骑枪和长柄斩马刀,远程的兵器是一部远程单射弩和一部进程连射弩,个别的骑士还会自行携带非制式的骑弓。
突骑兵这样的配套,与草原胡人作战的时候占的便宜不是一点半点,草原胡人没有冶炼技术,用的一般是骨箭或是干脆没有箭镞的弓矢,近战兵器是青铜打造。因此草原胡人的箭矢一般对突骑兵没有威胁,近战的时候青铜兵器也破不开金属甲胄。
宛国的骑兵就有点不一样了,他们的箭镞虽然是青铜,但至少比骨头做的箭镞更有杀伤力,比较诡异的是宛国骑兵竟然大多数装备了铁质兵器。
事后帝国的士兵有进行过比较,宛国的铁质兵器虽然款式大多要短一些。但是骑兵用的矛头质量其实很不错,唯一落后于帝国的是比较脆的缺钱,但真的异常锋利。
鉴于发现宛国与帝国之前的对手有那么点不同,且末一战时的征西兵团并不是带着戏耍在应付,双方是帝国这边出动一万,宛国那边来了三万。
帝国与宛国在且末发生碰撞并不激烈,仅仅是进行了小规模的交锋。宛国就有序地进行撤退。
考虑到帝国目前并没有大举占领西域的意图,征西兵团也才刚刚抵达西域,蒙恬只是命五千骑兵尾随撤退的宛国部队沿途骚扰,然后就专心一致的经营抢下来的西域南部,打算建造一个稳固的前进基地。
蒙恬的谨慎其实并不是没有麻烦,他面对宛国时没有展现出帝国一直以来的强横和野蛮,一些西域国家也就难免会有小动作。最后还是到了西域南部的卫翰举起屠刀,灭了几个有异动的部落,才算是让各个有了小心思的西域势力安分下来。
卫翰进行屠杀之后找到了蒙恬,提醒蒙恬帝国的强势态度。
蒙恬只是下意识忘记了一点,他是按照还在秦国时期的心态在统领军队,也忽视掉他们现在不是在打内战,他们应对的是皇帝一再强调的异族,对异族温和只会是被当成软弱可欺。
“其实啊,蒙将军不是忽视,也不是遗忘。”陈余阴暗地猜测:“那是蒙将军想给故主开路。”
蒙恬的故主就是扶苏嘛!
扶苏正带着两个军团的兵力和非常多的民众前来西域的路上,他们是要穿越大半个西域,去一个本来属于北萨迦人的地方就番。
北萨迦人已经被大月至人打败,目前那块地方是属于大月至所有。而大月至正在试图东返,近期不断联合留在乌孙领地的小月氏,不断不断地给乌孙找麻烦。
“蒙恬温和点对待西域土著,是抱着给扶苏增加助力的心思。”刘邦直接点开,明说:“卫中郎将肯定是发现了这点,就是不知道是抱着什么心态,竟然破坏了蒙将军的小心思,毫不犹疑地举起了屠刀。”
“你怎么不往卫中郎将是在帮蒙将军的方向想?”陈余一直和刘邦都不对付,呛声道:“由帝国国防军举起屠刀,然后再由秦封国来展现仁慈,显然这样做更有利于秦王。”
“哈!”刘邦一拍大腿,赞同道:“你说得对!”
陈余开始无语了,他最受不了刘邦的一点就是,刘邦从来不讲什么面子,承认自己错误的同时也吸取正确的观点,然后又不妨碍刘邦反复捉弄和以势压人。
“秦王肯定是要吸收一些土著的嘛!”刘邦对着满脸郁闷的陈余挤眉弄眼,说道:“要不只是从帝国本土带那些人,能在异国他乡的土地……”,说到这他反应过来有点说错了,改口道:“在封地上发展得起来?”
陈余好像察觉到刘邦一些打算,瞪大了眼睛,说道:“你向中枢上书接纳异族商人,不会是为了打着卖秦王一些面子吧?”
事实上刘邦还真的是那样的打算,除了卖秦王扶苏一个面子之外,他还能从那些商人那里获得直接的好处。另外,他也真心是觉得接纳一些富有的商人对帝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咱们出使中亚,还可能去更加遥远的地中海啥玩意的地方,喊出的口号是为帝国寻找商贸的交易对象。”刘邦一脸的正经,昂了昂下巴,挽着胡须:“接纳那些商人又不是立刻让他们成为帝国一员,不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纳税额度?有了了解中亚情势的那些人,对咱们还是有好处的吧?”()
本书来自